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省A9协作体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命题:余姚四中 马雨蒙 审题:回浦中学 黄耀辉 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庄海斌 校稿:屠月飞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学校、座位号等信息,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新闻主义之父”汤姆·沃尔夫,在叙事学理论中提出运用“场景”一词,他认为叙事手法的显著形式之一是“场景建构”。“场景”展现出故事发生的时空关系,延伸着故事所蕴藏的现实意义。文博类电视综艺节目所展现出的场景,表现着特定的叙事时空。虽然在叙述空间的场景建构上不同的节目存在差别,但叙事角度和出发点都大同小异,大多是从宏大的历史叙述转向以个体视角进行叙述,使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能引起人们对文博、博物馆的关注。
《国家宝藏》在舞台设计上采用9根冰屏柱,能够在舞台上通过吊点轨道实现随着场景进行不同的位置变换,使舞台呈现出“前与后”“内与外”“虚与实”的多维立体空间。同时,冰屏柱也为大屏及舞台的分布使用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能够让舞台呈现出变化万千的样态。节目还运用了360度全息幻影成像系统,将文物的三维画面成像悬浮在半空中,并且随着嘉宾的讲解去展示文物的不同角度。文物所带来的历史感与科技感在同一时空下出现,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带来强烈的纵深感,视觉上的冲击不言而喻。又如《中国考古大会》首次从考古探秘理念切入,建立四重考古空间,一层层解锁任务重现考古场景。节目立足于考古工作的特点与大众需求的痛点,结合VR、AR、AI、8K、裸眼3D等前沿技术复现各大遗址的鲜活风貌,使嘉宾沉浸在视觉奇观当中,展开可看、可听、可触的亲密互动。借助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表达,突破时空局限,让每期舞台变成浓缩遗址、讲述文明的灵动载体,带领大家走进广袤天地,穿越历史时空,触摸中华文明脉动。
“环境和背景是电视叙事的意义、主题表达的重要元素。”节目通过对镜头与舞台空间的精心设计,以此强化叙事的作用。运用镜头景别的变化,体现故事的层次,突出叙述重点;运用景别与景深的相互配合,使节目的叙事范围得以扩展,使观众清楚、有条理地理解内容的叙事层次;在推拉摇移中,通过镜头的运动吸引观众的注意,观众的情绪也随着镜头的节奏跌宕起伏,从而放大节目的叙事效果。例如《上新了·故宫》的表演场景,在被烧毁的延禧宫前,用特效技术将水晶宫的理想画面呈现给观众。鱼儿们在玻璃窗外游来游去,观赏者站在房间里,从对立的角度欣赏这水光潋滟的景色。表演场景中的事物活灵活现,与面前稍显残破的真实景象形成强烈反差。历史与现实在同一个叙述空间中交辉相映,强烈的对比冲突让观众对于故宫的历史变迁有了更为直接的感受。同时,通过对庞大的建筑文物进行细节刻画,更直观地诉说故宫的遭遇。又如河南卫视《隐秘的细节》,不同于其他的文博类节目,该节目中参考了大量史料信息去还原宏大的中国古代地理图景,运用地图遥感数据生成的地形图对古代的地形进行建模,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向观众构建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古代生活场景。节目以小见大,着重于发掘文物中隐藏的细节,对不同场景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3D建模,让观众换一种角度去解读历史,更为严谨、直观。
为了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和节目的交互性,新型文博类综艺节目在诸多方面展开积极探索。比如《上新了·故宫》的第二季《韩熙载夜宴图》的现场实景演出中,明星开发员在戏剧实景当中穿梭,仔细地观察和思考画作上的细节。作品的表意文本与现场表演的情景文本在内容上构成了互文性对照。嘉宾的存在打破了场景原有的“第四面墙”,营造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陌生化效应,并根据嘉宾们的观察、猜测,按照不同的次序进行推理,创造出可重构的语义空间。当镜头转向现实,故宫的工作人员向大家讲解了画作的内涵与艺术价值。节目的叙述结构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增加节目的感染力。《国家宝藏》更是采用“国宝守护人与国宝的故事短片+前世小剧场+今生故事”这样新颖的叙事结构,生动展现了国宝古与今所隐含的意义。
近年来,在政策、市场、文化等导向的驱动下,文博类综艺节目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让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是文物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导向;推动文物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新型文博类综艺节目发展革新的一个重要旗帜。
