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诊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田间地头是我们的娱乐场所、春天挖荠菜、夏天钓鲫鱼、秋天逮蚂蚱、冬天堆雪人、无忧无虑”。这段描述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荠菜B.鲫鱼C.蚂蚱D.雪人
2.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镜筒上升B.高倍物镜下——粗准焦螺旋调焦
C.更换物镜——转动转换器D.镜头污染——干净的纱布擦拭
3.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请你分析一下、与菜花细胞相比、黄蜂细胞不具备下列哪一个细胞结构( )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壁
4.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器官的是( )
①番茄的果肉
②月季的花
③胃
④神经细胞
⑤杨树叶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④⑤
5.比较下图所示的几种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有根、茎、叶的分化B.②用孢子繁殖
C.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D.①②③④均具有输导组织
6.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
B.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C.在环境温度为22℃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
D.在环境温度为22℃时,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
7.某植物的叶片仅②区域为绿色(如下图甲所示)。兴趣小组的学生以此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对该植物进行暗处理B.乙操作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C.碘液染色后、只有②处变蓝D.实验说明叶肉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8.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
C.夜晚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角,冷空气进入是为了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D.果树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这与传粉不足有关
9.下图是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B.从①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C.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产生了语言
D.从③到⑦,显著的变化是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10.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逐步实施了三胎生育政策。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
B.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C.受精卵在母体内开始发育的部位是子宫
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脐带
11.中国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也有加入红豆、猪肉、红枣等。下列关于人体对粽子消化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
B.脂肪在小肠内被胆汁中的消化酶初步消化
C.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氨基酸
D.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12.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发生溺水事故时,水和泥沙会进入呼吸道,下列呼吸过程中首先发生障碍的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13.当我们去医院体检或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对于流动的组织——血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
B.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含有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
C.白细胞没有细胞核,能包围、吞噬侵入的病菌
D.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能止血和凝血
14.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关于献血与输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B.AB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O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
C.患有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病人禁止献血
D.成分输血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避免血液浪费
15.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出,人就会因为中毒而死亡。可见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肾单位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
16.“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眼睛和耳朵对于人体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和用耳习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经常躺在床上看书
B.扩音器音量越大越好
C.近距离用眼超过1小时应远眺几分钟
D.经常用尖锐物清理外耳道异物
17.如图为手被针扎后的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缩手反射的感受器是①
C.缩手后感到疼痛,痛觉中枢位于⑦
D.②受损后,有痛觉,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18.“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生态环境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C.提倡高质量发展,但不能以减少耕地为代价
D.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传说龙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下列动物类群中,与上述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 )
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20.动画片《葫芦娃》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片中有许多典型“人物”。下列对相应动物描述错误的是( )
A.①蜘蛛+④蝎子+⑤蜈蚣同属节肢动物
B.②蝙蝠体表被毛,属于哺乳动物
C.③蛇成为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在陆地产卵,用肺呼吸
D.⑥蛤蟆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用肺呼吸
21.小欧同学家的宠物狗非常可爱。小欧一回家,小狗就会把他的拖鞋叼给他,让小欧非常高兴;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B.社会行为C.学习行为D.先天性行为
22.下列能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提供证据的是( )
A.草原上大规模地猎杀狼,使得野兔的数量增加,加速草场的退化
B.羊群以草为食,其生命活动产生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
C.羊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被分解
D.苍耳果实的表面带有钩刺,可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往远方
23.下图甲、乙两个圆分别代表细菌和真菌,其中阴影部分可表示( )
A.细胞中有细胞壁B.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胞中有叶绿体D.有助于游动的鞭毛
24.生活中食品保存和发酵食品制作都与微生物有关。下列对生活实例的解释不符的是( )
A.食物冷藏——低温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B.牛奶盒装——加热杀菌并隔绝外界空气
C.家庭制作酸奶——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D.泡菜坛口用水密封-形成缺氧环境利于发酵
25.虎与猫同科,与象同纲,与豹同属,与狼同目。在这些动物中,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猫B.象C.豹D.狼
26.图中甲和乙表示植物的生殖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无性生殖,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性状
B.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繁殖成功的关键
C.图乙所示生殖方式和克隆羊多莉出生都是有性生殖
D.③精子和④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果实
27.如图为跳蚤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跳蚤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B.跳蚤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C.跳蚤发育过程与蝗虫一样D.跳蚤的幼虫与成虫差别不大
28.如图,1和2为人体细胞中一对染色体,B和b是这对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分析该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B.如果1来自父方,则2来自母方
C.基因B控制显性性状、基因b控制隐性性状
D.如果1是X染色体,则2也是X染色体,该细胞为女性的体细胞
