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及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节日是一种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公共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呈现了天人合一、家国情怀等具有本土属性的核心价值。所以,中国传统节日也就成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更是维系家庭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传统节日在构建和增强公众的国家认同感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美妙传说、历史渊源与独特情趣,从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形式与不同内容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等方面,寄托着各族人民的憧憬。
    传统节日的“尚圆”情结勾勒出民族情怀。例如,在春节,身在他乡的游子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表达了人们祈盼团圓的心愿。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人们期盼团圆的心理不再局限于家人之间,而是逐步引申到邻里、社区乃至整个民族。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祈求团圓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的一种情感追求,更是展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思想元素。
    传统节日的“仁孝”文化彰显民族观念。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春节敬奉祖先,清明节、中元节祭祀已故的先人,重阳节敬老爱老,都是传统文化中“孝悌”文化的具体表现。节日传统中重人伦孝悌的这种血亲观念经过人们的代代相传与不断沿袭,已经演变成今天不忘故旧、注重人情、与人为善的美德。这不仅能唤起整个家族的血亲意识,而且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
    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体现了民族情操。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忠义爱国的精神而被人们世代沿袭下来的,蕴涵着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怀;而每年春节,海外唐人街到处可见的舞狮活动,仿佛都在告诉全世界自己是中国人,这其中包含着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所以,春节又承载了维护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爱国主义内核。
    仪式是伴随传统节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赋予不同传统节日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是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仪式同时也是民族集体意识表达的重要形式。这是因为,通过仪式,不仅个体存在的文化意义得到满足与被认可,而且节日仪式的参与者也由此获得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
    首先,传统节日仪式呈现文化符号,延续文化传承。几乎所有的仪式都具有特殊的象征符号。通过主题设置、符号运行、时空展演,不同节日仪式输送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从而构建或提升了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传统节日仪式也是如此,它通过民族历史文化符号的呈现来塑造公众的国家认同感。
    其次,传统节日仪式强化家族意识,凝聚国家向心力。在中国,传统节日的祭祀仪式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维系家族情感的功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节的扫墓祭祀、端午节的拜祭龙祖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祭祀仪式。这些仪式不仅连接了个体与家族的关系,表达了个体对家族的情感,培养了个体忠于家族与祖先的人伦观念,而且延续了家族社会生命,维系了社会的平衡性,最终实现家族社会共同体意识,增强了整个家族的国家认同感。
    最后,传统节日仪式彰显身份特征,强化身份认同感。身份认同的产生是个人作为国家主体拥护和热爱自己国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与力量源泉,因而强化身份认同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个人的国家认同感,这是凝聚国家集体意识的必要环节。在中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时节的上坟扫墓、重阳期间的登高敬老等这些传统节日仪式诠释着深刻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使得社会公众可以明显意识到同为华夏儿女、同属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提供了原始养分。
    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应当激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保持传统节日作为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从传统节日传承的活态性,把传统节日文化置于现代社会的语境中,进行适当的现代性转换,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与时代特征的节日文化元素,使其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心理特点与接受水平。
