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出题:云娟 陈素文 审核:侯艳芬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
1.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不回收。
第1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善类的“镫位”
①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真),而根据康德的审美价值论,美则
是情感。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前者太机械了,把“真”看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绝 对的价值。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按康德的学说,价值应该有三种:真、善、美。
②康德没有解决的是,在艺术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什么样的情感才是宙美 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复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层的潜意识里的,甚至是以智性 为底蕴的。我们的古典文论说得更准确: 一方面是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一方面是
更经典的《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用的不是生 活的本来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美是真的”这一观念是不完全的。英是艺术 家情志通过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现实、意蕴发生变异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绝对矛
盾,而是交叉的。这就是说,美和真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错位”,并不 是一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而是图心有距离的;真善美,是三个偏心圈的交错。只要拿文 艺作品来核对一下,不但真和美是不统一的,而且和善也是不统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错 位”的。
③审美与科学认识活动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它的非功利性,这一点是康德说的。善, 最初级的意思就是有用或者实用。实用的目的是固定的,而情感是自由的,所以实用是压 抑情感的,如果拘于实用,就没有情感了。在这一点上,许多理论家都搞得很乱,就是鲁 迅有时也有些混乱,他在《门外文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
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 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
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 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 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④ 鲁迅说得很生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混淆了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德国的 莱辛在他的《汉堡剧评》中,开宗明义就宣称:艺术乃是“逼真的幻觉”。在这一点上,
中国古典诗话比他早差不多一个世纪就觉悟到了。黄生在《一木堂诗座》卷一中提出诗乃 “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这里的“无”和“有”、“虚”和“实”、“假”和 “真”的对立统一和转化,可比莱辛彻底多了,“虚”者、“无”者、“假”者,都是
海南中学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出题:云娟陈素文 审核:侯艳芬
“幻觉”,但是并不一定要“逼真”。
⑤审美是诗意的,但是,不仅仅是诗意的英的陶冶,而且包含着对恶的审视。艺术上
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写恶事、恶人,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去审视,这种恶事、恶人,
就和丑发生了错位,甚至变得可震起来。
⑥《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先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后来明知吕伯奢是好心款待
他,又把他杀了。明知错了, 一错再错,不仅不忏悔,不难为情,还要宣言“宁叫我负天
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为自己坚决而果断地不道德而“动心”,而自我欣赏,为自己的
不要脸而感到了不起。《三国演义》不但让读者看到这样的丑恶,而且有一双潜在的眼
晴,在引导着读者阅读这样的心理奇观,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让曾操的行为迈辑与读
者的良知背道而驰,这在文艺心理学上叫做“情感逆行”,就是一味和读者的情感作对,让
读者的良知受到打击,感到诧异,感到愤怒、痛苦。这就转化为艺术的享受。洞察人性黑
暗,是一种痛快。艺术表现了这种心理过程,揭示了人性黑暗。因而,我们的感受才结合
着病感和快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叫做“净化”,我看,把它理解成“洗礼”也可以
吧。
⑦这里的奥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的多方面、
多维度的发现,就是美的发现。 一个普通的有道德善恶观念的人和一个有强烈审美倾向的
艺术家的价值的“错位”就从这里开始。
(选自孙绍振《审美阅读十五讲》,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康德的审美价值论主张美是情感,但是并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情感才是美的。
B.在文学审美中,真善美三者并不是统一的,也不是绝对分裂的,而有部分的重合。
C. 莱辛认为艺术是“逼真的幻觉”,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诗话觉悟得更早,更透彻。
D. 文学审美也包含对恶的审视,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恶人也有其可爱的一面。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如果文学作品过于强调实用,就会压抑情感,减弱审美价值。
B. 艺术的美一定是虚构的,是通过虚构来反映真实,以虚为实。
C. 作者引述《门外文谈》的话,证明许多理论家混淆了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D. “情感逆行”是与读者的情感、良知作对,从而达到“洗礼”的审美目的。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 ( 3 分 )
A.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B.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C.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 依据文章内容,以下生活中的场景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的一项是( ) ( 3 分 )
A. 初春看桃花烂漫,仲夏在凉夜听雨,素秋闻丹桂飘香,寒冬踏碎琼乱玉。
B. 一粥一饭,一针一线,在琐碎的生活中,感受到抚慰人心的温暖。