(摘编自王珍;吴铁《新时代新型文博类节目的创新策略》)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姆·沃尔夫提到的“场景建构”的叙事手法,主要用于强化故事的时空背景,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
B.《国家宝藏》的舞台打造了9根能够变换位置的冰屏柱,可以重现文物当时的考古场景,呈现历史变迁。
C.《隐秘的细节》借助史料信息,建构了生动逼真的古代生活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D.明星开发员在戏剧的实景中进行互动体验,反映出互文性对照的叙事技巧,增加了节目感染力。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的文博类电视综艺节目所展现出的空间场景各有不同,但叙事的角度大多是由宏大的历史叙述转向个体化叙述。
B.镜头景别的变化、景别与景深的配合、推拉与摇移的有机结合……这些镜头的变化更有助于强化叙事效果。
C.只要作品的表意文本与现场表演的情景文本在内容上构成互文性对照,节目的叙述结构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D.文博类综艺节目要植根于传统文化,挖掘文物的价值,通过融合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生机。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第四段所提到的为增强交互性而展开的积极探索的一项是(3分)
A.《考古进行时》是纯粹的考古现场的记录节目,我们可以见证一个大墓的发现、棺椁的开启、文物的出土。
B.《中国国宝大会》围绕全国140多家博物馆的文物精品,让选手和观众通过文博知识竞答开启探索之旅。
C.《美丽中国说》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全景式地记录了金丝猴、羚牛等秦岭地区珍稀动物真实的野外生活。
D.《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4.《上新了·故宫》在镜头和舞台空间的设计上用了哪些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作为一名导演,你受邀参与文博类综艺节目的策划访谈。请你谈谈在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应注意哪些方面?(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登楼赋①
余光中
汤汤堂堂。汤汤堂堂。当顶的大路标赫赫宣布:“纽约3哩。”该有一面定音大铜鼓,直径16里,透着威胁和恫吓,从渐渐加紧、加强的快板撞起。汤堂傥汤。汤堂傥汤。F大调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主题。敲打乐的敲打敲打,大纽约的入城式锵锵铿铿,犹未过赫德逊河,四周的空气,已经震出心脏病来了。1500哩的东征,9个州的车尘,也闯过克利夫兰、匹茨堡、华盛顿、巴铁摩尔,那紧张,那心悸,那种本世纪高速的神经战,总不像纽约这样凌人。进纽约,有一种向电脑挑战的意味。夜以继日,800万人和同一个繁复的电脑斗智,胜的少,败的多,总是。
定音鼓的频率在加速,加强,扭紧我们每一条神经。这是本世纪心跳的节奏,科学制造的新的野蛮。纽约客的心脏是一块铁砧,任一千种敲打乐器敲打敲打。虽然车行速度减为每小时40哩,狭窄而单调的隧道中,反有晕眩的感觉。无处飘散,车尾排出的废气染污我们的肺叶。旋闭车窗,又感到窒息。似乎就要呕吐。迎面轰来的车队中,遇上一串高大而长的重载卡车,银色的铝车身充天塞地挤过来,首灯炯炯地探人肺腑,眼看就要撞上,呼啸中,庞伟的30呎全长,已经逆你的神经奔踹过去。
终于到了三十四街。昂起头,目光辛苦地企图攀上帝国大厦,又跌了下来。我们推动旋转玻璃门的铜把手,踏过欧洲大理石砌的光滑地面。一辆将要满载的电梯尚未闭门,正等我们进去。电梯倏地升空。十几双眼睛仰视门楣上的灯光。一长串的数字次第亮起。60……70……80……86。我们在86层再转一次电梯,直到102层。人群挤向四周露天瞭望台。
忽然,全纽约都匍匐在你下面了。36.5万吨钢筋水泥,1472呎的帝国大厦,将我们举到四分之一哩的空中。第五街在下面。百老汇在下面。八百万人的市声在下面。复不可闻。我们立在20世纪最敏感的触须上,20世纪却留在千呎下,大纽约的喧嚣在千呎下,绕着帝国大厦的脚踝旋转旋转成骚音的漩涡,不能攀印地安纳的石灰石壁上来。脚踝踩入曼哈顿的心脏地带踩入第五街街面下50多呎,但触须的尖端刺入黄昏的淡霭里,高出一切一切之上。绝对的大寂寞。悬在上面,像一片云。已是5月初了,从大西洋吹来的风,仍然冷而且烈。大家翻起大衣的领子。太阳向纽泽西的地平渐渐落下,西南方的暮云愈益苍茫,一层深似一层的迟滞的暗紫色。赫德逊河对岸,泽西城半掩在烟霭里,像精灵设计的蜃楼海市。向左看,港口矗立着的雕像,至小,至远,该是自由女神了。更南是宽敞的第五街,在摩天楼队的夹峙下,形成深长的大峡谷,渐远渐狭,一直没入格林尼治和唐人街。但到了曼哈顿岛的南端,又有摩天楼簇簇涌起,挤扁华尔街上面的天空。那是全世界金融的中心,国际的贸易风,从那里吹起……
“风好大。我们还是绕去北边吧。”
“你应该穿那件厚大衣的。告诉过你,这是帝国大厦,不是小孩子搭的积木。”
“从这里看下去,那些所谓摩天楼,不都是积木砌成的?”
