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
    • 解析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01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02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03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01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02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古诗词赏析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09古诗词赏析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春·云南楚雄·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中“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
    【答案】
    吟鞭东指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面写“落花”,实际表露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爱国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由“浩荡离愁白日斜”可知是关于当时的景色的,大致的含义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同时根据诗歌的对偶对仗的原则可知,下一句“吟鞭东指即天涯”是和上句相对应的。同时,由含义上“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可知这是“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所以说,应该填空为“吟鞭东指”。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字面意思为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在诗句中比喻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该诗句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落花作为个体,其生命已经结束了,但可以化作春泥,滋养出新的花枝,生命得到延续;诗人借落花化作春泥,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蕴含人生哲理。
    (2022春·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首联中“_____”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_____”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4.请说说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什么哲理。
    【答案】
    莫笑 足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锲而不舍,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或:人生在某一时刻,会陷入“疑无路”的困惑,但只要心存理想,永不灰心,就会看到“又一村”的景象。)
    【解析】
    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4.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诗歌的意思,然后围绕意思来描绘画面,讲述哲理即可。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很多困难、挫折,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只要坚定信念,锲而不舍,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022春·甘肃酒泉·七年级统考期末)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
    5.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以声衬静,写出梅雨时节夜晚的寂静。运用叠词,句式工整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6.这首诗营造了梅雨时节乡村夜晚恬静和谐的气氛,写诗人独自等待客人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表现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焦急无奈、烦躁不安的心境。
    【解析】
    5.考查诗句赏析。
    这两句诗意为: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黄梅时节家家雨”暗含着雨声,“青草池塘处处蛙”有蛙鸣。雨声滴答,蛙鸣阵阵,更加衬托出夜的寂静。这是以声衬静的手法。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家家”与“阵阵”均为叠词,前后句为对偶句,对仗工整。使诗句富有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
    6.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本诗前两句写景,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表现了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静谧和谐,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后两句叙事,与朋友约好了来一起下棋,可现在已经半夜,友人还没有来。表现了作者的落寞孤寂。“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对诗人的动作描写,从“闲敲棋子”这一动作当中,可以看出诗人久候友人不至的焦急无奈与烦躁不安。
    (2022春·广西贵港·七年级统考期末)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下列各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B.诗的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
    C.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D.尾联写诗人如果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次拜访此地。
    8.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答案】
    D
    将近社日,农家祭社祈年,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农人穿着布衫戴着帽子,村子里保存着古朴的风俗,他们吹吹打打,欢天喜地,充满着对丰收的期待。
    【解析】
    7.考查诗歌赏析。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门。本项理解过于片面了。
    故选D。
    8.本题考查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尊重诗句原意,描写生动形象即可。
    如: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到了,乡村里到处都是迎神的萧鼓声。村人们穿着简朴的衣服,村子里还保存着古代的风俗与习气。从这迎神的萧鼓声里,可以听出他们对于丰收的期盼,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2022春·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末)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本诗开篇设问,一问一答,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C.诗中颈联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南面北面明暗分明。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山中云气升腾、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10.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充满了青年诗人的浪漫豪情,请说说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的理解。
    【答案】
    C
    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不仅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青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解析】
    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颈联句”错,应为颔联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故选C。
    10.本题考查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这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想要登上泰山之巅放眼四望的景象。“会当”意即“一定要”,“凌”意即“登上”。这里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022春·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____”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浩荡离愁(或离愁) 诗人的马鞭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意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据此可知,“浩荡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为: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以落红自喻,表明自己辞官归隐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心态,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的融入了议论。诗人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也形象、贴切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后人、为国家未来化作“春泥”、奉献自己的美好情操。“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的追求。
    (2022春·广西百色·七年级统考期末)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的特色是借助“登幽州台”间接抒情,其感情基调是苍凉悲壮的。
    B.“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C.这首咏史怀古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
    D.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14.品析“独怆然而涕下”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
    A
    “独”字有单独、孤独的意思。一个“独”字展现了诗人在绵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浩茫的天地间的孤独渺小,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解析】
    13.考查诗歌赏析。
    A.《登幽州台歌》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直接表现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借助“登幽州台”直接抒情,而不是间接抒情。故选A。
    14.考查词句赏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很明显,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作者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腹才华没有可用之机,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2022春·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阅读古诗,完成对话。
    奇奇同学:同样表现高度,两位诗人各具巧思。甲诗中一个“割”字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你知道乙诗是如何描写飞来峰上的塔之高的吗?
