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广西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解析版)
展开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 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
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操作实验 D .得出结论
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 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Z
90
待测
W
0
3.2
X
10
3.2
Y
3
3
A .W 可能是单质
B .Y 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86.4g
3.为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 .加强对水资源监测
C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 .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
4.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 )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
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淀粉是有机物 B .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 .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 .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5.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锌原子核外有 30 个电子 B .锌是金属元素
C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5.38 g D .缺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纯碱属于碱 B .不锈钢属于纯净物 C .干冰属于氧化物 D .C60 属于化合物
7.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处理后的海水(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 .图中反应① 属于分解反应
C .反应③中,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
D .反应④中的反应物是两种酸
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蜡烛燃烧
C .铁锅生锈
D .干冰升华
9.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正确的是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 .校园里的栀子花发出诱人的香味——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10.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泥沙 B .蔗糖 C .植物油 D .面粉
11.如图是按元素周期表(局部)提供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铍和镁化学性质相似
B .铝原子的核内有 13 质子
C .Na 和 Mg2+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 .Na、Mg、Al 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12.如图 1 所示,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气密性良好的烧瓶内充满 CO1 .分别用注射器向烧瓶中迅速注入等量的 水、饱和石灰水和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 一段时间后再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所示气压变化如图 1 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 1 代表加入的是水
B .吸收CO 用 NaOH 溶液较合适
2
C .AB 段气压增大的原因之一是液体的添加使气体体积缩小
D .曲线 1 中 CD 段气压“急速”减少的原因是振荡烧瓶使瓶内气体迅速反应
13.维生素 C(C6 H8 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 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下列关于维生
素 C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1:12
B .1 个维生素 C 分子由 6 个碳原子、 8 个氢原子、 6 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4
D .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B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 .酸溶液中都含有 H+ ,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则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15.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氧化物: H2O NO2 Fe3O4
B .碱: Ca(OH)2 Ba(OH)2 Na2CO3
C .酸:CH3COOH CH4 H2SO4
D .盐:NH4NO3 MgCl2 CuO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6.请用化学用语填充:
(1)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含碳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2)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3)所含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 分)
17.(8 分)铝及化合物有极其重要的用途。铝的广泛应用铝是很活泼的金属,但用铝制作的炊具却耐腐蚀,其原因是 。使用铝制炊具会使人体摄入过量的“铝” ,导致记忆力减退等许多不良症状。这里的“铝”
是指 。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还能与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化学式为 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
酸铝铵晶体制取的探究
硫酸铝铵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含铝化合物。以某铝土矿(主要成分 Al2O3 ,含少量 SiO2 、Fe2O3 杂质)为原料制硫酸铝铵晶
体((NH4)aAlb(SO4)c·xH2O)的流程如下:
有关上述流程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有序除杂、提纯”中有先加过量稀盐酸再过滤,该做法的目的是除去 SiO2
b. 稀硫酸过量的目的只是保证 Al2O3 溶解完全硫酸铝铵晶体分解的定性探究
硫酸铝铵热分解可得到纳米氧化铝。 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 1 所
示实验装置:
① 实验中,装置 B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 装置 D 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 由此可知分解的产物中有 (写化学式)。乙组同学认为硫酸铝铵晶体受热分 解的产物中还有 SO2 、SO3 和 N2 。为进行验证,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 A 和上图 2 所示装置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
E 中 ,证明了有 SO3 生成;而 F 装置中 、H 最终没有胀大,表明没有 SO2 和 N2 生成。硫酸铝铵
晶体成分的定量探究 为确定硫酸铝铵晶体的组成, 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 45.3g 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
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6.6g。称取 45.3g 样品在空气中持续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固体 H 是 T1 ℃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则结晶水的个数 x= 。
②T3 ℃时固体 M 的化学式 。
③请写出 T2 ℃→T4 ℃段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
18.(8 分)某同学用 50.0 g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实践的关系如下图所
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用下图中的 装置。
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19.(8 分)实验室在做有关 CO2 的性质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2,而不用澄清石灰水, 小喵同学想用以下 A、
B 两组对比试验进行验证(实验后立即盖紧瓶盖并振荡);
(1)上述对比实验,除了观察到 B 中变浑浊,通过 现象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2 的效果更好。
