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它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秦岭站主体采用模块化制作、现场拼装的建设方式。图1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的位置,图2为秦岭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秦岭站位于图中( )
A. 甲B. 乙C. 丙D. 丁
2. 秦岭站采用模块化拼装方式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 便于长途运输B. 适宜施工时间有限
C. 建筑结构稳定D. 本地缺乏建筑材料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秦岭站为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结合太平洋的经度范围可知,面向180°经度海域的甲为秦岭站,A正确;乙为昆仑站,丙为泰山站,丁为长城站,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自然环境恶劣,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能够缩短施工时间,加快建设进度,便于在温度较高时快速施工,B正确;相比于运输原料,模块化材料体积更大,质量更重,更不便于运输,A错误;在技术要求一致的前提下,模块化拼装和现场施工均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可运输原料至当地现场施工,故本地缺乏建筑材料并非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盘锦位于辽河口,渤海北岸,其与渤海间存在海陆风的日变化。读盘锦一年中海风和陆风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乙风名称及风向为( )
A. 陆风,东北风B. 陆风,西北风
C. 海风,西南风D. 海风,东南风
4. 与夏季相比,冬季盘锦地区海风持续时间( )
A. 不确定B. 较短C. 相同D. 较长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盘锦位于渤海北岸,与渤海间存在海陆风的日变化,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吹海风即偏南风,所以甲为海风,夜晚吹陆风即偏北风,所以乙为陆风;盘锦位于渤海北岸,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向南,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转成为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与夏季相比,冬盘锦地区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海风出现在白天,冬季日出时间较晚,日落时间较早。白昼时间较短,所以海风持续的时间明显比夏季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2024年3月28日清晨,浙江某地狂风大作,突降暴雨,吹落一地树叶(图1)。图2为北半球甲、乙两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累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导致照片中落叶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强风刮落B. 雨水击落C. 换叶掉落D. 冻害凋落
6. 与我国乙树种广泛分布地区的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
A. 土壤呈酸性B. 针叶林广布
C. 四季变化小D. 河流冬季结冰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春季是萌发新叶的季节,此时树木会出现换叶掉落的现象,即春季换叶是此时落叶较多的根本原因,C正确;强风和雨水打击是导致树叶掉落的直接原因,AB排除;材料未提及低温冻害的相关信息,且低温冻害也不是导致树叶掉落的根本原因,D排除。故选C。
【6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树种一年四季凋落量均不为0,说明该树种一年四季常绿,四季均能产生凋落物,可判断其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南方地区多红壤,土壤呈酸性,A正确;南方地区阔叶林广布,针叶林较少,B错误;南方除了小部分低纬度热带地区,四季变化都较明显,C错误;南方地区冬季均温大于0℃,河流冬季不结冰,D错误。故选A。
【点睛】凋落物一般是指自然界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陈代谢产物,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面,作为降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从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稳定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落枝、倒木、枯立木、落叶、落皮、枯死草本、枯死树根等。
2022年6月16日,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开通运营。和若铁路有53.7千米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建设方式,两侧布局有绿化带,应用智能化滴灌系统,值班人员用手机远程全天候监测、控制、灌溉植被。下图为和若铁路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不属于和若铁路“以桥代路”目的的是( )
A. 方便野生动物迁徙B. 防止风沙掩埋铁轨
C. 减少地表植被破坏D. 减小坡度保证安全
8. 该智能化灌溉系统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ISB. BDSC. RSD. GNSS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铁路线基本沿盆地边缘分布,盆地边缘地势较为平坦,D符合题意;“以桥代路”能够为野生动物预留迁徙通道,A不符合题意;“以桥代路”使得路面相对较高,防止风沙掩埋铁轨,B不符合题意;能够减少占用土地,减少地表植被破坏,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题详解】
GIS是一种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的现代技术,它通过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相关的技术方法,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在智能化灌溉系统中,GIS技术被用于对农田时空数据的处理分析,从而实现对规模化农田土壤、作物、气象数据的综合利用,进行科学灌溉指导。此外,通过GIS技术,用户还可以通过云平台随时随地查看农田状况,管理控制灌溉,A正确;BDS、GNSS主要用于导航和定位,BD错误;RS主要用于收集、获取影像,C错误。故选A。
【点睛】和若铁路位于新疆南部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于2018年12月20日开工建设,线路全长825.476公里,设计标准国铁Ⅰ级,设计时速120公里,全线共设车站65处。
某地区曾发生多次地质事件,地层轻微褶皱,出露中生代和古生代地层。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地质事件在该区域最早发生的是( )
A. 褶皱B. 断层C. 岩浆侵入D. 变质作用
