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0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02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03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04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05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06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07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曲鉴赏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真题演练,边塞征战,酬赠送别,爱国忧民,感慨时运,抒怀言志,羁旅思乡,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及训练
    (2023广东)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2分)
    知识卡片《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诗人因思乡想给远方亲人传递书信,而雁是书信的代称。
    一、教材大单元复习·古诗词曲对比整合
    二、课标古诗词曲40首逐篇梳理及训练编者按:译文中的黑体字为教材课下注释。七年级上册第1首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1.(2023陕西)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B )
    3.情景运用假如穿越时光,曹操在作完这首诗之后,准备发到朋友圈,并且他最希望朋友们给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点赞。请简要分析曹操希望朋友为这两句诗点赞的原因。示例:因为这两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所以曹操希望朋友为这两句诗点赞。
    示例:因为这两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
    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
    的抱负,所以曹操希望朋友为这两句诗点赞。
    4.跨音乐(2023陕西)《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示例: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
    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
    第2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1.(教材思考探究)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①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②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③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合适。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季的赠诗送给同学,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李白借啼声哀切的子规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感伤,杜甫借惊心的鸟表达了感时伤世之情和离散之苦。
    4.跨媒介+朗读设计班级摄影小组请你做导演,把这首诗拍成微电影,请你带领大家完成以下任务(1)你选择哪些景物取景拍摄,它们营造出怎样的氛围?杨花、杜鹃。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是暮春时节的特有景物,作者借此营造萧索的氛围,融情于景,表达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杨花、杜鹃。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是暮春
    时节的特有景物,作者借此营造萧索的氛围,融情于景,表达了飘
    (2)为了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情感,朗读这首诗时,“明月”二字应轻读还是重读?请结合相关诗句,谈谈理由。示例:“明月”应该重读。这里将明月人格化,重读“明月”,强调明月是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更能传达诗人对好友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示例:“明月”应该重读。这里将明月人格化,重读“明月”,强
    调明月是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更能传达诗人对好友的同情与关
    第3首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1.下面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3.(2023云南)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春望》中的“书”主要表达因战乱没有家人音信而产生的担忧、思念之情;《次北固山下》中的“书”主要表达诗人漂泊在外,临近新年,产生了对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愁绪。
    4.跨媒介同学们准备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拍摄小视频,并设计了如下镜头脚本,请你根据提示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第4首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却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用“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温馨恬静的景象与“断肠人”相映,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愁。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小文在学了这首小令后,感觉“古道西风瘦马”不如改为“古道西风骏马”,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阐述理由。
    不同意。“瘦马”传达出一种衰落、颓败的情境,与“断肠人”相映,表现出一种痛苦、低落的情感,情与景相交融。若换成“骏马”则无法表现出这种情景交融之感。
    3.小广将《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歌进行了对比,做出了下面表格,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写出错因。
    错误1: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而不是忧伤和无奈的。 ⁠错误2:  C 这首诗写于作者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不是出征。 ⁠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
    的气氛,而不是忧伤和无奈的。 
    C 这首诗写于作者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不是出征。 
    第5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1.《夜雨寄北》作为一封普通的“家书”,几行浅显的诗句,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那么,诗人是如何写出内心情感的曲折变化的?请结合全诗谈一谈。
    “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接下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自然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2.提到时间词语,通常会想到年月日、上下午等,而古诗词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则繁多而丰富,且蕴含情感。请仿照示例,从其他三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包含时间的词语并简要分析。示例:第一句:归期,未有期。你问:何时归?我答:无准时。问中含有思念、渴望亲人归之意。答中含有思归不能归、不知何时归的苦涩和无奈。
    示例:第二句:“夜雨涨秋池”暗含时间,“秋”为季节,“夜”为晚上。秋季的晚上大雨不停,雨水涨满秋池,思归不得的游子,提笔写信寄深情,可是这恼人的夜雨给本就无归期的孤独凄凉更增添了几丝愁绪。“夜雨涨秋池”烘托出羁旅他乡的诗人此时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身处远方的孤独寂寥之情。
    3.跨音乐班级要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你们小组准备朗诵《夜雨寄北》,结合音乐学科的知识,请你为这首诗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D )A.《花间游》欢欣愉悦   B.《四小天鹅舞曲》轻快活泼C.《团结就是力量》激昂振奋  D.《风居住的街道》感伤惆怅
    4.朗读设计朗读诗词,需要在关键处重读,起到强调突出作用。在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时,小丽认为两个“期”应该重读,小华却认为“涨”字应该重读,你同意谁的读法?请阐述理由。示例:我同意小丽的读法,两个“期”字重读。这两个字表达了诗人思念妻子和欲归不得的苦涩与无奈。
    示例:我同意小丽的读法,两个“期”字重读。这两个字表达了诗
    人思念妻子和欲归不得的苦涩与无奈。
    七年级下册第6首 木兰诗 《乐府诗集》
    1.(教材思考探究)《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详写木兰心事重重、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恢复女儿装束的欣喜,略写军旅生涯、战斗过程和战争的残酷。
