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24.0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2世纪,阿拉伯帝国的伊本·鲁世德在《关于宗教和哲学之间的一致性》中提出,哲学与宗教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追求现实幸福靠的是现实的哲学科学知识和靠人本身的完善化,而不是靠宗教冥想或摈弃欲望。他的这一思想( )
A.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B. 有助于欧亚民族意识的觉醒
C. 缓和了帝国境内的宗教矛盾D. 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可知,伊本·鲁世德认为,哲学与宗教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追求现实幸福靠的是现实的哲学科学知识和靠人本身的完善化,体现了人的价值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D项正确;牛顿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关于人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与欧亚民族意识觉醒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信仰伊斯兰教,材料中对于现世生活幸福的追求与宗教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 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如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 )
A. 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古代西亚D. 古代欧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馆”,因为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数千年;最早的伊甸园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因此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亚,C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文明是古代西亚,AB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 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
A. 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实质解体B.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 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D. 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封君、骑士要通过一种类似于契约的仪式确立彼此间的关系,说明他们之间在此时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C项正确;这一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并发展并没有解体,排除A项;这一时期民族国家还没有形成,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古罗马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万里茶道( )
A. 推动了日耳曼人不断向西迁徙B. 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
C. 便利了中俄间的物质文化交流D. 依托于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可知,万里茶道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其有助于推动中俄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C项正确;在欧洲,3—6世纪,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材料并未体现具体路线,看不出万里茶道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排除B项;17世纪末万里茶道兴起时明王朝早已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5. 英国历史小说《号手长》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小说中写到:“这是拿破仑的侧面像,帽子是一只受伤的法国老鹰,脸庞由死尸巧妙堆积而成:一根类似英吉利海峡的布条围在他的脖子上,似乎要勒死他;肩章则是一只手,正在将象征着英法和平条约的蜘蛛网扯下去。”小说的描述( )
A. 体现出启蒙思想家对战争的认识B. 真实反映了欧洲社会的紧张氛围
C. 表明了英法同盟关系已遭到破坏D. 有利于增强英国国民的民族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小说描写的拿破仑被一根类似英吉利海峡的布条围在他的脖子上,似乎要勒死他,突出了英国在对拿破仑战争中重要作用,认为英国是决胜法国的关键,强大的国家有利于增强英国国民的民族认同,D项正确;材料未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只是表达了拿破仑失败的结果,且小说是否是启蒙思想家所写也不得而知,排除A项;小说只能部分反映社会现实,是艺术加工,不能真实反映欧洲的社会现状,排除B项;19世纪,英法两国不是同盟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并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与活力。这( )
A. 开启了印度民族抗英斗争B. 打击了本国封建顽固势力
C. 确立了印度教的正统地位D. 增强了印度民族独立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以来的印度。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推动民族解放,D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能够体现抗英,但不能得出印度抗英斗争是由这些主张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主要体现的是对抗英国殖民者,而非本国封建势力,排除B项;印度教在印度的正统地位在古代就已经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7. 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 )
A. 努力提倡现代的东方文化B. 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C. 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D. 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新加坡)。依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将儒家“忠”“仁爱”“礼仪”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好的为国家哎、社会和个人服务,反映了新加坡努力提倡现代的东方文化,A项正确;材料反应的是新加坡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与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无关,排除B项;摒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公信力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8. 1905年,袁世凯等人上奏:设立学堂“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们“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该奏折被照准( )
A.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展B. 有利于北洋军阀的统治
C. 维护了清政府长治久安D. 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依据材料“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上知效忠千国,下得自谋其生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主张建立学堂,以培养适合时代法发展的新人才,这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北洋军阀统治时间开始于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教育近代化”,该奏折不足以维护清政府的长治久安,排除C项。故选D项。
9.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遗址出土有祭把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一时期( )
A. 最早掌握了农耕经济的技术B. 存在着私有制及其阶级的分化
C. 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D. 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可知,良渚遗址墓葬随葬品的差距表明已经出现贫富差距,进而可以证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良渚文明是否是最早掌握了农耕经济的技术,排除A项;良渚文化位于长江流域,排除C项;早期国家在夏朝时期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表为秦代(部分地区)县令、县丞律令行政行为与自主行政行为所占比率的对比情况(单位:件)。据表可知,秦朝( )
A. 文书行政运行顺畅B. 地方有一定行政自主权
C. 基层治理较为清明D. 中央集权体制尚未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郡县制下,地方自主行政的比重相对较大,说明地方有一定行政自主权,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地方按律令行政的执行状况,无法说明文书行政运行不畅,排除A项;材料属于地方行政管理,不属于基层管理,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
A. 吸取西周地方治理经验B. 贯彻因地制宜的政策
