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适用于物化生、物化政和历政生)
命题人: 审题人: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下图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第七次人口普查自2020年11月1日0时在我国全境开启,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
A. 900多万平方千米B. 960多万平方千米
C. 1300多万平方千米D. 1700多万平方千米
2. 图中各省区本次普查人口超过1亿的是( )
A. 青、甘B. 藏、宁C. 京、津D. 鲁、粤
3. 据图判断,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 西多东少B. 山地多平原少C. 东多西少D. 内陆多沿海少
4.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第六次普查为13.26%,第七次普查为18.70%。说明( )
A.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B. 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C. 我国的人口素质迅速提高D. 我国的人口健康状况下降
5. 我国从全面开放二孩到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实施,这将有利于( )
A. 均衡东西部人口的分布B. 鼓励人口向农村转移
C.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D. 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1. B 2. D 3. C 4. A 5. C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疆域辽阔,陆地总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广东和山东颜色最深,人口密度最大。从省份来看, 31 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 亿人的两个省份为广东(简称粤)和山东(简称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图中颜色越深代表人口越密集。读图可知,我国人口东多西少,A错误,C正确;平原多山地少,B错误;沿海多内陆少,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第六次普查为13.26%,第七次普查为18.70%,说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升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A正确;该数据并不能体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素质和人口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我国从全面开放二孩到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这将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正确;放宽生育限制并不能均衡东西部人口的分布,也不会促进人口向农村转移,AB错误;放宽生育限制会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农业、资源、工业、城市、交通、开发时间长短、农业、社会经济、历史。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 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D. 蕴藏的资源数量
7. 下列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 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B. 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C. 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
D. 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8.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 )
A.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B. 最大人口数量
C. 亘古不变的人口数量D. 最少人口数量
【答案】6. C 7. B 8. A
【解析】
【6题详解】
材料中显示: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今天的中国养活了13亿人,而且生活水平提高了。从时间发展角度看,在资源总数变化不大,甚至人均资源减少情况下,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增加,主要是科技发展间接增加了人类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和资源利用率,C正确,D错误;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地大物博、大多数资源较为丰富的中国影响较小,A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应减小,B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科技水平越高,人类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应越大,A错误;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B正确;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存在差异,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同,C错误;资源越丰富,可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或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即“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A正确,B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有关,其数值会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C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或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均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省区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人口分布与城镇分布密切相关,关于该省区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B. 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
C. 集中分布在海拔高的地区D. 多分布在土壤贫瘠的地区
10. 该省区人口合理容量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
A. 生态环境脆弱B. 生活消费水平高C. 经济水平低D. 科技水平低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30°N纬线穿过该省区,结合省区轮廓和雅鲁藏布江可知,该省区是西藏自治区。由图可知,西藏自治区城镇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A错误;该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区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B正确,C错误;河谷地区土壤较为肥沃,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省区是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为高原山地气候,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A正确;生活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都不属于自然原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均消费水平。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A、B、C、D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商业、住宅、文教、工业B. 住宅、商业、工业、文教
C. 商业、住宅、工业、文教D. 商业、工业、住宅、文教