(2)将上述反应后的物质混合,发现白色固体增多。为了处理反应后的废液,过滤后对废液的成分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废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 NaOH
猜想二:溶质为 ;
猜想三:溶质为 NaOH 和 Na2CO3;
(设计实验)为验证猜想,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
猜想三不成立
猜想三成立
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
中,滴加少量稀硫酸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
中,滴加几滴氯化钙溶液
无气泡产生
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小亮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一稀硫酸量不足,请写出导致实验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可将浓硫酸稀释得到稀硫酸,稀释时应将 (选填“浓硫酸”或“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另一液体
中,并不断搅拌。
(2)将上述废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应进行的处理措施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B
【解析】
小静同学的过程是设计实验来验证该金属是铁还是铝,故该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 B。
2、D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的质量。 X 反应后质量减 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 10g-3.2g=6.8g;Y 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W 的质量增多, W 是生成物,生成 的质量是 3.2g;6.8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Z 是生成物, 生成的质量是 6.8g-3.2g=3.6g;根据分析, 该反应是 X→W+Z。
【详解】
A. 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 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 W 可能是单质,选项 A 正确;
B. Y 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 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 所以 Y 可能是催化剂,
选项 B 正确;
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 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选项 C 正确;
D.根据分析, Z 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90g+3.6g=93.6g,选项 D 错误。故选 D。
3、D
【解析】
A、逐渐淘汰高消耗水生产工艺,能节约用水,选项正确;
B、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可以有效防止或及时处理水污染,选项正确;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选项正确;
D、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选项错误。
故选 D。
4、D
【解析】
A、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 A 正确;
B、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 )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 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
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起保鲜作用的是酒精,选项 B 正确;
C、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因此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选项 C 正确;
D、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自身的体积,选项 D 错误。故选 D。
5、C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0,正确; 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 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可知锌元素是金属元素,正确;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 略而已,相对原子质量为 65.41,错误; D、锌元素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正确。故选 C。
点睛: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
6、C
【解析】
本题考查碱、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 的关键。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不锈钢是铁 的合金, 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镍、铬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 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C60 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项错误,故选 C。
7、C
【解析】
试题分析: A、反应物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 价,生成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还是+4 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故错误; B、根据生成物为氢氧化钠溶液、氯气、氢气,海水为反应物, 则可在化学反应式是
2NaCl+2H2O2NaOH+Cl2 ↑+H2 ↑ , 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故B 错误; C、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2HCl,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故正确 D、NaHSO3 不是酸,是盐,故错误故选 C
考点: 工艺流程题
8、D
【解析】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 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 错误;
C、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 错误;
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 正确。
故选 D。
9、C
【解析】
A、水银温度计中的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是汞原子的大
小发生变化,故错误;
B、校园里的栀子花发出诱人的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是分子间的间隔的缘故,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故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一样,导致物理性质不同,故错误;
故选: C。
10、B
【解析】A、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 于溶液,正确; C、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
悬浊液,错误。故选 B。
点睛: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 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应该说是至少由 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其中, 均一性是 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 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
(即温度、 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 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11、C
【解析】
A、铍、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
B、铝原子的原子序数是 13 ,所以质子数是 13,故正确;
C、Na 和 Mg2+ 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Na 核外电子数是 11,Mg2+ 的核外电子数是 10,故错误;
D、Na、Mg、Al 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故正确。
故选 C。
12、A
【解析】
由图 1 可知,曲线 3 代表的反应最剧烈,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故曲线 3 是氢氧化钠溶液,因此,通常选用氢氧化钠 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曲线 1 反应最弱,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少,故曲线 1 代表的是水, 曲线 1 代表的是石灰水, 曲线 AB
