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本试卷共三个大题 25 个小题。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 米黑色墨迹签字笔作答。
一、积累·运用(共 18 分)
党的二十大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号角。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不负时代和民族的嘱托,勇担历史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为 了让家国情怀深植于每一位同学的内心深处,初一年级开展了“家国天下”主题学习活 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活动任务:
【活动一】国是千万家
①亘古至今,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处处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家的坚守、对于国的热爱【甲】从《礼记》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杜甫的“ ,家书抵万金”【乙】从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 ”,到于谦的“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国人心田,岁月深长,情感深邃。
②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激荡着国家情怀的行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闻一多怒斥特务, ①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鲁迅先生展读书信至深xiā,关爱青年, ② ;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根戈壁,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他们把“小爱” 升华为“大爱”,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用殷红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仰与追求。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方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
1. 请在答题卡方格中用正楷字补全划线诗句,不得涂改,不得出现错别字。
2. 下面各项中对文段中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冲斗牛”中“斗”的意思是“二十八宿之一”,应读作“dòu”。
B. “殷红”中“殷”的意思是“赤黑色”,应渎作“yīn”。
C. “深xiā”中“xiā”的意思是“夜”,“xiā”应写作“宵”。
D. “鞠躬尽cuì”中“cuì”的意思是“劳累、疾病”,“cuì”应写作“悴”。
3. 下面各项中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合正确一项是( )
A. 【甲】破折号【乙】分号B. 【甲】冒号【乙】分号
C. 【甲】破折号【乙】逗号D. 【甲】冒号【乙】逗号
4. 请根据语境,在横线①、②两处填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慷慨淋漓 ②呕心沥血B. ①酣畅淋漓 ②呕心沥血
C. ①慷慨淋漓 ②处心积虑D. ①酣畅淋漓 ②处心积虑
【答案】1. 烽火连三月;但悲不见九州同。 2. C 3. B 4.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烽、州”等字的正确书写。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有误。“气冲斗牛”的“斗”应读作“dǒu”,而非“dòu”“斗”的意思是北斗星,而不是“二十八宿之一”;
B.有误。“殷红”的“殷”应读作“yān”,而非“yīn”;意思是颜色深红或赤黑,而非“赤黑色”;
D.有误。“鞠躬尽瘁”的“瘁”应写作“瘁”,而非“悴”;意思是过度劳累而病倒,而非“劳累、疾病”;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甲]处,前文提到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处处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家的坚守、对于国的热爱”,这里需要一个标点符号来引出具体的例子或内容。冒号在这里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表示接下来将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支持前面的观点。因此,[甲]处应填入冒号;
[乙]处,后文列举了多个历史人物的名言或事迹,这些名言或事迹与前文事例之间是并列关系,需要用分号来分隔。分号在这里起到了区分不同内容的作用,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每个历史人物的观点或事迹。因此,[乙]处应填入分号;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
二者区别:“慷慨淋漓”和“酣畅淋漓”都有表达畅快、尽兴的意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慷慨淋漓”侧重于情感表达的激昂、豪爽,而“酣畅淋漓”则更侧重于形容事情做得非常畅快、无拘无束。
空①,根据“闻一多怒斥特务, ①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情感表达的激昂和豪爽,因此“慷慨淋漓”更为贴切;
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
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
二者区别:“呕心沥血”和“处心积虑”都有用心、费尽心思的意思,但感情色彩截然不同。“呕心沥血”是褒义词,形容为了某事或某人而费尽心思、竭尽全力,强调付出和努力;而“处心积虑”则是贬义词,形容蓄谋已久、费尽心思去算计别人,强调算计和阴谋。
空②,根据“鲁迅先生展读书信至深xiā,关爱青年, ② ”语境可知,在这里,显然需要的是褒义词来形容为了某事而竭尽全力的状态,因此“呕心沥血”更为恰当;
故选A。
【活动二】家是最小国
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训的传承、家风的延续和家教的养成。家风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在古代社会,常常有“世 代忠良”“书香门第”之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家风延续的缩影。此外,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也是维系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句句家训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
5. 画线句作为总起句,表达欠妥,请选出修改正确的一项( )
A. 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训的传承,家风的延续。
B. 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延续,家训的传承和家教的养成。
C. 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延续,家训的传承。
D. 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教的养成、家训的传承和家风的延续。
6. 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后辈受益匪浅。下面这则“家教联”空缺处补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孝悌 传家远
下联:诗书礼乐
A. 忠信 功业盛B. 修身 继世长