10. 关于断层西侧出露地层的褶皱部位及岩块升降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①背斜 ②向斜 ③相对上升 ④相对下降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该地区先后经历了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经历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断层线穿过褶皱,说明断层活动晚于褶皱,图示断层线没有穿过花岗岩岩层,说明先形成断层再形成花岗岩,因此断裂早于岩浆侵入作用,岩浆侵入时发生变质作用,最早发生的是褶皱变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读图可明显看出,该地地质构造为褶皱,断层垂直于地层延伸方向,与地层褶皱方向一致,断层两侧岩层主要为上升或下沉,可结合向斜或背斜构造上升或者下降的宽度变化进行判断。图中P岩层向两侧岩层年龄逐渐变老,说明为向斜构造,②正确,①错误;向斜构造中岩层向下弯曲,上部宽,下部窄,同一岩层同一水平面较窄说明岩层相对上升被侵蚀变窄,断层西侧岩层较窄,说明岩层相对上升,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岩层切割律又称穿插关系,就侵入岩与围岩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率。这一原理还可被用来确定交切关系或包裹关系的任何两地质体或地质界面的新老关系,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如侵入岩中捕虏体的形成年代比侵入体的老;砾岩中的砾石本身形成年代比砾岩的老;被断层切割的地层或火成岩形成的年代比断层的年代老。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下图是西拉木伦河上游河谷的景观照片,该处河谷近处段呈东西向延伸, 一侧坡面植被茂密,另一侧坡面植被稀少。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植被稀少一侧坡面相比,另一侧坡面植被茂密主要是因为( )
A. 河谷阳坡光照充足B. 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C. 河谷阴坡蒸发较弱D. 冬季风背风坡气温较高
12. 河谷两侧坡面的植被差异符合( )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分。河谷南坡为阴坡,光照较差,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茂密,C正确;河谷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植被稀疏,A错误;当地受夏季风影响小,且夏季风的迎风坡为河谷北侧(植被稀少的一侧),B错误;河谷北侧(植被稀少的一侧)是冬季风的背风坡,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河谷坡面中植被茂密一侧较植被稀疏一侧是因为坡向差异导致水热状况的差异,体现的自然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热量引起的,A错误;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水分引起的,B错误;垂直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水热组合引起的,C错误。故选D。
【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德雷克海峡的海冰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表明,该变化犹如开关,控制着洋流的运转,也控制着全球短周期的气候变化,与当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周期性更替有着相互关联。下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正常年份,德雷克海峡海冰面积最小的月份是( )
A. 1月B. 2月C. 7月D. 8月
14. 某些年份,德雷克海峡海冰异常减少,将导致( )
A. 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加B. 秘鲁沿岸出现沙漠花海
C. 澳大利亚东部洪涝频发D. 巴西暖流输送热量增多
15. 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经历数年的递减后转为增加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 秘鲁寒流增强B. 全球气候变冷
C. 巴西暖流减弱D. 西风漂流减弱
【答案】13. B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海冰面积最小的时候,海水的温度最高。而德雷克海峡位于南半球,海水温度最高在南半球的夏季,且海洋比热大,降温慢,海水温度最高出现在2月份,B正确,A错误;7月和8月为南半球冬季,海水温度低,海冰容不易融化,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秘鲁寒流是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附近受地形阻挡北上的部分与东南信风形成的离岸寒流共同组成的。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减少,则西风漂流北上部分更少,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沿岸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沙漠变花海,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B正确,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澳大利亚东部下沉气流增加,旱灾频发,C错误;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减少使得西风漂流通过海峡向东的海水增加,吸引巴西暖流来补充海水的水量减少,巴西暖流输送热量减少,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经历数年的递减后转为增加说明海水温度降低,海冰融化减少。巴西暖流减弱,会使德雷克海峡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降低,C正确;秘鲁寒流增强,不会直接导致德雷克海峡附近表层海水温度会下降,A错误;全球气候变冷不会使海冰的数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B错误;西风漂流减弱,德雷克海峡附近表层海水温度会上升,D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摩尔曼斯克港),寒流降温减湿。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营养物质丰富(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上升补偿流,冷水上泛,营养物质丰富(秘鲁渔场)。海洋航行:顺洋流行驶航行速度快。天气状况:低纬寒流流经多雾,高纬暖流流经多雾。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一般指距正下方地平 面距离在1000米以下的空域。2月27日,被称为“空中的士”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无人机之都”深圳直飞珠海,成功完成全球首次跨海跨城飞行,将2个多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完成下面小题。
16. 深圳能够成功完成“空中的士”首飞主要得益于深圳( )
A. 距离海洋较近B. 人流物流量大
C. 对外交通便利D. 产业基础雄厚
