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81,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1,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
    81,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
    81,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81,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81,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上升到7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 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1)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鱼我所欲也》)
    (6)________;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7)陈与义夜登小阁,把个人愁苦融入历史长河,作出“________,________”(《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理性思考。
    (8)秋瑾在《满江红》中化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停杯投箸不能食 ②. 为报倾城随太守 ③. 梦回吹角连营 ④. 半竿斜日旧关城 ⑤.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⑥.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⑦. 古今多少事 ⑧. 渔唱起三更 ⑨. 四面歌残终破楚 ⑩. 八年风味徒思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箸、斜、胚、残”等字容易写错。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榆林很幸运,成为边塞诗歌的shèng地。历来文人墨客,只要他们路过榆林,就能激发他们创作的激情,杜甫、范仲淹等文学大咖笔下的榆林风景更是独特。触摸红石峡流动的两岸石刻,感受“还我河山”等石刻的玉树临风和家国情怀。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zhì,峭拔宏伟。峡内榆溪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艳,景色优美。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旧时边将、文人来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在崖壁上。题刻及对联文采飞扬,字迹苍劲,是难得的摩崖书法宝库!
    2. 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1)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A.chēn B.cēn)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 )
    (2)题刻及对联文采飞扬,字迹苍劲(A.jìng B.jìn),是难得的摩崖书法宝库!( )
    3.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shèng________地 (2)对zhì________
    【答案】2. ①. B ②. A
    3. ①. 胜 ②. 峙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参差不齐,cēn cī,不一致,不整齐。故选B。
    苍劲,cāng jìng,苍老挺拔。多用来形容树木、绘画和书法等。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胜地,shèng dì,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对峙,duì zhì,两相对立,相持不下。
    4. 请阅读《艾青诗选》中的《礁石》,从《水浒传》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符合“礁石”形象特点的人物,并结合其经历阐述理由。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答案】示例:我认为《水浒传》中的武松最符合礁石的形象特点。《礁石》中的礁石具有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特点。武松面对当时社会中的恶势力,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体现了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特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名著内容、人物形象的识记理解。题目要求从《水浒传》中选择一个最符合“礁石”形象特点的人物,并结合其经历阐述理由。这里提到的“礁石”形象特点,源自艾青的诗歌《礁石》。在《礁石》这首诗中,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无畏挑战、面对困境依然保持微笑的精神。因此,题目的核心在于从《水浒传》中找到一个具有这样特点的人物。
    示例:在《水浒传》中,我认为最符合“礁石”形象特点的人物是林冲。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但因遭受权臣的陷害,被迫上了梁山。在梁山上,他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的经历就像礁石一样,经历了无数的风浪和冲击,却依然屹立不倒,坚韧不拔。他的微笑,就像礁石面对海洋的微笑一样,充满了坚定和自信。因此,林冲是《水浒传》中最符合“礁石”形象特点的人物。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丝路精神为中外文明交流注入新的推动力量。②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③放眼当前世界,________日益凸显,________日益增多,但各种危机也日益突出。④弘扬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正确选择。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
    A. 文化交流互鉴需求B. 文明多样性
    (3)第④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精神注入力量。 (2)BA
    (3)[示例]将句中的破折号改为逗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
    “丝路”是定语,“精神”是主语,“为中外文明交流”是状语,“注入”是谓语,“新的”是定语,“推动”是定语,“力量”是宾语。故主干是:精神注入力量。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分析语义可知,因为文明多样性日益凸显,所以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需求才日益增多。故第一空填B,第二空填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分析语义可知,“弘扬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其后用逗号,不用破折号。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学习氛围,你所在的学校将举办“校园阅读文化节”,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书写】为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校学术部的同学张贴了下面这则活动标语,请你将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感受文字之美 共享读书之乐

    (2)【活动二:探究】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到了我国第十九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统计图表如下,请你结合两个图表,各概括出一条结论。
    图表1 图表2
    (3)【活动三:主持】在课本剧展演活动中,根据节目安排,在《我的叔叔于勒》后将演出《范进中举》,请你写一则串词连接这两个节目。
    (4)【活动四:表态】在读书交流会上,有同学对读书方法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文学巨匠陶渊明曾提到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见我们也应该效仿他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地读书,不应过分追求对词句的理解,只要领会大意就行了。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答案】(1)感受文字之美 共享读书之乐
    (2)在国民综合阅读率基本稳定的同时,手机阅读增长率快速提升。
    人们最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手机阅读人数占据了第二高的比例。
    (3)[示例]于勒的命运与遭遇,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那么,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范进中举》或许会给我们很深的启迪下面请欣赏课本剧《范进中举》。
