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彷徨(pánɡ)憎恶(zēnɡ)妇孺皆知(rú)
B.校补(xià)震悚(sǒnɡ)薪金(xīn)五彩斑斓(nán)
C.碾压(niǎn)殷红(yīn)粗拙(zhuō)诲人不倦(huì)
D.晌午(shǎnɡ)诘问(jié)亘古(ɡènɡ)锲而不舍(qiè)
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谣言选娉至死不懈鞠躬尽悴
B.草率明朗层出不穷马革裹尸
C.狂澜慷概迥乎不同目不窥圆
D.典藉赫然沥尽心血家瑜户晓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些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老百姓对其深恶痛绝。
B.北京故宫博物院新展出的宫廷器具,雕刻精致,设计优美,让人刮目相待。
C.秦朝后期,面对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百姓们无力承担,纷纷躲进深山老林里逃避。
D.他看着那道淡红色的伤口,眼神透露出一种不可捉摸的深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长时间沉溺于刷手机短视频,不仅思考能力会逐渐削弱,睡眠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B.成都博物馆与育才卓雅乐团携手开展民乐快闪活动,用丝竹之声为冬季注入生机与活力。
C.通过安装“熊猫反诈”APP及开展全民防骗教育,使我市防骗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材料题
5.学校组织“话英雄颂民族”图片展,需要为“英雄”征集一段评述性文字,要求简述事迹,展现精神,抒发情感。请你从下面参考人物中任选1位,进行创作。示例仅供参考。
参考人物:花木兰闻一多志愿军战士马玉祥
示例:邓稼先——戈壁滩呼啸的风沙,动摇不了你建设核武强国的决心;零下三十多度的温度,冷冻不了你复兴中华的热血。你是沙漠中的胡杨,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你是巍峨的昆仑,让民族的脊梁挺得更直更硬。
6.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
尽管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①_________。一方面大多数蔬菜中,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都优于水果,所以,水果不能完全代替蔬菜;另一方面水果中有机酸含量比蔬菜丰富,芳香物质、香豆素等植物化学物质含量也是蔬菜无法比拟的,而且大多数水果可以直接吃,营养成分不受烹饪因素的影响,营养素损失也少,所以,②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选段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选段二】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功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界上的一切了。
【选段三】
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chī)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选段一中写祥子“几乎要哭出来”,选段二中写祥子“落了泪”,选段三中写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请结合原著分析三个片段里祥子哭的原因。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遗之。
(《卖油翁》)
【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②天下莫能当③。尝与其父奢④言兵事,奢不能难⑤,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⑥,死地也,而括易⑦言之。使⑧赵不将⑨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⑩,悉更约束,易置⑪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⑫佯⑬败走而绝⑭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⑮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以:认为。③当:相当,比得上。④奢:赵奢,赵括之父。父子都是赵国将领。⑤难:驳倒。⑥兵:战争。⑦易:以…为易,看轻。⑧使:假如。⑨将:任命…为将领。⑩廉颇:赵国名将。⑪易置:撤换。⑫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⑬佯:假装。⑭绝:断。⑮锐卒:精兵。
8.下列加粗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B.尝射于家圃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C.陈康肃公善射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D.肃遂拜蒙母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9.下列各项中对例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10.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受益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C.甲文中卖油翁“睨之”“微颔之”说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并不欣赏,甚至还有轻视之意。
D.丙文中赵括熟读兵书,但最终被射杀,战败,根本原因是秦军将领白起善用兵。
1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仲春景象。
B.颔联“连三月”“绝四邻”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了春光无处不在。
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13.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化用了“鱼戏水知春”,请结合颈联赏析“知”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1180年的江湖
李晓东
①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东方泛白,晨光熹微,抚河洪水渐退,浑黄的河面上还漂浮着破木板、烂衣、菜叶等脏物。薄雾中,一只敞篷船正从文昌桥下的肖公庙码头出发,逆流而上,前往浒湾。船头端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束髻裹巾,面容安详,目视远方,若有所思。此人便是陆游,担任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到抚州任所才数月。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切记!”陆游望着河畔墙倒屋塌、泥沙遍地的村庄,大声说道。
“大人,那是。”坐在船尾的许崇德点头称是。
“崇德,毛源村病死的猪处理了吗?”
“已掩埋了。”
“邓坊村被水淹过的木板房处理了吗?”