C. 看着母亲脸上堆积的皱纹,满头的白发,内心百感交集,既心疼又愧疚。
D. 女儿在练习朗诵时,虽然总是读不准节奏,我却看到了一种稚嫩之美。
5. 依据文本的“错位”理论,联系下面《阿Q 正传》中的情节,评析阿 Q 这一人物形象
的文学审美价值。(6分)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 咳 , 呸 ! ”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 Q 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
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 ”
2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出题:云娟陈素文 审核:侯艳芬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 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 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和尚动 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 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 签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过封锁战①
茅盾
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 说是一座要塞。
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短蝶式,而且是平顶,必要 时这就是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实在不嫌夸大。现在这“城”中就住了十几家老百
姓,他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 逃难的外江佬。
五个客人洗过脸,都坐在阔大的木板铺上,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 而那大孩子是被派来招呼他们的。他们要问的话很多。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 他们还想多知道一点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过去两个晚上的夜行的经验,特别是行列常常 脱节,走不快的人急得要命 这一些不大好的秩序,使得他们想起了就满心不安,问话 就多了,但是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客人中的老徐能说半生不熟的广府话。和这大孩子 双方都半懂不懂地等谈了好一会儿,仿佛弄明白了: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 道封锁线。
一个年轻人带着个墨水瓶走进房来,就在靠近窗洞的桌旁坐下,在一本笔记簿上写起 什么来。
客人们认识这面孔。昨夜在半山松林里,他是彻夜担任警卫的。虽然看样子他并不有 闲,可是五个客人不肯放过他,谈话就开始了。
这青年懂得国语,也能说几句,虽然十分生硬,他告诉他们:今晚能走,不过要通过 两道封锁线。
“是不是你送我们去?”
“现在还没晓得。”
“我们希望你能去。因为你能说国语,我们路上方便些。”
他点一下头,不说什么,谈话暂时中断。
他拿出一本相当厚的书,很用心地读着,时时在笔记簿上记下些什么。
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 知道他是南洋华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国 来,参加了抗战的阵营,他姓张。
*
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 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 带,手榴弹两颗, 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
“你也去吗?”客人之一好奇地问了一句。
他笑嘻嘻点着头。
“还有谁是去的?阿张呢?”又问。
他很快地说着客家话。
“他说什么?”客人之一问他的同伴。
“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勉强能听懂的老徐回答。“不要只 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出题:云娟陈素文 审核:侯艳芬
阿张都答应了。可是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
们看见远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筒,手
里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
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
他撮口吹了一声,这一行人就在夕照中移动。
第一次休息以后,月亮已经高挂天空,照得田野里一片苍白。这对于通过封锁线,是
一种威胁,“不要作声,不要吸烟”的叮咛又重复了一次,“不要走太快”的要求也重复了一
次,于是又上路了, 一片树林横在前方,疏疏落落的,但月光已被遮去了不少、穿过这树
林,又走过一大片旷野,猛着见远处有像高墙一般的东西,却是连绵的山冈, 一行人和这
遥远的山冈平行而进,又走了若干时,便见白森森地横在前面的像是一条河,队伍光头的
人忽然步子加快了,客人们跟着,不多会儿,已经走近那“河”边,这才知道原来是一条公
路,“这该就是所谓封锁线罢?”客人们心里这样想。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且还是急
急地走,终于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
“刷才走过的就是封锁饯罢?”客人们问。
“不是,下去才是封锁线。不过这里两边山上全有敌人的哨位,这里是危险区域。”神
情又紧张起来了,可是不悦。因为客人们最怕在这陌生地方掉了队,可是今晚的秩序很
好,显然是行军的姿态,就增加了他们不少勇气。
上路的时候,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不但有树木遮
蔽,而且还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瞭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
一小时以后,所谓的封锁线也平安通过了,然而队伍忽在旷野中停止,阿张和其他的
队员聚在一处,悄悄地说了一些话,便又发令再走。大概十多分钟以后,队伍又停止了。
这回是在平坦的旷野里,远远近近有些矮小的松树。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色的衣包
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筒也藏在衣襟里。
“前面的山头,就有敌人的哨位,”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
去。不要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
这是第二道封锁线了。月光很好。前面那山头看得很清楚。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
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
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
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瞭望哨。
客人想起出发以前这大孩子说的,要是遭遇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都不禁微
笑。“今晚过封锁线,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调度
是不可少的。” (写于1942年11 月,有删改)
① 香港沦陷后,茅盾从香港脱险到达桂林,中间经历了两个月的奔波。茅盾曾不止一次地
谈到党领导下的东江游击队抢救文化人的功劳,并称之为“史无前例的伟大工作”。本文即
