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科学(浙江卷)(全解全析)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37℃
B.一本《科学》课本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80Pa
C.某冰箱制冷功率为200W,该冰箱正常工作一天耗电量约为4.8kW·h
D.普通中学生百米跑步时的平均速度约为12m/s
【答案】B
【解析】A.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比体温低,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科学》课本重约2.5N,桌面的受力面积约为 300cm2=0.03m2
对桌面的压强
故B符合题意;
C.冰箱有间歇性工作的特点,所以冰箱正常工作一天耗电量要小于4.8kW·h,故C不符合题意;
D.普通中学生百米跑步的时间是15s左右,跑步的平均速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今年6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根据甲中的月相(阴影线表示暗部)示意图和图乙的月球运行轨道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代表的月相是上弦月
B.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甲中的④
C.月球运行到图乙中b位置时可以看到接近图甲中③月相
D.月球运行到图乙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接近图甲中②月相
【答案】C
【解析】甲图中的①代表的月相是下弦月,A错; 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峨眉月,甲中的④图为残月峨眉月,B错;月球运行到乙图中d位置时可以看到甲图中①月相,月球运行到乙图中b位置时可以看到甲图中③月相 ,C对;月球运行到乙图中a位置时可以看到甲图②满月现象,月球运行到乙图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新月现象,D错。故选C。
3.C-14发生β衰变时,其原子核内的1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并放射出1个电子,最终形成X原子,如图所示。则X原子( )
A.质子数为6 B.中子数为8 C.相对原子质量为14D.是碳元素的同位素原子
【答案】C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X原子质子数=6+1=7,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X原子中子数=8-1=7,错误;
C、X原子相对原子质量=7+7=14,正确;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X原子与碳原子质子不相同,X原子不是碳元素的同位素原子,错误。
故选C。
4.如图是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时,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
B.时间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C.时间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中枢作用的结果
D.从时间到时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
【答案】B
【解析】A.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由曲线图知道,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人的体温恒定,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
B.时间在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同样是保持体温恒定,C正确。
D.从时间t1到时间t2,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D正确。
故选B。
5.热爱生物学的小金制作并观察了蚕豆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如图是相关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和
B.图三中的⑤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图三中的①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D.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的方式不正确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积,A错误。
B.图三中的③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错误。
C.图三中的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错误。
D.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中间空白透亮、无结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故图二中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的方式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6.制造mRNA疫苗无需培养病毒,科学家们先制造出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信息的mRNA,然后将这些mRNA注入人体内,它们利用人体细胞中的物质合成病毒抗原,从而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下列说法支持mRNA投入临床使用的是( )
A.人工合成的mRNA分子可以帮助患者产生自身所需要的激素
B.制造的mRNA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有时会出现疾病症状
C.免疫系统对外来mRNA反应比注射疫苗更强烈更难以控制
D.mRNA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难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答案】A
【解析】A.mRNA技术运用到药物 (或疫苗)就是把带有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中间分子”拿出来,人为地指导下一个相应的目标,或者去制备蛋白质,人工合成的mRNA分子就可以帮助患者产生自身所需要的激素,此说法支持mRNA投入临床使用,A正确。
BC.制造的mRNA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有时会出现疾病症状,或者是免疫系统对外来mRNA反应比注射疫苗更强烈更难以控制,都说明制造的mRNA存在副作用,不适合mRNA投入临床使用,BC错误。
D.mRNA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难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如果是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就没必要投入临床使用,D错误。
故选A。
7.在研究蹄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中,在蹄形磁体上方放一块有机玻璃,在玻璃上撒一层细铁屑,轻敲有机玻璃,铁屑就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为磁体的一个磁极 B.b点的磁场比c点强
C.根据铁粉的分布无法确定磁场的方向 D.可用细铜屑代替细铁屑进行实验
【答案】D
【解析】A.a处的铁屑很多,磁性很强,所以a处为磁体的一个磁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细铁屑越密集的地方磁性越强,b处的细铁屑比c处的密集,所以b点的磁场比c点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铁粉的分布无法确定磁场的方向,要确定磁场的方向必须在某个位置放置一个小磁针,根据小磁针N极指向确定磁场方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铜不能被磁化,所以实验中不能用铜屑代替铁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一粗糙斜面静止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有三根细绳,其结点为O,其中一细绳跨过滑轮与斜面上的物块A相连,另一细绳下端悬挂B物块,现用一水平力F拉住第三根细绳,使O点与滑轮的连线跟竖直方向成60°角,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调整力F的方向直至竖直。已知系统中各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
A.拉力F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B.物块A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减小 D.物块A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CD
【解析】A.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到三段绳子拉力,设B的质量为m,水平状态时拉力
