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7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
    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I阅读(共70分)
    一、(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小题。
    农耕词汇在当代语境焕发生机
    ①农耕词汇是一类独特的语言资源,与农具、环境和农业耕作方式等农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现代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社会语境下,农耕词汇并未完全消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进发出新的活力。一方面,播种、栽培、嫁接、灌溉、施肥、耕耘等常用农耕词汇,在使用与传播的过程中纷纷发生语义泛化现象,融入了汉语的基本思维习惯,成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部分农耕词汇不仅自然融入大众话语之中,还现身于新闻话语、学术话语等专业话语中,并在与这些专业话语的良性互动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表达优势。
    ②一类收耕词汇与农事生产活动有关,如耕、割、播、藏、锄等。“耕”指用犁翻松填土以备播种。“深耕”是土壤耕作的最基本措施,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之前必先犁田,上翻深层土壤,下盖浅层土壤,耙地等耕作劳动必须以深耕为基础。中国自古就有“深耕浅种”“深耕细作”等表达。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深耕”一词的使用愈加广泛,与其相关的新闻话语表达越来越常见,如“深耕国内市场”“深耕本土文化”“深耕数十载”等。
    ③另一类宋耕词汇与耕地类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关,如耙、犁、磨等。“耙”原为名词,指由竹、木质长柄及铁、竹或木制梳齿耙头构成的用于平地、接草、搜剔土块、摊翻物料、聚找谷物等活动的手工农具,后引申为动词,指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摊开谷物和柴草等。“粑梳”一词在“耙”的基础上构成 字面上表达了使用粑子这种农具进行平土、掉谷等特定农业生产活动.实指整理、梳理。当前学术话语中、“把梳史料”“耙梳文献”“耙梳历史等表达出现的频率逐步升高。
    ④上述语言现象与农耕词汇在形成、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密切相关。农耕词汇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体认性。语言学家王寅在其语言学理论“体认语言学”中,主张语言来自对现实世界的“体”(互动体验))和“认”(认知加工),强调“体验”,凸显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国人在“体认”实践中认知世界,创造并使用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图景。这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生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⑤同一方面、身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促进了语言和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深耕”“耙 梳”等源自农耕生产的词汇,生动勾勒出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热闹场面,鲜活再现了忙碌的农耕劳动场景:人们充分调动身体资源,手脚协同配合,熟练地使用农业工具平整土地、翻松土壤。与此同时,长期的农耕生产活动使人们建立起对以土地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孕育出独特的中华农耕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思想及人类能够抗衡大自然的“人定胜天”观念。
    ⑥另一方面,语言与文化对各种身体经验作出忠实记录,并在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体验中不断丰富完善,也反过来对身体施加重要影响。“寒耕暑耘”“精耕细作”等根植于农业生产的农耕语言,切实指导着人与自然打交道的农耕生产实践,引领人们在掌握时节交替变化和万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养育方物。“天人合一”“人定胜天”等以语言形式流传下来的文化观念,将天、地、人和谐统一起来,成为农业实践的参照系。这些语言文化观念深刻影响着以身体为中介的农事活动。它们不仅间接调节身体的物理性机能,还通过不断重构人们对身体与世界的认知,调节身体的社会性机能,让人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世界、使用语言和创造文化。
    ⑦农耕词汇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体认性,赋予此类表达强大的情境性、瞬时性与生动性,展现出优秀的语言表现力。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耕词汇在使用与传播的过程中会衍生出丰富的含义,这正是词语生命力的彰显。
    B.“耙梳”语义分“用耙子平土”到“整理、梳理”的泛化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体认性。
    C.与农事生产活动有关的词语在新闻话语中表达广泛,与农业生产工具有关的词语在学术话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D.农耕语言可以切实指导人的生产实践,而人在实践劳作中的体验,又可以促进语言文化的发展。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播种、栽培等词汇语义泛化,或为日常用语,或为专业话语,这表明农耕词汇在不同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表达优势。