29.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B.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生物进化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
30.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下列应对措施错误的是( )
A.发现有人晕倒,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发现燃气泄漏,要关闭气源、开窗通风
C.当有人心跳骤停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D.当大静脉出血时,应及时在伤口近心端按压止血
二、读图填空题
31.昭通大山包是彩云之南乌蒙高原上一颗璀璨而耀眼的明珠,这里不仅有湛蓝的天空、澄碧的湖水、广阔的草场,还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颈鹤迁徙到这里越冬。“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被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1年12月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之一。湿地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如维管束植物56科140属186种;动物10目28科68种。大山包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圣地,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甲图是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除甲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_______________。
(2)食虫鸟与青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是黑颈鹤准备飞行姿态,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5)大山包有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32.昭阳区许多乡镇将种植鲜食玉米作为振兴乡村的特色产业。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经济价值较高。为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需要理解它的三大生理过程(如图甲所示)及其开花结果(如图乙所示)的有关知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鲜食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根从土壤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甲图中[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为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供动力。
(2)鲜食玉米的“甜、糯、香”与甲图中[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合成的有机物有关,进行这一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填“叶绿体”或“线粒体”)。
(3)自然状态下,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完成受精后结出果穗。但玉米果穗偶有缺粒现象(如图乙所示),主要是由于授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减少缺粒现象,生产中常采取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补救,以提高产量。
(4)收获鲜食玉米果穗时,气温较高,玉米粒呼吸作用强、消耗有机物多,容易导致甜、糯、嫩、香特性减弱。如果你是乡村振兴干部,你会指导农民将收获的鲜食玉米果穗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33.“感受城市变迁,发现城市之美”,2023年11月昭阳区首届轮椅迷你马拉松全国邀请赛鸣枪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轮椅马拉松爱好者齐聚美丽的省耕公园,完成了一场展示自强意志、激励残健融合的残疾人康复健身竞技比赛。下图表示轮椅马拉松爱好者的循环系统和各结构关系图,a、b表示气体,①~③表示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赛者摄入的糖类如淀粉在______________中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组织细胞。
(2)比赛者在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加快。当血液从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吸入肺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结合(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到达心脏的左心房,称为肺循环。
(3)血液从左心室压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______________,这一过程称为体循环。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被氧化分解,释放______________供运动需要。
(4)参赛者产生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一部分随血液运到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另一部分随血液通过肾单位中的①②的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再经③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比赛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而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
34.在遗传学实验中,果蝇是一种极好的实验材料。它体型小,易饲养,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有眼色、翅型、体色等多种易于区分的性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图2是长翅果蝇杂交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相对于残翅,长翅是______________性状。
(3)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图2中的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填“AA”、“Aa”或“aa”)。从理论上分析,子代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35.春季天气多变,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很多同学深受甲型流感的困扰,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度以上,或同时伴有鼻塞、咳嗽、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少数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图1为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图2为牛犇同学制作的一份“传染病校园宣传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资料可知,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甲流”的病原体,它没有_____________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2)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积极锻炼身体和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宣传手册中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它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三、探究题
36.为了探究“孕鼠被动吸烟对其所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选择经如表不同处理的两组孕鼠所产的雄性仔鼠各15只,待两组仔鼠体重长到约20g后做走迷宫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每组选取15只仔鼠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统计错误次数,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本实验结果,写一句禁烟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肾蕨属于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
6.答案:D
解析:题述实验探究的是22℃的条件下不同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不意味着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A错误。该探究实验没有涉及氧气浓度对种子萌发率的情况,不能说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B错误。由表格中种子萌发率数值可知:在环境温度为22℃时,种子含水量为70%时种子萌发率大于种子含水量为80%时种子萌发率,所以该植物种子并不是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C错误。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A.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不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B符合题意。
C.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低温能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产,C不符合题意。
D.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从①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B正确。
C.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C错误。
D.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从③到⑦,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并植入子宫内膜,这是着床,即怀孕,A错误。