    (4)[示例]我们读书不能盲目追求“不求甚解”,专注于理解书籍内容,能更好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追求一目十行地读书,要注重读书的深度而不是速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精髓。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临摹。作答时应注意将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同时注意易错字词“感受、享”的正确书写。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从图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至2021年,国民综合阅读率由77.8%上升到79.9%,手机阅读增长率由27.6%上升到66.1%,由此可得出:在国民综合阅读率基本稳定的同时,手机阅读增长率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从图表2饼状图中可以看出,在多种阅读形式中,纸质图书占比51%,手机阅读占比34%,由此可得出:我国国民更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手机阅读人数占据了第二高的比例。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串词。首先要总结上一个节目的演出情况,然后引出下一个节目,衔接自然,能够吸引观众的参与兴趣即可。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流畅。
    十年期盼,一朝相逢,《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饱经世态炎凉,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势利和冷漠;《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闻名天下知,最后喜极而疯。范进的一生执迷科举,尝尽人情冷暖,是喜剧,还是悲剧?接下来请欣赏课本剧《范进中举》。
    【小问4详解】
    本题考语言表达能力。本题要求对题目中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如:我们读书不能不求甚解。“不求甚解”是只停留在书本表面,对其精髓不做深入探究。如果这样做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读书是为了从书中汲取有助于自己成长的营养,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非精读不可。
    三、阅读(4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如图1),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如图2),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图1碎片化信息 图2结构化知识
    【材料二】
    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
    1.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它还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把问题全部解决。
    2.能厘清思路,清晰地表达。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在说话时运用“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X方面,应该……;在Y方面,应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能让表达更加清晰。
    3.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建立了这种结构后,在后续学习时就能将一个个知识点添加到知识树上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
    【材料三】
    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我们可以自上而下来寻找结构。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论文:开篇亮出观点,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结构(也叫流程图),如图3和图4。
    图3议论文树状结构 图4议论文线性结构
    要培养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论或者好的结构,可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周写一篇文章,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能证明你的观点即可。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所以,为了能更好地提取知识,需对其进行梳理、归纳、整合等结构化处理。
    B. 结构化思维对解决问题有诸多帮助,究其原因是它将事物的本质作为思考的对象。
    C. 运用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在寻找结构时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
    D. 在培养结构化思维能力进行练习时,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写作,在搭建好结构后,再填充素材。
    8. 下面是用树状结构梳理的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说明,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9. 请你围绕“培养结构化思维,练就最强大脑”这一主题发言,向同学们宣传培养结构化思维的好处及方法。
    【答案】7. B 8. ①. 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②. 阐释美学观念 ③. 艺术美 ④. 提高艺术修养
    9. [示例]同学们,培养结构化思维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帮我们厘清思路,清晰地表达,还能帮我们构建知识体系。而培养结构化思维能力必须经常练习,可归纳积累结构,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也可以用结构化的思维论证议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 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根据【材料二】,结构化思维的作用之一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它帮助人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但结构化思维的核心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因此,B选项的理解与分析是不正确的。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通读题干中的单元说明,结合材料三“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可知,题干中的单元说明可采用自上而下找结构的方法。
    第一、二空:根据单元说明“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可知,这部分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阐释美学观念”。
    第三空:据“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可知,这部分介绍第四单元的文章写作的艺术特色。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艺术美”。
    第四空:根据“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可知,这部分介绍了第四单元的课文阅读目的。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提高艺术修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宣传主题围绕“培养结构化思维,练就最强大脑”展开。可以从培养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好处、用处进行书写。注意宣传的对象是班级同学,语言要通俗易懂,观点要清晰明确,结构要谨慎合理,能够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结构化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的方法,达到切实可行的目的。
    示例:同学们,培养结构化思维第一能帮我们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能厘清思路,清晰表达;第三能帮助我们构建知识体系,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要培养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看到好的结构或理论时可以记下来;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列出论证结并证明观点。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培养结构化思维,争做最强大脑吧!
    (二)(21分)
    班级开展文学作品赏析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雪夜
    [日本]星新一
    ①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②“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③“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④“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⑤“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⑥“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⑦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有人来。”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谁啊?”
    ⑧“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⑨“你要干什么?”