    (摘编自刘森林《传统节日对构建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什么是节日?节日就是庆祝,就是人们打破日常状态进入共同欢聚的日子。因此,节日是“拒绝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状态”,是“重新建立所有人的相互交往的契机”。
    节日庆典的首要本质在于创造性。节日经验就如同艺术经验一样,能够使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构建相互交往的“公共场域”和形成一种使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得以实现的“共同体”意识。节日还使人在交往活动中实现情感共享,让人们在共同体中寻求节日表征蕴含的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关于世界存在的普遍性意义理解和解释。
    节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过什么样的节日,而在于欢度节日活动经验本身。节日作为一种活动,重要的是过节者的“绝对在场”、投身到节日的经验活动中,在达到高度自我充实的瞬间中实现心灵交会。可以说,如游戏一般,节日“同戏者”用真实的感受和经验充实着节日时间内容,节日庆祝的标志在于,“它只是对参加到其中去的人才具有某种意义”,需要的是主动、自觉、直接和有意识的“过节”亲身经验。总之,节日庆祝是一种特殊的、必须带有一切自觉性来进行的活动,过节者在参与节日活动中,节日本身的意义才真正地产生和显现出来。
    (摘编自张能为《经验“节日”,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存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的传统节日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在构建和增强公众的国家认同感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B.传统节日中注重人伦孝悌的“仁孝”文化彰显了民族观念,这种文化不仅能唤起家族的血亲意识,而且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
    C.传统节日仪式都是通过主题设置来增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的,从而构建或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进而延续文化传承。
    D.在中国,春节的拜神祭祖、清明时节的上坟扫墓等传统节日仪式诠释着深刻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强化了同为中华民族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都有其美妙传说、历史渊源与独特情趣,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憧憬。
    B.中国传统节日能够使中国人在庆祝活动中,构建相互交往的“公共场域”和形成一种使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得以实现的“共同体”意识。
    C.对于传统节日,我们一方面要激活其文化内涵,保持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另一方面要进行适当的现代性转换,使其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
    D.只有过节者“绝对在场”,主动、直接投身到节日的活动中,才能获得真实的节日感受和节日经验,节日的意义才能自然地产生和显现出来。
    3.下列关于传统节日的传说或由来的描述,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传统节日具有‘尚圆’情结”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会伤害人畜,而“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因此,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赶“年”兽。
    B.相传嫦娥因误食仙丹而飞升月宫,人们为了纪念她,于中秋之夜赏月、吃月饼,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中秋节,又称“月亮节”。
    C.“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感念介子推不求利禄的忠臣之志而修祠立庙、以寄哀思的节日,时间是清明前一天,主要习俗有吃冷食﹑祭祀、踏青等。
    D.相传屈原因不满楚国的政治腐败,投入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会划龙舟、吃粽子,由此逐步形成端午节,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
    4.下列关于人们设计的清明节LOGO,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LOGO采用中国印章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属性。
    B.LOGO采用中英文双标识,目的是让世界人民都能理解并接纳。
    C.LOGO中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体现了不忘故旧的美德。
    D.LOGO抽取仪式符号,体现了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仁孝”文化。
    5.参与中国传统节日仪式有利于构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密室[西班牙]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我终于敢进入他的圣殿了,就是那个位于走廊尽头、总是上锁的房间。就在今天上午,我突然发现加夫列尔把钥匙放在了厨房隔板的最高一层上。我思忖着:出于什么原因,他把钥匙放到那儿了?也许他认为那隔板是个藏东西的好地方。
    我拿到了钥匙,等了一阵子,以确定加夫列尔不是有预谋地把钥匙放在了隔板上,而是无意识地随手这样做了。我知道,要是加夫列尔在密室里看到我,他会大吼一声,或者推我一下子,会暴跳如雷。谁知道事情会如何收场呢?也许是以我独自留在房子里而告终。
    “算了,去你的吧!”我喊道,钥匙在锁眼里转动,我马上就要踏进你的藏宝室了。我已经厌倦你的秘密,厌倦了你如此小心翼翼地守卫着的圣殿!让你的一切秘密都见鬼去吧!
