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利用干冰制冷B. 制备纯碱
C. 将CO2转化为淀粉D. 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杀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B、“侯氏制碱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氨气、氯化钠、二氧化碳先生成碳酸氢钠,再分解生成碳酸钠,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时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杀菌,使细菌蛋白质凝固,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俗话说“五谷丰登,社稷安宁”,“五谷”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
A. 油脂B. 糖类C. 无机盐D.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五谷”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
3.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品红溶液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天然气经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变小
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品红溶液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A正确。
B、天然气经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B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正确。
D、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 碱性溶液:氨水、苏打水、肥皂水B. 合成材料:塑料、尼龙、天然橡胶
C. 化石燃料:煤、可燃冰、生物质能D. 复合肥料:硝酸钾、硝酸钠、草木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氨水、苏打水、肥皂水的溶液都呈碱性,故选项归类正确;
B、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尼龙属于合成材料,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归类不正确;
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可燃冰、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故选项归类不正确;
D、硝酸钾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硝酸钠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草木灰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归类不正确。
故选A。
5. 自然界水经过沉淀、吸附、过滤等步骤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 )
A. 仍含有大量不溶性杂质B. 是纯净的水
C. 仍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D. 是不含任何病菌的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吸附、过滤后除去了不溶性的杂质,故A不正确;
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吸附、过滤、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水,故B不正确;
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吸附、过滤、净化处理后,主要除去了不溶性的杂质,仍含许多溶解的杂质,故C正确;
D、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吸附、过滤、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未经过杀菌消毒,还含有病菌,故D不正确。故选C。
6. 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制造舞台云雾效果
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 氧气——作燃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用于制造舞台云雾,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能与胃中的盐酸反应,则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D。
7.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探究铁、银、铜的活动性强弱
B. 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D. 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中,铜、银均与硫酸亚铁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无法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温度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可以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酸的种类和固体的种类均不相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某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 该粒子为阴离子
C. 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 该粒子为Mg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元素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0,则设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x-2=10,则x=1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该元素为第12号元素,镁元素。
【详解】A、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在第三周期。故A错误;
B、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阳离子。故B错误;
C、镁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故C错误;
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故D正确。
故选D。
9. 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用来治疗流感,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奥司他韦由50个原子构成
C. 氢、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D. 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1个氮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一万以上的有机物,奥司他韦(C16H28N2O4)属于有机物,但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奥司他韦由奥司他韦分子构成,1个奥司他韦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奥司他韦中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所以氢、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1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 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有机物完全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D.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理变化也不发生质量改变;
B.原子也能构成物质;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D.根据灭火原理解答。
解:A.物理变化也不发生质量改变,故说法错误;
B.金属铜是纯净物,但铜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C. 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有机物完全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D. 灭火也只要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即可。故说法错误。
11.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浓盐酸B. 石灰石C. 氢氧化钠D. 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暴露在空气中,氯化氢会挥发出去,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没有改变,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面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造纸的原料是竹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 豆油是一种油脂,具有助燃性
C. “乌金纸”的“乌”可能是炭黑
D. 金能制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造纸的原料是竹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豆油是一种油脂,具有可燃性,而不是助燃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豆油属于油脂,其主要构成元素为C、H、O,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从而形成“乌金纸”,故选项说法正确;
D、黄金可制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B. x+y=75
C. 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 x=30,则乙是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参加反应甲质量20g-0g=20g,参加反应丁质量15g-10g=5g,故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故20+30+20+15=x+y+10,x+y=75,故B正确;