是以这段惊险且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为背景的短篇小说。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 本文主要从客人的视角来描写革命战士们过封锁线时的语言、动作。
B. 本文在处理过封锁线这一情节时,未着笔于敌我双方的火力交锋,但情节张弛有度。
C. 文中客人所谈及的“秩序”“调度”等相关细节,从侧面衬托了革命战士们的沉着。
D. “队伍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用比喻手法,突出队伍行进迅速与敏捷。
7. 关于那个大孩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大孩子只会说客家话,合乎地域特征,突出了年纪不大却参加反击外敌入侵的战斗。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出题:云娟陈素文 审核:侯艳芬
B. 大孩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并且担任不同的工作,可见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
士 ” 。
C. 开头擦步枪的是这个大孩子,结尾他又担任瞭望哨,形成了首尾的呼应,结构圆合。
D. 他和《百合花》的小通讯员年龄相差无几,而且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
8. 文中没有写与敌人的正面交锋,但笼罩着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的逐步强化带来了怎样 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6分)
9.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过封锁线》如同《荷花淀》,也没有交代革命者的具体姓名。 《过封锁线》塑造了哪些革命者形象,请简要分析。文中革命者群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 造文,用意详审,尚木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 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通;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
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 道必授异方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
历世希有。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顺、闵之徒也; 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
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 义,不能辄形。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皋陶陈道帝舞之前,浅
略未极。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着明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问孔篇》)
材料二:
子夏问仲尼曰:“颜渊之为人也,何若?”曰:“回之信,贤于丘也。”曰:“子贡
之为人也,何若?”曰:“赐之敏,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也,何若?”曰:
“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也,何若?”曰:“师之庄,贤于丘也。”于 是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者何为事先生?”曰:“坐,吾语汝。回能信而不能反,赐 能敏而不能屈,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此四子者,丘不为也。 夫所谓至圣
之士,必见进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 ”
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 “夫檃栝之旁多枉木,良医
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饨。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诗云:‘苑彼
5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出题:云娟陈素文 审核:侯艳芬
柳斯,鸣蜗啡嘈;有准者渊,莅苇滑湃。'言大者之旁,无所不容。”
(节选自刘向《说范·杂言》)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彼见A 孔子B 为师 C 圣人D 传E 道F 必授G 异才H 故谓之殊。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是,指认为(古人)正确,“吾从而师之”的“师”表示把(他)当作老师,两者用法
相同。
B. 卒,通“猝”,指突然、匆忙,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的“卒”含义不同。
C. 伐,指抵触、矛盾,与现代词语“口诛笔伐”和“党同伐异”中的“伐”词义相同。
D. 避席,指离开座位说话,以示尊敬,材料中指子夏因疑惑而虚心向孔子请教。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一般的评论家认为孔子是至贤之人,他的七十多位弟子的才华远远超过了当今的才士,
对这种观点,王充表示怀疑甚至否定,
B. 世人之所以推崇古代圣贤是因为他们缺乏质疑问难的精神,不敢向权威挑战,且听且
从,具有盲从意味,这是王充不能苟同的。
C. 子夏询问孔子对其他四位弟子的看法并请孔子进一步释疑,孔子的回答体现出较为典型
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而又能各取其所长。
D. 子贡面对东郭子惠的质疑,据理力争,认为孔子是因为不拒绝任何前来求学之人,才学
识渊博、胸襟广阔,能做到了礼贤下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
(2)夫所谓至圣之士,必见进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
1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对古代圣贤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酸山留饮赠之
李白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注】①李凝,李白族弟,单父主簿,兼代宋城主簿。本诗作于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
时。②青萍,古宝剑名。③操割,即操刀割锦。春秋时,郑人子皮想让没有经验的尹何管
理自己的采邑,子产对子皮说: “小孩子还不会操刀,就让他去剁肉,他一定会先伤到自
己,把贵重的锦缎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割,他一定会毁了锦缎。”后以此比喻才能太
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出题:云娟陈素文 审核:侯艳芬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第一句用“青萍剑”比喻族弟的才能,表示他有足够的才干和能力来胜任新的职务。
B. 七、八两句写贤士豪杰为李凝追送饯行, 一直送到栖霞山,这为后面四句做好铺垫。
C.九、十两句写一群人在散发芬芳香气的花园中斗酒,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
D.最后两句写诗人和送行的人群一起开怀畅饮,醉得无法上马离去,可见其为人豪爽。
16.本诗有“此去何时还”之句,《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之问,二者 所问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诗句是 , !
