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六(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不利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是( )
A.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低碳出行
D.将生活垃圾焚烧,降低垃圾运输成本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测溶液的PH
C.检查装置气密性D.稀释浓硫酸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占比78%
B.氮气常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工业制取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的氧气是混合物
4.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可以将红磷换成铁丝进行实验
C.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该实验要求红磷过量
5.昆明市全国重要的鲜切花基地,全国70%的鲜切花都来自云南。我们能闻到鲜花的香味是因为( )
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很小
6.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氦气B.C.硫酸铜D.水
7.下列物质属于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酸:硝酸银、碳酸B.盐:小苏打、硫酸铜
C.碱:纯碱、氢氧化钙D.氧化物:氯酸钾、氧化钙
8.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微粒M的核电荷数为17
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7主族
C.若x=7时,该微粒不显电性
D.若x=8时,则表示该微粒是阳离子
9.化学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万一发生事故要冷静地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浓硫酸溅到手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涂氢氧化钠溶液
B.不慎将红磷洒落在桌面上,立即扫入垃圾桶中
C.若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不慎起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扑灭
10.绿原酸(化学式为)是中药金银花的成分之一,可抗菌、抗病毒,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原酸的分子质量为354g
B.绿原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绿原酸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
1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可节约水资源
C.实进行过滤操作时,滤纸边缘需要低于漏斗边缘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色素和异味的功能
12.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反应中涉及到三种化合物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3.在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的值为12
B.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C.d是催化剂
D.参与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3
14.为保证安全,严禁乘客携带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乘坐交通工具。打火机内的液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B.C.D.
15.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微观结构模型,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都相似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石墨电极
D.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16.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7.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条件下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B.实验②说明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
C.实验③实验后干冷烧杯壁出现水珠,可证明甲烷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D.实验④可用于检验该气体是氢气还是氧气
18.下列物质的制作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混凝土B.棉花被芯C.塑料盆D.不锈钢
1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所有溶液都是以水为溶剂的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点燃、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2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水通电分解
B.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硝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二、填空题
21.(一)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中可知,碘元素属于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
(2)在B~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表示阳离子的离子是______,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是______。
(二)结合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1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与a管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甲~己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和戊、丁和己的组成元素相同,且甲和戊都是气体。(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丙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戊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3.(一)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2)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
⑤氧气
(二)含汞废水主要来源于氯碱工业和塑料工业,未经处理进入人体,会伤害大脑及肾脏等。某含汞酸性废水(主要含、、等)的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含汞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危害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引起温室效应B.引起人体中毒C.造成水体污染
(2)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使用______。加入溶液A调节废水pH=9,则溶液A可以选用______。
A.溶液B.溶液C.稀
(3)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4.硝酸钠和硝酸钾固体溶解度及曲线如下、
(1)请你仿照硝酸钾绘制出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硝酸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钠时的温度为______。
A.20℃B.50℃C.60℃D.90℃
(3)分别将等质量8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从溶液中析出晶体较多的物质是______。
(4)在20℃时,向五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固体物质并充分搅拌。如图所示:
Ⅰ、盛有饱和溶液的标号为______。
Ⅱ、标号⑤中的溶液质量为______。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利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3)某兴趣小组准备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一瓶纯净的氢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口进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三、实验题
26.现有一包粗盐,为了探究它的成分并将其提纯得到氯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粗盐中含有哪些可溶性杂质?(微溶物质按可溶处理)
查阅资料:
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1)取粗盐少许,溶于水,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取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可溶性杂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3)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可溶性杂质中一定有、,该结论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同学们继续试验,最终确定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为:、、。
探究二:将剩余粗盐提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继续探究:
(4)步骤一:将剩余粗盐完全溶解并除去其中不溶性杂质。
步骤二:若每加入一种试剂只除去一种可溶性杂质,则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过量______(填字母),继续加入过量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钡溶液B.硝酸银溶液C.硝酸钡溶液D.碳酸钠溶液
步骤三: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将滤液蒸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此时,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质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剩余粗盐中氯化钠质量。
总结与归纳:
(5)通过本题的探究可知:确定物质成分时,每加入一种试剂只与其中一种成分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即可。而除去物质中可溶性杂质时,可以将杂质离子完全转化为______而除去,若最终要获得溶液中的固体溶质,还需要将溶液______(填一项实验操作)。
四、计算题
2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取高锰酸钾粉末15.8g,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粉末质量为14.2g,求:
(1)反应中放出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g;
(2)反应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利于创建文明城市,故A正确;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利于创建文明城市,故B正确;
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低碳出行,利于创建文明城市,故C正确;
D、将生活垃圾焚烧,降低垃圾运输成本,不利于创建文明城市,故D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A、测溶液的pH时,应使用玻璃棒将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会污染待测溶液,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注入水中,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操作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空气中的各成分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则空气是混合物,其中氮气占比78%,选项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工业制取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分离出来,得到的氧气是混合物,选项正确;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该实验的原理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装置中氧气的体积,则该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即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该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气体受热膨胀,则应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实验要求红磷过量,以确保集气瓶内的氧气被完全消耗,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析:能闻到果香味是因为分子总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故选:C。
6.答案:A
解析: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B正确;
B、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C、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A、硝酸银属于盐,选项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两者都是盐,选项正确;
C、纯碱不是碱是盐,选项错误;
D、氯酸钾,化学是,属于盐,不是氧化物,选项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17,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微粒M的质子数为17,则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共三个电子层,则微粒M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7主族,不符合题意;