C. 修身 功业盛D. 忠信 继世长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画线句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家风的延续”在先,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风尚气质,它奠定了家庭文化的基础。“家训的传承”应该紧随其后。根据后文内容,先说家风,再说家训,没有陈述与家教相关的内容。因此画线句应修改为:家庭是每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延续和家训的传承;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
上联:孝悌忠信传家远 下联:诗书礼乐继世长
字数:上联和下联都是七个字,符合对联字数相等的要求;
平仄:上联尾字“远”是仄声韵,下联尾字“长”是平声韵,仄起平收,音韵相合;而“功业盛”的“盛”是仄声,应排除AC。
词性:“孝悌忠信”对“诗书礼乐”都是4字名词,而“修身”是动词,应排除BC;“传家远”和“继世长”都是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词性上下对应,而“功业盛”是主谓结构,应排除AC;
内容:上联强调了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下联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内容上相关;
故选D。
二、阅读·鉴赏(共72分)
(一)传承文化,共享生活。(共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烧烤简史,跟着古人去撸串
①一支串带火一座城,淄博凭借着“烤炉+小饼+蘸料”的烧烤三件套火爆出圈,作为吃货最爱,烧烤在朋友圈聚会出镜率极高,成为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之一。烧烤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出的与烤串相关的文物不胜枚举,让我们跟着古人去“撸串”,一起领略烧烤经久不衰的魅力,感受文物中的烟火气。
②烧烤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美食之一。史前人类使用火的历史有上百万年,用烧烤的方式加工食物是古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标志。
③考古学家在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烧烤遗留的动物骨头。大约60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的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吃烧烤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内,也发现了古人类万年前烧烤“撸串”的证据。
④商周时期,烧烤的方法开始升级,人们把烤肉叫做“炙”,《礼记》记载:“炙,赏之火上也。”也就是将肉贯穿起来置于火上烧烤。秦汉时,烧烤开始流行。到了汉代,烧烤撸串已成为贵族不可或缺的美食。在宁夏中卫常乐汉墓中发现了汉代的羊肉串实物,食盒内还有三个“饼”类遗存。可见,火出圈的小饼夹烤串的标配2000年前就已经安排上了。
⑤“灵魂三件套,烤炉很重要”,古代烤肉串风靡一时,出土的实物烤炉更是材质多样,有铁炉、铜炉以及陶炉等。
⑥上世纪七十年代,淄博一处西汉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方炉。这件烤炉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由炉体和炉盖组成,炉盖为覆斗形,四面有许多镂空的条形出气孔,镂空工艺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一项绝技。淄博烧烤的起源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久远得多,青铜“烧烤炉”原来在两千多年前就上桌了!
⑦济南章丘区博物馆馆藏的2000多年以前的汉代铁炉,既可以烧炭取暖,也是烤肉串的“烧烤架”。这件烤炉的四壁装了衔环,挂上链子,可以随意搬动,不会烫到手。同时,铁炉四个角微微上翘,可以防止烤串从边缘滑落下来,这件汉代铁炉基本外形设计和原理已经与现代烤炉相差无几。
⑧如果说出土的各种炉具只能反映出烧烤设备的状况,而刻在砖石上的图像则再现了2000多年前古人烧烤的真实场景。
⑨山东、河南等地的画像石刻中都曾出现烧烤的画面,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风情画卷。在临沂市出土的东汉晚期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有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描绘出2000多年前山东贵族阶层撸串的场景。画像石上还有双人烧烤的画面,其中一人烧烤,另一人持扇扇风助燃,妥妥的就是烧烤大排档的写实场景。
⑩经历漫长岁月,而今烧烤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习惯,成为生活中的日常,一缕人间烟火,一口勾魂的焦酥嫩滑,令人回味悠长。
(选自《齐鲁晚报》,文章有删改)
7. 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用烧烤方式加工食物是古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标志。
B. 商周时期,将肉贯穿起来置于火上烧烤,出现了镂空工艺的青铜烤炉。
C. 章丘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铁炉,基本外形设计和原理已经与现代烤炉差别不大。
D. 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描绘了2000多年前山东贵族阶层撸串的场景。
8.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历史遗址、出土的烧烤设备和石刻画像三方面,介绍了烧烤的悠久历史。
B. 文章②~④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烧烤的历史发展,说明清楚,条理清晰。
C. 第⑧段是文章的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
D. 文章第⑨段通过举例,说明在古代烧烤就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饮食习惯和生活日常。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
B.与选文内容不符。根据⑥段“上世纪七十年代,淄博一处西汉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方炉。这件烤炉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由炉体和炉盖组成,炉盖为覆斗形,四面有许多镂空的条形出气孔,镂空工艺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一项绝技”可知,西汉时期,出现了镂空工艺的青铜烤炉,而非“商周时期”;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⑨段“在临沂市出土的东汉晚期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有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描绘出2000多年前山东贵族阶层撸串的场景”可知,古代烧烤主要为贵族生活,而非“说明在古代烧烤就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饮食习惯和生活日常”;
故选D。
(二)心念家国,何计生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夷①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 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终不为妻子计。”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舰奄③至, 公率游击④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 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 义不使主死而已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 回顾,公陨绝于地。
