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4分)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chì) 揩油(kǎi) 呜咽(yè) 锋芒毕露(lù)
B. 诘问(jié) 塌败(tā) 字帖(tiě) 锲而不舍(qiè)
C. 浆液(jiāng) 浊流(zhuó) 歼灭(qiān) 载歌载舞(zǎi)
D. 拓本(tà) 逃窜(cuàn) 强劲(jìng) 诗兴大发(xì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 揩油(kǎi)——kāi;
B.字帖(tiě)——tiè;
C.歼灭(qiān)——jiān,载歌载舞(zǎi)——zài;
故选D。
2.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宵 间碟 酣然入梦 熙熙攘攘
B. 愧怍 震悚 提纲契领 深恶痛绝
C. 迭起 屏障 水泄不通 妇孺皆知
D. 伛偻 镶嵌 黄粱一梦 无遐及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间碟——间谍;
B.提纲契领——提纲挈领;
D.无遐及此——无暇及此;
故选C。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合理________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__________作用,必能不断___________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A. 利用 发扬 增加B. 借用 发扬 增强
C. 利用 发挥 增强D. 借用 发挥 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根据“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可知,语段主语是“历史文化遗产”。利用: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借用:是暂借使用。“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直存在的不需要“借用”。“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意思是使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作用和效能,与后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匹配,因此第一空选择“利用”。
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挥:把内在的性能、作用、力量尽量表现出来。“发扬”一般与精神、品质、传统、作风搭配,不能与“作用”搭配。“充分发挥作用”意思是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完全表现出来,因此第二空选择“发挥”。
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侧重于数量、品种的增多,范围规模的扩大。因此不能与“凝聚力””自豪感”搭配。增强:增进;加强,多用于书面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意思是使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增进、加强。因此第三空选择“增强”。
故选C。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潜心研究《红楼梦》,目不窥园,最后终于成为当世著名的红学家。
B.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 经过警方艰苦侦查,扑朔迷离的案情终于真相大白了。
D. 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的味道。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使用正确;
B.怨天尤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使用正确;
C.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使用正确;
D.瓜田李下:原义是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被人怀疑是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怀疑是摘李子。后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句中形容双方对峙的神态,不合语境;
故选D。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因为他每天都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
B. 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
C.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否保证产品质量,是求得生存、获取发展的关键。
D. 这种模型的赛车是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删掉“通过”或“让”;
C.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删掉;
D.不合逻辑,缩小不能用倍数,把“缩小32倍”改为“缩小为1/32”;
故选A。
6. 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其代表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B.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右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右拐;跨过马路,就是青少年宫。
C.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 “遇到危险情况时,”校外安全辅导员告诉我们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书名号之间不需用顿号;
C.约数之间不加标点,将顿号去掉;
D.当说话人在中间时,后面跟逗号,将冒号改成逗号;
故选B。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因为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句中的“从、和、因为”都是连词。
B. “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走。’”句中的“十分、都、只、不”都是副词。
C.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作用。
D. “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从”是介词,自,由的意思;
故选A。
二、(8分)
8. 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 对镜帖花黄 ②.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 韩愈 ④. 即更刮目相待 ⑤. 卿今者才略 ⑥. 资治通鉴 ⑦. 独坐幽篁里 ⑧.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镜、惟、卿、幽篁、园。
第③⑥空考查文学常识。《晚春》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的《资治通鉴》。
三、(8分)
9. 下列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业史》通过对秦岭山脚下一个普通村庄——蛤蟆滩各种人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思想和心理变化的具体描写,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B. 《红岩》中的齐晓轩舍己为人,在越狱战斗中,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他吸引住敌人的火力,壮烈牺牲。
C. 《骆驼祥子》以祥子的生活为主线来安排情节,这种明晰的结构方式,便于表现祥子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化的过程。
D.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成亲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去放高利贷,祥子坚持出去拉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让他去放高利贷”不正确,应该是“虎妞让祥子继承刘四爷的产业”;
