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要妥善保管。
一、积累(21分)
“一路向海,春暖花开”——2024年防城港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反响热烈。学校文学社公众号准备推出一期“我为美丽港城代言”的美篇,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开篇解说】防城港,我国大陆海岸线上最西南端的城市,这个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的滨海城市,面向东南亚,与越南接壤,不仅拥有绵长而迷人的海岸线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国境线上的异国风情,更有让你回味无穷的民俗美食。来吧,心驰神往的海滨风情,防城港已为你准备好!
【自然风光】海风悠悠,海水盈盈。当海风吹起千层浪,无数人的时光便摇曳多姿起来,这里沙滩众多,万尾金滩有着金色而细腻的海沙,宛如一个梦幻的仙境。其海水清澈碧蓝,沙滩洁净舒适,是放松心情、沐浴阳光的绝佳之地。白浪滩则以其宽阔而柔软的沙滩和宜人的海风而著称。它的浪花激起的不仅是激情,更是一份浪漫。有着“中国氧都”称号的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溪水潺潺( )流淌,古树藤蔓上虫鸣鸟叫,山间河谷布满奇形怪状的大石头……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自然,是游客们理想的消夏胜地,海滩、沙湾、礁石、tián( )静的小渔村与起伏的群山,你心动了吗?
【民俗文化】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关于哈节,民间有着美丽动人的许多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美食特产】防城港的海鲜新鲜美味,还有京族特色美食,如风吹饼、虾扯蛋等,让你尝尽独特风味。被誉为“茶族皇后”的金花茶,金瓣玉蕊,叶片碧绿,蜡质光泽,微风一起,真是_________,_________!她有着茶药兼具的价值,用花和叶泡茶,具备清热降压之功效。淡黄而清亮的茶汤,花朵飘浮,花香馥郁,品一杯金花茶,让人心旷神怡。
1. 阅读【自然风光】解说词,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潺潺( ) (2)tián( )静
2. 四则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叹为观止 (2)消夏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序号填到【美食特产】解说词横线处,使其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金花弄影吐珍珠 ②花光一片紫云堆 ③粉白香痕春带雨
④檀心蜡蕊溢清香 ⑤故作小红桃李色 ⑥绿树回风摇翡翠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来吧,心驰神往的海滨风情,防城港已为你准备好!
B. 其海水清澈碧蓝,沙滩洁净舒适,是放松心情、沐浴阳光的绝佳之地。
C. 关于哈节,民间有着美丽动人的许多传说。
D. 她有着茶药兼具的价值,用花和叶泡茶,具备清热降压之功效。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
李斐然
①微软的报告称,77%的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伸手去找自己的手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研究了这种技术上瘾的现象。在他的调查里,超过59%的人承认,他们依赖社交媒体,如果超过半小时没有上网查看,他们就会觉得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在另一次调研中,46%的人表示,他们无法忍受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显然,我们被眼前的这个屏幕迷住了,逐渐上瘾。
②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这么多的时间?在采访了开发者,查阅了数据报告后,我终于开始明白,我们每个人身边究竟在发生着什么——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③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④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⑤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这种看似并不严重的状态积年累月会影响人类视力,特别是代际视力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估,到2050年,全球会有超过一半的人近视,而东亚地区这个比例会更高。
⑥那么,医生能给我们提供帮助吗?
⑦“阳光对视觉发育的影响,是小儿眼科和视光学领域最热的课题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眼科医生文静说,大量研究数据证明,太阳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够形成周边离焦,减缓眼轴伸长,还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作用。
⑧电子屏幕释放出的主要是高频蓝光,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能严重影响人的视力,对照太阳和屏幕的光谱,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太阳的光谱,是一种连续的全光谱,它拥有不同波段的光,这种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刺激视网膜细胞发育,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养护着人类的眼睛。而研究者的建议是,儿童需要每天在至少1万勒克斯的光照下待3个小时,才能有效避免近视,但问题是,它很难实现……
⑨每年夏天,很多小升初的孩子会来医院看眼睛,他们在诊室里崩溃大哭,无法接受自己一生要与衰弱的视力共存这个事实。而在此之后,他们还将继续面临一个更严酷的世界,永远在线,永远看着屏幕工作。
⑩只不过,活在此刻,还是要放下工作,走出房间,去晒晒太阳。
7.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微软的报告称,大部分的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伸手去找自己的手机。
B. 因为用户的注意力是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这些产品必须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来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C. 最新的研究发现,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从而使眼睛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
D. 太阳的光谱,是一种连续的全光谱,它拥有不同波段的光,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作用。
8.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现实情况说起,介绍了电子屏幕给人们眼睛带来的危害,还有防治和改善的办法。
B. “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这句话只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 “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一句中的“完全”不能删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第⑧段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的光谱养护着人类的眼睛。
9. 请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内容,谈谈应该如何保护眼睛提高视力。请写出3点。
[链接材料一]
防控近视的主战场应该在学龄前,近视防控必须是国家战略、全民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
[链接材料二]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到,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藜蒿香
王英
①初春时节,漫步江边,瞧见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清新的嫩绿色让人怦然心动。走近一看,竟是藜蒿,不禁又想起了外婆做的藜蒿粑粑。
②外婆家紧挨着南洞庭湖湿地,傍湖而居,一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大堤将湿地分成两面,一面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另一面则是绵延万里的芦苇荡。开春,洞庭湖区湿地里最早钻出来的,便是这迎风猛长,肆意拔节的藜蒿。
③藜蒿,是故乡初春独有的野菜,多长于沼泽地旁,且浑身是宝。叶可洗净焯水剁碎和糯米揉捻成团做成藜蒿粑粑,可甜可咸;茎则带着独特香味,可蒸可煎。
④口感独特的藜蒿,古往今来受无数文人追捧,大文豪苏轼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中的“萎蔫”便是这藜蒿了。
⑤儿时,最盼望的便是外婆做的藜蒿粑粑。做藜蒿粑粑可不简单。掐蒿半日,剁蒿煮蒿半日,再加上蒸煮。煎饼做成耙粑又是半日,这一套流程下来,耗尽不少心力。当地人大多嫌麻烦鲜有耐心做这道点心,唯有外婆,年年坚持,乐此不疲。她总是笑着说:“只要我们孙孙喜欢就不麻烦!”
