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语文卷:01(北京语文卷:)(全解全析)
展开1.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直接决定着”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一第一段“文学外部发展环境的优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该国家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速率”可知,它的决定作用只在一定程度上。B项,顺序倒置,由材料一“相关的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学者必须要准确有效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有效地分析出我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可知,只有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出我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C项,“这些变化其实都是在旧的理念上重复和轮回”以偏概全,由材料二“如果站在时代的高度,平心静气、拉开距离地加以俯瞰和审视,那么就能看出新时期文学理论之‘变’的真实意义。同时也会看到,有些变化,其轨迹往往还是在一种旧的理念上重复和轮回”可知,只是有些变化会重复和轮回。
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只要肯定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上的作用,就……”中的条件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说如果否认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上的作用,我们在正确把握新时期文学理论和文学活动矛盾性质方面就会出现偏差,这不能推导出选项中的条件关系。
3.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三段“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文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文学作家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其二,新兴网络文学作家的出现”可知,只有A项反映的是新兴网络创作,符合题目要求。
4.①材料一着眼于未来,侧重于论述如何做好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反思与重建工作。②材料二着眼于过去,论述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所取得的成就。(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没有分点回答的,可以按点采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不同材料侧重点的能力。材料一着眼于未来,材料二着眼于过去。由此可简要概括出答案。
5.①梳理整合我国国内存在着的诸多文化形式,创设出符合当代文学理论发展与重建的外部发展环境。②重建出符合时代背景特征以及社会群众认知范围的当代文学理论体系,以此来保证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适用性,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整体发展进程。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作用,把新时期文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相结合。(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没有分点回答的,可以按点采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区间在两则材料中。材料一摘编自王琳《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反思与重建》,材料二摘编自董学文《文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经验》。
【答案】6. C 7. D 8. B
9. 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符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
10. 作者先惋惜中原灿烂的文化没有传播到夷地,致使夷风显得粗陋;继而感叹中原文化丧失了浑朴之性;接着写夷人虽表面显粗陋,实则纯朴的天性尚在,是可以教化的,不能弃之不管;更进一步,提出有必要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蛮风的影响;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步步曲折,层层推进,说理深入,有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④“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意思是“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比”,亲近。
⑥“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意思是“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蔑”,轻视,轻贱。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D项,选项翻译成“这就是……想要迁居的地方吗”错误。“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的意思应该是“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斯”,代词,指代前面对华夏夷地情况的分析,这;“斯……也欤”,判断句,意思是“这正是……的原因吗”。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项,“夷人……缺少教化,但作者并不认为是落后”错误,第一段只是说“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挥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意思是“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但这仿佛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不能认为是简陋的”,作者不以为陋的内容不包括“缺少教化”,而且第三段作者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夷地百姓,可见作者认为“缺少教化”是缺点。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俗”,风俗;“崇”,崇尚;“事”,敬奉;“渎”,轻慢;“任”,放任;“不中不节”, 偏离正道,不符合礼节;“卒”,最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梳理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夷地的蛮风可以通过礼仪教化来改变,他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加以分析”,然后浏览第三段内容,给这一段分层,理解每层的意思,再分别进行概括。