“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上,底下那些侏儒,任移一座到其他都市去,怕不都出类拔萃,雄睨全城。”
绕到朝北的看台上,建筑物的秩序呈现另一种气象。落日更低,建筑物的大片阴影投得更远,更长。背日的大峡谷陷入更深更深的黑影。从这种高度俯瞰黑白分割的街面。钢的绝壁石灰石的绝壁千呎一挥垂直地切下去,空间在幻觉中微微摆荡,荡成一种巨大的晕眩。一失足你想像自己向下堕落,曳长长的绝望的惊呼加速地向下坠落,相对地,建筑物交错的犬齿犬齿加速地向上噬来,街的死亡面向上拍来,你犹悬在空中,成为满街眼睛的箭靶。
“你说,一个人在坠楼着地之前,会不会把一生的事超速地复阅一遍?”
“你想到哪里去了?”
“我不过说说罢了。你看看下面的街看,要不要我把你扶高些?”
“我才不要!人家脚都软了。”
“如果我是一只燕子,一定飞下去,啄一顶最漂亮的女帽来送你。”
“那我就变成一只雌燕子——”
“我们一起飞回中国去。”
接着两人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高低不齐,挤得引颈探首的摩天楼丛,向阳的一面,犹有落日淡淡的余晕,但阴影已经愈曳愈长。所有的街道都躲在黑暗里。暮色从每一个角落里升了起来,不久便要淹没曼哈顿了。那边的联合国正当夕照,矗立如一面巨碑。克莱斯勒的尖塔戳破暮色,高出魁梧的泛美大厦和其后的中央火车站与华道夫旅馆。正是下班的时分,千扇万扇玻璃窗后,有更多的眼睛在眺望,向远方。所以这便是有名的纽约城啊,世界第一大都市,人类文明的大脑,一切奢侈的发源地,纽约客和国际浪子的蚁丘和蜂窝。洪濛的暮色里,纽约的面貌显得更陌生。再也数不清的摩天楼簇簇向远处伸延,恍惚间,像一列破碎的山系,纷然杂陈着断崖与危石,而我立在最高峰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任苍老的风将我雕塑,一块飞不起的望乡石,石颜朝西,上面镌刻的,不是拉丁的格言,不是希伯莱的经典,是一种东方的象形文字,隐隐约约要诉说一些伟大的美的什么,但是底下的八百万人中,没有谁能够翻译。纽约啊纽约,你的电脑能不能测出?