“已拆除了。”
“崇德,我委派你搜集民间药方,进展如何?”
“搜集了不少。只是荆芥、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草药难找,数量不足。”
“你辛苦了。我会再想办法的。”陆游满意地笑道。
这是陆游第二次来江西做官了。他四十一岁时到南昌为官,因为力主抗金杀敌、北定中原,比皇上还忧国忧民,走到哪里,就把杀敌报国的诗词写到哪里,后来被朝中的主和派以“交接台鉴,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免了官职。从此,陆游在家乡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个年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直到去年,陆游五十五岁时,他再次同江西结缘,到抚州任职。
自赴任以来,陆游夙夜在公,不敢懈怠。他经常深入民间考察调查,或步行,或骑马,或乘船,了解百姓疾苦,还特意搜集民间药方,拟编成《陆氏续集验方》一书,以备急需之用。可不,今年刚入夏,抚州就发生洪灾,洪水过后,满目疮痍。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抚河上的雾气淡了,不时有白色的水鸟拍着翅膀,掠过船头,向岸边飞去。
陆游回过头,朝许崇德说:“你还有什么治瘟疫的好药方么?”
“没有。”
“前几天,我到浒湾书铺街校对书稿,发现几处纰漏。今天,我把新搜集到的一些药方添加进去。你再校对一下,如果没有讹误,就付梓刊印,分发灾民!”
②许崇德连连称许。
陆游又问:“灾民的粮食够吃么?”
“眼下尚能勉强糊口,但维持不了几日。”
“我已上奏朝廷,尚无回诏,不能再等了。这样吧,你先打开常平义仓发放救济粮,赈济灾民要紧。”
“陆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呀!”许崇德苦苦恳求着。
③“别劝了,我意已决,一切后果我来承担!”陆游沉下脸说。
日上中天,雾气散尽,那只敞篷船渐渐消失在抚河的尽头。
日升日落,转眼数月。
又是一个起雾的早晨,太阳还未升起,文昌桥下的肖公庙码头边停泊着一只敞篷船,④船头端坐着一位束发裹巾的男子,面容安详,目视远方。
忽然,那男子翻出一沓诗稿,朗声吟道:“江路迢迢马首东,临川一梦又成空。日高未泫晨霜白,风劲先消卯酒红。山市人经饥馑后,孤身老道途中。著身稳处君知否,射的峰前卧钓篷。”
此人正是陆游,他还念念不忘灾区饥民呢。不错,他因开仓赈济灾民被朝廷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好在洪灾过后没有流行任何瘟疫,百姓都能平安度日,这在抚州历史上很少见。这年为宋淳熙七年,即公元1180年,早已习惯宦海沉浮的陆游,又得萍踪东西、浪迹江湖了。
只是,他眼前的江湖很大,也很小。
1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开篇“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与结尾句“只是,他眼前的江湖很大,也很小”前后照应。
B.②是写次要人物许崇德唯唯诺诺的形象,他的存在有力地反衬了陆游宽厚的品格和果敢勇毅的性格。
C.③陆游的语言体现其语气的果断,表现了他为官以民为重,不忘使命,敢于负责,具有担当的精神。
D.④“端坐”“安详”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突出了陆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情怀。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陆游曾两次在江西任职,第一次写他在南昌因主张收复失地被罢职,第二次写他在抚州因开仓赈灾而罢职还乡。
B.小说中多次描写雾气,既表现抚州洪水泛滥后的自然环境,也暗示陆游的宦海沉浮,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
C.小说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陆游首次到江西任职和罢官的经历,突出陆游忧国忧民,与他在抚州任职时赈济灾民相呼应。
D.小说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再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物生活面貌,具有真实性与虚构性相统一的特征。
16.下列对标题中“江湖”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江湖”既指陆游个人的遭际,宦海的浮沉,也指陆游心中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B.“江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陆游在抚州任职,关心百姓疾苦等故事有机串联起来。
C.“江湖”既关涉标题,又照应开头,还总括结尾,使文章结构严谨连贯、浑然一体。
D.“江湖”指陆游决意远离黑暗的官场,不接受当权者的控制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
⑥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塑料污染也称“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②当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此外,这些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化学物,能伤害甚至杀死细胞。细胞可能会被成功替代,也可能不会,蛋白质及DNA都可能受到伤害。
③塑料污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塑料的有毒化学物质从塑料中渗出,通过饮水等方式接触到人类身体,很有可能就导致癌症、出生缺陷、免疫力受损或其他疾病。塑料的危害无孔不入,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它在环境中和合成生理液体中持久存在。
(摘编自“百度百科”)
1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由此可见,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B.微塑料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因过于细小,进入海洋生物体后,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小。
C.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不断增长。
D.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这方面,我国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
18.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和防治方面的相关知识。