17. 与公路运输相比,“空中的士”( )
A. 运量大B. 受天气影响小
C. 运费低D. 受地面影响小
18. 目前,“低空经济”最适合的应用场景是( )
①快递物流 ②长途客运 ③应急救援 ④农产品外运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6. D 17. D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深圳被称为“无人机之都”,表明其在无人机及相关领域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这种产业基础为“空中的士”的研发、制造和运营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保障,使得深圳能够成功完成“空中的士”的首飞。因此产业基础雄厚是深圳能够成功完成“空中的士”首飞的主要原因,D正确;与距离海洋较近、人流物流量大、对外交通便利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空中的士”采用电动垂直起降方式,可以在空中飞行,因此与地面交通相比,受地面影响小,如交通拥堵、地形限制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D正确;与公路运输相比,“空中的士”运载量小,运输费用高,在天空飞行,受天气影响大,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低空经济”以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发展,其应用场景需要考虑到航空器的特点和优势。快递物流和应急救援是低空经济最适合的应用场景。快递物流可以利用航空器快速、准确的特点,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运输时间;而应急救援则可以快速到达现场,实施紧急救援行动,减少灾害损失,①③正确;长途客运和农产品外运,更适合采用传统的公路或铁路运输方式,因为这些运输方式成本更低,运量大,更适合长距离运输,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
2022年,福建省首个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养虾”基地在莆田市建成,养殖大楼里四季恒温,养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规池塘养殖的10倍以上。部分养殖用水被输送到楼顶的微藻类培养池中,经过微藻类的作用后,连同微藻类直接输回到各层养殖池内。完成下列小题。
19. 该“楼房养虾”基地能够实现高密度养殖的主导因素是( )
A. 养殖技术B. 市场需求C. 良种培育D. 水热条件
20. “楼房养虾”模式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推广的最主要优势是( )
A. 建设投资少B. 技术难度低C. 土地利用率高D. 水资源消耗少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首个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养虾’四季恒温,部分养殖用水被输送到楼顶的微藻类培养池中,经过微藻类的作用后,连同微藻类直接输回到各层养殖池内”可知,部分养殖用水通过微藻类的作用进行“自洁”,所以养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规池塘养殖的10倍以上,实现高密度养殖,其主导因素是养殖技术,A正确;市场需求旺盛对水产养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楼房养虾”基地能够实现高密度养殖的主导条件,B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良种培育的信息,C错误;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水热条件好,常规池塘养殖密度远不及“楼房养虾”,说明水热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养殖大楼里四季恒温,每日养殖用水输送至楼顶的微藻类培养池中,经过微藻类“自洁”,建设投资大,技术难度高,AB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土地紧张,“楼房养虾”模式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土地利用率高,C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消耗少不是其主要优势,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按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丙甲乙
22. 丙图中锋面( )
A. ①为暖锋,②为冷锋B. ①为冷锋,②为暖锋
C. ①②均为暖锋D. ①②均为冷锋
23. 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M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 气温升高,经历降雪B. 气温升高,经历降雨
C. 气温降低,经历降雪D. 气温降低,经历降雨
【答案】21. C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该天气系统应逐渐向东移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低压中心的位置由西至东依次为乙、甲、丙,所以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为逆时针辐合,①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为北侧的冷气团主动接近南侧的暖气团,为冷锋;②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且结合图中锋线和等压线可知,②处气流表现为西北吹向东南,为冷锋,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地经历冷锋过境,气温降低,并可能有雨雪天气,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此时为11月份,气温较低,应为降雪,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从结构上讲,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即温带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从尺度上讲,温带气旋的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
2023年,某校学生开展了日影观测活动,为了方便课间及时观测,他用白纸、橡皮、牙签自制了简易观测装置放置于教室外走廊(图1)。在后期处理观测数据时,他发现日影均落在一条直线上,其中两个时刻(北京时间)日影落在了以牙签为中心的圆弧上(图2)。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校可能位于以下哪座城市( )
A. 杭州(120 °E,30°N)B. 襄阳(112 °E,32°N)
C. 海口(110 °E,20°N)D. 伊春(128 °E,47°N)