⑥忽而想起儿时外婆带我采摘藜蒿的场景。惊蛰后的春雷,唤醒了万物。一碧万顷的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经过一冬的蛰伏,藜蒿绿色的嫩尖钻出泥土,伴着芦苇荡和杂草快速生长,好不热闹。清晨,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潮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几只白鹭翩跹起舞,吃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吸,令人心情舒畅。
⑦采摘藜蒿的过程是辛苦的,藜蒿个矮,得弯腰凑近细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摘错,所以,藜蒿只能一根根耐心地掐。掐完半篓,连忙乐得向外婆炫耀“战绩”。结果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英子,你把野草都摘进篓子里啦!”我摸不着头脑。外婆耐心地教我分辨:“蓬蒿和琴蒿长得极为相似,仔细看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看——藜蒿叶片有锯齿,背面灰白色,根茎紫红色,闻起来还有一股清香。”
⑧半日,终于摘得一篓。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待到这些工序完成后,取青枣大一个墨绿色团子,揉捻成饼状,便可以均匀地贴在铁锅边了;把火烧旺,蒸汽升腾,“溢滋滋”沸水与藜蒿的交融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的青草香直钻鼻尖,约莫半小时,软糯糯的藜蒿粑粑就出锅了。
⑨外婆把藜蒿粑粑一一夹出来放进盘子里,等不及拿碗筷,我直接用手抓着吃了起来。刚咬下一口,藜蒿裹挟着野菜的袅袅清香立马萦绕于口齿之间,外皮软糯,清香可人,简直停不下来。难怪汪曾祺曾感叹藜蒿“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外婆在一边笑着嗔怪:“小馋猫,当心撑到!”我拍拍肚子:“放心,我这肚皮可是装下过十二个藜蒿粑粑的!”
⑩后来,外出读书就业,吃过松软的藜蒿饼、咸鲜的藜蒿团,但是,都不及外婆的藜蒿粑粑香甜。
⑪春来,又是一年藜蒿香。忽然明白,朴素的藜蒿粑粑里,承载的是千里之遥的思念。
10. 本文第⑥—⑪段围绕“黎蒿”写了哪些事?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外婆带“我”采藜蒿→①_________→“我”吃藜蒿粑粑→②_________
11.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碧万顷的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
12. 文中的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春来,又是一年藜蒿香。忽然明白,朴素的藜蒿粑粑里,承载的是千里之遥的思念。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该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B. “悠哉悠哉”的神态描写,“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主人公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的是恋爱生活的甜蜜和婚礼场面的喜庆,这些画面正是诗中深情男子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幻由情生,极富浪漫情调。
D.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15. 《关雎》是《诗经》首篇,短小的诗篇典雅美好。请你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描写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乙亥北行日记
戴名世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赤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刚。③洵:确实。
1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以为此一家之中
B. 忘路之远近 余顾而慕之
C. 豁然开朗 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
17.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仙境,层层设疑,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 乙文记述了作者旅途见闻,赞美了妇女也参加农业生产的“江北之俗”。
C. 甲乙两文都是依据作者亲身经历,如实地再现了一幅幅农家乐的图景。
D. 甲乙两文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18.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妇 女 亦 耕 田 力 作 以 视 西 北 男 子 游 惰 不 事 生 产 者 其 俗 洵 美 矣。
20. 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社会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陶渊明在甲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三、综合(10分)
21.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光,《中国诗词大会》陪着我们吟诵着千古绝句,体味着人间百态。中国诗词成为了炎黄子孙永远的精神家园。现在班上要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活动创意】班长已经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另外再设计两种。
活动一:写古诗。 活动二:画古诗。 活动三: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
(2)【任务二:活动分享】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非常完整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活动中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3)【任务三:活动思考】你的同桌在活动中总是抱怨古诗词难学,觉得现在又不写古诗词,那就没必要学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四、写作(50分)
22. 根据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请以《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写实感、抒真情,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主题
名句
出处
批注
民生
①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式微》
有家不归 苦不堪言
爱情
②_________,_________!
《子衿》
爱如烈火 思如潮涌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知己真情 跨越时空
美景
⑤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⑥_________
自然风光 美不胜收
⑥_________,蒙络摇缀,_________。
《小石潭记》
名目
诗词溯源
内容
起源
《诗经》(又称《______①》)和_____② (填作者)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之源,而词源于隋唐,盛于宋,是诗乐的进一步融合。
演变
从汉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至唐诗宋词,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从自由的古体诗到受格律限制的近体诗,其中近体诗主要由绝句和______③组成,中国古典诗体不断演变。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______④和浪漫主义之风并驾齐驱,垂范后世。
评述
诗词歌赋,摇曳多姿,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识记·自然之美,倾听·自然之音,感悟·自然之韵,叙写·自然之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识记理解,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