1966年10月17日
(有删节)
[注]①《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王粲的赋作。此赋主要抒写王璨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后的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是中国传统抒情小赋的代表名作。余光中先生化用了部分内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使用了诸多拟声词,例如“汤汤堂堂”“汤堂傥汤”“锵锵铿铿”等,将金属都市景观带来的复杂感受以通感化形式表现出来。
B.作者有意用“60……70……80……86”这些楼层数字,来表现帝国大厦的高度,并且以渐进性增长的方式来呈现它们,给人以巨大压迫感。
C.作者在帝国大厦上俯瞰时,通过描写极目远眺的内容,如“泽西城”“自由女神”“唐人街”“曼哈顿岛”等,来为后文情感抒怀作出铺垫。
D.王粲《登楼赋》写于生逢乱世、羁旅漂泊之时,其登楼抒发思乡怀国、怀才不遇之情,余光中先生在本文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大量使用音调高、幅度宽、气势猛、浓墨重彩的词语,直观强烈地表现作者的感知,使得文章突破了描摹的滞缓,富有雄伟的气势和动感,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B.作者在文中设置了横向、竖向的双线坐标,横向体现在作者乘坐电梯直上帝国大厦,竖向体现在作者驾车直扑纽约而来,横竖向双线坐标支撑起了文章的脉络与经纬。
C.文章开头前两段展现出非常强烈的不适感,这源于个人与城市的对峙、东方诗人与西方闹市的对峙,作者被纽约挤得十分狼狈,纽约被作者看得十分怪诞,两相映照。
D.文章出现了许多纽约的地名和建筑,例如“赫德逊河对岸”“泛美大厦”“中央火车站与华道夫旅馆”等,表现出作者对纽约的熟悉,暗示出他可能已经在此旅居多年。
8.对物与人之间关联的追索与思考,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与《秦腔》的灵魂之笔。本文也有该特征,余光中先生在本文中是如何将帝国大厦与自身情感世界搭建起关联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9.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本文展现出怎样的纽约面貌?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作者哪些民族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书斋铭
归有光
斋,故市廛也,恒市人居之。邻左右,亦惟市人也。前临大衢,衢之行,又市人为多也。挟策而居者,自项脊生始。无何,同志者亦稍稍来集,与项脊生俱。无中庭,以衢为庭。门半开,过者侧立凝视。故与市人为买卖者,熟旧地,目不暇举,信足及门,始觉而去。已乃为藩篱衷以修扉用息人影。然耳边声哄然。每至深夜,鼓冬冬,坐者欲睡,行者不止。宁静之趣,得之目而又失之耳也。
项脊生曰:“余闻朱文公欲于罗浮山静坐十年,盖昔之名人高士,其学多得之长山大谷之中,人迹之所不至,以其气清神凝而不乱也。夫莽苍之际,小丘卷石,古树数株,花落水流,令人神思爽然。况天闼地藏、神区鬼奥邪?其亦不可谓无助也已。然吴中名山,东亘巨海,西浸林屋、洞庭①,类非人世,皆可宿舂②游者。今遥望者几年矣,尚不得一至。即今欲稍离市廛,去之寻丈,不可得也。盖君子之学,有不能屑屑于是者矣。”
管宁与华歆读书,户外有乘轩者,歆就视之,宁弗为顾。狄梁公对俗吏,不暇与偶语。此三人者,其亦若今之居也。而宁与歆之辨,又在此而不在彼也。项脊生曰:“书斋可以市廛,市廛亦书斋也。”
铭曰:深山大泽,实产蛇龙。哲人静观,亦宁其宫。余居于喧,市肆纷那。欲逃空虚,地少天多。日出事起,万众憧憧。形声变幻,时时不同。蚊之声雷,蝇之声雨,无微不闻,吾恶吾耳。曷敢怀居,学颜之志。高堂静居,何与吾事!
[注]①林屋、洞庭:林屋,山名;洞庭,山名,俱为江苏省的名山佳景。②宿舂:本指隔夜舂米备粮,后以“宿舂”指少量的粮食。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已A乃为B藩篱C衷以修D扉E用息F人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指循着,与《孔雀东南飞》中“寻遣丞请还”的“寻”意思不同。
B.乘,指骑、坐,与《氓》中“乘彼垝垣”的“乘”意思不同。
C.顾,指回头看,与《离骚》中的“忽反顾以游目兮”的“顾”意思相同。
D.曷,指怎么、为何,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曷不委心任去留”的“曷”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的书斋原来是集市中的店铺,每到深夜,打过更鼓后,在书斋中的作者想睡去,但往来行人络绎不绝,无法享受宁静。
B.作者听说朱熹曾在罗浮山静坐十年,从而推测从前那些名人高士的学问应该是在高山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学得,因为他们能拥有清静安定的心灵。
C.吴县一带的名山,东面有绵延的东海,西面有林屋、洞庭二山,幽美得仿佛不是人间之地,虽然距离作者不远,但作者遥望了好几年,却还不能去一次。
D.作者在铭中说,超群智慧的人能够冷静考察,并能安居不躁。即使作者居住在喧闹的地方,集市上喧嚷杂乱,但也鼓励自己学习颜回安贫乐道的志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前临大衢,衢之行,又市人为多也。挟策而居者,自项脊生始。
(2)狄梁公对俗吏,不暇与偶语。此三人者,其亦若今之居也。
14.“铭”作为一种表示申明鉴戒的文体,只在文中占了部分内容,不足以统率全文。请从学过的“表”“志”“序”“辞”四种文体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来统率材料前三段,并结合材料内容说明你的选择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桃源忆故人