25. 五一假期,该生在自家小区空旷地观测日影,推测其绘制的日影轨迹图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示意图,我们发现9:26和13:30两个时刻,日影均落在了以牙签为中心的圆弧上。而地球自转相对是匀速的,其日影变化围绕当地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对称。因此,当地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东经120°)11时28分。因此,该地位于东经120°以东地区,四选项中,只有D128°E位于120°E以东,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根据题干,我们需要绘制五一假期的日影轨迹示意图。五一假期,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因此,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正午朝向正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点睛】日出方位:北半球:(北极圈外)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在东北方,日落时在西北方,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日落正东正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南半球:(南极圈外)夏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日落正东正西。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在东北方,日落时在西北方。
非选择题部分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9月,历时9年的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大藤峡是广西最长的峡谷,两岸多为石灰岩山体,石壁陡峭,怪石林立,自然环境原始古朴,有“百里画廊”之称。该工程是 西江上游水能梯级开发的重点工程,同时具备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等功能。该工程建成使西江流域成为“亿吨黄金水道”,广西地区航道通航能力由300吨级提升至3000吨级。图1为大藤峡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地理上用水分盈亏量来表示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水分盈亏量为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当其大于0时,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其小于0时,水分处于亏缺状态,气候干旱;当其等于0时,表示水分收支平衡。图2为长江、珠江两大流域某年水分盈亏量月变化图。
(1)分析西江上游水能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地形、地质角度,说明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时间较长的原因。
(3)从产业角度,说明大藤峡水利枢纽对当地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4)描述长江、珠江流域水分盈亏量月变化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答案】(1)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上游多峡谷,工程量较小。
(2)位于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处山区,地形起伏大,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影响施工进度;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建筑材料运输困难。
(3)缓解旱涝灾害,改善灌溉条件,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依托丰富且廉价的电力,促进当地工业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航运条件改善,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人流、物流量增大,促进商业发展。
(4)同:2-10月水分盈余,11月-次年1月水分亏缺。
异:珠江变化幅度大(长江变化幅度小);珠江为双峰型,长江为单峰型;
原因:同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珠江雨季(夏季)降水量更大,冬季气温更高,蒸发量更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藤峡水利枢纽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河流的水能开发、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乡村振兴、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西江上游水能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流量、落差、工程量等角度分析。西江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河流 水量大,用于发电的水量较多,上游多峡谷,在峡谷处修建工程,工程量较小。
【小问2详解】
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时间较长的原因主要受地质不稳定、地质灾害、地形起伏等影响。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岩石破碎,地下溶洞等发育,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处山区,地形起伏大,加之降水较多,促发作用明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影响施工进度;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建筑材料运输困难,材料运输时间长。
【小问3详解】
大藤峡水利枢纽对当地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主要从水利枢纽的功能(航运、灌溉、发电、旅游等角度分析)。大藤峡水利枢纽具有蓄水灌溉的作用,调蓄径流,缓解旱涝灾害,改善灌溉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大藤峡水利枢纽能够发电,提供较为廉价的能源,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依托丰富且廉价的电力,促进当地工业发展;水利枢纽可以开发称为旅游资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依托独特的自 然景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大藤峡水利枢纽起到航运的作用,航运条件改善,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人流、物流量增大,促进商业发展。
【小问4详解】
结合折线图,分析长江、珠江流域水分盈亏量月变化的异同,同:2-10月水分盈余(>0),11月-次年1月水分亏缺(<0),从变化幅度看,珠江变化幅度大(长江变化幅度小),从盈余量峰值看,珠江为双峰型,长江为单峰型;原因主要从气候特征分析:长江、珠江同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表现为相同的盈余情况,珠江雨季(夏季)降水量更大,冬季气温更高,蒸发量更大,使得变化幅度更大。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都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2023年,武汉成为中部地区首个进入GDP“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九。图1为武汉都市圈范围简图。
