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5676762/0-17144656109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5676762/0-17144656109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5676762/0-17144656110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这要求教师要有( )
A.理想信念 B.扎实学识 C.道德情操 D.仁爱之心
2.古往今来,赞美教师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列诗句能体现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是(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这段话揭示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列对这种师生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之上,亦师亦友
②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促进
③学生就是知识的接受者,应绝对服从老师
④老师是教育教学的权威,能让学生都成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七年级(1)班同学展开了一场“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老师”的讨论,同学们纷纷发言。以下正确的观点是( )
①机器人无法像老师一样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关怀
②人工智能可以改变教育的方式,但不能完全取代老师
③机器人不具备塑造学生心灵的本领,无法完全代替教师
④人工智能教学效率高,能帮助学生迅速提高成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小明同学很喜欢的数学老师调离了,而他不适应新任的数学老师的教学风格,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为此非常苦恼。正确对待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是( )
①适应新老师的风格,学习成绩提高 ②发现新任老师的优点
③主动与新任老师交流并深入了解 ④承认老师风格是不同的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6.在某校开展的“老师,我想对您说”活动中,有的同学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有的同学向老师提出具体建议,有的同学借此机会消除与老师的误会。这一活动( )
①使学生和老师都成为了亲密朋友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③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与相互理解 ④能够杜绝师生之间的矛盾与误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某学习小组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验结果绘制了一幅图表(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图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我们无需在意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B.老师的表扬都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C.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D.老师的批评一定会使学生成绩下降
8.在学习了《亲情之爱》这一课后,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家风家训,下列家训的主题相一致的是( )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②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颜氏家训》
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④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示儿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小华最近一段时间不愿与父母交流,有时候还顶撞父母。为了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他为自己制订了与父母沟通的计划。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父母“唠叨”自己,过问自己的学习成绩,自己不反感,及时沟通
②尝试全部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③为了让父母放心,回家给父母说自己在学校的优点,用“善意的谎言”掩饰自己的错误
④当父母批评自己时,要认真倾听,心平气和地与父母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你的坐姿不对”“注意力能不能集中点”“别玩笔了,快点写”“连笔画都不对”……这些“爱的唠叨”往往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亲子冲突( )
①有时难以避免,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 ②不利于和谐家庭的建设,需要相互理解平等沟通
③有违“孝”道,子女要事事遵从父母教诲 ④无法化解,需要父母作出必要的让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表中评价与生活情景相一致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某市在评选的2023年“最美家庭”中,有的传承红色家风,秉持“永远跟党走”的家训;有的以书香润家,播撒读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有的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这些“最美家庭”( )
①把家庭梦融入了中国梦之中 ②是建设文明社会的优秀典范
③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良好家风 ④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某校积极开展诵读孝亲敬长故事、举办孝亲敬长黑板报、开设与实施孝礼课程等活动,以不同的实践形式培育学生孝亲敬长之情。此举( )
①是因为孝亲敬长只能依靠学校的教育 ②源于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③有利于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自觉孝亲敬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随着网络时代变强,智能手机的发展,视频通话基本上可以得到保证。尽管有些父母外出工作并且不能与子女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缺失。一些父母花更多时间与孩子进行视频和电话聊天,以陪伴孩子并与孩子交流,使孩子们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对此,你不认可的说法是( )
A.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不同
B.亲情只有用心感悟时才会存在
C.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我们需用真情才能读懂它
D.父母为我们生活操劳,我们要认真感受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
15.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是一个孝子,他认为孝顺有“三种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真正孝顺的人,“三种境界”都能够做到,下列能体现这“三种境界”的行为是( )
①注意保持距离,回避亲子冲突 ②摒弃自己的价值观念,一切以父母为主
③关切父母精神让父母心情顺畅 ④换位思考,用心领悟父母的教诲和期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16.【走近老师】