宋·陆游
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①元知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
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舸。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元来大。
[注]①甑:古代蒸食器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弹指顷浮生过”用弹指间浮生的比喻,生动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慨。
B.“去去醉吟高卧”化用陶渊明“高卧北窗之下”,大有东晋风韵。
C.“万里江湖烟舸”意境广阔,表明作者欲找回真实自我,自由在江湖中行走。
D.“脱尽利名缰锁”意味着是过去自己追求的功名利禄导致了今日之悲剧。
16.陆游的诗歌时常流露对生命与现实的思考,请结合文本分析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
(2)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就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的高危。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化用《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的歌辞,用以表达诗人对过去的觉醒,对未来尚可补救的坚持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近日,名为#不小心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走红网络。②有网友将自己拍摄的山川风景套上语文书封面的模板,这种“混搭”出奇地毫无违和感,适配度拉满。③于是乎引发了网友们纷纷效仿。
A ,他们还将近年来在户外徒步时拍摄的自然风光“爆改”成地理书封面,把外出旅游时拍到的文物古迹“爆改”成历史书封面。④课本封面的创作热潮,宛如偶然撞见的时光机,带着我们推开生活的大门,在现实的喧嚣中出走;⑤踏上“记忆之旅”,穿梭过往的河流,逐个去以前发呆的地方寻回记忆中的痕迹,去感受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故事。
B ,我们所憧憬的远方被拓印在小小的课本上,课本上的江河湖海、字字箴言编织成彼时的世界之网。长大后,当曾经向往的景色就在眼前,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远方变得触手可及时,遥远的记忆与当下形成连接,成为闭环。从当下出走,再到过往畅游, C 似乎有这样的魔力,勾连当下与过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有五处画横线的标号句,其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 ① )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 ② )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但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 ③ )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 ④ )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20.下列句子中的“本来”和“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中的“本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鱼啊,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他说。
B.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
C.这件事本来就该这么办,又何必节外生枝。
D.当周朴园意识到自己的名誉地位将受到威胁时,便露出了本来面目。
21.“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这句词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2.画横线句引用了郑板桥的诗句,对后文语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君书·画策》
作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给你哪些启示?请综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在文章中提到《国家宝藏》的舞台设计采用了9根冰屏柱,这些冰屏柱不是用于重现文物当时的考古场景,而是用于舞台上的位置变换,呈现多维立体空间。它们并不直接再现历史变迁的考古场景,《中国考古大会》重现考古场景。故选B。
2.C[解析]选项前后两句不具备条件关系,故选C。
3.B[解析]通过文博知识竞答的形式,让观众和选手共同探索文物精品,体现交互性,故选B。
4.①运用特效技术展现对比。在表演场景中,通过展现与现实场景形成对比的理想画面,给观众以强烈直观的感受(2分);②细节刻画。通过对故宫等建筑文物的细节描绘,直观地诉说故宫的历史(2分)。
