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马说》课件
展开【文学常识】此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曾多次上书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此文是“不平则鸣”之作。
【课下注释】①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②祗:同“衹(只)”,只、仅。③奴隶人:奴仆。④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⑤槽枥:马槽。⑥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⑦一食:吃一次。
【课下注释】⑧或:有时。⑨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⑩食: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⑪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⑫且:犹,尚且。
【课下注释】⑬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⑭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⑮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⑰临:面对。⑱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全文主旨】 此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不平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祗”同“只”,只、仅
“见”同“现”,显露,表现
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难道
7.特殊句式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定语。翻译: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介词结构后置句,“于”相当于“在”。翻译: )
只能在奴仆的手中受尽屈辱。
[教材母题]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诚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传:同“转”,辗转。②鬻(yù):卖。
让位给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
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 -《核舟记》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 -《核舟记》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2篇核舟记,“衡”同“横”,用箬竹叶做的船篷,戴着高高的帽子,分明的样子,清楚明白,篆字图章,长而窄,介词用,和“至”连用表递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 -《北冥有鱼》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梳理与迁移训练 -《北冥有鱼》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冥”同“溟”海,海水运动,天然形成的水池,这里指风,名词气息,叫作称为,往上飞,怪异的事物,悬挂在天空的云,击水拍打水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迁移练重点实词迁移训练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迁移练重点实词迁移训练课件,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