故选D。
10. 阅读《骆驼祥子》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乙】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
(1)甲、乙两段选文划线处祥子“哭”的原因不同,请分别简要分析。
(2)乙文写祥子想起自己买车丢车“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最后“没了,什么都没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答案】(1)甲文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喜极而泣;乙文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2)旧社会黑暗腐败,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摧残与迫害。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概括。
结合【甲】“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可知,祥子仔细端详自己的车,这是祥子第一次买车, 靠自己三年的勤奋努力、省吃俭用,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车,结合“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看出他内心非常激动,这个“几乎要哭”表现的是其极其喜悦的心情。
结合【乙】“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可知,选段讲述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为安葬虎妞将车卖掉,生活再次陷入谷底,此处的“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表现出祥子内心极度难过。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是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他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都不是必然发生的,但是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四、(7分)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学校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1. 【演讲诵劳动】班级将举行“劳动最光荣”主题演讲比赛,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班级需要提前策划活动方案,请你完善以下演讲比赛流程。
①______
②组内选拔,推荐代表参加班级演讲。
③______
④评出等次,举行颁奖典礼。
12. 【对联赞劳动】小华想以对联的形式赞美劳动,但他只写出了上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筛选备选词语,完成下联。
上联:勤乃起家根本
下联:______
备选词语:惰 劳 是 丧败 沮丧 萌由 作用
13. 【模范谈劳动】学校团委拟邀请本市劳动模范张爱国先生,到学校作“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报告。王芳芳同学写了一封邀请函,但有多处错误,请你帮助修改。
(1)B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C句表达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3)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11. ①. 围绕劳动主题,每人写一篇演讲稿(提到“写演讲稿”即可) ②. 班级演讲比赛,评委现场打分(提到“演讲比赛”和“打分”即可)
12. 惰是丧败萌由 (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3. (1)将“莅临到”去掉“到”。(若去掉“莅临”不得分)
(2)将“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指导)”;(只去掉“务必”不得分)
(3)“尊敬张爱国先生”应顶格写。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首先明确:活动为“劳动最光荣”主题演讲比赛,根据“第二步:组内选拔,推荐代表参加班级演讲”“第四步:评出等次,举行颁奖典礼”可拟写第一步和第三步活动名称。
示例:
第一步:发动学生,每人写一篇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稿;
第三步:进行演讲比赛,评委现场打分。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的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与上联的“勤”字相对的是“惰”,二者语义相反;与上联的“乃”相对的是“是”,意思相同;与“起家”相对的是“丧败”,二者语义相反;与上联的“根本”相对的是“萌由”,二者意思相近。
故下联为:惰是丧败萌由。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邀请函。
(1)B句中,“莅临”与“到”语义重复,应去掉“到”字。莅临:来到;来临,光临。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
(2)C句中“请务必准时到达”有强迫口气,不得体,可改为“敬请光临”等表示欢迎的短语。
(3)邀请函相当于书信,开头的称呼应顶格书写,即“尊敬的张爱国先生”应顶格,不能空格。
第二部分 阅读(46分)
五、(22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4. 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明杏花所处的地理位置,“陂”,此处指山坡。
B. 次句从花、影两个方面,写出杏花在春天的绰约风姿。
C. 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了杏花临水照影的娇媚姿态。
D. “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神采。
15.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句的妙处。
【答案】14. A 15. 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北陂杏花与南陌杏花作对比。赞扬了北陂杏花的品性之美,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气节。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有误,“陂”,此处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意思是:即使被春风像雪一样吹落,也胜过落在南边小路上被碾作尘土。作者描述了花的两种不同结局,是对比的写法。诗人不仅仅是在赞颂杏花,主要是借杏花表达诗人的感情:要保持自己如北陂杏花那样像雪一样纯洁美好的品性, 决不成为任人碾压的尘土。作者通过对杏花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节操,表达了作者甘愿为理想牺牲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
[注]①息:呼吸。②竟月:满月,整整一个月。③移时:一会儿,一段时间。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
(3)且仆于田 仆:______ (4)乃子之术谬矣 术:______
17.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射于家圃 农夫耕于田
B. 以我酌油知之 一锄尽一身之力
C. 康肃忿然曰 人之处事亦然
D. 康肃笑而遣之 行者服而退
18.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19. 通过以上两个小故事,你分别得到了哪些启发?
【答案】16. ①. 自夸 ②. 慢慢地 ③. 仆倒,跌倒 ④. 方法 17. A
18. (1)(卖油翁)看见他射箭十次能射中八九次,只是对他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
(2)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展示)给我吗?