B.材料一第②段画线句引起读者地思考,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海洋微塑料来源的介绍。
C.材料一第③段加粗词“往往”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发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D.材料二第①段运用下定义、举例子、作诠释等多种说明方法来阐释“塑料污染”。
19.塑料污染有哪些危害?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长在地边的玉米
①三十多年前,我随父亲在乡下种地。种小麦,种豆子,也种玉米。播下种子,付出辛劳,土地总会给我们十倍百倍的回报。
②我家有一块田地,紧临着大路。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路边的那一行常因过往行人的踩踏,总是出苗最晚,好不容易长上来几片弱弱的叶子,又被贪嘴的牛羊吃得稀里哗啦,侥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秋天结出的玉米棒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偶尔有几株身强体壮的,结出了大棒子,还未成熟就被行人顺手牵羊掰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杵(chǔ)在地边。
③有人建议父亲少种一行玉米,也省得白费劳力,父亲摇摇头说,哪能让这么肥的田白白荒废?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问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
④有一年,正是玉米施肥的时节,化肥供应却异常紧张。看着满地面黄肌瘦的玉米苗子嗷嗷待哺,父亲决定掏高价从别人手里买几袋倒卖的化肥。施肥时,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对父亲说,化肥这么金贵,干脆不要给路边的这一行玉米施肥了,反正也收获不了几粒玉米,施肥简直就是浪费!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我很不解,他这不是给瞎子点灯吗?
⑤随后,父亲经常带着锄头去这块田地,一发现有被行人踩踏过的地方,就用锄头松土;一见着被踩到的玉米苗,就扶起来在根部培土。那些扶也扶不起、站也站不直的。他就用草茎拧成绳,将它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也让它抬头挺胸地成长。我感到疑惑,父亲难道是想用他手中的锄头扶起路边的这一行玉米吗?
⑥待到秋天,玉米成熟了。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唯独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还和往年一样,被糟蹋得几乎颗粒无收。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抱怨父亲当初不该不听取我的建议。
⑦父亲咬着烟袋,悠悠地吸着烟,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虽然没有结出像样的玉米棒子,但玉米秆比往年都要粗壮,都要端直,根部的土地也少了行人的踩踏,比往年都要松软。
⑧我辩驳道,我们要的是珍贵的粮食,而不是当柴草烧的玉米秸秆。
⑨父亲缓缓地说,你只看到一行玉米,没有看见满地的丰收。要知道,不是每一株玉米都能生长在田地中央,不要苛求每一株玉米都能结出一个大棒子。地边的这一行玉米,能够从路人的脚掌下和牛羊的唇齿中存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今年又长得这么壮实。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
⑩我恍然大悟,再次细细地打量地边的这一行玉米。它们有的叶子已被牛羊啃食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秆子;有的被拦腰折断,只有两尺来高的半茬;有的被掰走了棒子,撕裂的外衣似在秋风中哭诉;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但是,它们的根系都很发达,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毫不妥协地守护着田地。
⑪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时常遇到那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他们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平凡而又弱势,就像高空的臭氧层一样,抵御着最强的紫外线,守护着地球,却常常被忽视;就像一艘木船最底部的那块板子,长年浸泡在海水中,忍受着侵蚀,又最易被遗忘。
⑫然而,一个成功的团队,一定会对这些“长在地边的玉米”不轻视,不放弃,不苛求,并尽力施以援手,让他们也能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土地。
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作者用“总是出苗最晚”“弱弱的叶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光秃秃的玉米秆杵在地边”表达了“我”对地边的玉米的同情与怜惜。
B.第④段加粗词“瞎子点灯”,巧用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表明“我”认为给地边的玉米施肥是浪费,是白费力气。
C.第⑥段作者用“捧着”“争相炫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玉米成熟时果实累累,玉米棒又大又重的丰收景象,也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D.文章题目“长在地边的玉米”,一语双关,既指紧临路边的那一行玉米,又指身处各自职业群体的边缘的一类人。
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子。
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
22.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默写题
23.根据下面情境,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