BC.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即是发育的开始,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B正确,C错误。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因此,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B错误。
C.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当人溺水时,水和泥沙会进入呼吸道,直接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可见A正确。故选:A。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掌握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的整个呼吸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B
解析: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会出现红细胞凝集,A正确。
B.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的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血或B型血。因此,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B错误。
C.患有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病人禁止献血,容易造成传染,C正确。
D.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成分输血既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又避免了血液浪费,D正确。
故选B。
15.答案:A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D
解析: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错误; B、缩手反射的感受器是⑤手指的皮肤,错误; C、⑧大脑内有感觉中枢,缩手后感到疼痛,痛觉中枢位于⑧大脑,错误; D、反射传导过程: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反射弧的五部分只要有一个部分发生障碍都无法完成反射,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脊髓能将这一信号传到大脑形成痛觉。因此,②传出神经受损后,有痛觉,无法完成缩手反射,正确。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A、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破坏了生物圈,A错误;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爱护它,B正确;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而是应该再保护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发展,C正确;
D、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D正确.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哺乳类胎生哺乳。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与题干中的描述相似度最高的是爬行动物。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A.①蜘蛛、④蝎子、⑤蜈蚣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同属节肢动物,A正确。
B.②蝙蝠体表被毛,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正确。
C.③蛇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其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C正确。
D.⑥蛤蟆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D。
21.答案:C
解析:
22.答案:A
解析: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草原上大规模地猎杀狼,使得野兔的数量增加,加速草场的退化”体现了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
B.羊群以草为食,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和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B错误。
C.羊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体现了微生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错误。
D.动物将苍耳的果实带往远方,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体现了动物能帮植物传播种子,故D错误。
故选A。
23.答案:A
解析:A.根据分析,阴影部分可表示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胞壁,A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中都不具有叶绿体,营养方式都属于异养,C不符合题意。
D.有些细菌具有鞭毛,可辅助细菌游动,真菌无鞭毛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答案:A
解析:
25.答案:C
解析: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虎与猫同科,与象同纲,与豹同属,与狼同目,纲最大,属最小,所以与虎亲缘关系最远的是象,与虎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豹。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6.答案:B
解析:
27.答案:A
解析:由跳蚤发育过程示意图可知,它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中幼虫和成虫形态结构差异较大,故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答案:A
解析:
29.答案:A
解析:幻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即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30.答案:D
解析:A、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注意要通报姓名、急救地点、联系方式、病人目前的病情及应急措施,选项说法正确。B、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关闭气源并开窗通风,降低燃气浓度,防止发生爆炸,选项说法正确。C、如果患者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选项说法正确。D、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可以用纱布绷带包扎或指压法止血,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31.答案:(1)非生物部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竞争
(3)草→虫→青蛙→蛇
(4)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翼/骨骼轻、薄、坚固,部分骨骼中空/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5)种类
解析:(I)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题图中的食物网只有生物部分的生存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虫鸟与青蛙都捕食虫,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3)图中生物食物链有:草一鱼一黑颈鹤、草一虫一食虫鸟、草一虫一青蛙一蛇;最长的一条是:草一虫一青蛙一蛇。
(4)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乙图是黑颈鹤准备飞行姿态,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
(5)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大山包有多种多样的生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2.答案:(1)[A]蒸腾作用
(2)[C]光合作用;叶绿体
(3)人工辅助授粉(人工授粉)
(4)低温(冷库)
解析:(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绝大部分通过甲图中A蒸腾作用过程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为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供动力。
(2)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因此鲜食玉米的甜、糯与图甲中C光合作用有关,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收获玉米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现象,这主要是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这种不足,人们常常给玉米进行人工辅助传粉。
(4)气温较高,玉米粒呼吸作用强、消耗有机物多,所以收获的鲜食玉米果穗储存在低温环境中,减弱呼吸作用。
33.答案:(1)小肠
(2)[a]氧气;血红蛋白
(3)右心房;能量
(4)过滤
(5)激素
解析:
34.答案:(1)4
(2)显性
(3)Aa或Aa和Aa;25%(1/4)
解析:
35.答案:(1)细胞
(2)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特异性
解析:
36.答案:(1)香烟烟雾;作对照
(2)减小实验误差
(3)孕鼠被动吸烟,会降低其所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
(4)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
解析:
种子含水量/%
20
30
40
50
60
70
80
种子萌发率/%
8
16
33
56
73
86
81
“甲流”来袭,
不要害怕!
防护手册请收好!!!
认识甲流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由甲
型流感病毒引起,呈季节性流行。
如果被感染了,你会
发烧、头疼、咳嗽、流鼻涕、
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
它是这样传播的
对付甲流有妙招
①常通风②勤洗手
③戴口罩④锻炼身体
⑤注射疫苗
组别
孕鼠处理
仔鼠走迷宫错误次数平均值
第1天
第4天
第8天
第12天
A
正常饲养孕鼠
6.03
4.63
1.61
0.72
B
正常饲养的同时,每天将孕鼠置于弥漫着香烟烟雾的消毒柜中6小时,直到待产时停止
6.65
6.13
2.39
1.35
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若将某一叶片的主叶脉切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