C、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和丁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20时,丙质量减少或不变,丙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乙质量增加一定是生成物,反应物多种,生成物一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C正确;
D、x=30,则乙是可能是催化剂,还可能是杂质,故D错误。
故选:D。
14.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节目,传播中华美食文化。但是近日3.15曝出很多食品都不合格,“舌尖上的安全”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 用氯化钠腌制食品
B. 工业酒精可以饮用
C. 发霉的油菜籽经过加工成食用油
D. 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鲜对人体无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之一,所以可用氯化钠腌制食品,故选项做法正确;
B、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不能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故选项做法错误;
C、发霉的油菜籽中富含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发霉的油菜籽经过加工成食用油,故选项做法错误;
D、由于甲醛能和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故选项做法错误。
故选:A。
15.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氧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网时,都不与铜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SO4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HCl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能除去杂质且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6.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最终镁完全反应,质量减少至0,氧气有剩余;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 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质量增大,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质量不再变化,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大,且固体质量增加的快,当硫酸铜溶液被反应完时,固体的质量增大的质量就是加入铁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加会变慢;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横坐标是稀盐酸的质量,由于产生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7. 请按要求书写化学符号:
(1)青少年患佝偻病是因为缺少_______。
(2)碳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__。
(3)标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答案】(1)Ca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青少年患佝偻病是因为缺少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
【小问2详解】
碳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小问3详解】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赤铁矿主要成份是氧化铁,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
18. 在符号①Fe2+②2NH3③NO2④2Na中,“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用序号填空,下同);“2”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的是_______;这些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的是__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③ ③. 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①、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H3中数字“2”表示氨气分子的个数为2个;
②、标在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目,NO2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③、标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故2Na中数字“2”表示2个钠原子。
故答案为:②;③;④。
19. 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的构件有:铁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其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理是_______;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氢能作为理想能源,重要原因是燃烧产物无污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
(2).“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也是世界上首艘具有双向破冰能力的破冰船。
①破冰船中主体材料为特种钢,钢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③为探究“雪龙2”号中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可行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向氯化铝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铁丝
B.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在加入足量铝丝
C.向氯化铜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铁丝,再加入足量铝丝
D.向稀盐酸中先后加入足量铜丝、铁丝、铝丝
【答案】(1) ①. 隔绝氧气和水 ②. 隔绝氧气 ③. 2H2+O22H2O
(2) ①. 混合物 ②. Fe2O3+3CO2Fe+3CO2 ③. BCD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同时接触。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切断铁锈蚀的条件;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破坏其一即可灭火。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氢能作为理想能源是因为氢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后只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
【小问2详解】
①钢是一种合金,属于混合物。
②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反应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为:Fe2O3+3CO2Fe+3CO2。
③A、向氯化铝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铁丝,铜丝和铁丝都不与氯化铝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铁都强,但不能验证铜、铁活动性的关系,选项错误;
B、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铝丝,铜丝不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铝丝能够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选项正确;
C、向氯化铜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铁丝,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观察到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再加入足量铝丝,铝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观察到铝丝表面出现黑色固体,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选项正确;
D、向稀盐酸中先后加入足量铜丝、铁丝、铝丝,铜丝不与稀盐酸反应,铁丝与稀盐酸反应,表面出现少量气泡,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然后铝丝与氯化亚铁反应,铝丝表面出现黑色物质,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铁、铜,选项正确,故填BCD。
20. 分别在t1℃和t2℃时(t2℃>t1℃),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
(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关于该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 将c点对应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一定会立即析出晶体
C. t1℃时,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变为90g
【答案】(1)40 (2)ab (3)增大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像可知,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0g,则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小问2详解】
t2℃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a点时,继续加水,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a点时含有未溶解的固体,a点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点时,40g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刚好达到饱和,c、d两点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溶质质量相同和b相同,均为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ab;
【小问3详解】