    什么密室呀!当我身临其境忍不住甘说道。屋顶上有个灯泡,由一根电线连接着,灯光照亮了这个杂乱无章的空间:里面充斥着箱子、堆积在一起的报纸和袋子,大小不同的袋子,有纸袋子,还有塑料袋子。所有东西没有任何指示标签,这使我产生了戒备。我推断,或许这些秘密文件和物品的次序——或无序——就是标示,因此我必须加倍小心,如果决定想检查什么的话,一定要把东西放回原处。实际上,我突然间什么都不想看了。那个房间里堆满了东西,味道难闻,我差点就要关灯,走出去,锁门,把钥匙在销眼里转上一圈,然后把它放回我找到它的那块隔板上。
    是什么使我最终没有离去呢?是什么使我逗留在这里呢?我觉得事情很简单。一走进密室,我的恐惧就烟消云散了,数月来、数年来,我一直在期盼着,同时也害怕走进加夫列尔的密室,而当最终走进来后,我却感到十分平静。
    可能我后来睡着了,因为我突然发觉光线是直射进来的,从房顶上一扇脏乎乎的密封玻璃天窗射进来的。我想,中午了,然后瞥了一眼表,并证实是十二点整。于是我想起了以前几次我不知不觉睡过去的事——既不是夜里也不是午休,而是在根本和休息睡觉之类没有任何关系的地点和时间。这种事并不经常发生,只有过那么几次。
    有一次我在婶婶面前睡着了,那时候我还小,当时她一口咬定我偷了叔叔的牙刷。我特别想告诉婶婶,我不会去偷东西,即使偷,也不会去偷叔叔的牙刷。难道我自己没有牙刷吗?可是我恍惚记得,在我睡着之前,婶婶好像跟我解释过,说那个牙刷是别人从德国还是美国带回来的,毛刷里有一个小小的橡胶钉,能刷到牙缝里。我叔叔特别喜欢它,于是又请人帮他带更多同样的牙刷,但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带回来,所以对现在这把独一无二的牙刷宝贝异常。
    我醒过来以后知道了一切。我看到婶婶从房间里走出去,她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惊讶,甚至是恐惧。
    那件事过了很久,就在我上中学的最后一年,我再一次突然睡着了。那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起初我没有注意到,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名单上,排在我前边的女孩子们都已经不在学校了,我一下子变成了高年级名单上的第一名。而那些人数众多的女孩,她们的突然离开,使得我一下子置身危险的最前沿——我要负责在每节课之间摇铃,而如此重大的责任落到我的肩上总会使我惊恐万分!那天,在拥挤不堪的公共教室里,当负责最后三个学期的嬷嬷点到我的名字,让我去拿那个躺在桌子上的镀金金属铃时,我才突然明白一切。于是我睡着了——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听到远处微弱的铃声,迷迷糊糊地庆幸不是自己在走廊里穿梭,摇动那个让我害怕的铃铛。从那以后我害怕所有的铃铛。它们像是在命令我,胁迫我,把时间分割开,把我拖入昏睡之中。
    这回是我一生中第三次不分时间地点地突然睡着了,而且就在加夫列尔来无踪去无影的密室里。我想起了几年前加夫列尔突然决定把门锁上,是因为打扫卫生的那位女士有一天进了那间屋子,扔掉了一些她以为该扔掉的纸张,她把一切都搞得乱七八糟!
    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它让我着迷的,从睡梦中恢复过来以后,我边用眼睛扫视着遮住墙面的成堆的报纸、箱子和各种尺寸的袋子,边暗自思忖着。我记起来了,是他先开始着迷的。当他决定把房间锁起来,把钥匙藏进他的钥匙环起,那个房间就变成了他在这个家的中心。我以前从没想过要进去看看。它开始勾起我的好奇心,甚至怨气,是因为他从没跟我说过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从没告诉过我在这一切的后面是否隐藏着什么计划。
    数年来,这间密室一直在我的目光之外。我们要它干什么?这是什么东西?原来在你看来,别人不看的东西就不存在,于是这个房间里的东西就不曾存在过!现在呢,因为房间锁了,而你把钥匙忘在了厨房的隔板上,或者是你把它藏在了那里,于是我进来了,此时此刻,它才存在!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里成堆的报纸、箱子,还有这些大小不同的袋子,这让我很难打起精神,我已经不想看什么、不想找什么了。于是它继续不存在……我置身密室里,就好像我没在里边,好像它不存在一样……
    我突然间感到非常悲伤和悔恨,这个密室的不存在使我个人非常痛苦,好像它的消失都是我的责任,是因为我的闯入。我必须尽快离开这里!尽管还坐在地上,我叫喊道,也许这个密室的不存在会传染我、污染我,我也会消失的,我也不再存在了!我不能再睡过去,我不能冒那个风险。
    我站起身,关掉灯,走出房间,锁上门,把钥匙放在厨房的隔板上的旁边。这一天真是漫长呀!我差点儿消失不见了,真万幸,我全身而退!我感觉迷茫、软弱无力、恍恍惚惚,我曾经那么接近那个秘密的边缘……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能进入加夫列尔的密室,是因为加夫列尔知道“我”的想法,故意把钥匙放在厨房隔板的最高一层上。
    B.加夫列尔密室中的物品看似摆放毫无次序,实则是假象,是用来防止他人进入密室的标志。
    C.因为“我”考了高年级的第一名,学校让“我”负责在每节课之间摇铃,“我”不愿意。
    D.“我”在密室里没有大的发现,只看到了成堆的报纸、箱子,还有大小不同的袋子等杂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内容涉及“我”进入“密室”前的想法和进入“密室”后对“密室”的猜想。
    B.小说详略得当,略写了第一次出现了突然睡着的情况,详写了第二次突然睡着的情况,突出“我”的害怕心理。
    C.小说以“我”的角度来观察密室,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D.小说中多处通过对“光线”或者“灯”的描写营造气氛,如文中画波浪线处通过描写营造压抑的气氛。
    8.请简要梳理小说中“我”对密室态度的转变过程。(5分)
    9.小说在叙述中插入了“我”两次突然睡着的经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尚,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庭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高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来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材料二: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武将出A冠B钩C于帘者三D左右E走报F其母G力救H得止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B.“绝言者路”与“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两句中的“绝”字词义相同。
    C.“因客未阳”中的“客”与“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中的“日”词类活用不同。