    妙妙同学:我知道______________
    16.登上高山,极目远眺,诗人往往有感而发。两首诗的最后两句所抒发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具体分析。
    【答案】
    “千寻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的高峻;“闻说鸡鸣见日升”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侧面烘托塔之高。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抱负。甲诗中诗人由“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表现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表现(或描写)手法。
    乙诗中“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属于侧面烘托。
    16.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理解。
    甲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不仅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把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从正面理解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从反面理解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
    可见,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抱负。
    (2022春·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点明夜泊的地点,同时照应诗题,引起下文。
    B.这首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描写、记叙、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
    C.这首诗将对历史的咏叹和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
    D.这首诗主要表达对商女不关心国事,隔江吟唱《玉树后庭花》的批判之情。
    18.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答案】
    D
    运用互文手法,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理解赏析不正确。《泊秦淮》借商女不关心国事,隔江吟唱《玉树后庭花》,批判了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故选D。
    18.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的作用。首先要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分析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并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意为: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环境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游走的意态,创设出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2022春·陕西渭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求”和“访”二字,用词精当,层层递进,意蕴丰富。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虚”字只是轻轻一点,却使人们对文帝的重贤姿态即刻产生了怀疑。
    C.“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这首诗歌看似是讽刺汉文帝,实则讽刺的是唐朝皇帝,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0.请简要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中“可怜”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C
    “可怜”即可惜,用在这里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含义深刻,比“可叹”“可悲”等词语更耐人寻味,既写出了诗人对汉文帝的“求贤”“重贤”行为的讽刺,也表达了对贾谊的怀才不遇的惋惜感慨之情。
    【解析】
    19.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怒斥文帝”表述有误。本句是借古讽今,借怒斥汉文帝的昏聩,揭露和批判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所以,怒斥的是当朝统治阶级。
    故选C。
    20.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
    “可怜夜半虚前席”意为: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首先理解“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诗人用“可怜”表现作者对汉文帝“夜半”“虚前席”这一行为的态度。依据“不问苍生问鬼神”可知,这里的“可怜”隐含嘲讽,委婉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行为的怀疑和否定,对汉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意,实则是借古讽今,讽刺和批判当今封建统治者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慨。
    (2022春·河南安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2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1.两个动词“笼”,将烟、月、水、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意对即可) 2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意对即可)
    【解析】
    21.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的作用,首先要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分析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并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环境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游走的意态,创设出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分析诗人感情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秦淮夜景,创设迷蒙冷寂的氛围。后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讽刺了权贵阶层不顾国家危亡而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2022春·河南驻马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3.如何理解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4.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答案】
    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突出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诗人借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幽州台,原名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既暗示如今燕昭王不再,贤才无举、也暗示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情怀。
    【解析】
    23.本题考查诗歌主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为: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前”“后”“古人”“来者”进行对比,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流逝之快;“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天地之悠悠”强调天地之广阔渺远,而自己却独自一人,在广阔的宇宙中显得如此渺小孤单,两相对照,更体现出天地的悠远长久,人的孤单渺小;蕴含着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哲理。
    24.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的就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想到如今没有像燕昭王这样赏识人才的君主,自己空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写泰山绵延辽阔,以问答形式表现出惊叹仰慕之情。
    B.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近景,“割”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
    C.诗歌五六句写远望所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鸟儿正返回巢中。
    D.诗歌以“望”字统摄全篇,通篇却无一个“望”字,构思精巧。
    26.诗歌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
    B
    写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终要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终当,终要,表现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怀),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析】
    25.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和分析。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它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故选B。
    26.本题考查诗句含义。
    “会当凌绝顶”:“会当”意思是“终当,终要”;“凌”意思是“登上”;“绝顶”即最高的山峰。句意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句意是: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俯视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
    (2022春·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任选角度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8.请解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答案】
    27.示例一:(炼字角度)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用“白日斜”这种带有象征色彩的描写来点明“离愁”产生的背景;“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即天涯”,即同天涯,这里有对朝廷的眷恋,也有对国事的忧念。
    示例二:(写作手法或内容理解角度)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28.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解析】
    27.此题考查诗句赏析,可以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
    如: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让这种离愁无限延伸,既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豪放洒脱的情感;
    又如:这两句诗以天涯、日暮映衬一片浩荡的离愁,表达出诗人孤苦郁闷、悲壮豪迈的感情。
    28.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即使消融在泥土中也要保护盛开的鲜花,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这两句诗移情于物,借“落红”自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故衍生意义为: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2022春·河南郑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登幽州台歌》和《泊秦淮》,完成小题。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9.两首诗都用到了典故:【甲】诗题中有“幽州台”,【乙】诗句中有“后庭花",请分别说出典故的内容及其在诗中有何深意。