t1℃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小于t2℃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则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小问4详解】
A、由图像可知,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40g,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c点未指明温度,无法判断蒸发溶剂是否会析出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20g,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为50g+20g=70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1. 胆矾可作为制作颜料、杀虫剂等原料,利用废旧干电池的铜帽(含铜、锌)制备胆矾(CuSO4•5H2O晶体)的简易流程如图。
已知:氧化锌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氧化铜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焙烧炉中铜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2)碱浸槽中氧化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ZnO2溶液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酸浸槽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任答一点即可)。
(4)结晶池中分离胆矾和母液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
(5)胆矾的名称为五水硫酸铜,属于_______类。(填物质类别)
【答案】(1)
(2)ZnO+2NaOH= Na2ZnO2+H2O
(3)搅拌##增大稀硫酸的浓度等
(4)过滤 (5)盐
【解析】
【小问1详解】
焙烧炉中,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氧化锌中含有锌元素和氧元素,氢氧化钠中含有钠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则氧化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ZnO2溶液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为水,即氧化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ZnO2溶液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O+2NaOH= Na2ZnO2+H2O;
【小问3详解】
酸浸槽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措施为搅拌,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增大稀硫酸的浓度等;
【小问4详解】
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方法是过滤,所以结晶池中分离胆矾和母液的操作名称为过滤;
【小问5详解】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2.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
(2)写出A装置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要制取氧气并测定体积,需将上述A、B、C装置进行组装,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b;若测量时B中仰视读数测得氧气体积_____实际值(填“<”、 “>”、 “=”)。
(4)将产生的氧气分别通入D、E装置中,观察到D中的白磷燃烧,E中白磷不燃烧。这一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必备的条件是_____。
【答案】 ①. 铁架台 ②. 2KMnO4K2MnO4+MnO2+O2↑ ③. d ④. c ⑤. < ⑥.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详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为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A装置中盛有高锰酸钾,因此可知是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3)若要制取氧气并通过排水量来测定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先将气体通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把排出来的水用量筒收集和量取,整套实验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d→c→b;测量时B中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测得氧气体积小于实际值;故填:d;c;<。
(4)D中的白磷燃烧,E中的白磷不燃烧,除温度外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可燃物燃烧必备的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家果久置的炉具清洁剂进行如下的探究(假设表面活性剂对探究过程无影响)。
【提出问题1】炉具清洁剂是酸性还是显碱性?
【实验探究】
(1)小红同学用pH试纸测得炉具清洁剂的pH______(填“>”、“<"或“=”)7,说明炉具清洁剂是碱性。
【提出问题2】标签上的无机碱是指碳酸钠还是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所示的实验。
【获得结论】
(2)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据此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炉具清洁剂中的无机碱是碳酸钠。
【反思评价】
(3)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补充实验】小明同学另取少量新开封的炉具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无明现象,证明该无机碱是氢氧化钠。
【深入探究】小芳同学向烧杯乙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3】烧杯乙中的溶质除酸酞外还有什么?
【作出猜提】
(4)猜想I:含有NaCl;猜想II:含有_____。
【实验探究】
(5)小芳同学取少许烧杯乙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某种金属单质,观察到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得出猜想II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评价】
(6)向烧杯乙中加入下列物质,也可以得出猜想II成立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紫色石蕊溶液B. 氧化铜粉末C. 氢氧化钠溶液D. 硝酸银溶液
【答案】(1)> (2)CO2
(3)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了 (4)NaCl、HCl
(5)
(6)ABC
【解析】
【小问1详解】
溶液显碱性,则溶液的pH>7;
【小问2详解】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则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CO2;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易变质,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清洁剂中的碳酸钠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
【小问4详解】
小芳同学向烧杯乙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无明显现象,中性或酸性溶液都不会使酚酞变色,因此溶液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故猜想I:含有NaCl;猜想II:含有NaCl、HCl;
【小问5详解】
依据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加入的金属为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可以证明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故B正确;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没有立即变红,说明有稀盐酸,故C正确;
D、硝酸银和盐酸、氯化钠反应都能生成氯化银沉淀,无法证明有盐酸存在,故D错误。
故选ABC。
四、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6分)
24. “3.15”消费者权益日,化学“打假”小组在行动。铜锌合金外观似黄金,常被不法商人以假乱真.为鉴别真假,小组同学取某黄金样品20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探究,充分反应后,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忽略盐酸的挥发):
(1)该实验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_______克。
(2)该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0.2 (2)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则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3)解:40g盐酸与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20g+40g-59.9g=0.1g;
设40g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为y,
y=3.65g
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1%。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20g+40g+40g+40g-139.8g=0.2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见答案。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30
20
15
反应后质量g
0
x
y
10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O2)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CaO(CaCO3)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C
NaCl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CaCl2溶液(HCl)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B.向 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