小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同时与家与国紧密相连。就像春风中飘来的笛声也能勾起李白的思乡之情:“①_________,②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小语:我想起了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的两句诗:“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小文:这两句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绪,我也喜欢。同样事关家国,花木兰代父从军,向父亲尽了孝的同时,也完成了报效国家的使命。其中“⑤_________,⑥_________”两句就在表现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的同时,展现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五、写作题
24.根据下面的情境进行片段描写。
铃声响,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我突然才想起老师布置了周末在家背诵古诗的任务,还说今天要在课堂上抽查背诵情况,可是我竟然忘记这个背诵任务,这时……
要求:(1)要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25.作文。
对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鲁迅先生来说,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对端木蕻良来说,亲手种下的白菜,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也有那么一缕芬芳,温暖了你的心房。
请以“记忆里的那一缕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B.校补(xià)——jià,五彩斑斓(nán)——lán;C.殷红(yīn)——yān;D.亘古(ɡènɡ)——gèn;故选A。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选娉——选聘,鞠躬尽悴——鞠躬尽瘁;C.慷概——慷慨,目不窥圆——目不窥园;D.典藉——典籍,家瑜户晓——家喻户晓;故选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使用正确;B.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在这里用来形容新展出的宫廷器具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刮目相待”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描述人的改变和进步,而不是物品的展示或特点,用错对象;C.苛捐杂税:在既定的税收之外,又巧立名目,加收许多其它捐税。使用正确;D.不可捉摸: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或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使用正确;故选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辨识。A.语序不当,应为“不仅睡眠会受到很大影响,思考能力也会下降”;C.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D.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故选B。
5.答案:示例:马玉祥——对敌人恨得有多深,你就离敌人有多近。对朝鲜人民爱得有多深,你的心就有多柔软。滚滚的浓烟,刀子般的火焰,都不及小孩儿的安全。你是战士,英勇作战;你是亲人,让朝鲜人民倍感温暖。
解析:考查仿写。根据示例仿写句子。注意事项:结构、句式要统一。
6.答案:①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仍不可相互代替);②蔬菜也不能代替水果。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①根据“尽管蔬菜和水果……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可以推断出下一句关联词填“但是”,由关联词的转折关系可得“两者之间有差异”。从“所以”可以看出,②是本段“另一方面”的总结。由语段中分号前“一方面”的总结语“水果不能完全代替蔬菜”可得“另一方面”的总结为“蔬菜不能完全代替水果”。
7.答案:示例:选段一:祥子因为买上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心里激动,高兴得要哭;选段二:祥子因自己的爱车被大兵抢走了,痛苦而又愤恨,伤心得哭了;选段三:祥子因为虎妞难产而卖车料理虎妞的后事,心情悲伤,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原著内容具体分析。《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人力车夫祥子辛酸的故事。根据【选段一】“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回顾原文:祥子来到北京当人力车夫,苦干整整三年的时间,凑足了一百块钱,讨价还价,祥子最终以九十六元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可知这里“几乎要哭出来”是激动得要哭,因为祥子买上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根据【选段二】“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界上的一切了”回顾原文:兵荒马乱的时候在北平城外,军阀开始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一天有人要去清华大学,因为客人出的车费很高,祥子和一个年轻光头矮子抱着侥幸心理接下了这门生意。但祥子他们还没到清华大学,他们就被十几个大兵捉了,将祥子的衣帽洋车、甚至连腰部带也被拿了去。祥子的车就这样被大兵抢了去,此时的祥子痛苦而又愤恨,可知这里“落了泪”是因为自己的爱车被大兵抢走了,祥子痛苦而又愤恨,伤心得哭了;根据【选段三】“祥子的车卖了”回顾原文: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但怀孕的虎妞不爱活动、爱吃零食,导致胎儿过大,结果难产死去,祥子只好卖车料理虎妞的后事,心情也是十分悲伤难过的。可知这里“连哭都哭不出声来”因为虎妞难产而死卖车料理虎妞的后事,祥子心情悲伤,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介词,从;B.都是副词,曾经;C.动词,擅长\形容词,好;D.都是连词,于是;故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逃跑,却断绝他的粮道,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士卒的士气大乱。“闻之”“纵奇兵”“佯败走”都是白起的行为,“而”为连词,表转折,应在“而”前断一处;“分断其军为二”为“士卒离心”的原因;故断句为: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D.从赵括的父母对话中,他的父亲赵奢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可见,赵括对军事很轻率,思想上不够重视,只会纸上谈兵。这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故选D。