5.①技术与内容的平衡:要确保技术手段服务于内容的表达,而不是主导或淹没节目的核心文化价值(2分);②考虑观众接受度和参与度:面对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观众,要思考如何设计节目使其既吸引人又易于理解和接受(2分);③注重传统文化的准确和尊重性表达:在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时,需要保证文化元素的准确性和尊重性,避免文化误读或简化。(2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6.D[解析]注释中表明“余光中先生化用了部分内涵”,并无怀才不遇之忧,故选D。
7.B[解析]“横向体现在作者乘坐电梯直上帝国大厦,竖向体现在作者驾车直扑纽约而来”错误,应该为“横向体现在作者驾车直扑纽约而来,竖向体现在作者乘坐电梯直上帝国大厦”。
8.①余光中先生在现实中携伴侣登上帝国大厦,以帝国大厦为具体场景依托,抒发自身的情感。②余光中先生登帝国大厦的处境和情感与王粲《登楼赋》中的故乡离思相吻合,其借助文赋登高抒怀。(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或角度亦可酌情给分)
9.纽约面貌:高度发达而又陌生冰冷的现代都市文明面貌。作者在文中反复使用音乐相关的象征来表现纽约的光怪陆离与压迫感,用计算机与纽约对照表现出它的发达和冰冷陌生。民族心理:①对于民族故土的怀念与热切。作者在与伴侣的对话中道出“我们一起飞回中国去”的心愿,直接表明了对于故土的热爱。(或将自己比喻为“一块飞不起的望乡石”深刻展现了异国游子对于民族的向心性。)②对于民族文化的回归与依恋。作者以“登楼赋”这一传统名赋为题,旨在与现代性的金属都市纽约抗衡,用古老传统的东方文化和深远的民族背景保持情感的浓度。(或以“一种东方的象形文字”“伟大的美”“没有谁能够翻译”等语句,表现出作者对于民族文化深厚土壤的自信与依恋。)(每点两分,概括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
10.ACE
11.A[解析]“寻,指循着”错误。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寻丈”意思为八尺至一丈左右,极言其距离之短。
12.B[解析]“朱熹曾在罗浮山静坐十年”错误,原文“朱文公欲于罗浮山静坐十年”,是想要去罗浮山静坐十年。
13.(1)书斋前靠大街,街上的行人,又以生意人居多。手持简策而居住的情况,是从我开始的。(衢,本意指四通八达的道路,文中译为街道;市人,生意人;挟策,手持简策/拿着书册;项脊生,我;各1分)
(2)狄梁公面对俗吏,没有空闲跟他们说话。这三个人,大概就像如今我的处境吧。(不暇,没有空;其,在句首,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大概;居,处境、情况;句意通顺;各1分)
14.“志”最合适。(1分)①材料前三段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符合“志”的文体范畴。(1分)②其他三种文体或作为奏章,或须在后面附带正文作品,或作为韵文,与材料前三段内容形式不符合。(1分)(选择正确1分,正面陈述“志”的理由1分,反面说明其他三种不可的理由1分。简要说明理由,有理皆可。)
15.D[解析]本词传达人们要摆脱名利的束缚,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辽阔,去寻得真实的自我,“今日之悲剧”无据,故选D。
16.①通过弹指间浮生已过,表达对人生短暂、转瞬即逝的感慨。②词人选择远离尘世喧嚣,高山醉卧,独自吟唱,表达了对自我独立和独特性的追求。③词人呼唤人们要超越名利的束缚,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辽阔,去追求更大的可能性,寻求真实的自我。(每点2分)
17.(1)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18.①网友们不仅创作语文书封面/网友们除了创作语文书封面外(根据后文“还”,以及创作其他学科书封面的举动。可见该空与后文构成递进关系,需要补充相关的关联词,比如“除……外、还”“不仅、还”等,其次在内容上,该空需要总结上文:网友们创作语文书封面。因此,关联词1分,内容1分。)②在学生时代/读书的时候/上学的时候(根据后文:“长大后……”以及“我们所憧憬的远方被拓印在小小的课本上”,可见该空应该表示一个时间阶段,且与“长大后”相对,同时又要与“课本”呼应。因此可填“在学生时代/读书的时候/上学的时候”之类,若仅仅只填“小时候”只得1分。)③语文书封面/课本封面的创作(根据段落大意,小时候憧憬的远方在课本上,而长大后向往景色就在眼前,因此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汇点,应该聚焦在景色的物质载体,加上该语段的主要述说对象是语文课本的封面创作,所以该处应该填语文课本封面。若仅仅只填到了“语文书或者语文课本”没有“封面”,只得1分)
19.③句式杂糅:“于是乎引发了网友们纷纷效仿”应改为“于是乎引发了网友们的纷纷效仿”或“于是乎网友们纷纷效仿”。④介词使用错误,“在现实的喧嚣中出走”应改为“从现实的喧嚣中出走”。(每点两分)
20.A[解析]:文中“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中的“本来”为副词,解释为“从一开始”,与A项相同。B项“本来”为时间副词,解释为“从前、先前”,C项为副词,表示“理所当然”,D项为形容词,解释为“原来的”。
21.C[解析]:该句词主要想表达的是“无计留春住”,即留不住春天的遗憾情绪。因此要么在语段最前处进行总领,要么在语段中间进行总结。①②处中间句意连贯,不应插入。④处前面的“但是人们……”这一句已经进行句意转折,将现实春天留不住的遗憾转为心中的永恒春天,所以不应填入。故应该放入③处,且③处的前后句均在表达北京春天的短暂将逝,句意连贯相承。