    好处:①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怀,丰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②情感上,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请简要赏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赴”“飞”二字的妙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赴”“飞”二字极有气势,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奔赴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矫健身姿。
    3.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所呈现的画面。
    示例: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金柝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冰冷的铠甲。
    4.小文和小语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进行断句时产生了如下分歧,你赞同谁的?请说明理由。小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小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示例:我赞同小语的。小语是在小文断句的基础上又多了一次停顿,强调了“百战”和“十年”,烘托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卓绝;“死”与“归”对举,衬托战争残酷和木兰的英勇善战。
    第7首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诗人登上幽州台,遥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看着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情境运用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1) 网名为“路人丙”的朋友在新动态下留言说:“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你觉得他这句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示例: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得遇,而后来的贤明之主来不及遇到,以此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示例: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得
    遇,而后来的贤明之主来不及遇到,以此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2)陈子昂的两位友人看到新动态后,在微信中进行了讨论。请依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我觉得还是加上“之”和“而”好。因为从朗读的角度看  示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
    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
    第8首 望 岳 [唐]杜甫
    1.(2023黄冈)请赏析诗歌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
    “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2.(教材思考探究)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诗句原意:(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3.明代莫如忠评价“齐鲁青未了”这句诗无人能继。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齐鲁青未了”并没有单纯地从海拔角度形容泰山之高,而是诗人别出心裁地写自己的体验——在齐鲁两个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泰山,用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且这句诗广为流传,所以莫如忠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4.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每有登临必有诗作。下列诗句中和杜甫在本诗中的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 B )
    第9首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1.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反复诵读这首诗,体会结尾两句的含义。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面看是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的。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首诗可以说是战斗的宣言,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2.请你发挥想象,描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所展现的景象。
    示例: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矗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听说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时的壮美景象。
    3.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达了诗人的自信。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表达这种自信的。
    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等词表现了诗人的自信;王安石登上飞来峰顶,不怕浮云遮挡自己的视野。“不畏”“最高层”表现了其无畏的精神,自信的气度。
    4.情境运用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可以作为《登飞来峰》这首诗插图的是哪一幅?请简述理由。
    甲图。诗歌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表达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甲图中,诗人站在山之巅,浮云皆在脚下,符合诗歌内容;乙图中,诗人仰望高山和红日,与诗歌意境不符。故选甲图。
    第10首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①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②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示例:吹着箫打起鼓,春社日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莫笑”和“足”字妙在何处?
    ①“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②“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描写了乡村生活,两诗的尾联表达出诗人相同的志趣和愿望,请作简要分析。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的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了今后还能随时来山西村闲游的愿望,写出诗人与当地村民相处融洽,表现了对农村风光和村民的无限喜爱和留恋之情。《过故人庄》的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短短两句诗,朋友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意便跃然纸上。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喜爱农家生活、留恋自然风光、渴望归隐田园的恬淡宁静的志趣与愿望。
    第11首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1.(教材思考探究改编)请解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2.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3.本诗最后两句与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都写到“落花”。请分别简析两位诗人借“落花”所表达的情感。
    《己亥杂诗》中,“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体现出诗人的奉献精神。《春晓》中,诗人通过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听到一阵风雨声,不知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被摇落了多少呢?用“花落知多少”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怨。
    第12首 泊秦淮 [唐]杜牧
    1.杜牧在诗歌中擅长把“治乱兴亡之迹”也就是“治世乱世、兴国亡国的旧迹”融入诗歌中,请你结合诗歌后两句说说诗人是如何借“治乱兴亡之迹”表达情感的。
    诗歌后两句借古讽今,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
    2.诗词中要尽量避免重复用字,但是这首诗的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却有重复的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和沙四个意象连接起来,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具有怎样的特点。
    画面:朦胧的月色和暮霭烟雾笼罩着秦淮寒水和两岸白沙。
    特点:朦胧迷茫、凄清悲凉。
    第13首 黄鹤楼 [唐]崔颢
