贵州省贵阳清镇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命题人:王莲审题人:秦怡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 以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筹办为契机,杭州加快系统化全域推进“水弹性城市”,通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构建水弹性城市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加地表径流B. 减少地面蒸发C. 增加下渗D. 减少植物蒸腾
2. 图为某山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关于甲地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拔可能是410m②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地形平坦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城市群,同时也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B. 城市面积C. 交通条件D. 地理位置
4. 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依托,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水量大,无结冰期B. 上游资源丰富
C. 宜宾以下可通航D. 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大力发展绿氢(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的氢气)产业。规划中的首条“西氢东送”工程西起乌兰察布,东到北京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千米,建成后,将主要供给京津冀地区交通用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乌兰察布发展绿氢产业的优势在于当地的( )
A. 煤炭资源丰富B. 油气资源丰富
C. “风、光”资源丰富D. 土地资源丰富
6. 建设“西氢东送”工程有助于京津冀地区( )
A. 优化产业结构B. 促进产业一体化C. 保证能源供给D. 实现减排目标
2022年6月16日,沿着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至若羌段铁路(和若铁路)开通运营,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下图为铁路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和若铁路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重大防护工程是( )
A. 风沙防护工程B. 雨涝防护工程C. 水土保持工程D. 冰雪防护工程
8. 该铁路环线的开通运营,有利于( )
①带动沿线城镇经济发展②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③东部人口大规模迁往新疆④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9.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完成下列属于因热带雨林破坏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①全球变暖加剧②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 没有固定的面积和边界B. 其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
C. 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 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区域内部则不存在差异
11. 各大经济区域发展必须( )
A. 保证相同的经济结构,以促进合作B. 保证相同的产业规模,以避免竞争
C. 保证相同的空间结构,以减少差距D.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甘孜藏族自治州川西高原区,曾为集中连片贫困区,当时部分村民依托国道经营汽修、餐饮等低端服务业,还有部分村民前往成都等地以贩卖土特产为生。2020年甘孜州实现全面脱贫,多数县城建成配套产业园区。下图示意2000-2018年甘孜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对甘孜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占比均持续下降B. 第二产业占比均波动下降
C. 二、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D. 就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改善
13. 推测甘孜州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占比最低但就业占比最高的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产值较高②二、三产业基础较薄弱③当地自然环境较差④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多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4. 甘孜州第三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B. 第二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C. 餐饮、汽修业发展迅速D. 中高端服务业发展迅速
淮北市地处安徽省北部,1960年因煤设市,经过60年的大规模开采,已经处于城市资源衰退阶段,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淮北市政府提出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新时期城市发展战略(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上海相比,淮北市建设“中国碳谷”的主要优势在于( )
A. 自然环境优美B. 基础设施完善C. 劳动力价格低廉D. 煤业基础较好
16. 十几年来,淮北市由煤城转型成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迁出煤炭产业,减轻环境污染B. 注重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生态经济化
C. 所有采煤塌陷区深挖,注水成湖D. 建设多个环境保护区,严格限制生产用地
二、综合题(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273.5百万吨油当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可再生能源、煤炭、水电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核能消费量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1%,预计2050年依存度将达70%。2018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预计2050年依存度将达78.5%。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缅甸等国增加了陆上油气进口管道的建设和开通。下图为中国2010~2018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单位:%。数据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
(1)简述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2)与采用海上运输方式进口油气相比,说明陆上油气进口的好处。
(3)为了保障我国石油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历经多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从“区域经济”到“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成为了资金、人口、资源等多要素流动的大动脉。
近十年间,仅上海就有179个项目、投资1360亿元的产业向武汉、重庆等城市转移。转移产业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纺织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主。云贵的喀斯特地区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下图)。
(1)请简要叙述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原因。
(2)说出上海产业转移对武汉、重庆等城市带来的影响。
(3)说明云贵地区“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历史上这里水草肥美,森林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清朝末年,塞罕坝地区开围放垦,导致森林被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塞罕坝森林疯狂采伐,加之连年山火,塞罕坝地区逐步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地区开始生态恢复工作,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荒原重新变成林海,为世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了范例。下图示意塞罕坝位置。
(1)简述塞罕坝地区森林被破坏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若你是塞罕坝地区生态恢复专家,请为该地区由荒原重新变成林海提出策略。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贵阳清镇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清镇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贵州省贵阳清镇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贵州省贵阳清镇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