(2)《离骚》中“ , ”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 映。
(3)《扬州慢》中“ ”两句虚实对比,突出了扬州城的凄凉景象。 (4)李白《蜀道难》中,为突出蜀道行走之难,既夸饰山峰之高,又表现绝壁之险的句子
是: , 。
(5)杜甫《蜀相》中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和自身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 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 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①但这座山烨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
须 A , 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②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 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 深处挖掘。③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 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④有些生活内
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这种特征便宋诗具有 B 的优点。宋
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以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
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
诗学理想是 C 的,他们一个崇陶, 一个尊杜,但却都归于平淡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 3 分 )
19. 下列句子中的“还”与文中加点的“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 )
A. 太阳已经这么高了,怎么还没起床?
B. 你做得太过分了,还不赶快给人家道歉!
C. 除了银河系外,宇宙中还存在许多星系。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出题:云娟陈素文 审核:侯艳芬
D. 这些老同志干劲还这样大,我们年青人更应加油干呀!
20.“极盛之后,难以为继”这一句古代谚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3分)
A.①处 B.② 处 c.③ 处 D.④ 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传言说:动物血液很脏,吃不得,都是动物血管里的垃圾毒素。 其实不然。首先,动
物血管里的细胞代谢产物经肝脏和肾脏过滤已转化为其他物质;其次,用于食用的动物血
液会经过杀菌等加工处理再上市。所以在正规商超购买的鸭血、鸡血、猪血都是安全的,
可以放心吃。
吃动物血液制品有哪些好处呢?一是能补充蛋白质,动物血有“液态肉”之称,它的
蛋白质含量和肉差不多,并且易被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却低于肉类: A, 动物血液中
的铁是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的血红素铁,因此,食用这种血液制品有利于人体中铁元素的补
充,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改善。
那么, B ?首先要看标签、看成分;其次要看外观、察色泽;再就是闻气味、尝口
感;最后我们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很多人误以为农贸市场刚刚屠宰的鲜动物血液更
新鲜美味,但实际上,①如果屠宰、加工过程不规范,②动物血液容易受到沙门氏菌污
染,③食用后可能会造成发热、腹泻、恶心等症状,④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会出现
更加严重的病情。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字。(4分)
22. 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 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一
一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例如信念、理想和爱,等等。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
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蔡崇达《命运》)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D 2.B 3.C 4.C (每题3分)
5.(1)文学欣赏中,真善美经常错位。作家借助虚构形象对人性阴暗的表现恰恰有艺术审美价值。奥秘就是情 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多维度的发现,即美的发现。(2)鲁迅借阿Q 这一虚构形象揭示了人性“恶” 的一面。如材料所示:阿 Q调戏、欺辱小尼姑,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表现出他数软怕硬、虚荣愚昧的特点。
(3)读者在作者引导下洞察人性黑暗,进而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净化或洗礼灵魂,获得审美的愉悦,这就是 审美阅读中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从文中找出“错位”理论。结合“就是一味和读者的情感作对,让读者的良知受到打击,感到诧 异,感到愤怒、痛苦。这就转化为艺术的享受。洞察人性黑暗,是一种痛快。艺术表现了这种心理过程,揭示了 人性黑暗。因而,我们的感受才结合着痛感和快感”分析可知,作家借助虚构形象对人性阴暗的表现恰恰有艺术 审美价值。结合“这里的奥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的多方面、多维度的发
现,就是美的发现。 一个普通的有道德善恶观念的人和一个有强烈审美倾向的艺术家的价值的‘错位’就从这里 开始”分析可知,文学欣赏中,真善美经常错位,这里的奥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情感的丰 富和复杂的多方面、多维度的发现,就是美的发现。