第三段除了开头“嗟夫”的感叹之外,共有九句话;第一句“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意思是“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这是分析夷风陋的原因;第二句“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意思是“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这是感叹中原文化丧失浑朴之性;第三四句“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钦”意思是“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这是分析夷地百姓虽表面显粗陋,实则纯朴的天性尚在,这为提出教化做了铺垫;第五六七句提出有必要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蛮风的影响;第八句和第九句“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意思是“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作者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梳理概括。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但这仿佛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不能认为是简陋的。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哎,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答案】11. C 12. D
13. “听尽空阶雨”是词人想象与弟弟离别之后的情景,句中着一“尽”字,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尽”字有完结、达到极限之意,别后的词人夜尽无眠,思绪难排,只得以不停歇地听那滴到空阶上的雨声、直至把那雨声听尽来苦挨时光,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之情。雨声听尽情难已,长夜熬尽意难平,“尽”字确实可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 “情感是一致的”错。前者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别离之情,后者抒发的是天涯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没有使用虚写的手法,它写的是眼前真实所见。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的解答一般要先解释字义,再联系句子解释句子的意思;如果有手法,应判断出手法并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和效果;如没有手法则分析该字表达的思想情感。
“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意思是“完结、达到极限”;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一夜无眠,听着阶前那滴滴答答的雨声,一直到雨过天晴,雨声结束”;
此句是想象兄弟离别后,思绪难排,只得听雨声来挨时日,属于从对方起笔生情的写法。词人想象别后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只能听着那一声声雨打空阶之声挨到天明。别后的词人同样夜尽无眠,思绪难排,想到弟弟被贬的遭遇,心中充满悲愤之情,想到弟弟远在宜州,心中充满担忧、挂念之情。
一个“尽”字语极沉痛,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可谓一字传情,用语精妙。
14.【答案】 ①. 吴楚东南坼 ②. 乾坤日夜浮 ③. 素月分辉 ④. 明河共影 ⑤. 久之 ⑥. 能以足音辨人 ⑦. 锲而不舍 ⑧. 金石可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坼、乾坤、辨、镂。
15. (1)【答案】从这首曲子的曲名看,用“飞鸟各投林”喻家败人散,各奔东西。这支曲子是十二支曲子的总结。从曲子所在的第五回关联全书,可以看到开头两句从贾府衰亡领起,结尾处“食尽鸟投林”点出贾府“事败抄没”“子孙丧尽”败涂地”的结局。从“有恩的,死里逃生”到“枉送了性命”交代出十二金钗的悲惨结局最后一句,交代了主要人物贾宝玉“悬涯撒手”“弃而为僧”叛离封建家庭的选择。这首曲子是作者对四大家族的命运和十二个女子的悲剧结局作的总括,也是阅读、赏析《红楼梦》的一个纲领之提挈。
【解析】《飞鸟各投林》是《红楼梦曲》的收尾曲,曲名取自“家散人亡各奔腾”之意。曲子既是金陵十二钗曲的尾声,当然带有总结概括以上曲子中所咏各主人公命运结局的性质,为小说情节发展安排了线索。但作者的视野并不仅限于金陵十二钗,也不限于以十二钗为代表的大观园中所有女性,而是以十二钗命运为凭借,昭示整个贾氏家族甚至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共同命运和结局。它并不是对上述已有诸曲咏唱的十二钗命运再以更凝练的语句复述一遍,而是概括她们各自命运的共同特点在更高层次上的总述和预示。“飞鸟各投林”,是各安天命的意思,呼应“树倒猢狲散”。从曲子所在的第五回关联全书,可以看到开头两句从贾府衰亡领起,结尾处“食尽鸟投林”点出贾府“事败抄没”“子孙丧尽”败涂地”的结局。贾家抄家覆亡以后,四大家族以及背后势力分崩离析,众人各自寻找生存之道。虽说凄凉却留了一线生机,只看个人如何选择生存。然后,作者详细概括了大部分人的命运,从“有恩的,死里逃生”到“枉送了性命”交代出十二金钗的悲惨结局最后一句,交代了主要人物贾宝玉“悬涯撒手”“弃而为僧”叛离封建家庭的选择。“富贵的,金银散尽”是指“四大家族”,尤其薛家这等富贵人家,面临败亡会散尽家财,一文不名。此曲概括地写出了封建社会末期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中发生的急剧变化,从中表现出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这首曲子是作者对四大家族的命运和十二个女子的悲剧结局作的总括,也是阅读、赏析《红楼梦》的一个纲领之提挈。