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调整力F的方向直至竖直,由于B的重力不变,与滑轮相连的绳子方向不变,由图知道,F先减小后增大,故A符合题意;
B.由图知道,细线的张力T一直减小,所以物块A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直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以斜面和A物体为研究对象,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 f=Tsin60°
由于T一直减小,所以f减小,故C符合题意;
D.如果A开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则绳子拉力T减小到零的过程中,物块A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9.如图,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 )
A.甲试管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量增加
C.乙试管溶液中溶质量增加 D.乙试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答案】A
【解析】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试管中未溶解的硝酸钾继续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此选项正确;
B. 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量减少,此选项错误;
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乙试管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溶质量减少,此选项错误;
D.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乙试管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溶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0.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内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 B.装置B减少的质量等于装置C增加的质量
C.装置C中固体变蓝,无法证明B中有水生成 D.装置B中固体逐渐变红,说明有还原性
【答案】B
【解析】A、氢氧还原氧化铜时,为防止发生爆炸在加热前先通入氢气,排尽空气,锥形瓶内的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锥形瓶内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从A装置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装置C增加的质量中有从A装置导出的水蒸气,装置B减少的质量(即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不等于装置C增加的质量,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从A装置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装置C中固体变蓝,其中水有部分来自A装置,无法证明B中有水生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固体逐渐变红,说明氧化铜失去氧,氢气得到氧,说明H2有还原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A状态下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B状态下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C状态下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D.D状态下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当物距u=20cm时,像距 v=u=20cm
说明此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故图中左边的曲线表示的是物体成虚像时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右边的曲线表示的是物体成实像时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
A.A状态下,物距小于焦距,因此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B状态下,物距大于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因此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C状态下,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因此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D状态下,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因此成的是倒立、 缩小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 B.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
【答案】D
【解析】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实现了固液分离,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不符合题意;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水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稻谷成熟时呈黄色,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关于水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稻的生长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B.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法是为了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大米是由稻谷加工而来,主要营养物质来自水稻种子的胚乳
【答案】B
【解析】A.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水稻等生物体从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A正确。
B.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而基因重组属于变异类型,是可遗传变异。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法是为了获得健康高产的水稻,而不是为了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错误。
C.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这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C正确。
D.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种皮外紧贴着果皮)、胚和胚乳,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胚乳是水稻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我们所食用的大米就是由稻谷加工而来,大米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来自水稻种子的胚乳,D正确。
故选B。
14.小金利用如图装置移动质量为5kg的物体A,小金在绳子自由端以5N的拉力使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拉了10s共移动了30m,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中用的滑轮一定是轻质滑轮 B.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36W
C.物体移动速度是2m/s D.这个装置所做有用功为150J
【答案】A
【解析】A.若不是轻质滑轮,拉力F将偏大机械效率不会是80%,故A正确;
BD.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3,由 ×100%
得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f=ηnF=80%×3×5N=12N
物体移动的距离 s物=s绳=×30m=10m
则机械所做的有用功 W有=fs物=12N×10m=120J
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故B、D错误。
C.绳子移动的速度 v绳=
物体移动速度 v物=v绳=×3m/s=1m/s
故C错误。
故选A。
15.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①表示地核
B.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运动的电子
