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23道题 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殷(yān)红取缔(dì) 契约( yuē ) 鲜(xiǎn)为人知
B.秩(zhì)序憎(zēng)恶 菌子(jùn) 燕(yān)赵儿女
C.校(jià)样鸣咽(yè) 晌午(shǎng) 锲(qiè)而不舍
D.捕(pǔ)育 咀嚼(jué) 修葺(qì) 气冲斗(dòu)牛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时代的光芒,不只来自那些_______的英雄,更来自无数的普通民众。普通民众在疫情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_______。面对疫情,他们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发光发热。灾难面前,他们的 _______与勇敢,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_______的底色。
A.容光焕发 可歌可泣 善良 美丽 B.熠熠生辉 如泣如诉 慈爱 亮丽
C.熠熠生辉 可歌可泣 善良 亮丽 D.容光焕发 如泣如诉 慈爱 美丽
3.下列选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两个奥运”贡献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力量。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就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①从“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②再到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名字中的包容与融合意蕴,③到冬奥奖牌“同心”寓意设计,④“两个奥运”随处传递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两个”是数量词,“构建”是动词,“美好”是形容词。
B.“中国力量”“主题口号”都是偏正短语,“包容与融合”是并列短语。
C.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去掉“随处”。
D.语段中加序号的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运用排比的修辞,作者魏巍饱含深情地赞美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
C.《老王》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等。
D.古代很多词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杨花指柳絮,菡萏指荷花,丝竹指音乐,手足指同学等。
(2)名著阅读(3分)
角色一:他老实,健壮,坚忍,诚实可爱,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角色二:她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后来因为难产去世。
角色三:他没有民主偏见、正直、工作认真负责、尊重科学、治学严谨,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
以上是名著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请写下他的名字。
他们的身上你分别学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5、古诗文默写(6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两首诗都写到了因为听到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写到了笛子吹奏的具体曲调《折杨柳》,由此曲而引发的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
《春夜闻笛》不仅写了听笛后迁客的感情变化,还写了具体的笛曲。
《春夜闻笛》借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思乡思归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洲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取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节选自《荀子·法行篇》)
【注释】①栗而理:坚硬而有纹理。②刿:割伤,刺伤。③情:真诚。④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
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君子比德焉 比至陈
B. 温润而泽 学而不思则罔
C. 廉而不刿,行也 三人行
D.此之谓也 此之谓大丈夫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
10.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二】从正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不至于让人进得园来所有景物悉入目中。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从小径游去,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宝玉留题“曲径通幽”。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葱茏,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流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这就是沁芳斋了。