C. 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 健全中央的行政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和所学可知,汉朝在关东地区册封同姓王并通过血缘关系加以笼络,使其拱卫中央,同时郡县的存在又能对王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避免地方叛乱割据;而关西地区全面推行郡县制,保证中央的权威,并实现对关东地区诸侯国的制衡。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汉朝对地方制度的设置是为了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而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A项;因地制宜是汉初采取郡国并行政策的影响因素,并非目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管理体系,并非中央行政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 )
A. 维护“天人感应”思想B. 强化封建伦理秩序
C. 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D. 瓦解传统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可知,董仲舒用五行学说解释君臣之间伦理纲常,反映了其目的是强化封建伦理秩序,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感相动关系,不能反映对“天人感应”学说的维护,排除A项;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董仲舒的内容强化封建伦理秩序,并非为了瓦解传统的礼乐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开凿运河、开辟航道,水利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 )
A. 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B. 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
C. 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D. 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据材料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C项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尚未实现统一,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江南的开发,没有体现南北的交流和财政收入,排AD项。故选C项。
14. 唐中叶以后,朝廷为节度使加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在一定限度内履行宰相权责,享受宰相待遇。这表明当时( )
A. 外重内轻形势转换B. 中央改革地方治理体系
C. 中枢政务运转紊乱D. 朝廷探索控驭藩镇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中期以后,统治者为了笼络跋扈一时的节度使,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这有利于调节节度使与中央的关系,体现了朝廷控制藩镇的探索,D项正确;此时外重内轻的形势并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治理体系改革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枢政务运转的相关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在唐朝,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省学政主持,乡试正副主考均由皇帝任命,会试由礼部直接主持。这说明科举制( )
A. 体现了国家意志B. 体现了学在官府的特点
C. 凸显了公平原则D. 滋生了结党营私的局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考试主要受各级政府官员的控制,而政府官员与国家意志密切相关,A项正确;学在官府的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被打破,排除B项;公平是科举制的重要特点,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结党营私的现象,无法得出“滋生了结党营私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
材料一 (张)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赛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摘编自《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材料二 以下《张骞出使西域围》壁画(部分)创作于初唐时期,是敦煌莫高富第323窟的八幅佛教史迹画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骞凿空的含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张骞出使西域图的史料价值。
【答案】(1)含义: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该壁画是壁画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对于研究西汉历史的价值较低,但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和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来研究初唐壁画创作的技术与艺术;反映了绘画者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认识;也侧面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影响的深远。透视出中西文化(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丰富历史信息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及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围》壁画(部分)创作于初唐时期,是敦煌莫高富第323窟的八幅佛教史迹画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一幅壁画,属于实物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中“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可得,说出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根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围》壁画(部分)创作于初唐时期,是敦煌莫高富第323窟的八幅佛教史迹画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及所学知识可知,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一幅有关张骞出使西域事迹的绘画,直接反映了初唐壁画创作的技术与艺术;反映了绘画者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认识;也侧面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影响的深远。透视出中西文化(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丰富历史信息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唐代)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
——摘编自《唐六典》卷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
乙:(自公元755年起,民户流亡、簿册散失。780年,唐德宗行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德患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白居易写诗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泼(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同时期唐朝名臣陆贽称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治国的制度)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摘编自李三谋《重新认识“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乙材料分别体现了唐代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居易与陆贽对两税法的观点的异同。
【答案】(1)甲: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制度实施严格规范。乙:贯彻新的财政原则;由舍地税人转向舍人税地;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趋向公平合理;税目趋向统一和简化。
(2)同:两者都没有批评两税法制定原则和目的;都认为两税法的施行都加重了民众负担;都认为两税法的施行问题都出自于具体执行过程中。
异:白居易认为两税法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基层官吏在执行过程中敛索无度;陆贽认为两税法弊端在于两税定额以钱谷最多之时为依据,而安史之乱后地方人口锐减,致使定额过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甲:依据材料“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可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依据材料“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可知,制度实施严格规范。乙:依据材料“自公元755年起,民户流亡、簿册散失。780年,唐德宗行两税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以前是租庸调制,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贯彻新的财政原则;依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由舍地税人转向舍人税地,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依据材料“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可知,税目趋向统一和简化;依据材料“其租庸调、杂德患省”苦日子,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趋向公平合理。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同:据材料“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两者都没有批评两税法制定的原则和目的;据材料“贪吏得因循。浚(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 (治国的制度),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可知,都认为两税法的施行都加重了民众负担;都认为两税法的施行问题都出自于具体执行过程中。