22.①引出下文,后文“不栽兰,不种竹”等表达均建立在该诗句的语意基础之上,从而顺理成章地展开后文的相关议论。②形成对比,后文“我们不栽兰,不种竹”与诗句“闭门只是栽兰竹”形成对比,突出强调我们将春天栽种心中,成为永恒。③丰富语义关系,该诗前半句与“不栽兰,不种竹”构成转折关系;该诗后半句与“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构成递进关系,丰富了语段的语义关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3.[材料解读]这段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引用了韩愈的《原道》和《商君书·画策》中的两段话。韩愈的话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指出要修身必先正心,要正心则必先诚意。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强调从内在的心灵开始,通过诚意正心,进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商君书·画策》中的话则侧重于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圣明的君主不崇尚道义而重视法治,法律必须明确,法令必须执行。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核心,即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认为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关键。两段材料虽然来自不同的思想流派,但都在探讨如何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韩愈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入手,而《商君书》则从国家管理的层面出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全面理解。
[作文立意指导]综合这两段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①法治精神与个人自律:论述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个人自律是法治精神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构建和谐社会。②儒法思想的融合与互补:探讨儒家修身思想与法家法治思想的融合,分析两者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两者的互补。③内在修养与外在约束:阐述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法律约束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两者如何相互促进。建议基准分为44-45分。
[参考译文]
我的书斋原来是集市中的店铺,长久以来都是市场上的生意人居住。左右邻居也都是生意人。书斋前靠大街,街上的行人也大多以生意人居多。读书人住在这里的,大概是从我开始的。不久,志同道合的读书人也渐渐来此,和我一起居住。书斋没有庭院,就把街道当作庭院。门半开,常常有经过的人站在门口东张西望。曾经和生意人做买卖的,以为是原来熟悉的地方,都没空抬头看一眼,就踏脚进门了,进来发现不对才离开。后来,又加装了篱笆,正中央又安装了门,用来阻隔来往的人影,但耳边的声音依然喧闹无比。每到深夜,打过更鼓,坐于书斋便想睡去,但往来行人络绎不绝。眼睛可享受宁静,但耳朵却做不到。
我说:“我曾听说朱熹想在罗浮山静坐十年。从前的那些名人高士,他们的学问常常在高山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学得,是因为他们拥有清静安定的心灵。那些空旷无极的地方,有小小山坡、拳大之石、几株古树,花瓣飘落,静水深流,令人心神舒畅。更何况是那些安静深远、阻隔难至、神奇深幽的地方呢?那安静的环境不可以说是不起到促进作用的。然而,吴县一带的名山,东面有绵延的东海,西面有林屋山、洞庭山,幽美得仿佛不是人间之地,都是距离不远的。如今对它们已经遥望了好几年,却还不能去一次。即使现在想要稍稍远离集市,搬到远一点的地方,也不能满足心愿。君子读书求学,恐怕不能对失去安静过于介意的。”
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门外有坐车的高官经过,华歆就前去观看,管宁却不因此而回头。狄仁杰面对俗吏,专心读书,没空跟他们说话。这三个人大概就像现在我的处境吧。而管宁和华歆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超然物外的修养,而不在于他是否认真读书。我说:“书斋可以是集市的店铺,店铺也可以是书斋。”
铭曰:深山大泊中常有怪异非常之人。超群智慧的人能够冷静考察,并能安居不躁。我居住在喧闹的地方,集市上喧嚷杂乱,想要逃到天上去。地上居地狭小,毫无发展的可能。太阳升起之后,事情纷乱,行人往来不绝。形态声音变化万千,时时刻刻都不相同。蚊子鸣叫像打雷一样,苍蝇叮咛像雨声一般,我讨厌我的耳朵连细小的声音都能听到。我怎么敢留恋安逸?应该学习颜回安贫乐道的志向。在安静的华宅中读书,与我有何相干!
2024浙江省A9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A9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文中多次写到的公路有何特殊含义,③改为“使人类进入”残缺“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浙江省A9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2届浙江省A9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PDF版,共12页。
2023浙江省A9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浙江省A9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