    B.由农耕词汇的变迁类推,当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无论在工业社会还是农业社会,相应的语言词汇也会发生变化。
    C.“深耕”“耙梳”等词使用频率升高,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可见使用频率是衡量农耕词汇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D.从“体认”的角度看,“深耕”一词既是对人与土地互动体验过程的记录,也是经验智慧的总结,体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3.农耕词汇在当代语境焕发生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
    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 小题。
    那时候,我有的是时间
    ①那天,我只是回来拿一本书,路过大门口的时候,听到她叫邻居的名字,想着她有事情,我就没有过去跟她打招呼,便骑车一路飞奔去学校,却没想到这是她留存在我心中最后的声音。几天后的清晨,我远远就看到爸爸站在教学楼的水泥柱子边上,静静等我过去,停顿了半晌,他轻轻地告诉我:“你外婆昨天晚上走了,你上完早自习就过去吧。”
    ②其实我还有机会见她最后一面,对不对?我上完早自习后一赶过去,就被爸爸拉去磕头,却没有想到,可以先不忙着磕头,而是上前去好好俯下身看看水晶棺里她最后的容貌,哪怕是看一眼也好。
    ③就算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我还有机会凭借她身边的物件,来寻找她最后的遗迹,对不对:我可以趁着舅妈还没有走入她做饭的小厨房收拾时,进去打开嵌在墙壁上的厨柜,里面肯定有她前天炒的茄子、煎的鸡蛋,甚至可能有一条鱼。还有三楼晾晒的衣服——在池塘边把一桶又一桶衣服洗完后,她爬上三楼逐件晾晒,衣服在风中被吹千,散发着洗衣皂的香气。那块姜黄色的洗衣皂,我可以偷偷留下来,不是吗?
    ④可那时,我只顾着磕头,磕头,再磕头。然后父亲要我去上学,我就站在乡村中学的三楼,眼看着送她走的中巴车一路从村子的大路上开到中学前的公路上,如果我能不那么呆滞地站在楼上,而是迅速冲下楼,跑到车子前,我就能在她被送走之前看看她。然而我没有这么做,上课铃一响,我就乖乖地进教室了。
    ⑤很多年后,我去外省的小男家做客。小舅的一双儿女,跟我一般大。他们都已成家,有了孩子。阳光从窗户洒进来,孩子们骑着小车,踢着小球,叫着、跳着、笑着。恍惚间,我又看到外婆从堂屋出来,频抖的手端着刚炒好的豆芽儿, 一边走一动叫表妹去买盐,还招呼着表弟出来吃饭。这个时候,表弟和我在写作业,表妹跟若隔壁的姐妹在跳橡皮筋。她端正地坐在灶台前头,芦花鸡在她脚下咕咕咕地叫嚷,柴房里的鸡窝该是有新鸡蛋了,她又可以煎鸡蛋饼了。
    ⑥在父母远走他乡去种地,只剩我一个人在家时,我常常走出村庄,沿着田间小路绕到她所居住的村庄。晚上,表弟、表妹和我都要跟着她一起睡。宽大的床上铺着用自家棉花打的厚墩墩的棉被,我们在她的床上打闹。暑天时,在三楼的大阳台架起大板床,铺着席子,支起蚊帐,她拿蒋鹅毛扇, 一会儿给睡在左边的表弟扇风,一会儿给睡在右边的我扇风。
    ⑦那把鹅毛扇在她离开这个世界很多年的时光里,依然在我的记忆中扇动。扇柄上绞着黄铜丝,握上去凉丝丝的。当二舅同他驾驶的那架飞机坠落在山里时,她日夜不停地握着这把扇子扇着;当听说小舅妈去小舅做生意的城市却在路上莫名地失踪时,她也握着这把扇子扇着;当洪水马上要冲破长江堤坝的时候,她也这样扇着。她不吃饭,不喝水,不走动,她就坐在门口,佝偻着身子,小小的圆脸上皮肤松弛下垂,深褐色的老年斑长在两边的太阳穴旁,眼袋沉重,眼珠泛白。该做饭的时候,她依旧会起身颜巍巍地走下台阶,进入厨房烧火,给孙子孙女准备好饭荽。
    ⑧我们仿佛都忘记了她的年龄。我们都习惯了她蹲在池塘边洗衣服,在灶台沿边剥大蒜,在豆腐房里磨豆子,在柴房里捡鸡蛋,在菜园割冬青菜;她从左厢房颜颜地走向右厢房,叠好被子,收拾好我们的书本。我们忘了她有多大年纪——是六十岁,还是七十岁?她呈现给我们的是不停地忙来忙去的景象,从楼上忙到楼下,从前厢房忙到后厢房,催这个吃饭、叫那个洗澡,扫完地后又去门口到垃圾。我们只记得自己洗完澡要穿的衣服还没有准备好,上课用的本子不知道放在哪里,昨天穿的裤子破了一个洞。我们谁也没有真正注意到她。终于有一天她起身从池塘拎起一大桶衣服,青石板滑溜,害得她一不留神跌入池塘,她才拖着扭伤浮肿的腿歇息在床。很多年后我仔细推算,才突然发现那时候她已经是七十好几的老人了。
    ⑨自她去世后,我再也不愿去大屋了。春节前夕,大舅要给大屋贴对联,让我一起前去。大屋里曾经放着电视机的立柜散了架,她畏小鸡吃食的小碟子被扔在了二楼的楼梯口。没有小心翼翼下楼的脚步声和洗衣桶磕碰在阶沿上的声音了,一切沉默在灰尘中。那沿着楼梯凹凸不平的红砖墙面是她曾经摸着下楼的安全依靠,而今我学着她摸着走下去,站在通往后门的过道上。如果那一天当她喊邻居名字的时候,我能够这样拐进堂屋,来到我现在站着的位置看她一眼,那该多好。那时候,我有的是时间.
    (有删改)
    4.读①——④段,简要概括“我”有哪些机会见外婆最后一面?(4分)
    5.阅读⑤——⑦段,简要提炼外婆有什么样的形象‘在我记忆中扇动”?(6分)
    6.⑧段说“我们谁也没有真正注意到她”,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她?(4分)
    7.阅读全文,结合⑨段划线句“那时候,我有的是时间”,简析文章蕴藏着“我”对外婆的 哪些情感? (6分)
    三、(7分)阅读《经典常谈》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②《汉书》的名称从《尚书》来,班固认为,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尽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和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况《史记》只到武帝而止,也没有成段落似的。他所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作《汉书》。 班固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也是极大的。