    ⑩“少啰唆,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⑪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⑫“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寒光闪闪。
    ⑬“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⑭“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⑮“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⑯“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⑰“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⑱“滚开!”陌生人三步并作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⑲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打电话……”
    ⑳很快,警察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㉑“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㉒“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0. 这篇小说由三幅逐步推进的画面连缀而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
    老夫妻俩谈论儿子的身体与学习—_________ —_____
    11.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2. 小说的表现技巧能使文章增色,请结合“知识卡片”,从文中找出例子进行分析。
    13. 小说中的“儿子”虽然并不存在,但他的形象仍然较为鲜明,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
    14. “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可能会有许多种解”,小说的主题也是多元的。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可能有的多种主题。(至少写出两种)
    【答案】10. ①. “陌生人”闯入抢劫 ②. 警长揭谜,真相大白
    11. 开头的描写预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结尾描写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既照应了开头,更为故事的结局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
    12. 延迟与摇摆:陌生人入室抢劫时,加入了老夫妻苦苦哀求陌生人不要上楼打搅儿子,以及强盗决定捆绑儿子的内容,对老夫妻和陌生人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老人家的恐惧,对爱子的深深担忧,也反衬了陌生人的贪婪凶恶。使情节结构摇摆且富于变化,扣人心弦。
    13. 儿子学习勤奋,经常闷在屋子里读书;孝敬父母,需要什么自己动手,不支使父母为自己干这干那;身体健康,有一身好力气,父母相信他能把凶残的抢劫者打倒。
    14. ①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逾的真挚亲情的歌颂的深沉的亲情主题;②从陌生男子的闯入及其行为看,小说表现的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与安全感匮乏,属于社会批判主题。③从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从小说出乎意料而又在情之中的情节中,似乎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他们似乎对儿子之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似乎蕴涵着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批判。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1)结合第⑦段“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和第⑧段“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等句子可概括:老夫妻俩谈论儿子的身体与学习;
    (2)结合第㉑段“‘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可概括:“陌生人”闯入抢劫。
    (3)结合第㉟段“不是。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可概括:警长揭谜,真相大白。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开头的“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预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结合“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可知,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结尾“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描写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既照应了开头,结合上文“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可知,更为故事的结局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结合题干和材料分析,“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让他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说明小说情节上会故设波澜,再“一环扣一环,展现小说的结构张力,这就是情节的‘摇摆’。也就是‘一波三折’。”可知,“延迟与摇摆”就是要去文中找与主干情节进展不一致的,或有冲突的地方。
    示例1:本文的主线是陌生人来抢劫,结果是摔伤,被警察抓走。结合第㉒段“‘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可知,本来是顺利的抢劫,但是老人特意强调不要上楼打扰儿子,给情节增添了内容,引发了下面的陌生人上楼、摔伤的情节,这就让情节一波三折,也就是所谓的延迟与摇摆。
    示例2:结合第㉔段“‘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第㉕段“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和第㉖段“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等句子可知,这里是对老夫妻与陌生人的语言交流,这里对老人和陌生人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老人家对陌生人的恐惧以及担心爱子被陌生人伤害的忧虑,也反衬了陌生人的贪婪凶恶。这种“延迟与摇摆”使情节结构摇摆且富于变化,扣人心弦。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第④段“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可知,儿子学习勤奋,经常闷在屋子里读书;
    结合第⑤段“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可知,孝敬父母,需要什么自己动手,不支使父母为自己干这干那;
    结合第⑲段“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可知,身体健康,有一身好力气,父母相信他能把凶残的抢劫者打倒。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题。
    结合第④段“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第⑤段“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第⑲段“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可知,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逾的真挚亲情的歌颂的深沉的亲情主题;
    结合第⑧段“‘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可知,从陌生男子的闯入及其行为看,小说表现的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与安全感匮乏,属于社会批判主题。
    结合第㉒段“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可知,可知,从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从小说出乎意料而又在情之中的情节中,似乎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他们似乎对儿子之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似乎蕴涵着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批判。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彭城郎玉柱,其先世官至太守,居官廉,得俸不治生产,积书盈屋。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父在时,曾书劝学篇黏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昼夜研读,无间寒暑。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