C.图丙是条形磁铁磁感线模型,磁感线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越密磁场越强
D.图丁是人的呼吸运动模型,此时图中模拟呼气过程,气球相当于肺
【答案】D
【解析】A.地核位于地球中心,整个地球的模型象卷心菜一样,一层一层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的构成中,质量较小的电子绕质量较大的核高速旋转,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疏密表示了磁场强弱。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横膈肌向下运动,胸腔气压减小,外部通过气管进入肺部,应该是吸气过程,不是呼气过程。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35分)
16.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的 系统。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分泌的 (填具体激素名称)也会增多,促进血糖分解。
(2)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使得图1中器官甲分泌的 减少,影响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3)如图2为淀粉在人体内消化过程的示意图,图2中能将麦芽糖转变成葡萄糖的部位是图3中的 。(填字母)
【答案】 消化 胰岛素 胆汁 D
【解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小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甲是肝脏、乙是十二指肠、丙是胃、丁是胰腺,所有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消化系统。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2)甲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因胆汁分泌少,会影响脂肪的消化。
(3)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能将麦芽糖转变成葡萄糖的部位是小肠。图3中A表示口腔,B表示咽和食道,C表示胃,D表示小肠。
17.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士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就越弱。
(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群落 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自动调节能力 物质循环
【解析】(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的种群集合,称为群落。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2)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即: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4)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18.如图,利用建筑学中的“张拉整体”结构原理,将质量均匀的木棒切割并组装成两个形状相同、质量均为m的木模甲和乙,用三根竖直细线a、b、c连接,在水平面上按照“互”字型静置,可观察到木模甲呈现悬浮效果。细线a对木模甲的拉力方向为 ,图中短线a上的拉力 (选填“>”、“<”或“=”,下同),水平面所受装置压力 。
【答案】 竖直向上 > =
【解析】[1][2][3]上方木模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木模甲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b和c对木模竖直向下的拉力、a对木模竖直向上的拉力,则有
则大于木模甲的重力mg;由对称性可知
对上面的木模进行受力分析,则由
则短线a上的张力
整体分析,木模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水平面对木模向上的支持力,由平衡条件可知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
19.地球构造理论经历了以下著名的“三级跳”:
(1)结合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和已知事实确立的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解释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之间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地质研究表明: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相连,由于地壳的变动,现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如右图。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选填“中心”或“交界”)。
【答案】(1)C (2)碰撞和张裂 (3)交界
【解析】(1)由材料分析,“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和已知事实确立的,A正确;“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解释,B正确;“板块构造学说”没有推翻“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C错误;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D正确;故选C。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地质研究表明: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相连,于地壳的变动,现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如右图。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20.制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下图是制备高纯硅的一种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 的 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滤所得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可能吸附的HCl和 (填化学式)。
(3)反应Ⅱ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原因是 (答出一种即可)。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 MgCl2 置换反应 防止硅被氧化或防止氢气高温时遇氧气爆炸 HCl
【解析】(1)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Ⅰ是利用镁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氧化镁,化学方程式。
(2)加入盐酸过量,所以会混入盐酸,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镁,氯化镁为可溶性物质,所以表面也会有氯化镁,因此洗涤去除就是氯化镁和盐酸。
(3)氢气与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不得混入氧气,以免发生爆炸,所以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
(4)在整个流程中,HCl既为生成物,又为反应物,所以由物质的变化可知,上述已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物质中:①雨水、②蒸馏水、③雨后洁净的空气、④四氧化三铁、⑤液氮、⑥铝合金,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
(2)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胆矾能”化铁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三种金属在盐中化合价均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质量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为Z>Y>X
【答案】 ①③⑥ ⑤ 化学 C
【解析】【小题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雨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雨后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铝合金中含铝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蒸馏水、四氧化三铁、液氮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液氮属于单质,蒸馏水、四氧化三铁为化合物,故填:①③⑥、⑤;