端呈现上升趋势可能是由于注射器中的液体迅速注入烧瓶,导致气体的体积缩小,气压增大,而 CD 段“急速”下降的
原因可能为振荡试管后,会加速反应进行,使瓶内气压急速减小。故选 A。
13、C
【解析】
A、维生素 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 : (1?8) : (16?6)=9 :1: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1 个维生素 C 分子由 6 个碳原子、 8 个氢原子、 6 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 ,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 ×100% ~ 4.5% ,故选项说法正确。 176
故选 C。
14、C
【解析】
A、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铁表面的氧化铁比较疏松,不能对铁起到保护作用,
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是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是属于盐
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酸溶液中都含有 H+ ,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
应,如Ca(OH ) + CO = CaCO + H 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2 2 3 \l "bkmark1" 2
故选 C。
15、A
【解析】
A、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样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H2O NO2 Fe3O4 都属于氧化物,正确;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Ca(OH)2 , Ba(OH)2 属于碱, Na2CO3 属于盐,错误;
C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CH3COOH 、H2SO4 属于酸, CH4 属于化合物,错误;
D、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NH4NO3MgCl2 属于盐, CuO 属于氧化物,
错误。故选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6 分)
16、 CO
【解析】
OH-
H O
2 2
(1)一氧化碳是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含碳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O 。
(2)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OH- 。
(3)所含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 O 。
2 2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 分)
17、 表面形成致密而结实的氧化膜 B 2NaOH + 2Al + 2H2O == 2NaAlO2 + 3H2 ↑ a 变蓝色 NH3 产生白色沉
淀 不褪色或无现象 12 Al2(SO4)3
2 NH4Al(SO4)2
Al2O3 + 4SO3 ↑ + H2O ↑ + 2NH3 ↑
【解析】(一) (1)铝是很活泼的金属,但用铝制作的炊具却耐腐蚀,其原因是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缓慢反应生成 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使用铝制炊具会使人体摄入过量的“铝” ,导致记忆力减退等许多不良症 状。这里的“铝”是指元素; (2)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化 学式为 NaAlO2)和可燃性气体(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 2Al + 2H2O == 2NaAlO2 + 3H2 ↑; (二)(3) a.二氧化 硅和盐酸不反应。 “有序除杂、提纯” 中有先加过量稀盐酸再过滤,该做法的目的是除去 SiO2 ,正确 b. 稀硫酸过量的 目的是保证 Al2O3 、氧化铁都溶解完全,错误;(三) (4) ① 硫酸铜和水结合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实验中, 装置 B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 证明有水生成; ②氨气溶于水产生氨水,显碱性,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装置 D 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 由此可知分解的产物中有氨气:NH3 ;(5)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 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观察到装置 E 中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了有 SO3 生成; 二氧化硫有还原性, 能使高锰酸钾褪 色, 而 F 装置中高锰酸钾溶液没有褪色, H 最终没有胀大, 表明没有 SO2 和 N2 生成; (四)【实验 2】化学式中原子(或 原子团)的个数比为最简整数比。①固体 H 是 T1 ℃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 (45.3-23.7)÷18=1.2, 则结晶水的
个数 x=12;②硫酸铝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42,由 T3 ℃时固体 M 的质量是 17.1g,可推知 M 为硫酸铝,化学式为 Al2(SO4)3;
③ 由题中信息可知,T2 ℃时,硫酸铝铵晶体失去结晶水,成为硫酸铝铵,硫酸铝铵分解的最终产物是氧化铝、 氨气、
三氧化硫、水,T2 ℃→T4 ℃段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2 NH4Al(SO4)2 Al2O3 + 4SO3 ↑+ H2O ↑ + 2NH3 ↑ 。
18、B 6.8%
【解析】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应选用下图中的 B 装置,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2)由图中信息知,
生成氧气质量是 1.6g。
解∶设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x
2H O MnO 2H O+O ↑
2 2 ——2 2 2
68 32
50.0 g×x 1.6g
68 3.2
= ── ,x=6.8%。
50.0?g x 1.6g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8%。
点睛∶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气体制取装置。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进行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19、A 瓶变瘪更厉害、更快 Ca(OH)2 、NaOH 生成白色沉淀 2NaOH+H 2SO4 =Na 2SO4 + 2H2 O 浓硫酸
加入适量稀盐酸
【解析】
本题是探究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的物质成分。
【详解】
(1)对比实验,观察到 B 中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还可以通过观察到 A 软质塑料瓶变瘪更
厉害、更快,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2 的效果更好。
(2)将上述反应后的物质混合,发现白色固体增多,可知两瓶废液中分别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确定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如果刚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 钙过量,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 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二:溶质为 Ca(OH)2、NaOH。 (3)猜想三成立,则溶质为 NaOH 和 Na2CO3 ,加入氯化钙溶液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 化钠,所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 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如果实验方案一稀硫酸量不足,硫酸先与
氢氧化钠反应而被消耗完,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钠,所以导致实验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 SO =Na SO + 2H O 。
2 4 2 4 2
(4)实验室可将浓硫酸稀释得到稀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
扩散到空气中。
(5)将上述废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该废液主要物质都呈碱性,所以处理措施是加入适量稀盐酸, 利用酸性与碱性
中和。
【点睛】
在分析反应后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 也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2024 年福建省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 年福建省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