19. 甲文:①熟能生巧。②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自满。乙文:①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②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实践出真知/实践胜于说教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2)句意: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 徐:慢慢地;
(3)句意:将要倒在田里。 仆:仆倒,跌倒;
(4)句意:是你的方法错了!术:方法。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介词,在;
B.代词,代指孰能生巧的道理/助词,的;
C.名词,……的样子/代词,这样;
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发:射,射箭。但,只、不过。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予,我;莫知,不知道;示,示范。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甲】文通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无他,但手熟尔”和卖油翁酌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指出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乙】文根据“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分析,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做事要掌握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嫡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有个农民在田里锄地,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块田一个月也干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锄地,你可以向我示范锄地的方法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话都说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锄地的困难。”
农夫说:“困难的不是锄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六、(24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痴,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老人告诉我,这块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跨垛,要活成精呢!”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默默无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⑨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20. 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开篇一句“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总领全文,设置了悬念。
B. 第④段写榆树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表达它对命运的不满。
C. ①至④段多次描写砖垛,具体形象地表现榆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反衬榆树固执顽强的生命力。
D. 作者构思巧妙,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完美契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21. 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它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22. 第④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请你简要概括。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23. 从整体来看,全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20. B 21. ①生长环境极其恶劣;②生长姿态矮小、纤弱、朴实;③有安分朴实、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④有忍受苦痛,顽强生长的生存信念。
22. 做人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应对苦难。不论身处何种恶劣的环境,都要顽强生存。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根本的生活态度。
23. 示例一:全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榆树”象征顽强生命力,赞美了榆树和老人不畏艰辛、不惧磨难的顽强生命力。
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借榆树的命运喻老人坎坷的人生经历,赞美了不畏艰辛、不惧磨难的顽强生命力。
示例三:全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顽强的榆树,表达了作者对榆树和老人展现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表达它对命运的不满”有误,结合④段“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可知,写榆树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反衬出榆树不甘向命运妥协的精神;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文章第③段“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可知,从“榆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来表现“这棵树的不同寻常”;
据文章第④段“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第⑤段“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等描述,从榆树的“矮小朴实但顽强、、细弱、佝偻、伤痕累累”来体现出“榆树的不同寻常”;据第⑤段“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可知,从榆树“有安分朴实、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有忍受苦痛、顽强生长的精神”来体现出“榆树的不同寻常”。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
结合第④段“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分析,“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意思是,当处在困境当中,自暴自弃最终的结果只能被厄运吞噬,不复存在;结合“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分析,“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意思是:顺势而为,即使面对困难,也要进自己最大的努力迎难而上,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获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用。
结合⑥段“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老人告诉我,这块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⑨段“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等内容可知,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饱经风雨摧残的榆树象征着历经人生磨难的老人,以“榆树”象征顽强生命力,赞美了榆树和老人不畏艰辛、不惧磨难的顽强精神和毅力。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五叔春荆
郑振铎
①祖母生了好几个男孩子,父亲最大,五叔春荆最小。
②当五叔夭死时,我还不到七岁。到了现在,自然已记不得他是如何的一个样子了。可不知怎的,这位不大认识的叔父,却时时系住了我的心,成为我心中最忆念的人。
③这个忆念,祖母至今还时常叹息着把我挑动。她每每微叹着说,五叔是你几个叔父中最听话的,三叔常常挨打,二叔更不用说,只有他,从小起,便不曾给他打过骂过。五叔读书又用功,常常几个哥哥都出去玩了,他还独坐在书房里看书,一定要等到天黑了,方才肯放下书本。也写得一手好楷书,那些字,个个工整异常。他记账也是这个样子的,慢慢的一笔笔的写下来,从没有写过一个潦草的字,也没有做过一件潦草的事,那个时候,家里的杂事,没人管,要不是五叔在家,她真是对付不了。五叔从没有对佣人说过一句粗重的话,他对他们都是一副笑笑的脸儿。在他死时,家里哪一个人不伤心?唉,你这样好的五叔,可惜死得太早!每当回忆起伤心的情景,祖母总是默默地不言一会儿,沉着脸,似乎心里很凄楚。
④每到夜晚,祖母是最喜欢我在这时陪伴着她的。她有了一点感触,又对我说起五叔的事来。
⑤祖母道:“唉,你不晓得你五叔当初怎样的疼爱你!他常常把你抱着,在天井里打圈子,他抱得又稳又有姿势,你那时也很喜欢他呢,见了你五叔走来,便从奶娘的身上伸出一双小小的又肥又白的手来,叫道‘五叔,抱,抱!’。你五叔便接了你过来抱着。你在他怀抱里从不曾哭过,我们都说他比奶娘还会哄孩子呢。像你二叔,他未抱你上手,你便先哭起来了。全家都说,你和你五叔缘分特别的好。有一年,你出天花,你五叔真是着急,书也无心念了,天天拜菩萨,请医生,取药,就是煎药,也亲自动手。你现在都不记得了罢?”
