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成都卷)(完全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8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B.钻木取火
C.民间剪纸D.叶脉书签的制作
【答案】C
【解析】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钻木取火包含着物质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民间剪纸,只是剪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中,氢氧化钠与叶肉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2.“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B.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
C.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D.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答案】D
【解析】解:A、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不合题意;
B、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可以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合题意;
C、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合题意;
D、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既造成浪费,又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碳酸氢钠(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HCO3中的阳离子为Na+2B.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NaHCO3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表示为Na+,故A错误;
B、NaHCO3中,钠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1)+x+(﹣2)×3=0,x=+4,故B错误;
C、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有8个电子,分两层排布,依次为2、6,因此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NaHCO3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钠元素,而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4.自然界中含氮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NO2B.NH3C.NH4NO3D.HNO3
【答案】C
【解析】解:A、N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不是盐,故A错误;
B、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不含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不属于盐,故B错误;
C、NH4NO3是由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正确;
D、HNO3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C。
5.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B.转化过程中N的化合价有三种
C.整个转化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3
D.该处理能减少硝酸型酸雨的形成
【答案】B
【解析】解:A、转化①是由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B、在NO中,氮元素显+2价,在NO2中,氮元素显+4价,在N2H4中,氮元素显﹣2价,在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2H4=3N2+4H2O,则整个转化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3,说法正确;
D、该处理能将NO转化为N2,可以减少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说法正确。
故选:B。
6.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②2Fe2+③④⑤
A.①表示2个氮分子B.②表示2个铁离子
C.③和④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D.由⑤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
【答案】C
【解析】解:A、①表示2个氮原子,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A错误;
B、②2Fe2+表示2个亚铁离子,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故B错误;
C、③的质子数为8,属于氧元素,④的质子数为13,属于铝元素,构成物质为氧化铝,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铝、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1,单位是“1”,不是“g”,故D错误。
故选:C。
7.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解:A、①用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过程,而不是溶解过程,说法错误;②合理膳食就可以获取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无需多食用营养补品,补充微量元素,说法错误,故A不合题意;
B、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说法正确;②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属于新能源,说法正确;③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
C、②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也不可食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故C不合题意;
D、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说法错误,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认知元素及化合物,常研究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的性质,应用及转化关系等。如碳元素对应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的反应类型可以是复分解反应B.转化②应用于糕点的发酵
C.转化③可用来检验CO2气体D.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④制备生石灰
【答案】B
【解析】解:A、转化①是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转化②是碳酸钠转化为二氧化碳,不能应用于糕点的发酵,糕点的发酵利用的是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C、转化③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用来检验CO2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转化④是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④制备生石灰,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但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推理错误。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0.下表列出了生活中某些饮品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橙汁B.西瓜汁C.牛奶D.豆浆
【答案】A
【解析】解:A、橙汁的pH范围为3.0﹣4.0,小于7,显酸性。
B、西瓜汁的pH范围为5.3﹣6.2,小于7,显酸性。
C、牛奶的pH范围为6.3﹣6.6,小于7,显酸性。
D、豆浆的pH范围为7.4﹣7.9,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橙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11.三种金属X、Y、Z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
①Y+H2SO4——YSO4+H2↑,Z和H2SO4不反应②Z+2XNO3——Z(NO3)2+2X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X>Y>ZB.X>Z>YC.Y>X>ZD.Y>Z>X
【答案】D
【解析】解:①Y+H2SO4——YSO4+H2↑,Z和H2SO4不反应,说明Y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Z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Y>H>Z;
②Z+2XNO3——Z(NO3)2+2X,说明Z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即Z>X;
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Z>X。
故选:D。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B