材料一:济宁学院附中思政课“金课”团队的老师们追求以学习为中心的思政课堂,倡导师亦生、生亦师互为学习者,打造共同学习成长共同体,聚焦引领学生、启迪学生、感染学生,同时根据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有风景、有温度的课堂,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人生大课。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确理解“教学相长”?(4分)
材料二:2023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教育部召开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开展“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城市亮灯”感念师恩尊师活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学习宣传活动,教师主题电影电视剧展播活动等。
(2)国家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6分)
17.【师生交往】
情景一:鲁宁同学喜欢老师的表扬,害怕老师的批评,觉得老师的表扬很有面子,能给自己带来前行的动力,一旦老师批评自己,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学习。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告诉鲁宁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6分)
情景二: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安其学而亲其师”,与老师共处的校园生活将会是我们一生中一段美好又难忘的经历,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师生友谊的天空,承载着我们几多欢乐、几多幸福……
(2)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与老师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提出你的建议。(8分)
18.【爱在家人间】
济宁学院附中初一年级举办感恩教育活动,号召同学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以下是部分活动内容:
材料一:以下是鲁宁同学小组整理的“与父母沟通情况”为主题的部分调查结果: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运用所学知识,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6分)
材料二:鲁宁同学在班会上向同学们宣讲收集到的2023年山东省“美德少年”曹为花的先进事迹:
曹为花妈妈患上了罕见疾病,生活也不能自理。因为生计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妈妈,给妈妈端茶倒水,帮妈妈洗头洗脚端尿盆,曹为花主动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不能出门,曹为花就把外边好玩的事讲给妈妈听,给妈妈解闷儿。她以孝心与善良为歌,以热情和豁达为曲,弹奏着一曲曲质朴温暖的歌!
(2)曹为花的“孝亲”行为令人十分感动,你打算怎样向她学习?(8分)
19.【家和万事兴】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有我们对梦想的追求,有朋友、家人、老师的陪伴与支持,在他们的关爱、呵护中我们尽享亲情、师生情和友情。以下是鲁宁同学的部分日记内容。
(1)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家在我们的成长中具有怎样的作用?(6分)
(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才能让家谱出幸福曲调?(9分)
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B 2.C 3.A 4.A 5.D 6.C 7.C 8.A 9.D 10.A 11.B 12.C
13.B 14.B 15.D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16.(1)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每点2分,共4分)
(2)①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③教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每点2分,共6分)
17.(1)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每点2分,共6分)
(2)①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②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③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④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应自我反思,相信善意,坦城相待,求同存异。(每点2分,共8分)
18.(1)问题:反映了部分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存在沟通障碍的问题。(或:子女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等)(2分)
(2)解决办法:①爱需要呵护。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②接纳父母,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③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每点2分,共6分)
(2)①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③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聆听他们的心声。
④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每点2分,共8分)
19.(1)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每点2分,共6分)
(2)①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
②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作贡献。
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变化,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每点3分,共9分)
生活情景
评价
①
父母经常带我们去参观各种博物馆
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②
家庭中的“亲子契约”规范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让家庭关系更融洽
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③
每晚全家人一起观看《新闻联播》
关心国家大事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④
和爷爷沟通方式由书信到视频通话
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调查内容
不太喜欢与父母沟通
与父母沟通有障碍
主动与父母沟通
所占比例
男
64%
48.7%
45.2%
女
42.3%
37.2%
49%
2024年4月8日 天气:晴
家中,有父母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2024年4月12日 天气:晴
父母认为熬夜学习是效率低的表现,我便主动和父母商量,如果第二天影响听课效率,我就改变熬夜学习的习惯;父母忙于工作,我就在周末得空时主动打扫卫生,洗洗衣服;父母起争执时,我主动充当“调解员”让父母握手言和;今年,我又多了个妹妹,我告诉自己,这并不会影响父母对我的爱。我感觉自己的家庭每天都是欢声笑语,虽偶有矛盾,但主旋律是幸福的曲调。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展示台,对错审判厅,选择大乐园,我会连,材料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共4页。
98,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98,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