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道,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就是后园,有大株梨花和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此处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宝玉题额“有凤来仪”,后来是林黛玉的住处,取名潇湘馆。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略有改动)
【材料三】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淡雅”等等,莫不突出以“雅”……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 (选自陈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
11.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都是对称的,对称的建筑被比作图案画。
B.假山池沼的配合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游人有身在大自然的感觉。
C.每个自然段都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美景。
D.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清晰地概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12.材料一、二都写到花木,说说两则材料中的花木在审美方面有何异同。(3分)
13.历来介绍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或从美学角度写。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并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18题。(15分)
舌尖槐花香 曾凡星
①我的老家地处鲁西南,老家的槐树分为两种:家槐和洋槐。家槐的嫩叶好吃,洋槐的花美味。
②在村庄生长的树开出的花中,槐花是最高调最生动的。桃、杏、梨及石榴、泡桐的花,虽色彩鲜艳甚至妖冶,但不如槐花那样热烈喧嚣。槐花开放时一团团一簇簇铺天盖地,洁白的花朵肆意重登堆积。槐花的香与众不同,既有花的浓郁,又有蜜的香甜,热烈的味道搅动着小村的每一寸空气。虽然紫色喇叭状的泡桐花有些兰花的味道,但只是浮动在空中幽然的暗香。
③村口有几棵老槐树,树冠像一座座被大雪覆盖的宝塔,称为塔槐。每年如果不喝上几碗槐花汤,不吃上几张槐花沓菜饼,日子就好像缺少了滋味。村里村外、路旁沟边、坡野里、崖头上到处有槐花的影子,似开未开的槐花味道最好。采摘槐花男女老少齐上阵,绑好镰杆,架好梯子,提上竹篮、小篦子,拿着袋子直奔大槐树。半大小子爬上树把槐花一枝枝一串串将下来,母亲们又一朵朵一粒粒地择好。
④生槐花甜丝丝、脆爽爽,汁液芬芳。做槐花汤,先要给槐花挂糊,糊子不能薄也不能厚,厚了会淹没花的味道。母亲把洗净的槐花捞出来,加上盐、姜末、五香粉等腌一会儿,放到盛着面粉的面瓢里,用竹筷上下左右全方位地翻转,直到每朵花都挂上了面,然后放进筛面箩里筛出多余的面粉。下一步是煎槐花。槐花见荤才出味,母亲将炼好的猪油烧热,把挂糊的槐花倒进锅里,反复煎炒,让一朵朵槐花变成金黄色。接着姜葱炮锅烧汤,汤开了,把槐花倒进去,盖上锅盖焐一小会儿,把切好的蒜片、芜萎放进去,倒入普油、醋、香油,槐花汤就可以出锅了。如果喜欢吃辣,还可以撒上辣椒粉。母亲的槐花汤,每一朵槐花,都能把花的芬芳、猪油的醇厚淋漓尽致地释放在舌尖之上。
⑤沓菜饼是鲁西南的一种干粮。记得大学时上古代汉语课,老师在讲“戾沓”这个词语时,引申发挥,声情并茂地讲到了他沂蒙山老家的沓菜饼。
⑥在我们家乡,做沓菜饼之前,要剥几头蒜,用苇篾一瓣瓣穿起来围成圆图,泡在清水盆里,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待过些日子就长成了蒜苗。
⑦沓菜饼最能检验家庭主妇的做饭技能。和面,面要软硬适中;擀薄饼,饼要圆正、均匀;烙饼时,要掌控火候,菜饼不能糊,也不能夹生,更不能截破皮。当然,菜饼馅是沓菜饼的灵魂。母亲把槐花焯好,放在竹筐里沥干。然后拿出几个鸡蛋,炒成玉米粒大小的鸡蛋块。鸡蛋黄白间杂,冒着油泡。此时,种在水盆里的蒜苗长到竹筷子那么高了,细细长长的叶子,粗粗壮壮的茎,肥肥嫩嫩。母亲割下几把蒜苗,将蒜苗切碎。洁白的槐花、嫩绿的蒜苗、金黄的鸡蛋与葱姜油各种调料搅拌在一起,色彩鲜艳,香气袭人。母亲擀好一张薄饼,放上菜馅,摊匀;再擀一张同样大小的饼覆盖在上面,把四周的边压实。这时,奶奶把盩子也烧热了。菜饼在盩子上要正面、反面地烙,直到饼皮上鼓起一个个小气泡,小气泡又被烙成金黄或黑褐色的饼花时,才是熟了。沓菜饼趁热吃才好吃,我们把滚热的菜饼托在手上,咬一口哈一口气。看着我们贪婪的吃相,奶奶和母亲开心地笑了。
⑧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到过许多地方,在饭店、美食城、街头的小吃摊,也吃过各式各样的菜饼,但到底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家乡的杳菜饼。我想,这么多年来,自己对奶奶、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对兄弟姊妹的眷恋之情,对故土一草一木的思念之情,都化作千丝万缕的乡愁,凝聚在那块滚烫的沓菜饼上。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①段点明了家乡所处的位置,以及槐树的分类,引出下文对“花香”的描述。