(2)示例:人物:刘姥姥。(1分)情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王熙凤和鸳鸯故意捉弄刘姥姥,在她头上插了一盘子花时,刘姥姥假装不知,配合着自扮丑角,讨贾母欢心;假装不认识,错把鸽子蛋当鸡蛋,不怕扮丑,就是为了哄大家开心。(5分)(明确人物,人物与情节相契合,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在《红楼梦》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平儿的张罗下,刘姥姥正式见到了贾母。在大观园中,当凤姐捉弄她,在她头上插了一盘子花时,刘姥姥明白用意,假装不知,配合着自扮丑角,甘当“喜剧演员”,讨贾母欢心。刘姥姥打趣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刘姥姥这番自嘲,应景随和地互动,多么风趣幽默,迅速给大观园带来了很纯粹的欢乐,大家都捧腹大笑。鸳鸯来向她道歉时,她说:“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再如,刘姥姥在吃鸽子蛋的时候,将其认错是鸡蛋,一边说,一边用筷子夹,逗得旁边人哈哈大笑,试想一下,倘若鸽子蛋无比珍贵,刘姥姥不曾见过也就罢了,那会连鸡蛋也没见过?自然不会,其实刘姥姥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得到大家的开心,获得大家喜爱,虽然像极了小丑,但淳朴却是这些人身上没有的。刘姥姥机制幽默,大智若愚,顺时顺势而为。学会多一些钝感力,不因外界的评价而过度脆弱,不因逆境的产生而过度畏难,内心笃定,拥有平常心,想必诸事皆可迎刃而解。
【答案】16. D 17. B
18. (1)人都有一种惰性和劣根性,不愿意正视过去,因为直面过去、正视那些苦涩难堪甚至血淋淋的情景是痛苦的。
(2)粉饰是徒劳的,承认自己过去思想虚伪、行为有过,无情地解剖自己,晾晒疮疤,那是痛苦的。
(3)审视、剖析自己灵魂、思想和感情中已经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抛弃其中一部分,不痛楚是不可能的。
(4)然而,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所驱使着的心灵,无法拒绝这种痛楚。
19. (1)白发苍苍的老人,静坐灯下,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饱含着世事人情、沧桑冷暖、宁静温馨的美感,成为一种别致的风景。
(2)灯下老人的反思自我的豁达的情怀和汲取人生教训、化泥护花的奉献精神,给人以启迪、智慧,展现出一种清新的人生境界。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核字音、字形和词义额题目,题中D项,根据原文“他一直在‘闭门思过’。所谓‘过’,一是过失的‘过’,二是过去的‘过’”。可知“闭门思过”有两层含义,“过错”和“过去”。故选D。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语段的作用,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B项,“两句诗总会”错误,原文“在欣赏者眼中,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作者说“反思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的理由,注意根据语段中的重点句子“人都有一种惰性或劣根性,不仅不愿意正视过去,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做一些粉饰和回避”“那是回避不了的,粉饰更是徒劳”“总爱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一看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凭着正义和良知,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冷峻地正视现实,也无情地剖析自己”“严肃的、深刻的反思,必定伴随自责的痛楚。审视、剖析自己灵魂、思想和感情中已经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抛弃其中一部分,不痛楚是不可能的”“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驱使着的心灵,无法拒绝这种痛楚”概括答题要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中的句子含义的题目,要求概括“这样看来,‘灯下白头人’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生长途上一道别致的风景,一番清新的境界”答题时注意聚币里短的原则,同时注意语句的位置,此题语句在文章的开头,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静坐着一个或一双白发苍苍的老人,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但是从历史风雨中走过来的人,坐在灯下沉思,几十年岁月的步履,如此低迷而沉重”“闻道,也是一种清醒。感受着古代哲人这种执着豁达的襟怀,推窗遥望浩渺幽邃的星空,顿觉心平如水”高阔答题要点。
点睛: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20.【答案】(1)B (2)示例一:它能迅速出圈儿,原因是在现有的一些应用场景中,人们捕捉到数字藏品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示例二:它能迅速出圈儿,是在现有的一些应用场景中,人们捕捉到数字藏品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提炼:通过一定方法取出所需要的或纯净的东西;约束:限制管束使不越出范围。根据前文“离不开规则的”可知,此空的词语要与“规则”搭配,应填“约束”。
汇聚:聚集在一起;凝聚:聚集。汇聚是指大范围、很多人的集中在一起;而凝聚是指少数人、小范围的集中在一起。根据前文“共识”可知,此处应是指小范围的意识,应填“凝聚”。
现实:名词,客观存在事物或事实解释,真实的即时物;务实:形容词,一指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二指讲究实际。根据后文“的行动”可知,此空的词语是用来修饰“行动”的,应填形容词“务实”。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句式杂糅,“原因是……”与“是……造成的”句式杂糅。把“原因”或“造成的”删掉即可。
21. (1)【答案】例文:
尊敬的铁凝老师:
您好!
我校正在筹备一场以“与作家对话”为主题的名著阅读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拟定的研讨主题是“名著阅读与女性视角”。您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入选必修教材,深受同学们喜爱,作品中描写的香雪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同学们非常希望与您对话,期待您指导名著阅读的方法。研讨会定于5月15日在XX学校大礼堂举行。诚挚邀请您出席,期待您的光临。
此致
敬礼!