    ③班、马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他说班固“文义浃备,纪事详赡”,异与前人,观者以为胜于《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 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力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这种优劣论起于二书散整不向,质文各异;其实是跟着时代的好尚而转变的。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汉书》,有删改)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分)
    9.内什么唐代以前大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大家提倡《史记》?请阅读第③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四、(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岐阳三首(其二)
    元好问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进蚩尤作五兵。
    【注】秦京:威阳,这里泛指秦(陕西)地。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描写了十多年来,战事频繁,秦地屡遭侵犯,战火遮天蔽日的场景。
    B.“无来信”即音讯全无,表明岐阳城已经沦陷,自然引出下文对空城的描写。
    C.尾联在呼天控诉中归罪于蚩尤发动了这场战争,有悲愤之情,也有无奈之意。
    D.这首诗“合为时而著”,与杜甫诗一样关注民间疾苦,如“陇水东流闻哭声”。
    五、(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小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御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梁孝王,景帝同母弟也,窦太后爱之。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乃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向。惟梁最亲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住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令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安国为人多大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1.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因肉袒谢:认错,道歉 B.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由于,因为
    C.迁徙鸟举:如群鸟 D.安国为人多大略:远大的谋略
    12.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梁最亲/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8.惟梁最亲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C.惟梁最亲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D.惟梁最亲/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楚七国之乱时,韩安国曾受命和张羽一起在梁国东境抵御吴国叛军,二人各有专长,因此吴国叛军不能越过梁国防线。
    B.作为梁孝王使者的韩安国机智明理,能言善辩,最终化解了梁孝王与窦太后、汉景帝之间的嫌隙,解开了汉景帝的心结。
    C.韩安国曾遭狱吏羞辱,后来官复原职,担任梁国内史,但他不仅未报复狱吏,反而予以善待,体现了他宽宏大度的胸怀。
    D.在汉与匈奴的“战和”问题上,韩安国权衡利弊,虑事周全,说服了众多大臣和皇帝,最终皇帝同意依然实行和亲政策。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
    六、(1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9小题。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①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A】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B】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C】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D】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余注入新的 。中外文化的交流, 了盛唐人的眼界, 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②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③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 。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④唐朝以科举取士,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1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商贾gǔ B.凋敝 C.藩篱fán D.疾苦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
    A.气息 打开 开阔 气氛 B.气氛 打开 开阔 气息
    C.气息 开阔 打开 气氛 D.气氛 开阔 打开 气息