(选自《通甫类稿》,有删节)
【注】①夷:古时对外国人的贬称。②公:关天培,清朝抗英名将。③奄:突然。④游击:武官名称。
9. 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推测加点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B. BC. CD. D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B. BC. CD. D
11. 下列选项中用“/”给文章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
B. 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
C. 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
D. 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13. 选文哪一个细节打动了你?请摘抄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分析。
【答案】9. C 10. D 11. B
12. (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关天培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染湿了全身的衣服和铠甲。
13. 如“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这一细节分析,是作者满怀景仰,生动描绘著名爱国将领关天培在虎门保卫战中浴血杀敌、壮烈殉国的悲壮情景,展现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如“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关天培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还惦记着提督大印不能落入敌手,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动人心魄。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含义的推测方法。
C.错误。“濯清涟而不妖”句意为:在清水里洗涤却不妖艳。而:表转折,却、但是。“长庆号而走”句意为:孙长庆大哭着离开。而:表顺承;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及推测方法。
D.错误。“比及山半,回顾”句意为:等他到了半山腰,回头看时。顾:看,回头看;应选①;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停顿;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停顿。停顿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句意为:孙长庆用手抓住关天培的衣服不放手,关天培非常愤怒,拔出剑来驱逐他,把官印扔给他。“手持公衣不可开”是孙长庆的做法,应在“开”后断;“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是关天培一系列的动作,应分别断开,正确断句应为: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句重点词有,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倒装句式,现代语序应是:有何陋。
(2)句重点词有,省略句式,省略“关天培”;亦,也;数,几;尽,全,都;湿,被染湿。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评价。
示例:“自卵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我被这一处细节打动。关天培在京城时就经常说国事有急,大丈夫蒙受国恩,应当为国而死绝不能贪生怕死。当英军进攻威远、靖远时,面临炮台守备力量薄弱、寡不敌众的危局,他亲临靖远炮台,昼夜督战、浴血杀敌,身体受数十处创伤最终壮烈殉国。他的言行一致展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等炮台,防守这里的只有几百个瘦弱的士兵,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请求援军,却没有得到答复。当初,关天培因为海运的事务到京城,有时和老友去酒店喝酒,感叹说:“大丈夫蒙受国恩,国事有急,为国而死罢了,终不应为妻子儿女考虑而贪生怕死。”
关天培已经自己估计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并且又没有援军,于是决定自己定下计策,住在靖远炮台,日夜督战。不久,英军大船突然到来,关天培率领游击麦廷章勇猛地登上炮台,大声呼喊,督促激励士兵,从卯时一直到未时,被杀死击伤的敌人超过自己一方,关天培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染湿了全身的衣服和战盔、铠。战事危急,关天培叫来他的仆人孙长庆让他离开。孙长庆哭着说:“我跟随主人几十年,现在形势危急,从道义上说不应该让主人去死而独自保全(性命)。”孙长庆用手抓住关天培的衣服不放手,关天培非常愤怒,拔出剑来驱逐他,把官印扔给他,孙长庆只得大哭着离开。等他到了半山腰,回头看时,关天培已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三)听古人心声,感家国之志。(14分)
1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①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③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
【注】①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现广东省珠江口外)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②起一经,指文天祥熟读经书,二十岁考中状元。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③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④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1)为增强表达效果,诗歌中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技巧,这首诗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歌表达了丰富而深沉的思想情感,任选你最喜欢的一联,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用“风飘絮” 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飘摇坎坷的命运。
(2)首联:概括了诗人被俘前由文及武的人生历程,抒写自己为实现治国安邦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的艰辛。
颔联:通过生地的比喻,抒写诗人对国势无法挽回的悲痛与自我身世飘零的凄凉。
颈联:追忆兵败被俘的经历,抒发无法完成守土复国使命的惶恐与痛惜之情。
尾联:表明心志。抒写出诗人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凛然正气与献身精神。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要求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这两句诗直接把个人处境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国家已成日薄西山之势,犹如风吹柳絮残破不堪,而自己的命运如水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由此可知该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书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及情感赏析。