引文中“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阿Q 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给尼姑叫“秃
儿”,“阿Q 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这些内容,表现出他欺软怕硬、虚荣愚昧的特点。
鲁迅借阿 Q 这一虚构形象揭示了人性“恶”的一面。
我们在读阿Q 的丑恶行为时,对该人物产生厌恶、批判等情感,懂得什么是尊重,什么是高尚等,从而规范自己 的思想和行为,即读者在作者引导下洞察人性黑暗,进而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净化或洗礼灵魂,获得审美的 愉悦,这就是审美阅读中真善美的错位。
6.D(3 分 ) 7. D (3 分 )
8.①叙事的节妻紧凑,层层推进。从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道封锁线 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加快。
②突出人物形象。封锁线上,遍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能力出色。 ③突显主题。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的强大,表达了作者的柴高敬意。
④紧张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
(6分, 一点2分,任意写出三点满分)
9.①大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②阿张:在广州沦陷后毅然多加革命的南洋华侨,代表有召必回、赤试肝胆的爱国侨胞。
③ 五位客人:需要被保护、善于观察反思的外江佬,是身肩特殊任务的知识分子,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群像特征:文中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但都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作战经验丰富,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等特点,
他们是无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5分,前三点各1分,群像特征2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 中的“迅速”,是错误的。这个比喻,是突出队伍行进时静悄悄。因此,答案应该为 D。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都是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的好青年”错误。文中写“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他笑嘻嘻点着头” “他说,路上如果碰到了敌人,就请他们吃手榴弹”“这大孩子只能说客家话”“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
早已全身披挂, ——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 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 很不调和”“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嘹望哨”,这些描写没有体现出他 “细心体贴又朝气蓬勃”。故选 D。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情节方面,根据“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 ——军毡,粮袋,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
两颗, 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然而队伍还是不 停地走,而且还是急急地走”“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可知,从 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道封锁线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紧凑,层层推进。 人物方面,根据“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瞪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他们采了些松枝,插在白 色的衣包上,阿张将他的手电简也藏在衣襟里”“队伍靠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 溜过去”“当人们躺在树下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 担任了嘹望哨”可知,封锁线上,邀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能力出色,起到 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题方面,根据“今晚走的路要通过敌人在公路上的两道封锁线”“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 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简,手里是一支手枪。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 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可知,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的强大, 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