    D.按,意为“考察”,与“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中的“按”字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进士考试落榜,后因献赋颂三篇得到玄宗赏识才开始了仕宦之途,先后任河西县尉、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好友房珀被撤了宰相,杜甫为此上疏肃宗,结果被肃宗责罚,在宰相张镐的劝说下,肃宗才没有追究。
    C.严武家与杜甫家是世交,严武对待杜甫十分友好,而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帽子都不戴,有时喝醉酒后还站到严武的床上。
    D.世人都传说李白是喝醉了酒乘船时看见月亮的影子便弯下身子去捞而淹死的,与《太白墓志》记载不一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4分)
    (2)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4分)
    14.材料一是如何记载杜甫之死的?材料二中作者对杜甫死因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 姜夔
    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注]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注]轻盈:与下句中的“端正”意思相同,借指为歌妓。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垂灯”照应了“岁暮”二字,描绘了人们张灯结彩迎新春的景象。
    B.下阕开头五句词人描绘了青年时代畅游名都、出入歌馆的浪漫生活。
    C.全词结尾词人自我宽慰,春天马上要来了,到时寻春觅花做伴。
    D.本词与词人的《扬州慢》一样,都能给人以“季离之悲”之感。
    16.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欢意少”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永《望海潮》中,写出了钱塘江涨潮时江水澎湃浩荡的景象和江潮的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愿高歌一曲,为朋友饮酒助兴。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为下文提出赡养祖母终老做铺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午间小憩是恢复身体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样午睡更科学?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内,以免醒后陷入“迷糊”状态。午睡时间应尽量安排在下午三点以前,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扰乱生物钟。除了午睡时间, ① 。很多人午睡过后不仅疲劳未减;进而感觉自己腰酸背痛;很可能就是因为午睡姿势不对引起的。
    由于条件限制,午休时趴着睡是许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殊不知,吃饱饭后趴着睡,大量血液会流入肠胃系统,更容易让大脑缺血缺氧;而且胃部被压迫,极易造成胃部胀气。因此,午饭结束后应休息半小时左右再睡,以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
    其实,睡不睡午觉, ② 。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午睡的频率会受到自身基因的调控和影响。因此, ③ ,就不必因为午睡的好处而盲目改变习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世界空虚了……哦,海洋,
    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
    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
    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
    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
    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
    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
    说跑的你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选自普希金《致大海》)
    20.文中画波浪线处冒号的作用是(3分)( )
    A.表示提示下文。B.表示注释、说明。
    C.用于称呼语之后。D.表示总结上文。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改成“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22.选文第二节、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秦观在《精骑集序》写道: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一见辄能诵”的天赋让秦观“负此自放”,并因此“废于不勤”。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传统节日仪式都是通过主题设置来增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的”说法错误,传统节日仪式“通过民族历史文化符号的呈现来塑造公众的国家认同感”)
    2.D(说法绝对,原文说“重要的是过节者的‘绝对在场’、投身到节日的经验活动中”)
    3.B(B项包含了“尚圆”情结,其他选项没有体现“尚圆”情结)
    4.B(目的中“接纳”解读不妥)
    5.①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家国情怀的本土属性,传统节日仪式是人们了解、认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②仪式是节日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集体意识表达的重要形式,节日仪式参与者的个体文化意义容易得到满足与被认可。③庆祝节日的标志在于,“它只是对参加到其中去的人才具有某种意义”,需要主动、自觉、直接和有意识的“过节”经验,进而真正构建起自己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D(A项,“知道‘我’的想法,故意把钥匙放在厨房隔板的最高一层上”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而你把钥匙忘在了厨房的隔板上,或者是你把它藏在了那里”,表明无此意。B项,“实则是假象,是用来防止他人进入密室的标志”说法错误,文中这只是“我”的猜想。C项,“因为‘我’考了高年级的第一名”说法错误,“我”因字母排序成了高年级的第一名)