首联:句意为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被俘虏之前,从事文学和武术的生活轨迹,表达了他为实现国家治理和安定的理想而持续努力的艰辛。“辛苦遭逢起一经”表达了诗人从读书到考取状元的经历,“干戈寥落四周星”则描绘了诗人在战争中度过的四年时光。
颔联:句意为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这一联通过生地的比喻,抒写诗人对国势无法挽回的悲痛与自我身世飘零的凄凉。“山河破碎风飘絮”比喻国家危亡,“身世浮沉雨打萍”则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生活。
颈联:句意为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这一联追忆兵败被俘的经历,抒发无法完成守土复国使命的惶恐与痛惜之情。“惶恐滩头说惶恐”回忆了诗人在惶恐滩兵败被俘的经历,“零丁洋里叹零丁”写自己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
尾联:句意为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一联表明心志,抒写出诗人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凛然正气与献身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留取丹心照汗青”则表明诗人决心以赤诚之心为国家尽忠,永载史册。
15. 根据语境,用所学诗歌原句填空。
“少年精神”是一种乐观豪放,富有新鲜感的青春气息。有“少年精神”的人,总是能保持着希望和奋斗的热情;总能保持生命的本色与高洁的志趣。如替父从军的木兰,在艰难的环境中,展现了自己的英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如远赴边塞的岑参,面对着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境况,在《逢入京使》 中安慰家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韩愈,在《晚春》中对珍惜时光, 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百花表示敬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周敦颐借 莲花高唱出:“(4)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慕名利的心声。
【答案】 ①. 万里赴戎机 ②. 关山度若飞 ③.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④.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⑤.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⑥.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⑦.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⑧. 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戎、度、逢、紫、芳菲、莲、淤、濯、涟。
(四)走进名著,感受别样人生。(7分)
16. 根据名著,完成下列小题。
(1)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_____,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____________,诈骗祥子的____________,对祥子进行烘托,突出祥子形象特征。(要求:请在空格处填入相关人物的名字。)
(2)批注法是阅读的重要方法:仿照示例,给下面选文中画线句子作批注。
示例: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批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那辆车”比作“徽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子经过努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那辆车后满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
批注:
【答案】(1) ①. 刘四(或刘四爷) ②. 虎妞 ③. 孙侦探
(2)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与车合作无间的情形。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
祥子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跑到城里,在残忍霸道的刘四开办的人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结识了刘四的女儿——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虎妞,她三十七八岁了还没嫁人。车厂里的大事小事全凭她一人操持,她人泼辣,没人敢惹。她爱上了比自己小10多岁、老实巴交的祥子,拉他到屋里喝酒,祥子被灌醉后不能自持,被虎妞给缠住了。祥子唯一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攒钱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辛辛苦苦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赏析。
根据画线句“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可知,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车”拟人化;根据“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车”的“可爱”,表现出祥子与“车”配合默契、合作无间的情形,表达祥子对“车”的喜爱之情。
(五)识大先生,感民族魂。(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①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②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岁月里,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③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和鼓舞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④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⑤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⑥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0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⑦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⑧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不断呼喊着:“中国不亡,有我!”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⑨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节选自《巨流河》,略有删改)
17. 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的主要办学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18.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不断呼喊着:“中国不亡,有我!”