XX学校
X年5月10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应用文的微写作题目。
本题要求写一封邀请信,邀请对象是一位作家,写作时注意书信体格式,还要注意称呼语、致敬语要得体。
这是一封名著阅读研讨会的邀请信,限定了研讨的主题与名著阅读有关,“与作家对话”是形式,通过与作家对话,增进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交流。写作时要结合所邀请的作家的风格特点以及具体作品,写明邀请事由,如针对某个作品或某类风格进行探讨等。作为邀请信,语言表达要诚挚、得体,同时要说清楚研讨会的时间、地点,以便让作家有准备的时间。
(2) 【答案】示例:我不认同这一观点。理工科学生也需要提高文学素养。对于有理工科方向选择的学生来说,上大学选择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工作可能会偏向那些“专求实用之学”的领域,似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高低已经不重要了。然而,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只是能够传承民族文化,它更能从思想深处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和品鉴能力,理工科学生不只是进行研究,还要把研究成果表达出来,语言文字功夫更不能差。况且,生活不只是有数理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提高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议论类微写作题目。
题目给出一种观点:对将来选择理工科方向的学生,高考语文阅读更应考查的是在实用类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就是说,对于理工科学生,高考语文阅读应倾向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
那么,对于理工科学生,要不要学习和考查文学类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是本次写作的话题,考生要针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果不认同,可以从一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谈文学作品阅读对一个人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等的影响。也可以从文学鉴赏能力对理工科实际工作也有作用角度考虑。比如当下社会更加注重人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我们应当全面发展,理工科方向学生研究也会需要运用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像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查阅了许多古代医学典藉,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则会影响青蒿素的研制时长。我们在拥有获取信息的硬实力时,也需要兼顾鉴赏能力的软实力,只有两者兼具才能将个人能力更好发挥,所以理工科方向的学生不能放弃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3)审题:
本题属于抒情类微写作。
本题的写作要求是以“青春的笑脸”为题,不能更换题目;“语言生动”就要求写作时适当运用修辞。
写作思路:写出的小诗或歌颂文字应突出题目中的“青春”和“笑脸”;写作时注意使用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让小诗或抒情文字形象生动,抒情动人。
22. (1)【答案】例文:
定力与魄力
天高雪寒,梅花仍傲然挺立,凌霜怒放,这是定力;莲花如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定力;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亦是定力。
拥有定力,我们才能在诸多未选择的道路中,不被乱花迷眼,执着坚定于心中所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前行途中,人生不仅有康庄大道,更会遍布荆棘。拥有定力,才会让我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直稳步向前。
前行途中,定力是面对诱惑或小小成就时的不骄不躁。古希腊神话中,到往希腊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海岛,岛上的海妖塞壬会以甜美的歌喉唱着诱惑人心的歌。歌声会把过往的船只吸引向海岛的方向,并导致船只触礁沉没,而船员最终则成为了塞壬三姐妹的口中餐。因其歌声太过诱惑,几乎没有一个船员不被吸引,几乎没有经过的船只能够幸免。而英雄奥德修斯却能守住定力,把自己捆起来,让船员们闭上眼睛、封住耳朵,不听不看,尽可能远离,最终得以避免船毁人亡的厄运,安全返回希腊。其实,海妖塞壬只是《荷马史诗》中的传说,但海妖之歌却经常在生活中唱响。因此,拥有定力,才不会被一时的贪念所诱惑,在小处避免犯错,在大处甚至可保住自己的性命。
前行路上,定力也是身处困境时不焦虑不放弃的毅力。有时候,突发性的灾难,往往犹如晴天霹雳,容易将人击垮;长久的逆境与不顺心,则如一口热锅,将我们慢慢煎熬。这时,不管遭遇什么困难,都需要我们拥有定力,从容不迫,坦然面对。古有宋濂“家贫无从至书以观”,但依旧四处求学,发奋读书;刘邦在鸿门宴的紧张局势下,镇定以待,巧妙脱身;今有江梦南以一音符读千遍的定力,挑战极限,圆梦学园;疫情袭来,党和国家带领民众的有序抗疫,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定力。所以,困境面前,唯有拥有定力,才能审时度势,寻得破解之道;“大敌”当前,若先自乱阵脚,必定遭遇失败。唯有定力,才能助我们跳出泥潭,重返正道。
但欲成大事者,光有定力却远远不够。在选择,选择面前,在危机面前,我们更需要有直面艰险、劈波斩浪的魄力。《狼国女王》一书讲述了母狼紫葡萄在痛失丈夫狼王盔盔后,临危受命,出任首位女狼王,并带领帕雅丁狼群出生入死,改写狼群命运的传奇故事。面对狼群的性格偏见,紫葡萄拥有迎难而上的魄力;面对沼泽险境时,紫葡萄拥有奋力一搏的魄力;面对溃不成军的宿敌时,紫葡萄却又有网开一面的魄力。有勇气选择去面对,是一种魄力;有胸怀去选择放手,也是一种魄力。狼国女王紫葡萄如是,身而为人,我辈亦当如是。