    7.B(文中对于“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突然睡着的情况”的描写无详略之分)
    8.①充满好奇、担忧,想要进入,又怕引起加夫列尔的暴怒。②有点失望,在密室内一无所获。
    ③急切逃离,密室让我感到悲伤和悔恨。(每点2分,三点都答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9.①丰富了“我”的形象,帮助读者理解“我”在密室突然睡着的原因。②三个故事通过“突然睡着”这一细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形成故事套故事的叙事方式,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深入,有层次感。(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DG[(原文标点)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11.B(两句中“绝”字的词义不同,前者是“断绝”之意,后者是“飞越”之意)
    12.A(“先后任河西县尉、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说法错误)
    13.(1)杜甫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得分点:“寓”“许”“省视”各1分,句意1分)
    (2)李白病得很重,有一万卷手书的草稿,还没有修改定稿,他在病床上把文稿交给我,让我
    作序。(得分点:“亟”“修”“俾”各1分,句意1分)
    14.材料一写杜甫被洪水困在耒阳,十多天没吃东西,县令把他接回来后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结果杜甫大醉,当晚就去世了。(2分)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杜甫死于饮酒是野史,不足信。(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客居在吴越、齐赵等地。杜甫考进士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和南郊,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玄宗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玄宗)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杜甫)不接受,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想要从鄜州奔赴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拜见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庭兰被撤了宰相一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火、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时,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材料二:
    世人都传说诗人李白是在当涂的采石矶因喝醉了在长江上划船,见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便俯身去捞,结果失足落水身亡,所以采石矶也就有了捉月台这一地方。我考察李阳冰为李白所作的《草堂集序》中说:“我做当涂县令时,李白病得很重,有一万卷手书的草稿,还没有修改定稿,他在病床上把文稿交给我,让我作序。”又有李华所著《太白墓志》也说:“李白写了《临终歌》而死。”据此可知,世间所流传的李白死因实在是不能相信,这和传说杜甫因喝了白酒又吃了烤牛肉饱胀而死一样(都是毫无根据的)。
    15.D(“都能给人以‘黍离之悲’之感”说法错误,“黍离之悲”指国家残破的悲思,本词无“黍离之悲”)
    16.①岁暮时节,漂泊他乡。②美好年华已逝。也曾“轻盈换马,端正窥户”,而如今“天涯羁旅”。③怀才不遇,人海沉沦。文章再好没有用,只能“寻花伴侣”。(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2)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18.①午睡的姿势也很重要 ②也与自身基因有关 ③如果没有午睡习惯(每处2分)
    19.很多人午睡过后不仅疲劳未减,反而感觉自己腰酸背痛,很可能就是午睡姿势不对引起的。(每处2分,两处都对给满分。“不仅”与“进而”搭配不当,“因为”与“引起的”句式杂糅。其他修改方法无语病即可给分)
    20.B(后面两句是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注释、说明)
    21.①原句采用了倒装句式,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②突出了诗人对人们命运的哀叹。(一点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22.①反复,如“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②排比,如“你的山岩,你的海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③拟人,如“你的浪花的喋喋”。(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23.【写作提示】
    天赋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一个人成功,也可能让一个人因此过早停止勤奋的脚步,成为自身发展的绊脚石。秦观拥有“一见辄能诵”的天赋却因此“废于不勤”,这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天赋,不可“负此自放”。参考立意:①天赋离不开努力;②不要“有恃无恐”;③请珍惜你的“天赋”;等等。

    相关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9,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59,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