(2)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
19. 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
20. 请你联系当下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答案】17. ①. 1908年 ②. 创建天津南开中学 ③. 1936年 ④. 到重庆建立南开中学分校
18. (1)直接抒情:充分体现了张伯苓坚定的教育救国理想。
(2)间接抒情:通过议论评述,体现张伯苓校长强烈的爱国热情,表达了作者对张校长的敬仰之情。
19. 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张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无论国家民族处于何种境地,张校长和他的故事总是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
20. 张伯苓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会亡”,这是“南开精神”对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其中包含的民族归属感和担当精神是当代中学生必须铭记和学习的。我们要切实增强民族归属感,厚植家国情怀;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不断奋斗。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作答时要注意审题,要求是根据“时间顺序”,围绕“张伯苓校长”“办学经历”进行概括。
根据文中第⑥段 “1908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可知,根据时间顺序,先是:1908年在天津创建南开中学;
根据第⑦段“更令人意外的是,1917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可知,从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
根据第②段“因此早在1936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可知,张伯苓于1936年在重庆建立南开中学分校。
根据第⑦段“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可知,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第(1)小题。结合“不断呼喊着”,可知是直接抒情。:“中国不亡,有我!”是张伯苓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
第(2)小题。结合“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可知是对张校长精神的议论评述,是间接抒情。“‘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表达了作者对张校长的敬仰之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温暖”一般可以理解为身体的温暖和心里的温暖。结合“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可知,这里指的是心里的温暖。
结合⑨段“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可知,张校长细心地关心、鼓励着他的学生们,这让“我”感到被关心的温暖;
结合第③段“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可知,张校长挺胸阔步在校园行走,他的行为、他的事迹、他的信念让学生都坚信中国不会亡,他给予了学生勇气、力量,这是精神意志上的温暖。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解答时需要注意标题的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然后再联系当下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根据文中第⑧段“自他从事教育到1951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表明“中国不亡,有我”是张伯苓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也是他教育救国的体现;
根据文中第③段“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第⑧段“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等语句可知,正是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学生和张校长都坚信“中国不会亡”的“南开精神”即爱国精神;
根据文中第②段“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第⑨段“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表明南开精神影响深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据此,可概括为:“中国不亡,有我!”是张伯苓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也是张伯苓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的“南开精神”,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要有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责任感,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新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六河五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六河五湖是指海河流域京津冀地区滦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南运河六条重点河流和白洋淀、衡水湖、七里海、南大港、北大港五大重点湖泊湿地。永定河是“六河五湖”的重要河流之一,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永定河流域目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受损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北京而言,永定河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影响了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着力点,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能较好支撑建设“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战略构想。
【材料二】
《北京市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 300 规划方案》(2009年)
根据永定河流域自然生态情况,将北京境内的永定河自上而下分为官厅山峡段、平原城市段和平原郊野段,从而把总体生态修复理念确定为形成山峡段源于自然、城市段融入自然、郊野段回归自然的空间景观布局。官厅山峡段河道常年尚有间基流存在,治理模式采用在维持现状河床基础上的生态建设。平原城市段河道河床遭受破坏,且常年断流,治理模式是进行河床塑形,并构建生态蓄水环境。平原郊野段河道常年断流,河床遭受严重破坏,且部分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低,治理模式采用“以绿代水”,加固堤防,彻底消除防洪安全隐患。
【材料三】
近些年,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及相关水利部门为了 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永定河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北京永定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森林覆盖率上升,风沙灾害减少,特别是三家店到宛平湖一带河水复现,河道湖泊替代了干涸的河床。河道景观明显改观,河流恢复自然形态,溪流联通湖泊和湿地。永定河平原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有较大幅度回升。其中三家店至卢沟桥段两侧10km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71m,卢沟桥以下两侧3km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40m。
按照《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目标,到2025年,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将基本建成,上游山区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森林公园建设逐步完善,河流生态水量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21.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句,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遏制
B. 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限制
C. 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遏制
D. 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限制
22. 结合【材料二】的图文,说说永定河城市段生态修复有什么特点。
23. 上面三则材料主要从永定河生态修复的 、 、 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每空限5个字以内)
【答案】21. A 22. 永定河城市段生态修复体现城市段融入自然的理念,重在突出城市景观美学的生态服务价值。
23. 背景原因;理念;效果和目标
【解析】
【21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A.材料一中,根据横线前的“永定河流域目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受损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北京而言,永定河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影响了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可知,永定河急需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根据横线后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着力点,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可知,对永定河进行修复和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遏制”意思是阻止,禁绝;“限制”意思是局限在范围内。根据“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可知,材料三的横线应用“遏制”。故选A。
【22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永定河的景观美学价值占比最多。再结合“城市段融入自然的理念”即可概括出答案:永定河城市段生态修复体现城市段融入自然的理念,重在突出城市景观美学的生态服务价值。
【23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学会找段落中心句,根据中心句提炼概括,注意语言的简练。根据“永定河流域目前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受损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可以概括出第一个方面:背景原因;根据“总体生态修复理念确定为形成山峡段源于自然、城市段融入自然、郊野段回归自然的空间景观布局”可以概括出第二个方面:理念;根据“到2025年,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将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概括出第三个方面:效果和目标。
三、应用·写作(共60分)
24. 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学习活动中,老师出示了下面两张图片,请观察这两张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孝敬”的理解和思考。限100字以内。
(小羊跪乳) (乌鸦反哺)
【答案】示例:小羊跪乳和乌鸦反哺的故事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孝”就是我们要懂得孝敬长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左图“小羊跪乳”显示的小羊跪下来喝奶,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右图“乌鸦反哺”乌鸦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可知,“孝”就是心怀感恩之心,孝敬和照顾老人。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游子在异国他乡,读懂了故乡的温馨;将士在保国戍边里,读懂了责任的神圣;列车员在火车开动的那刻,读懂了准时的含义……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在新的学习生活里,你又读懂了什么?