    1.(教材思考探究)《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2.阅读下面语段,联系本诗尾联,请推测鲁迅为什么一直记得“日暮里”这个地名。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写诗人登上黄鹤楼赏景怀古后,时近黄昏,想起自己的故乡远隔千里,不觉愁绪满怀。鲁迅先生漂洋过海到日本留学,看见“日暮里”的地名,联想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诗句,更增添了对家国的思念,因此印象特别深刻。
    3.小明同学在默写时把“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萋萋”写成“凄凄”,请向他解释为什么这里用“萋”字。
    ①“萋萋”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表现了鹦鹉洲上碧绿的芳草一片茂盛的景象,展示了黄鹤楼周边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②诗人的情思与眼前的明丽景色交融在一起,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4.王湾《次北固山下》和本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分析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思乡之情的。
    王湾见雁思亲,通过大胆的想象,托北归的大雁给家人捎去书信,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黄鹤楼》尾联以设问抒情作结,触景生情,因黄昏时凭栏远望,看到凄迷江面,触动思乡之情。
    第14首 使至塞上 [唐]王维
    1.(2023北京)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诗人选用“征蓬”“归雁”的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2.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了景色壮阔的特点。
    3.在整理学习笔记时,小语对诗人情感从孤寂到悲壮的巨大转变不理解。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帮小语简要分析。
    ①诗人轻车简从出使边塞,见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心中产生形单影只的漂泊孤寂之感。②诗人见塞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奇壮丽之景,又听闻前线传来的捷报,个人失意的情绪被冲淡,转而产生慷慨悲壮之情。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和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均提到“燕然”,同样是用典,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王维诗借用东汉窦宪“勒石记功”的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已胜,表达诗人对都护及边关将士们的赞扬和自豪之情;范仲淹诗借用东汉窦宪“勒石记功”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又思乡怀家的情感。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1.仿照下面示例,合理想象并描述诗人白居易笔下钱塘湖的春天。示例:杜甫笔下的春天是萧索感伤的,你看那沦陷后的国都,残垣断壁,一片狼藉,昔日繁华的街市已变得面目全非,破败不堪,然而山河大地依旧,仍是原来模样,不为所动。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前却是乱草丛生,杂树疯长,可叹人去街空,尽是悲凉。
    示例:白居易笔下的春天是充满生机的,令人愉悦的。你看那西湖美景,春水上涨,白云低垂,莺啼婉转,春燕衔泥,杂花竞放,春草萋迷。诗人从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一路行来,直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迷醉在大好春光里,流连忘返。
    2.颔联中的“谁家”如改为“数家”,似与“几处”对仗更工整,效果更佳,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理由。
    不赞同。仅就对仗而言,“数家”比“谁家”更工整,但从表达效果看却不如“谁家”有韵味;“数家”用语直白,韵味索然,而“谁家”似问非问,机巧俏皮。故诗歌用“谁家”更富情韵,更彰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3.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①王维写的是春雨中的草色和桃花,花草色彩浓艳,表现了仲春的景象。②本诗所写的则是初春时节的花草,百花竞相初放,小草嫩绿喜人。
    4.设计脚本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第16首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1.(2023枣庄)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2.结合下面的小贴士,说说“飞鸟相与还”中的“鸟”属于其中哪一种情形,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属于第三种情形。因为诗中飞鸟结伴还巢的自由自在,与诗人采菊东篱、陶醉山色的闲适自由的心境一致。
    3.(2023广州)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示例:不可以。“见”指的是无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观望。“见”更能表现悠然忘我的心境。
    4.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与本诗“结庐在人境”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两位作者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
    第17首 春 望 [唐]杜甫
    1.对诗歌颔联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示例:赞成第一种。颔联运用触景生情的写法,面对国家破碎,种种思绪齐涌心头,禁不住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之情。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诗结尾两句。
    示例:这两句诗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白头”“更短”“不胜簪”等词语,表达了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也塑造出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因战事而消息隔断,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4.情境运用阅读《春望》和《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请结合写作背景,并依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晓语:在杭州任职的白居易,心中通透,所见之景自然可爱。你看,“乱花”烂漫,“浅草”鲜美,钱塘湖的春天饱含着生命的热情与初始的美好,简直可以治愈一切伤痛。晓文:不!杜甫的痛苦,是春天都无法治愈的。  示例:他身处乱世,目睹山河破碎、家人离散。繁花盛开、莺鸟啁啾的满城春意,反倒让他感慨落泪、悲痛万分。 ⁠
    世,目睹山河破碎、家人离散。繁花盛开、莺鸟啁啾的满城春意,
    反倒让他感慨落泪、悲痛万分。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1.(2023凉山州)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经给出了两条线索: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27岁匆匆离世,被后人称为“诗鬼”;这首诗色彩鲜明,展开了一场激烈、悲壮的战争。请你从下面的线索中再选择一条,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C )
    2.(2023牡丹江)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
    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到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
    4.《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台”即为《雁门太守行》中的“黄金台”,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登幽州台歌》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空间辽阔的古迹与宽广无垠的历史时空背景之下,表现出诗人慷慨悲壮、孤寂落寞的郁闷。《雁门太守行》则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第19首 赤 壁 [唐]杜牧
    1.请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
    以“二乔”这两个人物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用“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2.你在朗读“自将磨洗认前朝”时,特意重读了“认”字。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认”这一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3.请结合“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诗词中“借物起兴”的特点。
    ①借“折戟”感叹当年的赤壁之战。②借“沉沙”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者的昏庸。③借“铁未销”感叹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4.(2023河南)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C )