⑥真的,我如今是再也回想不起五叔的面貌和态度了,然而祖母屡次的叙述,却使我依稀认识了一位温厚仁爱的叔父。
⑦祖母曾把五叔病死的原因,很详细地告诉过我们,而且不止告诉过一次。她凄楚地述说着,我们也黯然地静听着。
⑧那一年,祖母回故乡,五叔跟随着。她在家里住了几个月。恰好祖姨新死了丈夫,心里郁郁不快。祖母怕她生出病来,便劝她搬到我们家里来同住。她踌躇了几时,便同意了,她把房子和重笨的器具卖掉,然而随身带着的还有好几十只皮箱。这样多的行李,当然不能由旱路走。五叔便专雇了一只闽船,护送着祖姨从水路走。祖母则由五老爹伴随着叔从旱路走。哪想到;那条船途中触了礁。祖姨只得带了些重要的细软,和五叔上了舢板。不想岸边沙滩上水很浅,舢板靠不上岸。五叔便把长衫卷了起来,脱了鞋袜,负着祖姨,在水中走上了岸。
⑨五叔身体本来很细弱,自涉水上岸之后,便觉得不大舒服,时时在夜间发热,但他怕祖母担心,一句话也不敢说。病一天天地加重,以至于卧床不能起。祖母忙请医生给他诊看,‘这病已是一个不治的症候了。临死时,他除了说自己辜负了养育的深恩而不能报,劝祖母不要为他悲愁,一句别的吩咐也没有。他平安而镇定地死去。在五叔安静的躺在床上、微微地断了最后的一口呼吸时,祖母的心碎了!她整整地哭了好几天。到了一年两年后,想起来还是哭。到了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还是常说:“唉,你五叔,可惜死得太早!”
⑩前几年,我和三叔归到故乡扫墓,我们立在阴沉沉的松柏林下,面前是一个圆形墓,墓石上的字,已为风雨所磨损,但还依稀的认得出是“亡儿春荆之墓”几个大字。我黯然地站在那里,山中此时无比寂静,乌鸦呀呀地由这株树飞到那株树上去。
(有删改)
24.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5.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⑧段画线句。
五叔便把长衫卷了起来,脱了鞋袜,负着祖姨,在水中走上了岸。
26. 文章的主人公是五叔,为什么第⑨段还要详写祖母的痛哭?
她整整地哭了好几天,到了一年两年后,想起来还是哭。
27. 第⑩段重点描写了“五叔”墓地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24. ①. 从不对佣人说粗重的话,永远是一副笑脸; ②. 常常抱“我”,在天井里打圈子,(或:“我”生天花时亲自照顾“我”); ③. 体谅祖母,为他人着想。
25. 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卷”“脱”“负”“走”等一系列动作,准确地写出了五叔背祖姨的全过程,突出了五叔的仁爱形象。
26. 这是侧面描写。表达了祖母失去五叔的痛惜之情,侧面衬托了五叔温厚仁爱的性格。
27. 写墓地的松柏、乌鸦,渲染了一种阴沉、凄清的氛围;写墓石上磨损的字,暗示五叔离世很久了;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我”对“五叔”的痛惜、思念之情。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③段“五叔从没有对佣人说过一句粗重的话,他对他们都是一副笑笑的脸儿”概括可得:从不对佣人说粗重的话,永远是一副笑脸;
二空,结合⑤段“祖母道:‘唉,你不晓得你五叔当初怎样的疼爱你!他常常把你抱着,在天井里打圈子,他抱得又稳又有姿势,你那时也很喜欢他呢’”概括可得:常常抱“我”,在天井里打圈子;
三空,结合⑨段“五叔身体本来很细弱,自涉水上岸之后,便觉得不大舒服,时时在夜间发热,但他怕祖母担心,一句话也不敢说。病一天天地加重,以至于卧床不能起。祖母忙请医生给他诊看,‘这病已是一个不治的症候了。临死时,他除了说自己辜负了养育的深恩而不能报,劝祖母不要为他悲愁’”概括可得:体谅祖母,为他人着想。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卷”“脱”“负”“走”是对五叔的动作描写。他背着祖姨走在水中,是怕祖姨伤了身子,从这一细节当中,可以看出他细心、孝顺长辈的特点。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第⑨段“她整整地哭了好几天,到了一年两年后,想起来还是哭”可知,此处描写祖母失去五叔后长时间伤心痛苦的情景,为侧面描写,突出祖母对五叔的思念,侧面表现五叔温厚仁爱的性格特点。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第⑩段中的“亡儿春荆之墓”与第②段中的“当五叔夭死时,我还不到七岁”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第⑩段中的“我们立在阴沉沉的松柏林下”“山中此时无比寂静,乌鸦呀呀地由这株树飞到那株树上去”是对墓地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氛围。
联系第⑩段中的“我黯然地站在那里”可知,借景抒情,表现了我对五叔的怀念与对五叔早逝的痛惜之情。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七、(60分)
28.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时刻。可能是惊喜,可能是悲伤,也可能是尴尬、羞愧……
请你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以“忘不了______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忘不了停下脚步的那一刻
黄昏已近,残阳如血,将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我快步走在前面,想要早点回家,时不时催促身后提着重物的奶奶:“你快点啊,慢死了!”不满情绪溢于言表。
“等一等我呀……小心车!”奶奶沧桑的声音传来。
自己跟不上,还要管我,哎,我好管闲事的奶奶呀。都到什么时候了?我朝着家的方向,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刺耳的刹车声响起,只见小车司机探出头来,呵斥声传来:“走路不看车,搞什么呀你?”