读者感受方面,紧张的氛围逐步强化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随着叙事节奏的紧凑而紧张,带给读者惊心 刺激的阅读体验。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大孩子:根据“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离动身还有两小时,那个大孩子早已全身披挂, ——军毡, 粮较,胸前交叉的子弹带,手榴弹两颗, 一支长枪则斜挂在肩头。跟他那矮小的身材很不调和”“当人们躺在树下 休息时,树荫外的斜坡上,有一个蹲着的黑影,枪托在手里。这就是那个大孩子,现在担任了嘹望哨”可知,大 孩子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他代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阿张:根据“客人们瞥见了这书名是《论民族民主革命》,话题又来了。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洋华 侨,在新加坡做机器工人,广州失陷以后和许多热血的华侨子弟跑回祖围来,参加了抗战的阵普,他姓张”“可是 他再三叮嘱:‘不可以打手电,不可以吸烟,不可以谈话。昨晚我们看见远远有火光,还当是敌人呢!”“太阳快落 山的时候,阿张的肩头斜挂着卷成一团的军毡,腰间是手榴弹、手电简,手里是一支手枪”“阿张悄悄地对客人们 说,‘我们要从山脚下偷偷地过去。不要作声,连咳嗽也要耐住。脚步也要轻些。二十多分钟就可以过去’”可知, 阿张是在广州沦陷后毅然参加,革命的南洋华侨,代表有召必回、赤诚肝胆的爱国侨胞。
五位客人:根据“他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不要只顾快走,以至失了联系……这是客人 们向姓张的青年提出的要求”“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 两副挑子放在他的前面”“·今晚过封锁线,然而没有昨晚路上那样慌乱,无秩序。’客人之一自言自语地,‘可见 调度是不可少的。’”可知,五位客人是需要被保护、善于观察反思的外江佬,是身肩特殊任务的知识分子,也是 革命的重要力量。
群像特征:根据“开路是四支长枪,压队是两支,他自己和另一支长枪则在中间,五个客人紧接着他,两副挑子 放在他的前面”“一行人和这遥远的山冈平行而进”“队伍先头的人忽然步子加快了”“然而队伍还是不停地走,而 且还是急急地走,终于又遇到了树林,这才停下来休息”“客人们又看见他们这休息的地点原来也是经过选择的; 不但有树木隐蔽,而且还是个洼地。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还有两个嘹望哨在两三丈树林外的高地上呢!”“队伍靠 紧着走,不太快,也不太慢,沿着山脚,像一条蛇,轻轻溜过去”可知,文中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但都有沉着 冷静、聪明机智、细心体贴、勇敢无畏、丰富的作战经验、强烈的家国情怀、保家卫国的志向等特点,他们是无 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
10.CFH 11.C 12.D (每题3分)
13.(1)假使现在有孔子这样的老师,那么当代的求学的人都是颜回、闭损之类人物。
(2)(那些)所说的极其圣贤之人, 一定能看到进退的好处,能屈能伸的作用。
(1)“使”,假使、如果:“学者”,求学的人:“徒”,类、属、辈。
(2)“至”,极、极其: “利”,好处:“用”,用处、功效。
14.(2分)①材料一认为不能是古非今,盲目集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能“极问”,也就是要有打破砂锅 问到底的精神,才能物底解决问题;
②材料二极力推集以孔子为代表的圣资。因为他们能博采众长而不偏激,襟怀开阔而能容人。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们看见孔子当这些人的老师,就认为圣人传授学说一定要投给有特殊才能的人,所以说这些人与众不同。
“彼见”不能表示完整含义, “孔子为师”作“见”的宾语,C 处断开;
“圣人传道”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因此F 处必须断开;
“授”的宾语为“异才”,故G 处不能断,应在H 处断开。所以,应在 CFH处断开。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孔子是因为不拒绝任何前来求学之人,才学识渊博、胸襟广阔,能做到了礼贤下士”错误。由原文“夫隐括 之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钝。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可知,根据子贡的
阐述,是因为孔子学识渊博、胸襟广阔,才能做到包容一切,该项理解因果倒置。故选D 。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可知,社会上的儒生学者,喜 欢迷信老师,素拜古人,认为圣贤说的都没有错,专心致志地讲述和学习,不知道进行反驳和质问。所以,材料 一认为不能是古非今,盲目崇古。
由原文“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可知,不能全对,当时的人却不懂得反驳; 有的虽正确,但意思隐晦,难得明白,当时的人也不晓得去追问。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能“极问”, 也就是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材料二枚举孔子及其弟子子贡的语言,表达作者对古代圣贤的推崇。
由原文“兼此四子者,丘不为也”“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可知,作者并认为他们之所以能 成为圣贤,是因为他们不偏不倚,能博采众长而去其所短。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社会上的信生学者,喜欢迷信老师,崇拜古人,认为圣贤说的都没有错,专心致志地讲述和学习,不知道进
行反驳和质问。圣贤下笔写文章,尽管构思周密,还不能说完全正确,何况是勿忙中说的话,怎么能都对呢?不
能全对,当时的人却不懂得反驳;有的虽正确,但意思隐晦,难得明白,当时的人也不晓得去追问。考察起来, 圣贤的说法,前后有很多自相违背:他们的文章,上下有很多互相矛质,当今的学者,却不知道这一点。
一般评论者都说:“孔子门下的学生,七十个弟子的才能,都胜过今天的儒生。”这个说法很荒谬。他们看 见孔子当这些人的老师,就认为圣人传投学说一定要授给有特殊才能的人,所以说这些人与众不同。其实,古人 的才能,跟今人的才能一样,今天称为“英杰”的,古人认为是“圣神”,所以说七十弟子是历代少有的。假使 现在有孔子这样的老师,那么当代的求学的人都是颜回、闵损之类人物;假使当时没有孔子,那么七十弟子这些
人,也跟今天的儒生一样。拿什么来证明呢?用他们向孔子学习,不能追根问底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圣人的话, 不能完全理解;陈述的道理,不能立即领会透彻。不能立即领会透彻,就应该追问下去搞清楚;不能完全理解,