11.答案: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2)无他:没有别的奥妙。惟:只是。
12.答案:D
解析:考查诗歌赏析。D.“视听结合”有误,诗中只有视角描写,没有听觉描写。故选D。
13.答案:示例:“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鱼以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鱼在水中嬉戏,仿佛感知到春天已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沉醉山水的轻松愉悦之情。
解析:考查诗句赏析。“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意为: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是因为它知道春天来了。“知”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水中游鱼人格化。水中的鱼儿仿佛知道了春天的到来,于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卷。联系作者感情可知,鱼儿知春来,作者看到水中游鱼,自然也能感觉到春来,作者写鱼的欢悦,也是写自己看到春天的美景,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14.答案:B
解析:选B。“许崇德唯唯诺诺的形象”和“反衬”错,许崇德办事得力,处世稳重,可正面烘托陆游的高大形象。
15.答案:C
解析:选C。叙述陆游首次到江西任职和罢官的经历是插叙,不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16.答案:D
解析:选D。根据“他因开仓赈济灾民被朝廷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可知,陆游是被罢官的,不是决意远离黑暗的官场,更不是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信息。B.根据第③段中的“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可知,本项“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小”有误。故选B。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信息。D.材料一解释了什么是塑料污染,这是作诠释。列举了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的实例,这是举例子。没有下定义。故选D。
19.答案:①塑料污染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②塑料污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③塑料污染影响生态环境,污染自然景观;④塑料污染会导致癌症、出生缺陷、免疫力受损或其他疾病。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二中的“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可得:塑料污染影响生态环境,污染自然景观;根据材料二末段中的“塑料污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塑料的有毒化学物质从塑料中渗出,通过饮水等方式接触到人类身体,很有可能就导致癌症、出生缺陷、免疫力受损或其他疾病”可得:塑料污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塑料污染会导致癌症、出生缺陷、免疫力受损或其他疾病。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当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此外,这些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化学物,能伤害甚至杀死细胞”可得:塑料污染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A.第②段描述了地边玉米的艰难生长环境,表达了“我”对地边的玉米的鄙视和不满。并不是“同情与怜惜”;故选A。
21.答案:生动形象地写出路边玉米虽历经摧残,但在父亲的管理下,仍努力地守护着田地里的庄稼,表达出对它们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句话将地边的玉米拟人化,形容它们像人一样“互相扶持支撑”,并且通过“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这些玉米虽然经历了各种摧残,但仍然坚韧不屈,互相支持,仿佛在共同努力守护着田地。不仅描绘了地边玉米的生存状态,也隐含着对它们无私奉献、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这些地边的玉米,尽管在生长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如被行人踩踏、被牛羊啃食等,但在父亲的照料下,它们仍然顽强地存活着,甚至用自己的身躯守护着田地里的其他庄稼。
22.答案:示例:父亲种小麦、种豆子、种玉米,不让肥田白白荒废,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人;父亲不愿意用筑篱笆、挖坑、放石头的方式防行人,可以看出父亲是个善良、有爱心、替他人着想的人;父亲固执地给路边的玉多加肥料,平等的对待地里头的玉米,说明父亲是一个公平正直、关爱弱小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第①段“我随父亲在乡下种地。种小麦,种豆子,也种玉米。”和第②段“我家有一块田地,紧临着大路。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描述父亲辛勤耕种小麦、豆子和玉米,并坚持不浪费肥沃的土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人。从第③段“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以及“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问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这些描述表明,父亲不愿意采取可能妨碍他人或造成他人伤害的措施,显示了他的善良、有爱心和替他人着想的品质。从第④段“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显示出父亲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父亲坚持给路边的玉米多加肥料,即使这些玉米可能收获无几,这显示了他公平正直、关爱弱小的品质。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勤劳能干,善良、有爱心、替他人着想,以及公平正直、关爱弱小的人。