【小题2】胆矾受热时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小题3】A、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在三种金属与稀盐酸进行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质量越多金属越活泼,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从多到少的顺序为Y>X>Z,可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正确;
B、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正确;
C、产生的氢气的氢元素都来自于稀盐酸,因此,放出氢气多少的顺序即消耗稀盐酸质量大小的顺序,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X>Y>Z,错误;
D、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已知三种金属的质量和化合价相同,所以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应为Z>Y>X,正确。
故选:C。
22.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时,将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改造为“冰立方”,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热管温控节能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通过热管技术输送至看台上,以热风形式吹向观众,起到极好的节能减排作用。热管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外壳材料采用导热性好,熔点高的铜来制作,在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入一种液态介质,其中心为气腔。液态介质由于在内部不断发生物态变化,能从一端跑到另一端,又从另一端回到原来一端,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的“搬运”。介质运动路线由图中箭头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作外壳材料的铜所具有的“导热性好,熔点高”等特征,属于 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2)在热管中,A 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甲、乙两处为热管外侧附近区域,根据热管功能分析,相对更靠近观众席的区域为 处;(填“甲”或“乙”)
(3)根据温控管的特征,所选择的介质应具备 的特点。
【答案】 物理 汽化 乙 比热大
【解析】(1)[1]用作外壳材料的铜所具有的“导热性好,熔点高”等特征,在使用时铜不会发生变化,属于物理性质,铜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铜是晶体。
(2)[2][3]A处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液态介质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乙处介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所以观众会在乙处感受到热量,靠近观众席的区域为乙。
(3)[4]热管温控节能技术可以将太阳能通过热管技术输送至看台上,以热风形式吹向观众,起到极好的节能减排作用,根据温控管的这一的特征可知,所选择的介质应具备比热容大的特点,升高同样的温度同质量的介质和气态液体相比能吸收更多的热量,温度降低时,能放出更多的热量。
三、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共36分)
23.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实验探究】
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
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控制红墨水初始位置相同;
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
④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相同(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得出结论】 。
【交流拓展】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距离为l绿。
①装置D中红墨水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 (用l红和l绿表示)。
【答案】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 红墨水移动的距离 右 l红+l绿
【解析】{得出结论}
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说明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即三种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后生成氧气的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为l红>l黄>l绿,说明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故填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
{交流拓展}
(1)瓶中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氧气能够使得装置中的压强发生改变,由题文可知,实验中通过比较红墨水移动的距离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故填红墨水移动的距离。
(2)①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光与黄光照射后红墨水移动的距离的关系为l红>l黄,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距离为l黄,说明红墨水的移动距离变短,则装置D中红墨水向向右移动,故填右。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测得的l红表示的是净光合强度值,而实际光合强度值=净光合强度值+呼吸强度值,实验D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测得的是呼吸强度值,即l绿表示呼吸强度值,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是实际光合强度值,等于净光合强度值+呼吸强度值,即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 l红+l绿,故填l红+l绿。
24.覆杯实验是科学教材中的经典实验。
(1)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硬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该现象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
(2)取一个高为18cm的杯子装入部分水(如图乙所示),倒置的瞬间水与轻质盖片会一起下降一段高度(如图乙),在杯口和盖片之间形成一段液桥。改变杯子内空气柱高度,盖上轻质盖片并倒置,测出相应液桥高度,得到数据如表所示,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表明: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越高空气越容易进如,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则下列四个留有部分:空气的覆杯实验,最不可能成功的是 (填字母)。
【答案】 大气压存在且向各个方向都有 随着空气柱高度的增大,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C
【解析】(1)[1]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此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客观存在;旋转任意角度,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这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2]由表中数据知道,在杯子高度一定时,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3)[3]已知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高度越大空气越容易进入,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由表格数据知道,空气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时,液桥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图实验中,空气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桥高度会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选C。
2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子,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
