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说明: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案须做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填涂需用2B铅笔,主观题需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慢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众多诗词作品中唐诗宋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
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
C.唐诗宋词中所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
D.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B.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C.唐诗宋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一致的。
D.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
3.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晏殊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本是思远之作,王国维却将其作为“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之一。
B.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后人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C.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表明苏轼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洒脱。
D.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诵此二语,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结构和论证的侧重点方面都有所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
(4分)
5.下面这段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材料,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结合材料二对此简要说明。(6分)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生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杂戏场南头,煤灰土里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从后海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他既无小锣,又无小鼓,除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其余什么东西也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地位既那么不适宜,天气又那么热,心里明白,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游海子的闲人牵引过来。老头子便瞻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在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地会有人来的。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大爷们回家去还会同家中学生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
他又轻轻地说:“可不是,你就从不出汗,天那么热,你不出汗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地拖着,做成京城大学生特有的丑样子,在脸上,也正同样有一派老去民族特有的憔悴颜色。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做成年轻人灵便姿势,把膀子向上向下摇着。重复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我说,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那件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一切弄妥当后,就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在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独自来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个人殴打的样子。他用各种方法,变换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自己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为了傀儡的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众人嘻嘻地笑着。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的时候,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做了小小结束了。
老头子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离开了傀儡后,就把傀儡重新扶起,自言自语地说着:“王九,好小子,你真能干。你瞧,我说大爷会来,大爷不全来了吗?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怕热吗?来,再来一趟,好劲头,咱们赶明儿还上南京国术会打擂台,给北方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
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着脸庞收小摊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他记起要缴的浮摊捐来了,但他手上还无一个大子。他看看围在四方的帮场人已不少,便四向作揖打拱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待一会儿,撑个场面。”
观众中有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的位置不曾挪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毛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照例沿了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便很可笑地向左向右摆着。
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铜子四大枚,送给巡警。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笑着走了。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地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还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腿举起,作了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式。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自然的,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廿二年九月三日在北平
(节选自《沈从文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了多人的笑,大学生的笑很忧郁,众人的笑冷酷而无情,老人的笑疲倦而无奈。
B.青年军官“掷了一把铜子”,离开时却“皱着眉”,主要是因为他怜悯老头子却又无可奈何。
C.文中画横线处老头子这么做,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并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
D.老艺人为了傀儡戏情节波澜起伏,总是让那个叫赵四的傀儡先占上风最终又让他失败。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什刹海前一片场坪为背景切入画面,场边闲人和民间艺人组成生活场景,共同演出了俗世的“生”。
B.小说结尾才揭晓老人行为的原因,呼应了前文,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性与感染力,又丰富了老人的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加重作品的悲剧性。
C.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等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同时,运用先扬后抑手法,将打架事件始末留给读者想象。
D.本文语言朴实,笔法含蓄内敛、深沉而有力,平静的文字下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8.小说中老艺人多次对白脸傀儡“亲昵”说话,如此细节设置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9.沈从文善于在小说中描绘人生中的各种况味,请结合文本分析探讨小说中描绘了老人哪些“生”的况味。(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羲之,字逸少。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及长,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会稽内史。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雅好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羲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王氏诸少A并佳B然闻信C至D咸自矜持E惟一人F在东床G坦腹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都有名有字,名一般是出生后不久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以为,在文中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意思是把他作为,现在一般表示认为。
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名著《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D.不顾,在文中指不看望、不拜访,现在一般表示不考虑、不顾忌,二者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羲之被人看重。他去拜见周顗,周顗认为他很奇特;他被堂伯王敦看好,王敦认为他是王家的好子弟,并把他和名人并列。
B.王羲之寄情山水。他想在浙江度晚年,因为浙江会稽有好的山水,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作序明志。
C.王羲之生性爱鹅。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烹杀时非常惋惜;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他欣然答应。
D.王羲之性情孤傲。王羲之和当时很有名望的王述关系不好,王羲之母亲去世时,王述只去吊唁了一次,后来王羲之也不去拜见王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4分)
(2)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4分)
14.为什么初到浙江,王羲之便产生了“终焉之志”?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①
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②。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③情怀。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注】①此词作于刘克庄从建阳罢官归莆田,途经福清之际。②金罍(léi):饰金的大型酒器。③鼓缶:《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成玄英注:“盆,瓦缶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奈病余孤负金罍”写的是作者因病而不能饮酒消愁,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B.“萧瑟捣衣时候”点出时令,作者以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往日的回忆,抒发了对妻子的悼念之情。
C.“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寂寞,但有店主守灯陪伴,勉强可以得到安慰。
D.本词情景交融,词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读来自然真切,让人深感凄美悲痛。
16.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同是悼念亡妻,苏轼在梦中都想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现实中刘克庄“归鞍”却“徘徊”。请结合词句分析刘克庄“归鞍”却“徘徊”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表达英雄已逝、遗迹荒落和对诸葛亮深沉悲痛的叹惋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细致。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每个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日,一则关于“水稻上山”的视频在互联网广为传播,大意是某地开展的“水稻上山”项目,暴雨将梯田冲毁了。与此同时,有文章称,“水稻上山”本质上是一种毁林造田的形式主义,文章配有土地荒芜、泥石流泛滥、“推平大山变良田”等图片。发布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一时间, A 。
①针对人们对“毁林造田”的怀疑,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正面回应称,③“水稻上山”需要一定条件,④且在推广的地方本来就有梯田,⑤并非是专门开山毁林造出来的;⑥在丘陵山区对符合条件的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⑦是受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
另外, B 经核实是移花接木,与真实的“水稻上山”项目并无关系。比如,流传最多的那张图片原来是2018年云南某地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场景。
至此,“水稻上山”舆论闹剧逐渐收场。我们应该反思, C 与这场舆论闹剧密不可分。
很多时候我们的科普力度不足,有时高高在上,有时晦涩艰深,有时又过于低调,不仅错失了给公众科学普及的良机,也给了流量投机者空子可钻,科普工作“走下山”正当其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绿意无限,可不是,①春深似海!欢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无言,心好像飞到天边上那将能看到的小岛上去,一闭眼仿佛还看见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必定是在那小岛上。
这时候,遇上风与雾便还须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响晴,夹衣就正合适。但无论怎说吧,人们反正都放了心——不会太冷了,不会。海岸上,微风吹动少女们的发与衣,②何必再去到电影院中找那有画意的景儿呢!这里是初春浅夏的合响,风里带着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夏,姑娘们总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们竞争一下,女性的伟大几乎不是颓废诗人所能明白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各种的绿色连接,交错,变化,波动,一直绿到天边、山脚、渔帆的外边去”,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情感语气。文中有两处画横线句子,请分别说出两个叹号语气的不同。(3分)
22.口语化是老舍散文语言的特点之一。请结合文中加点字词,分析其特殊表现力。(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网络热词“沉浸式”正从虚拟世界走入现实生活:废寝忘食的莘莘学子,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挥汗如雨的劳动大众,沉浸在生产岗位上;呕心沥血的科技人员,沉浸在创新创造中……沉浸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沉浸式体验是一种滤掉外在干扰的高专注投入,更是一种为积极的事业不知疲倦的高价值愉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汉字形体存在规范化趋势,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