【解析】解:A、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Fe>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均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用于探究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3.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②表示电解水
C.③表示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入水
D.④表示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B
【解析】解:A、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
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气体物质
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将8克乙物质放入25克水中,充分溶解可获得33克乙溶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甲<乙
【答案】D
【解析】解:A、丙可能是固体氧化钙,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该选项不正确。
C、t1℃时乙的溶解度是28克,将8克乙物质放入25克水中,充分溶解,能够溶解7克,可获得32克乙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中的水的质量小于乙中水的质量)降温至t1℃,析出固体,溶剂质量不变,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甲<乙,该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5.(6分)雅安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4.1℃〜17.9℃之间,降雨多,有“雨城”之称。雅安物产丰富,主要特产有雅鱼、蒙山茶、荥经砂器、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以及川牛膝、山药等。
(1)雅鱼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鱒,体形肥大,肉质细嫩。雅鱼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填字母代号,下同)
A.糖类B.蛋白质C.纤维素D.淀粉
(2)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已鉴定的达700多种,其中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一种氨基酸,化学式为C7H14N2O3。茶氨酸属于 。
A.无机物B.有机物C.氧化物D.盐
(3)荥经砂器有着两千多年的烧制历史,是以当地盛产的一种黏土和煤灰为原料,经过1000°C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在烧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既没有物理变化也没有化学变化
(4)花椒麻素(C16H25NO)是花椒呈麻味的主要成分,具有祛风除湿、杀虫等作用。花椒麻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每个分子中有 个原子。
(5)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耐。可涂抹厨房中常见的 来止痒。
【答案】(1)B(1分);
(2)B(1分);
(3)C(1分);
(4)25:16(1分);43(1分);
(5)食醋(1分)。
【解析】解:(1)雅鱼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答案为:B;
(2)氨基酸的化学式为C7H14N2O3。茶氨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答案为:B;
(3)荥经砂器有着两千多年的烧制历史,是以当地盛产的一种黏土和煤灰为原料,经过1000°C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在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因此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答案为:C;
(4)花椒麻素(C16H25N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6=25:16,每个分子中有(16+25+1+1)个=43个原子;故答案为:25:16;43;
(5)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耐。可涂抹厨房中常见的食醋来止痒;故答案为:食醋。
三、计算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8分)
16.(8分)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硫酸溶液49.0g置于锥形瓶中,然后滴入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H2SO4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m点溶液中溶质是 。
(3)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1:2(1分);
(2)NaOH、Na2SO4(1分);
(3)2.0%(6分)。
【解析】解:(1)硫酸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2:(16×4)=1:2;
(2)m点溶液pH>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质是NaOH、Na2SO4;
(3)设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20g×4.0% x
x=0.98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四、实验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0分)
17.(10分)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CO2,并对CO2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②装置C中试剂X应该选用 (填字母)。
a.稀H2SO4b.浓H2SO4c.KOH溶液
(3)收集CO2并验满。将集满CO2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的将NaOH溶液注入到锥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图像。见图﹣2。
①检验装置D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 。
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说明 。
(4)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CO2。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变化如图﹣3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阅资料】
材料一: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材料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某离子的个数越多,则该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
材料三:Ca( OH)2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Ca2+和OH﹣。
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 HCO3)2,Ca( 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2+和。
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 、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1分);b(1分);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1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1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1分);
(4)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1分);生成的CaCO3未能完全转化为Ca(HCO3)2(1分);OH﹣的导电能力强于(1分);
【解析】解:(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出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中饱和 NaHCO3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②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
(3)①检验装置D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故答案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装置内气体减少,因此压强减小,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说明锥形瓶中气体不全都是二氧化碳,还含有其他气体;故答案为: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4)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因此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降低,因此溶液的电导率逐渐降低,故答案为: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
②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Ca(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2+和,但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可能的可能原因是碳酸钙沉淀并没有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钙,或者是OH﹣的导电能力强于,故答案为:生成的CaCO3未能完全转化为Ca(HCO3)2;OH﹣的导电能力强于。