B. 文章第⑤段插叙大学老师讲到沂蒙山老家的沓菜饼的事情,引出下文做沓菜饼的内容。
C. 文章第⑦段详细描写了做沓菜饼的程序:和面、擀薄饼和烙饼,以及做菜饼馅。
D. 文章结尾通过各式各样的菜饼与沓菜饼的对比,与开头呼应,表达了对沓菜饼的喜爱之情。
15. 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桃、杏、梨及石榴、泡桐的花?(3分)
16. 第④段详细描写了做槐花汤过程,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分)
给槐花挂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槐花汤出锅
17.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采摘槐花男女老少齐上阵,绑好镰杆,架好梯子,提上竹篮、小笼子,拿着袋子直奔大槐树。(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2)洁白的槐花、嫩绿的蒜苗、金黄的鸡蛋与葱姜油各种调料搅拌在一起,色彩鲜艳,香气袭人。(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8. 文章题目“舌尖槐花香”有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 (13分)
父亲满身污渍 徐立新
①那年,母亲病情加重,不能再干任何体力活,家中所有的负担都压到父亲的头上,希望则寄托在我的身上,可中考我却考砸了。
②我只能上县城里的一所普高。开学那天,我的心情失落到极点,空中飘着小雨,父亲送我去报名,同去的还有两名学生和他们的父亲,他们考上的都是示范高中,那是一所考入本科率特别高的高中,意味着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大学校门。一路上,他们的父亲都在说笑,骄傲自豪的表情一目了然。
③父亲偶尔也会插上几句,但我能感觉他是出于礼貌,并不是发自真心的。途中要经过一段没有架桥的河道,我的一位表哥正好在那里摆渡,他马上认出了父亲,大声地跟父亲打招呼,问我们要去哪里。父亲说送我去上高中,表哥便说是示范高中吧?恭喜呀!父亲说不是,表哥顿觉失礼了,不再言语。
④到了县城后,一行人便分开了,我要去的普高位于偏远的北城,需要坐车去,出租车很贵,父亲选择坐打油机(一种烧柴油的小型机动载人助力车)去,他跟人讲好了价钱后,便将我的行李和被褥搬上车,车厢很小,我跟父亲紧紧地挤在一起,动一下身体都难。打油机一路轰鸣地艰难向前,遇到坑坑洼洼处便会剧烈地上下左右摇晃,让人心惊胆战。十多分钟后,我们遇到一段长长的坡。由于路面湿滑,又加上超载,打油机根本爬不上去,尽管马力不断被加大,从发动机里喷出来的黑烟越来越浓,但依然无济于事,只能在原地痛苦地止步不前。
⑤见此状,父亲说,我下去推。我也要,但他不同意,理由是我脚上穿了一双刚买的新球鞋,他怕我推车时弄脏它,去学校时不好看。
⑥于是我便坐在车里,手使劲按住行李和被褥,不让它们掉出去,开车的师傅加大油门,父亲则使出浑身力气艰难地推着车子,强大的阻力让打油机不停地向后移动、摇晃着,好几次险些就要顶倒父亲,但父亲绝不后退,最终迫使打油机一点点地向前挪动。
⑦父亲的鞋和裤子,很快便被路过的汽车溅起的湿泥和污水弄脏了,他头发和脸上也布满了水滴,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
⑧当驶出最后一道坡后,不再有阻力的打油机猛地向前窜了出去,父亲忽然失去了对抗力和重心,一下子趴倒在地,一身衣服全被弄脏了。
⑨爬起来后,他将衣服简单地擦了擦,“没关系,回家洗洗就又干净了。”父亲说完便满身污渍地带我去交学费了。
⑩一个刚大学毕业的老乡在学校当教师,中午父亲请他吃了一顿饭,拜托他对我多加照顾。
⑪至此,他口袋里的钱已经很少了,去回去的车站,便不能再坐打油机了,只能走过去。我站在校门口,目送父亲远去,他一手拿着一根扁担,一手拿着来时捆被褥的麻绳,头也不回地一步步地朝前走。小雨不知何时停了,但天上没有太阳,没能晒干父亲的衣服,他上衣、裤子和鞋上的污渍依然清晰可见,我一辈子都忘不掉。也就是从那一刻,我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替父亲争口气。
⑫23年后,我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大学,父亲又一次送我去报名。途中,我问他,还记得送我上高中时的情景吗?父亲点点头。我又问,当时您心情失落吗?“有点。”父亲回应道,“但我觉得只要你不放弃,依然还能赢,就像爬坡推打油机一样,只能铆足劲去推,终究还是能将它推上去的。”
⑬我要感谢父亲,是他的不妥协和坚持给了我勇气,是他满身的污渍给我雪耻的决心。
19.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20.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 (3分)
(1)家中所有的负担都压到父亲的头上,希望则寄托在我的身上,可中考我却考砸了。
(2)强大的阻力让打油机不停地向后移动、摇晃着,好几次险些就要顶倒父亲,但父亲绝不后退,最终迫使打油机一点点地向前挪动。
21.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
但我觉得只要你不放弃,依然还能赢,就像爬坡推打油机一样,只能铆足劲去推,终究还是能将它推上去的。
22. 结合内容,说说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四、写作。(50分)
23.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办法”,就是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疑难,达成愿望;探索未知,验证假设;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拒绝诱惑,抚慰心灵……需要积极地寻找办法。