    第20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1.(2023十堰)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完成问题。(1)下列选项中,对本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豪放风格。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2.(2023大庆)这首词中的“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气概豪壮,追求高远(或:从理想、志向、胸怀、抱负等角度作答亦可)。②才华横溢(或:富有诗才)。③怀才不遇(或:无人赏识)。④遭遇战乱离散而孤苦无依。
    3.下列诗句都运用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鸟”。你认为哪个选项更适用于激励冲刺中考的初三学子?请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简述理由。
    示例:A更适用。诗句的意思是:(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反映了词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该形象适合鼓励初三学子克服困难,认真复习,积极上进,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冲刺中考。
    4.诗词鉴赏融入书法下面是三幅“九万里风鹏正举”的书法作品,请选出你认为最符合本词意境的一幅,并结合书体特点简要写出理由。
    示例:我选甲图。甲图中草书字体笔画纵横飘逸,作品气势磅礴,很符合作者在词中所描绘的自己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的雄奇壮阔的意境。
    第21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晏殊
    1.请具体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2.词人善用对比手法抒发个人情感。请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上片由“新”“旧”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惆怅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示例二:下片由“去”“来”对比,突出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和时光易逝的感伤。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独”字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伴着萧条的春色和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4.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夕阳西下几时回”和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写到了日暮。请分别说说两位作者在日暮时产生了怎样的情思。
    晏殊在日暮时分产生了光阴流转、物是人非之感;崔颢在日暮时分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下册第22首 关 雎 《诗经·周南》
    1.有位同学阅读《关雎》后,画了一幅诗中男子的心情变化曲线图(见下图)。请根据诗歌内容,帮他将图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②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③  激动
    2.《关雎》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本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鸠鸟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3.朗读设计诵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时,甲同学认为“悠”字需重读,乙同学则认为“辗转”需重读。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和情感说明理由。示例:我同意甲同学的看法。“悠”指忧思的样子,“悠”字反复使用,加重了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男子的相思之苦,所以应该重读。
    示例:我同意甲同学的看法。“悠”指忧思的样子,“悠”字反复
    使用,加重了感情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男子的相思之苦,所以应
    第23首 蒹 葭 《诗经·秦风》
    1.有人有物方为图景。请品读《蒹葭》中的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内容,概括男主人公(追求者)的形象。
    示例:对爱情坚定、执着。不论时间如何推移,他都深爱着“伊人”,不变心;不论道路多么艰险,他都无所畏惧,不动摇。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有回环往复的美感,起到了深化意境的作用,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第24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1.这首诗一洗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请你在整体把握后,从情感表达和哲理的角度说说颈联好在哪里。
    颈联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一改送别诗低沉、伤感的基调,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真挚不变的情谊以及诗人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展示了友情和别离的新境界,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意境开阔,志趣高远。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辅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州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有同学认为从该诗颈联和尾联传达出的情感来看,诗人的情绪急转直下,所以在朗诵时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读出伤感之情,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颈联写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尾联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这两联诗句均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心态,所以应该用激昂的语调朗诵。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第25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1.(教材思考探究)诗中有不少精彩之处,如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2.有不少读者认为这首诗的点晴之笔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同意。这几句诗中“广厦”“千万间”“天下”意境阔大,“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具体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由个人困境推及更多贫苦民众,表现了他关心民间疾苦的博大襟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提升了诗作的意境,点明了主旨。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示例:陶渊明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杜甫借“庐”抒发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4.朗读设计同学们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两句诗的重音争论不休。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说说你的理由。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里把秋风拟人化,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里把秋风拟人化,读
    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第26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1.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2.“翩翩”常用来表达文采风流、举止洒脱的样子。有的同学认为本诗中“翩翩两骑来是谁?”也是描写少年骑马潇洒的样子。你怎么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翩翩”本意是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骄横无礼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并非描写少年骑马潇洒的样子。
    3.作者在叙述卖炭翁的故事时,自始至终贯串一个“苦”字,请你结合故事情节,说说卖炭翁的“苦”中包含哪几方面的意思。
    ①深山伐炭烧炭之苦。②路遥牛困人饥之苦。③被宫使勒索之苦。
    4.改编剧本下面是根据《卖炭翁》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我的炭呀!我的命好苦呀
    九年级上册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1.小文特意画了一幅《行路难》(其一)的思想情感曲线图。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帮其填空。
    ②  希望施展才华(或:得到重用)之愿
    希望施展才华(或:得到重用)之愿
    2.某校开学典礼,校长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赠言送给大家。请你结合诗句,说说校长要表达的意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校长将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同学们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充满希望。