五、推断与流程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6分)
18.(6分)A~G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和C组成元素相同,E和F组成元素相同,G是黑色粉末且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③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B的用途 (请写出一条)。
【答案】(1)H2O2(1分);
(2)CuO+COCu+CO2(2分);吸收(1分);化合(1分);
(3)改良酸性土壤(1分);
【解析】解:(1)A的化学式为H2O2。
故答案为:H2O2。
(2)反应①中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反应②中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吸热,③中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CuO+COCu+CO2;吸收;化合。
(3)B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改良酸性土壤。
六、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3分)
19.(13分)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取材于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中主要用了石绿、石青两种矿物质颜料。
Ⅰ.石绿,又称孔雀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我国古代曾用孔雀石炼铜,涉及两步反应。
(1)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
Ⅱ.石青,又称蓝铜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Cu(OH)2•yCuCO3。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其组成进行探究(假设矿石中其它杂质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1:取6.00g干燥样品放入图1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g,装置D增重1.32g。
(2)装置A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A ,D (填序号)。
①碱石灰②浓硫酸③氯化钙④无水硫酸铜
(3)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
(4)实验开始前先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点燃酒精灯加热。样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后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 。
(5)经计算得出x:y= ,如果样品未干燥,可能导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方案2:向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通过测定产生CO2气体体积和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来确定其组成,装置如图2所示。
(6)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试分析量气装置中液体的选择原则 ,量气装置读数时应 (填序号),最后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①先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再恢复至室温
②先恢复至室温,再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
(7)橡胶管a连接分液漏斗和锥形瓶,试推测橡胶管a的作用: ,
。
(8)反应后读数时,若量气装置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其它操作均正确),可能会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Cu2(OH)2CO32CuO+H2O+CO2↑(2分);
(2)①(1分);①(1分);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1分);
(4)排尽装置内的气体,使装置内的气体充分被吸收(1分);
(5)1:2(1分);偏大(1分);
(6)产生的气体难溶于该液体,且不与该液体反应(1分);②(1分);
(7)平衡分液漏斗上下气压,便于稀硫酸的加入(1分);消除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影响,使气体体积测量更加准确(1分);
(8)偏小(1分);
【解析】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孔雀石炼铜的第一步反应是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故答案为:Cu2(OH)2CO32CuO+H2O+CO2↑;
(2)根据实验装置图可以判断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故U型管中的物质应为碱石灰,故填①;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B中分解产生的水蒸气的质量,C中的物质为固体物质,故应为无水氯化钙,D中的物质的作用是吸收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故D中的物质应为碱石灰,故填①;
故答案为:①;①;
(3)装置E与空气连接,E中碱石灰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4)反应结束后装置中继续通入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气体,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充分被吸收;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气体,使装置内的气体充分被吸收;
(5)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g,即反应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为0.27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7g×=0.03g,装置D增重1.32g,即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32g×=0.36g,根据蓝铜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可知,固体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x:y=1:2;如果样品未干燥,会导致C装置增加的质量偏大,氢元素的质量偏大,最终导致x:y的值偏大;
故答案为:1:2;偏大;
(6)如图2所示量气装置是利用装置内压强变化测量气体体积,因此该装置中使用的液体在选择时要求产生的气体难溶于该液体,且不与该液体反应;稀硫酸与样品反应时会放出热量,导致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因此量气装置读数时应先恢复至室温,再使量气装置两侧液面相平读数,故填:②;
故答案为:产生的气体难溶于该液体,且不与该液体反应;②;
(7)橡胶管a连接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使锥形瓶和分液漏斗内的气压相等,可以起到平衡分液漏斗上下气压的作用,便于稀硫酸的加入,另外橡胶管a还可以消除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影响,使气体体积测量更加准确的作用;
故答案为:平衡分液漏斗上下气压,便于稀硫酸的加入;消除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影响,使气体体积测量更加准确;
(8)量气装置右侧液面高于左侧,会导致读数偏小,最终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能源
①用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溶解过程
②要多食用营养补品,补充微量元素
③厨房里可用食醋清除水垢
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属于新能源
③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安全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③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
饮品名称
橙汁
西瓜汁
牛奶
豆浆
pH范围
3.0﹣4.0
5.3﹣6.2
6.3﹣6.6
7.4﹣7.9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比较铁、铜、银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探究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有关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
设计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北京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北京卷)(考试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成都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成都卷)(考试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成都卷)(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套押题卷:化学(成都卷)(考试版A3),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