    30.这两首诗都属于怀古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29.甲诗借“燕赵王筑黄金台招揽贤士”,表达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愿。
    乙诗运用曲笔,借歌曲《玉树后庭花》批判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知亡国恨的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
    30.《登幽州台歌》通过作者登楼远眺,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和报国无门的孤寂悲凉之感。《泊秦淮》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解析】
    2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典故。
    结合【甲】诗题“登幽州台歌”分析,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传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可知,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在政治道路上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诗人借燕昭王在幽州台招纳天下贤士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赏识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愿;
    结合【乙】诗“隔江犹唱后庭花”分析,“后庭花”是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诗人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批判了那些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官僚贵族。据此作答。
    30.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主旨。
    结合【甲】诗内容可知,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登台的感慨: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和报国无门的孤寂悲凉,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结合【乙】诗内容可知,诗人夜泊于秦淮,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批判了那些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官僚贵族。
    (2022春·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1.作诗“发句好尤难得”,而此诗第一句却不同凡响,试分析这句诗好在哪里。
    3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用得极妙,请赏析。
    【答案】
    “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
    “犹”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了诗人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解析】
    3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朦胧的水边夜色,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另外,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32.本题考查炼字题。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犹”意为仍然、还,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犹”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诗人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022春·河南濮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之高。
    B.第二句说,登上飞来峰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34.诗歌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答案】
    B
    34.“站得高,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解析】
    3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B.诗的第二句,“闻说”是听说,是想象之景,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所以“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理解不恰当;
    故选B。
    34.本题考查诗句蕴含的哲理。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或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2022春·河南商丘·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5.结合“千寻”一词,分析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36.“诗言志”,写诗就是为了抒发情感,表达志向。本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志向的是哪两句?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
    35.【示例】“千寻”一词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是正面描写;“鸡鸣”就能“见日升”,言“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塔高。这两句诗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人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借景抒怀,阐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不怕阻挠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解析】
    3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为: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属正面描写,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是侧面描写古塔之高,暗含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奠定了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
    36.本题考查情感主旨。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作者的情感。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害怕浮云遮住了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最高的地方。“浮云”寓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里指朝廷中的保守势力。当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想要变法革新,于是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自己高瞻远瞩,想要进行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不畏”还体现了诗人不畏奸佞、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决心。该句最能体现诗人志向,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2022春·湖北咸宁·七年级统考期末)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作者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甲】诗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C.【乙】诗前两句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为下文的哲理表达奠基。
    D.【乙】诗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8.【甲】诗“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39.【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B
    一个“割”字,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或:写出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39.哲理: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
    3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
    B.理解不正确。【甲】诗第三句的“造化”是大自然的意思,这句是说大自然在泰山聚集了天地之灵气,使得泰山如此地神奇秀美。
    故选B。
    38.本题考查炼字。
    结合【甲】诗“阴阳割昏晓”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
    39.本题考查诗句哲理与对比阅读。
    结合【乙】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反映了作者高瞻远瞩,胸怀宽阔,不是困难,勇于改革的豪迈气魄和坚强意志。
    结合【甲】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我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与【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2春·河南郑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0.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同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己亥杂诗》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C.《泊秦淮》首句中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D.《泊秦淮》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感时伤世之感慨。
    41.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请分析两首诗表达爱国之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
    40.D
    41.《己亥杂诗》用比喻,以“落红”自比,借花喻人,表达作者虽辞官还乡,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泊秦淮》用典故,借助陈朝灭国的历史教训来隐喻唐朝统治者听“亡国之音”,醉生梦死的现状,担心历史又将重蹈覆辙的隐忧和感慨。
    【解析】
    4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D.有误。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故选D。
    41.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根据《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这两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以“落红”自比,借花喻人,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根据《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知,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死,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首诗用典故,借助陈朝灭国的历史教训来隐喻唐朝统治者听“亡国之音”,醉生梦死的现状,担心历史又将重蹈覆辙的隐忧和感慨。
    相关试卷

    专题10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共6页。

    专题10 古诗词赏析(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古诗词赏析(答案与解释)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共12页。

    专题10 古诗词赏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古诗词赏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共16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9 古诗词赏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