C、若x=7,该粒子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2+8+7=1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则微粒M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
D、若x=8,该粒子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2+8+8=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不慎将浓硫酸溅到手上,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涂小苏打,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B、不慎将红磷洒落在桌面上,应将红磷放入指定容器中,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C、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起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D、若酒精灯中的酒精不慎洒出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16×9=354,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故A错误。
B.由绿原酸化学式可知,绿原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绿原酸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8):(9×16)=1:8,故C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但是用肥皂水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A说法不正确;
B、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节约用水,故B说法正确;
C、实验室对浑浊的水进行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滤纸边缘需要低于漏斗边缘,故C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反应物中的单质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合物,化合价由0变为一个部位0的数,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
B、该反应中涉及到三种化合物,分别是甲、丙、丁,选项正确;
C、该变化为化学变化,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乙处含有6个氢原子,即3个氢分子,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选项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x=12,故A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故B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d的质量不变,则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故C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即为反应前后的差值比,即为3g:9g=1:3,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化学方程式左边:氧原子个数是26个;化学方程式右边:碳原子个数是8个,氧原子个数是26个,氢原子个数是20个。所以2X中应含有8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所以丁烷的化学式为。
综上所述:选择B。
15.答案:C
解析:A、石墨烯中只含碳元素,属于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都相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做石墨电极,该选项说法正确;
D、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但石墨烯为碳单质,其化学性质和金属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用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故B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C不正确;
D、用酒精灯加热时,利用外焰,是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故D正确;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A、图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因为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振荡后塑料瓶变瘪了,瓶内气压减小,说明能溶于水,而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能是,也可能是与水的共同作用,符合题意;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D、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就是用试管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大拇指按住试管口,靠近火焰,松开大拇指,若有爆鸣声,则说明该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不是用来检验气体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A、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
B、棉花是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这一种溶剂,酒精、汽油等同样可以以做溶剂,不符合题意;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属于可燃性气体,因此点燃、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点燃、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A不合理;
B、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待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B合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化学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由于生成了气体,固体的质量减小,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C不合理;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硝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金属过量,酸不足,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D不合理;
故选:B。
21.答案:(一)(1)非金属;126.9
(2)CD;C;C
(二)正;
解析:(一)(1)碘的偏旁是石字旁,是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B~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CD;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C是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排满则是相对稳定结构,只有1层电子2个电子排满,多层电子,最外层8个电子排满,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的是C。
(二)(1)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a管产生的气体少,即为氧气,与a管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答案:(1)、
(2)分解反应
(3)作燃料/冶炼金属(合理即可)
(4)
解析:(1)由分析可知,甲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化学式为:、;
(2)反应①是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戊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金属,还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等;
(4)反应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答案:(一)(1)氮气;78%
(2)②③④
(二)(1)BC
(2)pH试纸;B
(3)
解析:(一)(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定为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故选②③④。
(二)(1)含汞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引起人体中毒、造成水体污染,故填:BC;
(2)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使用pH试纸,加入溶液调节废水 从酸性变为碱性,则溶液可以是显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故填:pH试纸;B;
(3)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钠,故填:
24.答案:(1)
(2)D
(3)或硝酸钾
(4)②③⑤;188g
解析:(1)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钠时的温度为90℃,故选D;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分别将等质量8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从溶液中析出晶体较多的物质是硝酸钾,故填:或硝酸钾
(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8g,向五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固体物质并充分搅拌,
Ⅰ、盛有饱和溶液的标号为②③⑤,故填:②③⑤;
Ⅱ、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8g,100g水中最多溶解88g硝酸钠,标号⑤中的溶液质量为100g+88g=188g,故填:188g。
25.答案:(1)长颈漏斗
(2)A;;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3)BD;
(4)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使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D装置中: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3)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该反应采用固液常温型装置,发生装置可选用B,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故选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口进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利用F装置,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26.答案:(1)引流
(2)
(3)不正确
(4)A;D;大于
(5)沉淀;过滤后蒸发溶剂
解析:(1)过滤时为了使滤液能够缓慢的流入漏斗,不会冲破滤纸,则使用玻璃棒引流
(2)根据题意,所含的杂质中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由于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氯化钙,故填:
(3)氢氧化钡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氯化镁和硫酸钠,故填:不正确;
(4)氯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硝酸镁是新杂质,故含有硝酸根的B和C不能加入,则应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钠,然后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剩余的氯化钡;故填:A;D;
随后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剩余的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最终再加入盐酸除去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物除了氯化钠外就是水或是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新杂质)。最终由于过程中不断有氯化钠生成,因此得到的氯化钠质量比粗盐中的要多,故填:大于;
(5)通过本题的探究可知:确定物质成分时,每加入一种试剂只与其中一种成分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即可。而除去物质中可溶性杂质时,可以将杂质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或者是水、气体,最终再进行过滤然后蒸发结晶即可。
27.答案:(1)1.6
(2)4.35g
解析:(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放出氧气的质量=15.8g-14.2g=1.6g;
(2)解:反应产生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
答:反应产生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4.35g。
反应过程
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
a
b
C
d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15
15
15
2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x
6
27
2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
B
用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汽油能溶解油污
C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
它们分子的元素组成不同
D
用酒精灯加热时,利用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硝酸钠
73
88
104
125
150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天津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一 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一 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四)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四)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二)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