对我们而言,我们需要有不骄不躁的定力,需要有不焦虑不放弃的定力,更需要有迎难而上的魄力,和放过对手的魄力。身为新时代中国的建设者,我们是选择勇敢还是怯懦,选择博大还是狭隘,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路,更是国家社会的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我们是怎样,祖国就是怎样;我们有怎样的定力,祖国就有怎样的定力;我们拥有怎样的魄力,祖国就有怎样的魄力。
惟愿以我辈之定力与魄力,助力祖国之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材料类型为思辨性材料。
本次作文题不刻意回避时事热点,重在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关联,激发考生的社会责任感。材料中对于“定力”和“魄力”已经有了充分的解释。“坚守理想、行稳致远的定力”:从坚守梦想而言,只有坚守初心,保有定力,才能选择一条最稳当的路去出发,不至于行差踏错;而在前进的路途上,也只有保有定力,不三心二意,不中途易辙,也才能走得远。“直面艰险、劈波斩浪的魄力”: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实现目标、实现梦想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必然会经历无数困难坎坷。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我们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也必须时刻拥有于逆境中图存、于困厄中求索的魄力,才有可能勇斗艰险开新局、重振旗鼓再出发。
本题要求以“定力与魄力”为标题,写作一篇议论文,写作时,应当围绕“定力”和“魄力”综合思考对于“定力”,应着重阐述选择目标时保守初心的定力和前进途中不分心、不停步的定力;对于“魄力”,则重点从遭遇到困难时能敢于挑战、遇到选择时敢下决定的强大精神意志角度去阐发。写作时还需注意,本次作文要求将自我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写作,写作时除了思考自己思想性格和学习生活的“定力”与“魄力”之外,还应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民族责任中需要哪些“定力”和“魄力”。
立意:
1.定力方能行稳,魄力亦能致远。
2.平稳处需定力,波澜处见魄力。
3.小处见定力,大处见魄力。
(2)【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由材料、命题以及写作要求组成。
“咱的精气神”是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精气神”。“精气神”是指精神力气,精神和活力,或精神状态、精神面貌。“咱”是“精气神”的修饰语,这“咱”可以是指自己,也可以指包含自己在内的一类人,如中国民众,如青年学子。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说当前社会的精气神,“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第二句是说人的精气神,“要跟上雄阔的时代步伐,不断攀登自己生命中的高峰,展现出新时代的精气神”。那么考生需要思考如下问题:如何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如何才能攀登生命高峰,这需要怎样的精气神,新时代的精气神又是什么,这样的精气神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精气神。
身处当下,干事或创业,都离不开饱满旺盛的“精气神”。干事创业,通常可以理解为“谋求成功”“获取幸福”“赢得财富”“突破困境”“成就精彩”……这也就意味着,职场,官场,商场,赛场,考场,战场……场场都需要“精气神”;教师,医生,律师,警察,工人,农民,学生……行行都需要“精气神”;商业界、企业界、学术界、文艺界、军界……界界都需要“精气神”。具体来说,有勤奋学习的精气神,有踏实肯干的精气神,有力争上游的精气神,有敢于担当的精气神,有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有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抒写自身的经历、见闻和感受,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考,见解和主张。只要有办法将“精气神”诠释得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就可以。如果有生活气息或者有理性深度,那就更妙了。
题干要求写作记叙文,要有“细节描写”,考生可以将“咱”理解为“自己”,写自己的精气神,也可以将“咱”理解为一类人,如当下的中国人民,如家乡的人们,如青年学子,然后集中笔墨写一件事,借助细节描写呈现“咱”的精神面貌,或者选择几个场面共同展现精气神,最后可以采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卒章显志。
立意:
1.看我辈青年激荡“奋然为之”的精气神。
2.鼓起精气神,奋进新时代。
3.阔步前行,走出中国青年的精气神。
4.永不言败,咱“小街人”的精气神。
5.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1
2
3
6
7
8
11
12
16
17
20(1)
D
B
A
C
D
B
C
D
D
B
B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全解全析),共13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语文(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语文(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D 2, ①纸质传统文学向网络文学学习, D 7, ①根生长的方向,永远向下,爱为动力,可跨越山海,心怀热爱,奔赴前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1)(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1)(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①艺术本质,B【解析】6,①念旧、重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