材料三、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从而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波义耳称量时打开了盖子,发现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你认为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吗。(选填“符合”或“不符合”)
(2)如图甲装置模拟拉瓦锡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已知:氧气的密度为p克/毫升,氧化汞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①反应前称取的氧化汞质量a克 ②反应前装有氧化汞试管的总质量b克
③反应结束冷却后试管的总质量c克 ④反应后量筒内增加的水体积d毫升
实验操作均正确,在误差范围内,如果出现等量关系 (用上述字母表示),可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如图乙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模型图,从图中你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是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填字母序号)。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答案】 符合 b-c=p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ACD
【解析】(1)波义耳称量时打开了盖子,发现物质的总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该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反应前试管的总质量-反应后试管的总质量=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而量筒内增加的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氧气的体积,氧气的密度×氧气的体积=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则如果出现等量关系:b-c=pd,可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如图乙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模型图,从图中你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而实验的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故选ACD。
2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实验是想从 (填“反应物的消失”或“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温馨提示】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从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了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答案】 反应物的消失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会出现相似的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胀大 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减少压强减小,从反应物消失角度证明反应发生,但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产生这样的现象;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空气进入气球,气球变大;由溶解性表可知,Na2CO3在乙醇中微溶,因此生成白色沉淀;
②稀盐酸注入三颈烧瓶内,三颈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7.风能是一种低碳、清洁的能源。如图甲所示为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风力发电装置,为了测试发电功率,他们展开如下实验。
(1)【成果测试】风力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如何比较相同风速下发电机的发电功率?请选择合适器材并绘制原理图。(必要时可用文字说明)
器材:小灯泡、定值电阻、电能表、秒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2)【成果优化】小组同学将灯泡连入风力发电机,发现风向和叶片夹角θ会影响发光亮度(如图乙所示)。该小组对风力发电机进行优化。已知同一地区的风向会发生变化,为了更大程度利用风力发电,请在原装置上提出改进建议: ;
(3)【成果延伸】一般来说,扇叶转速越大,发电功率越大。在现实生活中,叶片长度是影响发电机发电功率的因素之一。相同风力下,只增加叶片长度,试推测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变化并说明理由: 。
【答案】 见解析 ①安装尾舵(可调节方向的装置即可);②调节扇叶叶与风向的夹角为70度 见解析
【解析】(1)[1]在发电风车两端连接灯泡和电流表,测出经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用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进行比较;各种测量方法如图
P=IU P=UI
测量U 观察小灯泡亮度
(2)①[2]安装尾舵(可调节方向的装置即可);②调节扇叶与风向的夹角为合适的角度
(3)[3]①叶片长度加大后,会增大与风的受力面积,转速变大;但同时质量增加,会使转速减小;受力面积的影响大于质量的影响,则转速变大,发电功率增加。
②叶片长度加大后,会增大与风的受力面积,转速变大;但同时质量增加、会使转速减小;受力面积的影响等于质量的影响,则转速变小,发电功率不变。
③叶片长度加大后,会增大与风的受力面积,转速变大;但同时质量增加,会使转速减小。受力面积的影响小于质量的影响,则转速变小,发电功率减小。
28.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₁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球A、B的质量大小为
(1)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 ;
(2)图甲、乙中,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无关。
(3)比较图甲、 乙实验,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
(4)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探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这个实验方案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因为 。
【答案】 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使木块沿同一直线运动 质量 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错误 铁球的动能相同,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
【解析】(1)[1]若用一根细绳,小球的摆动方向会不稳定,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使木块沿同一直线运动。
(2)[2]甲、乙两图中,小球的质量不同,由题意知,摆角相同,小球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说明小球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3)[3]mA
四、简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4分)
29.2023年8月9日国宝大熊猫“春生”和“香果”从四川来到了杭州动物园,当天正好四川发生了地震。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问题:
(1)大熊猫的生殖特点是 。
(2)大熊猫所生活的四川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请从板块角度分析原因 。
(3)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马上乘电梯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下面,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4)据报道,成年大熊猫每天需要食物的质量约为自身体重的20%,如果“春生”“香果”的体重均为150千克,请你算一算,饲养员一个月(30天)需要给它们至少准备多少千克的食物?
【答案】(1)胎生哺乳 (2)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3)①③ (4)1800
【解析】(1)大熊猫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
(2)四川是我国地震频发区,这是由于该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灾害。
(3)若发生地震时,应该迅速跑到开阔地带,如在室外来不及跑出去,应该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下面,就地避震;千万不能乘坐电梯,更不能站着不动,故选①③。
(4)据报道,成年大熊猫每天需要食物的质量约为自身体重的20%,如果“春生”“香果”的体重均为150千克,则每只饲养一个月需要900千克食物,两只则需要1800千克食物。