异:根据材料“浚(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可知,白居易认为两税法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基层官吏在执行过程中敛索无度。根据材料“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可知,陆贽认为两税法弊端在于两税定额以钱谷最多之时为依据,而安史之乱后地方人口锐减,致使定额过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移民国家美国
美国属于移民国家,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被融合为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x。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近代美国外来移民重大发明
——摘编自丁建传《外来移民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每个城市,各移民群体都有自己的报刊杂志、体育和文艺团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贫民窟激增及排外主义的兴起,美国政府从1882年起颁布了一系列歧视性的移民法。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移民国家美国进行阐释。
【答案】美国属于移民国家,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地的移民涌入美国,早期欧洲移民居多,二战后欧洲移民比重下降;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比重上升;20世纪80年代亚洲和拉美移民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欧洲移民。
大量移民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断增加的移民促进了美国的人口增长;移民提供了大量具有经验的劳动力,其中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科技成就,推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移民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丰富了美国的社会生活。对华人、黑人移民的歧视,反映出种族歧视的现实(民主、平等的虚伪)。
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近现代美国。根据材料要求首先解读材料,对移民国家美国进行阐释。材料主要讲述了美国属于移民国家,介绍了美国移民的历程、影响等相关史实。要围绕材料和主题进行阐释。
其次列举史实进行阐述:移民发展历程,根据材料“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可得出美国属于移民国家,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地的移民涌入美国,早期欧洲移民居多,二战后欧洲移民比重下降;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比重上升;20世纪80年代亚洲和拉美移民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欧洲移民。
移民带来的双重影响,根据材料“近代美国外来移民重大发明”“国政府从1882年起颁布了一系列歧视性的移民法。”并结合所学,大量移民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断增加的移民促进了美国的人口增长;移民提供了大量具有经验的劳动力,其中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科技成就,推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移民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丰富了美国的社会生活。对华人、黑人移民的歧视,反映出种族歧视的现实(民主、平等的虚伪)。
最后总结: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咖啡馆的历史
中世纪咖啡馆诞生于君士坦丁堡,人们把咖啡馆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最佳场所。15世纪后,咖啡传播到欧洲,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
16世纪咖啡馆又成为新型金融活动场所,来自不同商业阶层的人在这里充当股票经纪人,现代金融市场中某些制度的雏形便是在咖啡馆中诞生的。
17世纪下半叶伦敦的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促使英王发布《咖啡馆封禁公告》,引发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适宜的气候让咖啡产量大增,价格下降,咖啡馆数量激增。
18世纪末,由于咖啡因具有缓解疲劳的功能,城市工人便将咖啡作为生活的调节剂,咖啡馆开始大众化转型。
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和咖啡吧应运而生。
二战时期,咖啡实行配给供应,咖啡馆的经营受到重大打击。
20世纪50年代自由贸易的回归刺激了“浓缩咖啡革命”,造就了消费主义浪潮,让咖啡馆迎来了新的生机。
21世纪以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店在全球疯狂扩张。
——摘编自【英】马克量·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概括咖啡馆的历史对我们认识世界历史的意义,并说明理由。
【答案】意义及说明:首先,咖啡馆的流行和传播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从君士坦丁堡到欧洲,再到拉丁美洲和全球,咖啡和咖啡馆的扩散见证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以及全球市场的逐步形成。其次,咖啡馆的功能演变揭示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最初作为休息娱乐场所,后来成为金融活动、政治变革的策源地,再到大众化的消费场所,咖啡馆的角色转变反映了社会阶层、经济活动和思想观念的演变。此外,咖啡馆还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咖啡馆在政治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地;在经济方面,咖啡馆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生活方面,咖啡馆成为人们社交、娱乐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解析】
【详解】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近现代世界。意义及说明:由材料中“中世纪咖啡馆诞生于君士坦丁堡”、“15世纪后,咖啡传播到欧洲”、“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21世纪以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店在全球疯狂扩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咖啡馆的流行和传播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从君士坦丁堡到欧洲,再到拉丁美洲和全球,咖啡和咖啡馆的扩散见证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以及全球市场的逐步形成;由“人们把咖啡馆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最佳场所”、“现代金融市场中某些制度的雏形便是在咖啡馆中诞生的”、“17世纪下半叶伦敦的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18世纪末,由于咖啡因具有缓解疲劳的功能,城市工人便将咖啡作为生活的调节剂,咖啡馆开始大众化转型”等信息及所学可知,咖啡馆的功能演变揭示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最初作为休息娱乐场所,后来成为金融活动、政治变革的策源地,再到大众化的消费场所,咖啡馆的角色转变反映了社会阶层、经济活动和思想观念的演变;由“17世纪下半叶伦敦的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16世纪咖啡馆又成为新型金融活动场所”、“中世纪咖啡馆诞生于君士坦丁堡,人们把咖啡馆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最佳场所”等信息及所学可知,咖啡馆还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咖啡馆在政治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地;在经济方面,咖啡馆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生活方面,咖啡馆成为人们社交、娱乐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行政运作内容
总数
律令行政
所占比率
自主行政
所占比率
县令、县丞下达
的政令与执行
34
14
41.2%
20
58.8%
发明
者
贝尔
普平
厚尔斯
马可尼
哈利迪
爱迪生
埃里克
进
地区
苏格兰
克罗地亚
英格兰
意大利
苏格兰
爱尔兰
瑞典
发明
电话
留声机
长途电话
电报
无线电
报
电车
白炽灯
等
螺旋桨
等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一)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一)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一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