我冲着司机吐了吐舌头,极不情愿地停下了脚步,回过头去。
夕阳的余晖洒在地面上,也洒在奶奶花白的头发间。她气喘吁吁地提着一大袋东西,正蹒跚向前,迈着步子。已是深秋,可她的脸上却有密密的汗珠……
鼻子开始发酸。什么时候奶奶变得这么苍老了?
昔日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昔日笔挺的腰也弯成一张弓,昔日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变得浑浊……
我在加速长大,奶奶却在加速衰老,可以前我好像从未察觉,直到现在——我停下脚步的那一刻。
操劳一辈子的奶奶老了,曾经的健步如飞不再,曾经的应对自如不再。她走不快,需要我们等待;她提不起,需要我们分担。
理好思绪,我跑了回去。
“我来!”我伸出手抢过她手上的物品,简短的两个字中含着愧疚。眼望着奶奶,心中有无限的悔意。
曾几何时,我仰着头看她,而现在,我低着头看她。
“我来吧。”奶奶伸手想拿回去。“不用”我回答,“奶奶,你先走,我在后面跟着你。”
奶奶愣了一下,继而笑了起来,拍拍我的手膀子。她佝偻着身躯在前面走着,阳光下,她的影子很短很短。
停下脚步的那一刻,我懂得了珍惜亲情。那一刻我永远也忘不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为“忘不了”和“那一刻”。“忘不了”即难忘,印象深刻。所谓“那一刻”是指一个瞬间,而不是“那一段”;再结合“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时刻”的提示语,我们可以明确“那一刻”指的是已经逝去的时刻,而这个逝去的时刻还必须是令你难忘的。所以行文是我们需要对过去难忘的那一刻进行回忆,注意细节描写,从而突出那一刻自己的感受和难忘的原因。补题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是情感方面,如“感动”“愧疚”“温暖”等,从情感方面入手相对容易,强调“那一刻”产生的情感变化即可;也可以是动作方面的,如“跌倒”“停下”“起跑”等,这些动作往往饱含一些引申的含义,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发现内心的成长变化,如此行文,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选材构思:行文时注意,不要写成“那一段”,而要聚焦“那一刻”。要对“那一刻”这一特定瞬间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描绘出特定时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的变化,写出画面质感。不要停留在告知发生了哪件事上,而要展示怎样发生的过程和情景。记人叙事的作文,要努力做到便于读者还原“画面”、生成“图像”。强调,不仅要描写自己的感受,还应该将这种感受放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场面描写、环境描写等多角度刻画人物,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不要只写“人”,还要抒“情”。不仅要叙事,还要写出“那一刻”发生的事情对“我”的触动和改变,细致地描摹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甚至写出“那一刻”对自己心灵所具有的持久影响力。
名句
出处
作者(编者)
当窗理云鬓,①______。
《木兰诗》
郭茂倩,北宋。
杨花榆荚无才思,②______。
《晚春》
③______,唐代。
士别三日,④______。
⑤______,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司马光,北宋,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⑥______。
⑦______,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
王维,唐代。
此夜曲中闻折柳,⑧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邀请函
尊敬的张爱国先生:
您好!
【A】为提高我校学生对“五一劳动节”的认识,激发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B】特邀请您于4月26日下午3点,莅临到我校报告厅作一场“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报告,时长一小时,【C】请务必准时到达。
××学校团委
2024年4月22日
主要事件
五叔性格
①______
对佣人尊重,平等相待
②______
对“我”关心,疼爱有加
怕祖母担心,即使生病也不敢说。
③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