    (节选自《聊斋志异》)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积书盈屋( ) (4)曾书劝学篇黏其座右( )
    16.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又幛以素纱”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B. 俯身倾耳以请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 徒以有先生也
    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
    18. 【甲】【乙】两文都写了主人公与书有关的故事,请分析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15. ①. 跑。 ②. 等待。 ③. 充满。 ④. 书写。 16. C
    17. (1)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变得温和一些。
    (2)只有父亲的藏书,一卷也不忍心卖掉。
    18. 甲文主要侧重于记叙宋濂用借书和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的经历,借此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乙文侧重于记叙郎玉柱珍爱父亲的藏书,昼夜研读。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文言词语。
    (1)句意: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走:跑。
    (2)句意: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
    (3)句意:积攒了满满一屋子的书。盈:充满。
    (4)句意:曾抄写《劝学篇》贴在郎玉柱书桌的右边。书:书写。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
    “又幛以素纱”中“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A.连词,用来;
    B.连词,表修饰关系;
    C.介词,凭借;
    D.连词,因为;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先达,德高望重的前辈;德隆望尊,形容其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2)惟,只有;忍,忍心;置,处理,卖掉。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文中的“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可知,本文侧重于记叙自己用借书和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借以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根据乙文中的“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昼夜研读,无问寒暑”可知,本文侧重记叙郎玉柱珍爱父亲的藏书,昼夜研读的故事。
    宋濂无书可读,而郎玉柱家有藏书,两者的经历并不相同。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家境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经快步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郎玉柱,是彭城人。他的父亲曾做过太守,为官清廉,得到俸禄后,不置田产,酷爱买书,积攒了满满一屋子。到了玉柱,尤其痴:家里非常贫困,东西都卖光了,只有父亲的藏书,一本也不忍卖掉。父亲在时,曾抄写《劝学篇》贴在郎玉柱书桌的右边。玉柱每天都要读上几遍,还罩上层白纱,恐怕磨坏了。早晚研读诗书,不过问寒暑变化。文宗主持殿试,选拔他为榜首。
    (四)(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 请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示的画面。
    20.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9. 示例: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凄凉悲壮。层峦叠嶂间,暮霭沉沉,残阳如血,一座驻军孤城,城门紧闭。
    20. 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杀敌报国、成就功业。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边声”“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这个典故委婉的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浊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归家遥遥无期。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
    四、作文(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关于“成长”怎样的回忆、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成长需要挫折
    夜深了,月光透过玻璃照在地上。我独自坐在书桌前,任凭眼泪“叭嗒,叭嗒”地打湿那份分数少得可怜的试卷。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远远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结果。我委屈,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但每次连一点收获都没有,我怨老天不公。我不禁又想起了那挑灯夜读的情景,又想起父母为我送来面包和牛奶。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我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吗?算了,不去想它了。
    放学回来的路上,我发现地上的饼干渣在动,想看个清楚,只见几只蚂蚁在搬这饼干渣,饼干渣一动一停,好像它们搬起来很费劲,真有意思!我拿来放大镜,想仔细看一看这些小东西。我还要给它们设点“障碍”。我将石头放在它们面前,只见它们要改变方向,结果被我用石头团团围住,看它们这回怎么办!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个带头的蚂蚁首先爬上了石头,这就像一个指挥官,陆续又有几只蚂蚁爬上来,它们想用力将饼干渣托过去,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那只带头的蚂蚁将饼干渣抬起来,后面的蚂蚁用力推,就这样花了大约三十分钟,饼干渣终于被蚂蚁从石头上运了过去。
    我突然领悟到,连这么小的蚂蚁面对挫折都毫不丧气,我们更应该敢于面对挫折。我又再一次打开课本,这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屋内。我笑了,挫折,我向你挑战,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温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苦咖啡一般,只有经过了重重苦涩,才能品味出它淳朴的香味;人生就如雄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长空。挫折会伴随成长,但“疼痛是成功的前奏”。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要敢于接受挫折的洗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材料的主旨是“成长”,要求写关于“成长”的回忆、联想和感悟等。“成长”意味着是一种变化,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有错到认错,从没感受到感受深刻。结合材料中“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可知,点明了“遗憾”“曾受过的伤”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而“遗憾”“曾受过的伤”可以理解为成长路上的挫折、坎坷等。据此,标题可完善为“成长,需要挫折”“成长,少留遗憾”等。
    2.构思选材。文体不限,如写记叙文,选材时我们要选择接近自己生活的内容来写,这样更容易上手。例如可以写自己在学钢琴、学书法等道路上遇到了哪些挫折,自己是怎样克服的,最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哪些困难或是挫折,自己“逆风飞翔”,最终取得成功。如写成议论文,不妨把题目当成中心论点。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全面论证。做到中心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知识
    卡片
    延迟与摇摆
    许多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是呈现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让他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一环扣一环,展现小说的结构张力。这就是情节的“摇摆”,也就是“一波三折”。

    相关试卷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10页。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