    17.文中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A】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B】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C】 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D】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
    , B. 、 C. , D. ,
    18. 下列对文章划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B.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C.唐朝以科举取士,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D.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以科举取士,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19.将“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烦、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Ⅱ 表 达 ( 共 5 0 分 )
    七、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克洛克小时候的理想是做老板,但他开始的工作是在餐厅擦桌子,他觉得毫无干劲。 父亲叫他把家里的桌子擦干净,等他擦过之后,父亲拿来一块崭新的白毛巾,在刚擦过的桌 面上轻轻一擦,毛巾立即就脏了。父亲说:“一个连桌子都不能擦干净的人,当了老板怎么
    去要求别人呢?”
    ②克洛克十分羞愧,以后每次擦桌子都会准备五条毛巾,依次擦五遍,而且只朝一个方 向擦,避免重复污染桌面。后来,克洛克得到老板的赏识,真的成了那家快餐店的老板。十
    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麦当劳。
    ③想做大事,必须先从小事踏踏实实做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武昌三校联考2023-2024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解析】文章第②段“与农事生产活动有关的词语”举了用在新闻中的词语,在③段“与农业生产工具有关的词语”举了学术话语中的运用,并不是说前一类词语只能在新闻中用,后一类词只能在学术中用。
    2.A 【解析】根据第一段的观点“部分农耕词汇不仅自然融入大众话语之中,还现身于新闻话语、学术话语等专业话语中,并在与这些专业话语的良性互动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表达优势”,选项有两处推断不合理:①不是所有的农耕词汇都具有表达优势;②“不同领域”扩大范围。
    3.农耕词汇本身具有强大的情境性、瞬时性与生动性,展现出优秀的语言表现力,能够在当下语境中找到契合点。【解析】答出词汇本身的三个特点,得2分;答出优势“展现出优秀的语言表现力”,得1分;答出和当下语境的关联,得1分。
    4.①在她临终前几天,有机会和她打个招呼说说话;②在她去世后,有机会看看她最后的容貌、寻找她最后的遗迹。(从两个角度提取信息,每个角度2分,表达的整体语意一致,语言简洁即可)
    5.①照顾儿孙辈,她的慈爱温柔;②面对不幸人生遭遇,她的坚韧顽强隐忍。(从两个角度,概括两方面的形象特点,每点3分,表达的整体语意一致,语言简洁即可)
    6.①我们习惯了她对家庭、孩子的任劳任怨和无私付出,完全忽略了她的年龄;②我们自私地只记得自己的需求,以致忘了她已年老体衰。(从两个角度入手理解即可,一个是习惯她的付出,一个是习惯我们的索取。表达的整体语意一致,语言简洁即可)
    7.①有时间关注她珍惜她但未能做到而自责;②有很多机会见她最后一面但一次次错过而遗憾;③她对儿孙的慈爱付出、对家庭的任劳任怨、对人生遭际的坚韧顽强,让“我”怀念(思念)。(情感和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各一分,共6分。答到遗憾、自责、怀念或思念只得一半分数,需要简析这种情感的原因。)
    8.班固编撰《汉书》的原因(或班固断代述史的原因、班固断代述史的创见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中的“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也没有成段落似的”可知,班固认为每个朝代应该有对应的史书来颂述功德,而整个汉代却没有完整的史书,《史记》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最后,且将地位不相等的人同等看待,不足以推崇汉朝;而且只记到武帝为止,所以他“断代述史”。这一段的内容主要是:讲述班固断代述史的原因。
    9.因《史记》质朴,用散行文字,《汉书》语言华丽,精整(或多用排偶);而唐代之前人们崇尚华丽、精整的文风,唐代之后大家崇尚散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王充论文……《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可概括出:《史记》质朴,用散行文字,《汉书》语言华丽,多用排偶;根据“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其实是跟着时代的好尚而转变的”可概括出:唐代之前人们崇尚弘丽精整的文风,唐代之后大家崇尚散文。
    10.C(“蚩尤发动了这场战争”错误,蚩尤代指元军,五兵原意是指各种兵器,此处指发动战争。)
    11.B(坐:犯……罪)
    12.A(惟梁最亲,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13.C(“后来官复原职”表述不当,韩安国先前为梁王中大夫而非梁国内史。)
    14.窦太后知道汉景帝不满,于是就迁怒于梁国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还调查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善”“怒”“弗”“案”“责”各1分,整体语意正确1分。)