    3.情境运用为了纪念李白,全国多处建有他的雕像。下面几个雕塑,你认为哪一个最符合《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的形象?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我认为丙最符合《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的形象。雕塑丙中人物右手高举,大袖翻飞,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显得自信而张扬;人物背后的圆环,我觉得像一轮太阳,让人联想到“忽复乘舟梦日边”。所以,我认为丙最符合。
    第28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1.(教材思考探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①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②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③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是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2.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示例:修辞角度:用“沉舟”“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凄苦的感慨。“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春”对比,暗含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
    3.这首诗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流露出愤懑不平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第29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1.(教材思考探究改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请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①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接下来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②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2.(2023衡阳)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
    合适。这句话表达了对同学的珍视和祝愿,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许。作为毕业赠言,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3.(教参问题探究)如何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的“出世”与“入世”精神?
    ①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遗世独立的一面。②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望。③词人的“出世”之想,还是一种基于咏月的浪漫情怀。④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不能过于拘泥地理解为渴望回到朝廷的惶恐不安。
    4.“月”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代文人也常“借月寄情”。请结合诗词内容,将下图内容补充完整。
    诗句:(1)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情感:(2)  借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
    借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第30首 无 题 [唐]李商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用得妙极,请简要分析其妙在何处。
    前一个“难”指相见困难,后一个“难”指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重复使用“难”字,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显得格外深沉和缠绵。
    2.同学们即将毕业,大家纷纷在给老师的寄语一栏写下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请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这样引用是否合理。
    合理。这两句巧用比喻和双关,借春蚕和蜡烛表现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用来颂扬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再合适不过。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如何表现诗人感情的?请结合具体词语分析。
    示例:“但愁”“应觉”表明此处为想象之景,通过设想双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九年级下册第31首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示例: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3.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征夫”们的复杂情感。
    示例:“征夫”们既希望战争取得胜利,建功立业,但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和亲人,生发思归情绪。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的情感。
    第32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1.(教材思考探究)《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串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词中刻画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为国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3.赏析“千骑卷平冈”中“卷”的妙处。
    “卷”有席卷之意,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出猎时的浩大声势和壮观场面,既呼应了上文的“狂”字,又照应了下文的“倾城随太守”。
    4.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作者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①“牵黄”“擎苍”的行为。②“锦帽貂裘”的装束。③“千骑”狂奔的场面。④自比孙权的语气。
    第33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1.学习这首词时,有同学认为结尾的“可怜白发生!”与标题中“赋壮词”的格调相矛盾,请结合词作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不矛盾。①“可怜白发生!”一句将梦境转回现实,一方面表明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军营生活和激烈的战斗场面是对过往的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②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情感也由雄壮变为悲壮,给“壮词”更增添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2.有人认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流露了词人追名逐利的心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不同意。词人只是希望杀敌立功、为国家的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名垂千古,这并不同于那些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之人。
    3.本词的“五十弦翻塞外声”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都是对边塞乐声的描写。请你说说从这两句词中读出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情感。
    “五十弦翻塞外声”写乐器演奏出军乐,我从这乐声中读出了作者渴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悲壮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写边地传来的悠悠羌笛声,我从这乐声中读出了征人思乡的愁情。
    第34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末]秋瑾
    1.(教材思考探究)《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作者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秋瑾是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别号“鉴湖女侠”。请从词中找出一处能体现她“女侠”特点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个短句,对比和反衬,格调高昂,写出了作者不是男儿胜似男儿、渴望投身革命的豪迈气概,体现她的“女侠”特点。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景色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4.这首词中的“秋容如拭”与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明丽景色,但作者面对此景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明丽的秋景反而增添了秋瑾对国难的愁绪,乐景反增哀情。②明丽的秋景引发了刘禹锡豪迈的诗情,表达了诗人愈挫愈勇的壮志。
