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科技创新——三次科技革命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展开工业(科技)革命概念 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指二战期间,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一、延续与变迁: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知识扩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创造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实践,科学和技术结合不很紧密。
科学和技术结合紧密结合
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
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为标志
从英国开始,由一国到多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
在多个国家同时展开(美、德是两个发源地和“中心”),见效快
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
迎来的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自由主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的完全自由,反对政治的、社会的和宗教的束缚。在政治上主张有财产限制的选举权和两院制议会,在经济上主张企业主的自由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垄断组织对内控制经济政治,对外以资本输出为主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
重难突破:1.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
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1)报纸杂志:近代报刊以丰富的内容,及时传播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发挥了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如19世纪30年代以《贫民卫报》为代表的工人报纸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文化特权、宣传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启发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英国工人阶级打造阶级文化、唤醒阶级意识的重要阵地。(2)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两性关系与女权运动: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革,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随着妇女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联系的扩大,男女社会权利趋向平等。20世纪初,女权运动在欧美各国广泛展开,西方发达国家的妇女相继获得了普选权。3.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问题:出现了许多“血汗工厂”,人文主义缺失,工作环境恶劣,大量雇用童工,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生产事故频发;城市贫困化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等级差异明显,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因素积聚;城市化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发展不协调。4.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立法: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劳资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必须通过社会立法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然后扩展到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等其他社会领域。这些立法从法律上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阶级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人和资本家矛盾,也没有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2.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 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转移(1)16世纪的意大利是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这一时期的意大利,出现了一批以伽利略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诞生了《天体运行论》和天文望远镜等一大批科学名著和科学发明。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开创了崭新的实验科学新时代。(2)17世纪的英国是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英国政府和社会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成立皇家学会,研究自然科学。学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诞生了牛顿力学、电磁场理论、进化论等一批科学理论。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机,引起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3)18世纪的法国是第三个世界科学中心。在牛顿科学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拉瓦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取得了《分析力学》《概率论的解析理论》和《化学纲要》等一批重要科学著作,使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19 世纪初进入高峰。(4)19世纪的德国成为第四个世界科学中心。德国科学家不仅创立了细胞学说、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和学说,还为世界贡献了爱因斯坦、玻尔、欧姆、高斯、李比希、霍夫曼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德国还特别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使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5)20世纪的美国是第五个世界科学中心。美国科学的兴起不但继承了英国科学的传统和德国科学的体制,而且特别重视科学人才的引进。在优越的科研环境下,造就了发明家贝尔、爱迪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吸引了爱因斯坦、费米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世界各国优秀科学家的云集,使美国在整个20 世纪引领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至今仍保持着世界科学界领袖的地位。
例.(2014·上海单科·39)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1分)
二、进步与代价:三次工业革命与环境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
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例4.(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三、冲击与反应: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参考答案一: 总观点: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本人认为该观点正确。分观点一:西方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等。分观点二:西方的冲击使中国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分观点三:西方的冲击使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总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参考答案二:不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实质是西方中心论,过分夸大了西方在近代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是中国自身进步的结果。从思想上,明末清初就已产生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经济上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西方的侵略中止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第10讲 多元的世界古代文明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第10讲 多元的世界古代文明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共1页。
第1讲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课件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第1讲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课件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共1页。
第13讲 13-1 国家出路的探索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3讲 13-1 国家出路的探索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伐牵制清军,西征半壁江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