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教案
展开《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是高中语文必修的一篇课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课堂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春》、《背影》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三篇美文,在语文教材中是不可或缺的经典名篇,在他的笔下,春天是那么美好,那么生机勃勃;父亲的背影是如此温暖,如此感人;荷塘是如此风姿绰约,月色是如此诗意朦胧。《荷塘月色》这篇经典之作,作者用墨最多最美的是第4段与第5段,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第四、第五两段,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欣赏课文清秀隽永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向往自由安静生活的情感。
二、朗诵文段,感知文意
1.我们读散文,除了读准字音和停顿,还要读出感情,读出美感,才能更贴近作品的思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和语气读好这两段呢?先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揣摩作者情感,把握准舒缓的基调,读出淡淡的喜悦和忧愁。
3.学生默读这两段文字,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两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
三、品读语言,欣赏景致
这篇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又精美雅致,欣赏这两段美文,让我们从段落、语言、情感三个方面深入品味。
(一)品段
1.请同学品读第4段,思考这一段作者描写月下的荷塘景物是如何安排顺序的?写景方式有何特点?
第4段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总写荷塘,再写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
写景方式:通过定点观察,巧设观察视角,描写月下的宁静美丽的荷塘。
2.请同学们品读第五段,思考第五段是如何描绘荷塘上的月色的? 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第5段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写光与影。
先写看到的月光再写自己的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相生。
教师小结: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像盖一座房子样,最首要的是要懂得搭建框架。第4段与第5段的写景如此之美,主要是作者讲究了段落的铺排之美,写景层次铺排错落有致,动静虚实相得益彰,把月光下的荷塘风景和荷塘上的月色风情,清晰自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如临其境。
过渡:品读了段落铺排妙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实如白话,精美如诗画,下面我们重点品读品读课文诗意的语言。
(二)品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5两段,找出段中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A.比喻句,比如:
学生赏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叶:用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圆的风姿。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荷波:闪电,比喻,突出快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以及月光下叶子与花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运用了博喻。荷花:比喻为明珠,晶莹剔透地闪光,描写月光柔和;星星,比喻荷花,忽明忽暗地闪光,描写月光柔和;美人,比喻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教师解读:朱自清的散文善于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更生动形象、多角度的摹写事物。比如,《春》中也运用了博喻:雨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将雨比做牛毛、花针、细丝喻体的使用将雨刻画的形象又传神。
B.拟人句 比如:
学生: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袅娜、羞涩两个词语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和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尽展笔下。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写荷韵:脉脉的流水,用拟人,沉默而深情。
C.通感句,比如:
学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描写荷香:运用了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的黑白块儿仿佛変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写活了。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扩大了意境。
教师:这就是通感修辞格,这种手法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
教师:初中时我们学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请回忆一下,是哪一句?:
学生: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教师:是的。作者将不可眼观的嗅觉香气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也是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综上所述,这一段中作者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段,描写了荷塘和月色的静谧美好。
(三)品词
在文中,作者除了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还准确使用一些动词,更贴切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动词用的精妙?
学生:
“月光浮起在荷塘里”。“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教师:像这样的词语文中还有很多,例如“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笼”字,把难状之月光精确而传神地摹写出来,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教师小结:这两段作者借助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和精确的动词,生动描写了月色下的荷塘素雅宁静和荷塘上的月色朦胧和谐,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可谓是:月夜荷塘醉朦胧,博喻通感意丰盈。精描细绘诗情浓,巧用修辞显奇功。
四、研读课文,体悟情感
教师:欣赏过文章的语言之美,我们再来品品文章的情感之美。
这篇美文之所以营造出诗意的氛围,不仅在于它如诗如画的语言, 更在于作者浓郁得化不开的情感。这种感情隐隐绰绰笼罩在荷塘,丝丝缕缕流淌于月色中。在月光朦胧的深夜,作者为我们们描绘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荷塘月色。
1.请同学们,联系全文,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请看大屏幕,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那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广大革命者也奋起反抗,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也产生了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乂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此文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压迫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洁身自好的情操。
3.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静谧宁和的荷塘月色正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自由、追求和谐宁静的生活的情感载体。
学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中幽美宁静、诗意朦胧的荷塘月色体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心情,但他却无法摆脱黑暗现实带给自己的苦闷与孤独之感。夜赏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要摆脱现实苦闷获得片刻喜悦和宁静的心情的最好的排遣方式。
教师:读到此处,我们发现,文中唯美的荷塘和月色美景正是作者超脱现实走进梦幻世界的心灵写照。
五、梳理内容,拓展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通过精美的语言感知他心中世外桃源的美丽静谧,体察他不堪时事的忧思以及片刻的超脱与喜悦。请同学们课下仿照本文摹景状物的写作方法,以《月下的校园》为题目,写一篇短文。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无衣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二 荷塘月色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二 荷塘月色教案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写作背景,课文赏析,全文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二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