材料二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距离市中心远近,将武汉都市圈划分为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各圈层的区县与市中心交通便利。汽车产业链中价值较高、技术密集的环节属于核心环节(如发动机、整车制造),价值较低、技术门槛不高的环节属于配套环节(如汽车修理)。目前汽车产业链核心环节地域分工程度较弱,更倾向于在内圈层集中发展;配套环节的空间分离进程较快,向都市圈外圈层扩散程度较高。图2为武汉都市圈汽车企业数量密度图。
(1)描述武汉都市圈铁路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武汉市在武汉城市圈内辐射功能强的主要原因。
(3)简述武汉都市圈汽车产业“核心环节集中、配套环节分散”格局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征:线路多,密度大;以武汉为中心呈放射状(网络状)。
原因:经济发达,城市众多,铁路交通需求量大;地形平坦,地形限制少。
(2)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服务能力强;技术先进,人才汇集;交通线路密集,方式多样,交通便利;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高。
(3)集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协作,促进技术创新:形成规模效应,增强竞争力。分散:降低用地成本;开拓多地市场。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汉都市圈为背景,涉及铁路分布特征、武汉辐射强的原因、工业分散与集聚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武汉都市圈铁路网稠密,铁路线多;铁路线以武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原因:城市圈的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运输的需求量大;地形平坦,修建成本低;武汉在城市圈中地位最突出。
【小问2详解】
可以从位置、城市等级、经济水平、交通、人才等角度分析。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等级高: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等级高,位于长江中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线路密集,方式多样,交通便利:武汉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 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能够快速影响和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服务能力强: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具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城市服务功能齐全,能为周边城市提供良好的服务。技术先进,人才汇集:武汉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高:与周边城市的通信和物流畅通,城市之间的联通效率高。
【小问3详解】
核心环节集中的好处主要从工业集聚的角度展开分析。能够缩短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距离,便于增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交通联系,便于降低运输成本;便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融合,促进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促进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便于共用基础设施,节省建设的费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市场影响力,提高产业品牌知名度,树立品牌。配套环节分散的影响可从分散至外部圈层的成本、市场等角度展开分析。产业分散有利于汽车产业向都市圈外围扩散,降低用地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汽车产业向都市圈外围扩散,有利于拓宽辐射范围,拓展经济腹地,开拓多地市场。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旦河的源头之一黑门山海拔2814米,被称为“中东水塔”,山顶终年积雪,有些年份的秋季,在黑门山的山顶和部分沟谷中还有6-9米深的积雪。我国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米,纬度略高于黑门山,山顶积雪8-9个月。下图为约旦河流域及周边区域图。
材料二 约旦河谷深处形成了众多水温超过60℃的天然温泉,其中约旦境内的玛因温泉在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便是疗养胜地。
(1)从大气环流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黑门山山顶终年积雪的原因。
(2)简述约旦河谷温泉的形成过程。
(3)从季节角度,分析加利利湖的补给来源。
【答案】(1)冬季盛行西风从地中海带来较多水汽,遇黑门山抬升形成降雪,积雪厚度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外来热空气影响小;积雪反射率高,气温升高缓慢。
(2)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来自黑门山的积雪融水(约旦河水)下渗,被地下熔岩加热,膨胀上升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3)夏季,黑门山积雪融水多,约旦河流经该湖,以河水补给为主;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以雨水补给为主;全年均有较为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黑门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环流和大气受热过程、内力作用、河流补给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黑门山位于30°N~40°N大陆西岸,西临地中海,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加上地形抬升,降雪量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运动较弱,很少有低纬度热空气影响,气温较低,积雪融化慢;由材料“黑门山海拔2814米”可知,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积雪反射率高,积雪融化慢。因此黑门山山顶终年积雪。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裂谷、峡谷;由材料“黑门山海拔2814米,被称为“中东水塔”,山顶终年积雪,是约旦河的源头之一。”可知,来自黑门山融化的雪水和地下水,被地下熔岩加热水温升高,膨胀上升出露地表,从而形成温泉。
【小问3详解】
黑门山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高,积雪融水多,积雪融水流入约旦河,约旦河流经该湖,故夏季以河水补给为主;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以雨水补给为主;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发育,全年均有较为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