23.答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
24.答案:示例:我把头低低的埋在桌子上,不敢抬头注视老师巡视的眼神,听着老师正在批评没有背诵的同学,我偷偷在课桌的桌斗中翻开了语文书,抓紧这最后的救命稻草,心里似波涛、似巨浪不停翻滚。短短一会儿,课堂上就已经站满了未背诵的同学,我的心沉到了谷底,感觉老师的注意力马上要转到我的身上,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虚,我感觉身上火辣辣的难受。“58,59,60……”,黑板上方的挂钟的秒针又转了一圈,我在心中不断的祈求,转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下了课,我就能躲过去了。
解析:本题考查微写作。根据题干设置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第一人称描写“我的心理和动作;至少二种修辞手法;字数在不少于200字。应注意: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说话有合理的顺序。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可知情景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抽查背诵情况”,而我“竟然忘记这个背诵任务”,根据情景分析,“我”没有完成老师的作业,面临课堂抽查的情况,内心应该是紧张,焦虑,期盼老师忘记这个任务等,动作可能关注其他同学在做什么,暗自懊悔、偷偷背书等行为。写作时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语言简明。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25.答案:例文:
记忆里的那一缕芬芳
时光的沙漏发出淡淡的摩擦声。有份甜美的记忆绽放成花朵,其迷人的馨香充盈着我平凡的生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家乡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云朵永远是洁白的,而外婆的面容是慈爱的。
年幼时,每逢油菜花开,外婆就会牵着我的小手在花海中信步漫游,闲适安逸。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微风吹过,花枝摇曳,花香飘散,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息,花粉调皮地伏在我发梢,也落在外婆的肩头。蜜蜂在花间噗哧着翅膀,忙着采蜜。油菜花杆上偶有花瓣凋零结了籽的,长长细细的像四季豆一样还鼓出几个“小肚子”,甚是可爱。
微风拂散外婆的发丝,她下蹲抱起我,问我是否看见了田野的尽头,说只要人的心像油菜花一样阳光,总能脚踩繁花,走向明媚的远方。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轻歪小脑袋看她,忽觉她的脸似油菜花一样迷人,也将这一刻深深印到我心里。我摘了一朵小花儿,给外婆戴上;又摘了一朵握在手里,生怕它长了翅膀,偷偷从我手心里飞走。
夕阳西下,外婆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看着我在满院子里不知疲倦地跑着、跳着。她偶尔轻轻呼唤我的小名,我便笑嘻嘻地跑向石凳上。她慈爱地抱起我,把我放在她的膝盖上,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她轻轻摇着我,哼起山歌,一字一句,轻轻柔柔的,沉在她的岁月里,脸上漾起油菜花般的笑容,那一刻,我虽少不知事,却也听得入了迷。
每当看见油菜花,总会想起外婆那慈爱的脸,好似有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心头!
时光嘀嗒往前走,故乡那片油菜花地,沁人心脾的香味混合着童年的天真可爱,饱含外婆的浓浓爱意,它们均幻化成记忆里那盛开油菜花,一缕缕芬芳时刻温暖着我的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那一缕芬芳”的中心词是“芬芳”,其本义是香、香气。阅读提示语可知,“芬芳”一词可实可虚,可以是自然界的花草山石;可以是生活中的人、物、事、景;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场面等“定格、滋生、沉淀”在生活中,给你美的情感、美的感悟、美的思想,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美的人,美的物,美的事,美的景,在你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感受。“一缕”是数量的界定,决定了文章描写主体的唯一性与贯穿性。“记忆里的”提示我们写回忆性内容。写作时要交代清楚“那一缕芬芳”留下深刻体验的原因和过程,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美好体验。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记叙文。“芬芳”的内涵丰富,可选的材料就很多样。结合个人的积累和生活经历,确定立意,然后选择恰当的素材表情达意。从成长路上来自朋友、老师、亲人的关心呵护方面选材,去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而表达感恩之心;也可以写自己的坚强、勇敢、自信、乐观,用这一“芬芳”催我成长、成熟;也可以选取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为留存心底的“芬芳”;还可以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物给我的人生启示,表现一种特殊的“芬芳”;或者写历史上或文学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是如何成为心目中的芬芳的,如飘逸洒脱的诗仙李白,铁骨铮铮的文天祥等。写作时,可以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生活中的画面;使文章层次清晰,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阅读理解与欣赏,材料题,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阅读理解与欣赏,材料题,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检测题-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