就应该提出疑问来彻底弄通它。当年皋陶在舞的面前陈述治国的道理,说得肤浅粗略而不透彻。经过禹的追问和 责难,原来肤浅的话又深入了一步,粗略的意思才又更清楚了。大概由于这样追问和责难,才使卑陶的话因受激 发而说得更深刻,被触动而讲得更明白了。
村料二:
子夏问孔子说:“颜渊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颜浦比我诚信。”子夏问:“子贡为人怎么样?”孔子说: “子贡比我聪慧。”子夏说:“子路为人怎么样?”孔子说: “子路比我勇毅。”子夏说:“子张为人怎么样? ” 孔子说:“子张比我庄肃。”于是子夏离开座位问道:“既然这样,这四个人为什么奉您为先生?”孔子说:
“请坐,我告诉你。颜渊诚信却不知变通,子贡聪慧而不懂得妥协,子路勇毂却没有度,子张庄肃而不懂得应和 (他人)。把四人的长处合起来交换我的长处,我也是不干的。(那些)所说的极其圣贤之人, 一定能看到进退的 好处,能屈能伸的作用。”
东郭患子问子贡说:“孔夫子的门下,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用以矫正斜曲的器具旁弯曲的木材多, 好医生门前病人多,磨刀石的旁边钝器多。夫子端正自己的身心来等待求学的人,想来的不拒绝,所以夫子的门 下鱼龙混杂啊。《诗经》说: ‘池边垂柳如烟是那样浓绿,杖头的蝉儿嘶嘶鸣唱不已。河湾深几许自是不可见底, 芦苇丛生蒹葭苍苍多茂密。’所以说真正广博的人身边,是没有什么不能容纳的。”
15.C( “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错,“斗酒开离颜”的意思是人们用酒来排解离别的惆怅。)
16.①内容;本诗问的是李凝去宋城之后何时再回单父;《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问自己与诸君离别何时再见。(2 分)
②情感:本诗表达了李白对李凝的不舍之情,也体现出对亲情的重视;(2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用此问引出自己打算远离尘露到名山求仙学道,暗示了与诸君难以再会,流露出他对 现实的不满和洒脱不羁的情怀。(2分)
(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 【答案】
(1)于噬鸠兮,无食桑葚(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过春风十里,尽并麦青青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A 另辟蹊径(独辟蹊径) B 平易近人 C 殊途同归 19. C 20.B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根据横线前面的内容“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可知,这里缺少一个可 以做谓语的动词性成语,而且有压力,就要想办法做出改变,减轻压力,再结合横线后面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 影”,横线处,应该与“走出”有关,这里为了走出阴影,就不能在原路上走,所以可填“另辟蹊径”或“独辟蹊 径”。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 或者新方法、体裁。
B处,根据“具有……的优点”可知,应填形容、描述性质的成语,这个特点可以根据“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 民化”,做进一步的阐述,“趋向平民化”就使诗歌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理解,故可填“平易近人”。平易近人: 比喻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C 处,根据横线后面的“他们一个崇陶, 一个尊杜,但却都归于平淡”可知,二人虽然追求不同,但是最终的效 果是一样的,故可填“殊途同归”。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 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下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还”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
A. “还”,表示出乎意料,也含有催促的意思。 B. “还”和“不”连用,表示祈使。
C. “还”,表示数量、项目增加,范围扩大。
D. “还”,为后面所说的内容提供程度上相对照的参考信息,相当于“尚且”。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极盛之后,难以为继”是说事物发展到巅峰之后,很难超越,与“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衔接紧密,宜 放在②处。故选 B。
21.A 其实不然/其实并非这样; B 二是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C 如何购买动物血液制品呢(3分)
22.(2分)③“造成”改为“引发”或“引起” ④ “和”改为“等”
23.【写作指导】
材料是蔡崇达的长篇小说《命运》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运用比喻,将人的内心比作海,将内心的情绪波动比作翻 滚的海浪,将“魂灵”比作航行在海面上的船。“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 一直在翻滚着”意味着人生不是一帆风顺 的,每个人的内心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风平浪静的,所以这艘航行在心灵之海的魂灵小船需要有一个类似于“压舱 石”的重重的东西来保证它的安稳。没有“压舱石”的后果可能就像材料中所说“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 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个“压舱石”。这个“压舱石”其实就 是人的精神支柱,它可以是信仰,是信念,是理想,是爱,等等。这个“压舱石”也决定着人的命运。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压舱石”,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可以不断更换“压舱石”。写作时可以围绕对“压舱石”的理解展开联 想和思考,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也可以旁征博引、剖因探果深入分析。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用题,简答题,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