    第35首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1.从意象选用的角度,对“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进行赏析。
    抓住“兔”“雉”“谷”“葵”四种意象进行描写,描绘出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写出了老兵家中空无一人、家破人亡的悲惨情形。
    2.概括老兵回乡后复杂的情感变化。
    满怀希望,迫切思归→希望落空,哀痛忧伤→彻底失望,孤独凄凉→悲哀流泪,内心茫然。
    3.《十五从军征》中“八十始得归”和《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有“归”字,简要说说这两个“归”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相同点:思乡、无奈之情。不同点:《十五从军征》的“归”字还表达了归乡的急切与期待;《渔家傲·秋思》中的“归”字还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36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①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④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君图。
    2.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全诗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结成无边冰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后句写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遥遥万里的归程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勾勒出了大漠图景。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漠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也为下文送武判官归京展现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烘托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情绪与慷慨悲壮的情怀。
    4.情境运用假如岑参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岑兄此诗奇峭飒爽,‘忽如……’二句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愉快。”请你谈谈“奇”在何处。①奇在比喻新奇贴切,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表达了诗人的惊奇欣喜之情。②奇在“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传达出诗人的惊喜、好奇之情。③奇在描绘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意境,颇具浪漫色彩,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①奇在比喻新奇贴切,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表达了诗人
    的惊奇欣喜之情。②奇在“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
    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传达出诗人的惊喜、好奇之情。③奇在描
    绘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意境,颇具浪漫色彩,表现了边塞
    特有的奇异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第37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1.“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①感叹历史兴亡之事。②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③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④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2.学习词的下片时,小文不理解作者为何要极力渲染孙权非凡的胆识和气魄,并对他大加赞赏。请结合词作主旨和下面资料解答他的疑惑。资料:京口是三国时孙权设置的重镇,他将这里作为新都的屏障,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作者赞赏孙权的雄才大略和英勇抗敌的气概,借古讽今,对当时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暗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3.小语读到“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一句时,联想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认为两句中的“悠悠”都表达时间久远,传递出的情感也基本相同。你认同他的理解吗?请简要阐释理由。
    不认同。①辛弃疾抒发的是家国情怀,词中的“悠悠”表现出他的思绪无穷,以及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的伤感、无奈之情。②陈子昂抒发的是个人感伤,诗中的“悠悠”将作者置于无边宇宙背景中,更显苍茫孤独,抒发了他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4.情境运用在读这首词时,很多学生不理解“兜鍪”的意思,后来老师展示了“兜鍪”的图片,学生纷纷觉得这两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兜鍪”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让人联想到孙权率领千军万马的情形,衬托出孙权年少有为、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
    第38首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1.(教材思考探究)《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南宋末年,文天祥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2.(2023临沂)有人评论尾联“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尾联一改前面三联的悲叹,转为高亢雄壮,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3.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转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
    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国家英勇献身的精神。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与本诗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的都是视死如归的崇高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李贺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忘身报国的决心。文天祥则用“丹心”比喻“忠心”,用“汗青”指代“史册”,表现自己为了国家慷慨赴死的情感。
    第39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1.在这首元曲中,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请简要分析。
    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中引出对历史兴亡之叹,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为怀古之作,说说它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3.朗读设计朗诵诗歌要关注重音。你认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为什么?示例:“万(间)”可以重读。突出宫殿的数量多,也隐含着从古至今无数宫殿在修建和毁坏中不断重复,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苦”。
    示例:“万(间)”可以重读。突出宫殿的数量多,也隐含着从古
    至今无数宫殿在修建和毁坏中不断重复,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
    第40首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相关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第29首 水调歌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第29首 水调歌头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作家作品,九年级上册,诗歌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第26首 卖炭翁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第26首 卖炭翁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作家作品,八年级下册,诗歌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第23首 蒹葭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第23首 蒹葭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作家作品,八年级下册,诗歌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