请以“这事,我有办法”为题,写一篇文章。
(2)有多少人,难以忘怀;有多少事,可以重来。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恒久,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还记得吗?曾经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愉悦你的那道风景,感动你的那份情——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
请以“难忘那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2),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眼神”“微笑”“陪伴”“鼓励”等等。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有真情实感。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年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水平测试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17分)1、D2、C3、C4.(1)D6、C7、D
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6、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4分)7、D8、(1)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2)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道德。 9、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10、 ①都有正直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亭净植”,[乙]文提到“坚刚”廉”。②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
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11、B 12、相同点:都注重与其他景物配合,辉映成趣。不同点:材料一“着眼在画意”,材料二则“着意观览”。 13、材料一是从导游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材料一在介绍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的配合效果时,都是从“游览者”观感的角度来介绍的;材料二也是从导游角度介绍沁芳斋和潇湘馆的,材料二中有一系列表示游踪的词句;材料三是从美学角度来介绍中国园林的,材料三主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18题。(15分)
14、 D 15、将桃、杏、梨及石榴、泡桐的花与槐花进行对比,突出槐花的”热烈喧器”和“既有花的浓郁,又有蜜的香甜”。(意思对即可)
16、 ①. 煎槐花 ②. 姜葱炝锅烧汤
17、 (1)运用动作描写,“绑”“架”“提”“拿”“奔”等一连串动作,生动表现出男女老少齐上阵采摘槐花的场景。
(2)“洁白”“嫩绿”“金黄”都是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连用在一起,表现了沓菜饼色彩搭配的鲜艳,表达了对沓菜饼的喜爱之情。
18、(1)题目概括了文章内容,文章重点写了家乡两种有关槐花的美食一槐花汤和沓菜饼。
(2)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槐花香”贯穿文章始终。
(3)题目透露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挚爱眷恋和思念之情。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 (13分)
19、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两位学生父亲骄傲自豪的心情,衬托“我”和父亲失落的心情,为后文写父亲奋力推爬坡打油车的情节埋下伏笔。
20、(1) “却”表转折,表现“我”辜负了家庭的希望内心的自责、惋惜之情。(2)运用动作描写,写打油机向前的艰难,表现了父亲的坚毅顽强,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1、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只有敢于面对,不说放弃,拼尽全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2、 ①肩负家庭的重担。母亲病情加重,家中所有的负担都压到父亲的头上。②自尊心强。当“我”所考学校不如别人时,心情低落。③勤俭,精打细算。出租车很贵,父亲选择坐打油机。④对“我”充满深沉的爱。让“我”坐在车上,自己下去推车。(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50分)(略)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共3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小塘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凤城市东汤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