    15.C(藩篱fān )
    16.A(“气氛”指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气息”指某种味道,在语境中,“注入新的”“味道”合适;从搭配的角度,应该是“打开眼界”“开阔胸襟”,故选A)
    17.B(此处应该是逗号,这里是第一个层次分界点)
    18.B(①逻辑错误。先总说实行政策,再说具体做法,最后是达到的效果。所以应该首先说“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再说“以科举取士”,最后说“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② 偷换主语。去掉“使”,句子主语变成了“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主语应该是“政策”)
    19.B(这个句子是个总领句,②句后面的段落是讲盛唐的经济繁荣,说明不是“民生凋敝”;下面一段是讲国家安定、思想自由,说明不是“战乱频烦、国家分裂”。所以,此句放在②处正可引起下文。)
    20.
    【题意解读】
    一、题意界定
    材料第一、二段叙事:克洛克由不把“擦桌子”的小事放在心上胡乱敷衍到认真做事,最后终于成功。
    材料第三段点明其中的道理:想做大事,必须先从小事踏踏实实做起。
    材料的整体的语意为:一个人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有所作为。
    二、关键词理解:
    1.踏踏实实,指一种认真、务实、仔细、严谨、沉静、平和的态度;
    2.做事,要有具体的行动,做有益于个人、国家、社会的事情;
    3.有所作为,可以是事情本身的成功,可以是思想精神的收获成长,可以是获得更大更多意外的成绩。
    三、事理逻辑:
    核心要素:踏实 做事 有所作为
    支撑过程:什么小事(是什么?具体化)——怎么看待(为什么?具体化)——如何去做(怎么做?具体化)——结果如何
    四、评分标准
    判断一篇作文题意是否正确,不以作文是否有对题意的字面表述为依据,应以阐释或支撑是否表现出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为依据。
    支撑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具体呈现出题意所蕴含的事理逻辑,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
    支撑缺陷: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有相关性,但文中的事件或材料只是空洞地贴上题意的标签。
    支撑错误:事件或材料貌似与题意相关,但其表述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无法支撑本题题意,其表达的意图与本题题意无关。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窦太后很宠爱他。梁孝王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汉景帝听说后,心中很是不满。窦太后知道汉景帝不满,于是就迁怒于梁国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还调查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求见大长公主,哭着说:“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太后竟然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王与皇帝关系最亲,率领军队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责怪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见到的都是大排场,因此出行开路清道,回宫加强戒备。梁王的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赏赐的,他就是想用这些在边远的小县炫耀一下,在内地让车马来回奔驰,以此在诸侯面前夸耀一番,来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爱他。现在梁使一来,太后就查问责备。梁王恐惧,日夜流泪,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替他把这些话告诉皇帝。”大长公主转告之后,汉景帝心结才解开。
    后来韩安国因触犯法律被判罪,蒙县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我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起家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逃走了,韩安国说:“如果田甲你不到官府来,那么我就灭了你的宗族。”田甲于是脱去上衣袒露上身前来请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令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是不会取得胜利的。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壮大国力,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鸿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参与议论的群臣多数附议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韩安国有大韬略。他所推荐的人才都是廉洁的人,比他自己贤明的人。士人因此也对他很是称道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九年级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共12页。

    湖北省武汉武昌区七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武昌区七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