30.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如图甲所示是一款煮茶器,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其简化电路图如图乙所示,R1和R2均为发热电阻,煮茶器部分参数如表所示。煮茶器中装有初温为20℃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水刚好加热到沸腾,用时700s,在此过程中煮茶器的加热效率为80%。求:
(1)电阻R1的阻值。
(2)加热过程中煮茶器消耗的电能。
(3)煮茶器中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
【答案】(1)484Ω;(2);(3)1.5kg
【解析】解:(1)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较大比并联的总电阻大,由于
电热水壶的总功率小,处于保温挡,R1的电阻为
由可得,加热过程中煮茶器消耗的电能为
由可得,吸收热量为
由可求得煮茶器中水的质量为
答:(1)发热电阻的阻值为484Ω;
(2)加热过程中煮茶器消耗的电能为;
(3)煮茶器中水的质量为1.5kg。
31.新冠病毒是威胁全人类生命的大规模流行病,众志成城、共同抗疫是中国从抗疫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在抗疫过程中,货物中转站借助了图甲所示的电动液压小吊车,很好的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工作,图乙是小吊车的结构简图(吊杆重力、吊钩重力、各处摩擦力均不计),可伸缩吊杆ABCD伸缩时可将货物水平移动,吊杆最短长度AC=1.2m,最长长度AD=2.8m。液压杆GB作用在吊杆的B点时,可将吊杆绕A点逆时针转动从而抬高货物,当吊杆处于水平状态时,A点到液压杆GB垂直距离AG=0.4m,AB=0.5m。
(1)若吊起的货物太重,电动液压小吊车可能会出现翻转的现象。如果把整个小吊车当作一个杠杆,吊车出现翻车时,大部分时候会以 为支点。(选填“E”“A”或“F”);
(2)当用电动液压小吊车在C处吊起质量为1000kg的货物时,吊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此时液压杆对吊杆的推力是多少;( )
(3)液压杆GB作用保持在吊杆的B点不变时,水平伸长可伸缩吊杆ABCD将货物右移,液压小吊车正常工作,分析液压杆对吊杆的推力大小变化。
【答案】 F 3×104N 见解析
【解析】(1)[1]若吊起的货物太重时,吊车右侧过重,重心偏向右侧,吊车可能会向右侧翻转。翻车时,整个吊车相当于一个以F为支点的杠杆。
(2)[2]在C处吊起重物,杠杆水平平衡时,液压杆对杠杆的推力FB为动力,动力臂为AG=0.4m,C处竖直向下的阻力为
阻力臂AC=1.2m,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则推力大小为
(3)[3]液压杆GB作用保持在吊杆的B点不变时,动力臂不变,水平伸长可伸缩吊杆ABCD将货物右移,阻力臂变大,阻力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动力变大,即推力变大。
32.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漂浮在液面上,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已知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 。
(2)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
(3)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4)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
【答案】 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6.37N 60% 2.5
【解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2)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所以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G=mg=ρVg=500cm3×1.30g/cm3×10-3kg×9.8N/kg=6.37N;
(3)由于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所以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则F浮=ρ液gV排,即:6.37N=ρ×9.8N/kg×250×10-6m3×(1-),解得:ρ=1500kg/m3=1.50g/mL,查表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溶液此时的质量分数为40%;加水的过程中,硫酸质量不变,设加水后溶液的总质量m1,则有:
m1×40%=5kg×60%,
解得m1=7.5kg
则所加水的质量:m水=7.5kg-5kg=2.5kg。
3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首先发明火箭这一事实被世界所公认。宋朝时出现的爆竹是原始的喷气式火箭;明朝时出现的“火龙出水”火箭是近代火箭的始祖;明朝时万户进行了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如图甲所示),成为载人飞行先驱。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如图乙所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开始到现在,我国火箭研究与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材料三:现代火箭的飞行原理与万户的升空试验原理基本相同。现代火箭大多是利用喷气发动机(如图丙所示)升空的,而喷气发动机是利用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气经喷管向后高速喷出,从而获得向前的动力。
(1)如图甲所示,万户升空试验所用火箭的燃料为“黑火药”,黑火药爆炸的原理为:,其中反应物硝酸钾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如图乙所示,火箭上升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汽油机的 冲程工作时的原理跟如图丙所示的喷气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时的原理一致;
(4)随着世界石油的日益短缺,以及人们对地球生能源的重视以利于地球的境保护,越来越多的再生生物能源逐渐加入到汽油机使用的能源行列中去,目前成熟的生物能源是学名叫乙醇()的酒精。其生产过程是通过微生物无氧环境下发酵而形成,请写出该发酵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 盐 K2S 做功 做功 糖类→乙醇+二氧化碳
【解析】(1)[1][2]硝酸钾是金属阳离子-钾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以硝酸钾属于盐。反应前钾原子是2个,反应后也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硫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6个,物质X的化学式是K2S。
(2)[3]火箭升空,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4]图丙中发动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一致。
(4)[5]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利用糖类物质作为底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反应。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将糖类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该发酵过程的文字表达式:糖类→乙醇+二氧化碳。空气柱高度(cm)
2.25
4.50
9.00
15.75
液桥高度(cm)
0.078
0.138
0.168
0.123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水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电路图: 简述原理(公式):
额定电压
220V
保温挡功率
100W
加热挡功率
900W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密度(g/mL)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0
1.84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杭州卷)-科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杭州卷)-科学(全解全析),共15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温州卷)-科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温州卷)-科学(全解全析),共14页。
科学(浙江温州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这是一份科学(浙江温州卷)-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文件包含科学浙江温州卷考试版A4docx、科学浙江温州卷全解全析docx、科学浙江温州卷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