请以《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补全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读懂了你
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别人都在春天播种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有没有人曾试过在深秋的午后,开一处幽静的地方,种上一粒种子?那会是一种心情,一种与春风拂面时播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谁说埋下一粒种子,就一定要待它长出苗来?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热闹过的土地,也许此时已很孤寂了吧!那么,将一粒种子种下去和它作伴,不是更好吗?人们总是在给予的同时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回报,他们太看重播种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而忽略了播种那一刻的心情。大地是需要一粒种子埋入它的体内,只属于它自己。我懂——因为我也是孤寂的。
只是,谁来懂我?走了很远后回头,发现爸爸还站在原处,呆呆地。我明白自己刚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可他却没有责怪。只是想刻意地去忘记,忘记昨天、明天、后天,忘记自己,忘记一切!入冬后的不久,我已淡忘了那一粒被我固执埋没的种孔子。直到春天的那一抹绿意悄悄爬上枝头,爸爸催我去浇水。浇水?我一脸迷惘。
爸爸笑着说:“你去年秋天不是种了一粒种子吗?是该浇水了。”我终于记起了深秋的那一幕。突然有一天爸爸告诉我种子发芽了!对于父亲的话我毫无反应。爸爸拉我出门,我跟在他身后,懒懒地挪动着脚步。站定后,我真的看到一株嫩绿的幼苗在风中冲我微笑。我是想微笑的,可我的眼眶终于没有囚住沸腾的泪水。
望着身边的爸爸,我哭了,彻底地哭了。那一刻,我明白原来自己并不孤寂!那一刻,在你身上,我懂了什么叫做幸福!只是,他并不知道,那粒种子是从煮熟的玉米上掰下来的,并不可能发芽!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它让我们感悟到:幸福的世界真好!
【解析】
【详解】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紧抓关键词。审清题目中的关键词,“我”限定了文章的叙述主体;“读懂”在这里有体会、感悟的意思,即从某人、某物或某事上学会了什么,隐含着一种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更成熟、更深刻。以上两点要求考生选材要慎重,不能随意写一件对自己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文章的立意,应当写自己切身体验的、有真情实感的,进而求新求异、与众不同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性文章,空格所填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写人(父亲、母亲、老师、自己、苏轼等等),可以写物(镜子、蚂蚁、粉笔、蜡烛等等),可以写景(大海、冰川、青松、菊花、竹子等等),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成功、失败、坦然、宽容、承诺、友善等等)。写这篇文章拟题的角度易小,如:我读懂了你的微笑、我读懂了时间的流逝等等,这样容易下笔。如果题目太大,则会感到无从下手。又例如:题目补充为《我读懂了父亲》,先写父亲因为我的浮躁、骄傲严厉批评我,甚至摔坏了我的玩具,我非常记恨。后来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我因为心浮气躁吃了大亏,我才懂得了父亲之前为什么对我严格要求,那一刻,我读懂了父亲,读懂他培养我踏踏实实做事的良苦用心。
课内
课外
A.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罢了
B.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乃决自为计
于是,就
C.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长庆号而走
却,但是
D.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公陨绝于地
在
句子
义项
含义序号
A.公遣将恸哭请师
①打发,送走 ②差遣,派遣 ③发遣,发配
②
B。时从故人饮酒肆中
①缘故,原因②旧的,原来的③所以,因此
②
C。呼其仆孙长庆使去
①到……去 ②离开,离去 ③距离,相距
②
D。比及山半,回顾
①看,察看 ②顾念,关心 ③拜访,看望
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85,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5个小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