12.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布局大型批发市场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A位于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较小,为商业区,B选项排除;B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最大为住宅用地,D选项排除;C土地利用类型位于郊区,且位于交通沿线,为工业区,A选项排除、C选项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①处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适合布局大型批发市场,A正确。②处是工业区,并不适合布局大型批发市场,B错误;③处离市中心较近,地价较高,成本高,不适合布局大型批发市场,C错误;④处距离交通线路较远,交通不便,不适合布局大型批发市场,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商业区面积最小,呈点状或条状,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工业区面积居中 ,具有聚集性 ——不断向郊区外移和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面积最大,低级住宅与低地、工业区相邻;高级住宅与高坡、文化区相邻,多建于城市的外缘 。
下图为“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商业、住宅和工业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中,付租能力最高的是( )
A. 商业B. 住宅C. 工业D. 一样
14. 据图分析,最可能形成居住区的是( )
A. OAB. OBC. ABD. BC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读图可知,商业、住宅和工业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中,付租能力最高的是商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我们应该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规划设计为付租能力最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相应功能区。OA段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OA段最可能形成商业区;AB段住宅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AB段最可能形成居住区;BC段工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因此,BC段最可能形成工业区。故最可能形成居住区的是AB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 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乙和丙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
A. 地形平坦B. 降水丰富
C. 交通便捷D. 传统工业集聚
16. 丁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低级住宅区B. 商业区
C. 工业区D. 文教区
【答案】15. C 16.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区的特点及影响地租的因素。
【15题详解】
影响地租水平高低有两个因素:一是与市中心的距离,二是交通便利。图中丁地离市中心较远,但地租水平较高,所以应该是交通便利。故选C。
【16题详解】
丁地地租水平较高,且高于周边地区的低价,只有商业区愿意支付这么高的租金。故选B。
近年来,随着我国县城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白天在县城、中心镇上班,晚上回农村睡觉”的城乡人口流动现象,这种现象是就地城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图示意县域内村民上班的流动方向。
17. 与县城相比,企业布局在中心镇主要是为了降低( )
A. 运输成本B. 土地成本C. 能源成本D. 原料成本
18. 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当地( )
A. 改善环境质量B. 农业快速发展
C. 完善基础设施D. 保护耕地面积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县城等级较中心镇高,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企业布局在中心镇并不能降低运输成本,A错误;中心镇地价较县城便宜,企业布局在中心镇可以降低土地成本,B正确;中心镇在能源及原料成本方面并无明显优势,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由已学知识可知,就地城镇化可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A错误;就地城镇化会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城镇化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导致农业发展缓慢,B错误;由材料“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白天在县城、中心镇上班,晚上回农村睡觉’的城乡人口流动现象”可知,就地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完善,C正确;就地城镇化会扩大建设用地面积,使耕地减少,D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
下图为“中国和法国城镇化进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 )
A. 城镇用地规模B. 城镇人口规模C.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D. 城镇的数量
20. 与中国相比,法国城镇化特点是( )
A. 起步晚B. 速度快C. 城镇人口规模大D. 水平高
21. 自197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经济的发展B. 生态环境的改善C. 气候变暖D. 交通拥挤
【答案】19. C 20. D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城镇化的标志有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增大等,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与中国相比,法国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A错误,D正确;1999年以来,法国城镇化速度明显慢于中国,B错误;法国城镇化水平虽高于中国,但人口总数远远少于中国,城镇人口规模小,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与集聚,即社会经济的发展,1979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城市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化速度加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有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越低。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口、三亚、儋州三大片区分会场分别举办相关活动,全面展示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据此完成下面各小题。
22. 活动期间,展示的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有( )
A. 黎族织锦B. 剪纸C. 京剧传唱D. 赛马
23. 近年来,海南打造非遗IP品牌,通过社交媒体与广大网友火热互动,其直接目的是( )
A. 培养非遗传承人B. 建立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C. 提高年轻人对非遗的认知度D. 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答案】22. A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2009年10月,黎族织锦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A正确;剪纸是安徽阜阳的一门古老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B错误;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C错误;赛马更是哈萨克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海南打造非遗IP品牌,通过社交媒体与广大网友火热互动,是为了加大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提高提高年轻人对非遗的认知度,C正确;而培养非遗传承人、 建立非遗名录保护体系、 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都不是其直接目的。ABD错误,故选C。
【点睛】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2009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湖南省立足自主创新,研发了有序抛秧机、油茶采收机、红薯收获机等新装备,推动湘字号农机不断升级,缓解了山区的土地撂荒现象。与北方农机“大而强”相比,湘产农机的魅力在于“小而美”。完成下面小题。
24. 与北方农机“大而强”相比,湖南省农机“小而美”主要是因为其( )
A. 地形更崎岖B. 降水更丰富C. 光热更充足D. 土壤更贫瘠
25. 湖南省山区推行“小农机”有利于( )
A. 提高农田的单产B. 增加农产品的类型
C. 提高农产品品质D.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南地区山区面积较多,湘产农机缓解了山区的土地撂荒现象,因此,湖南省农机小而美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地形更加崎岖,A正确;湖南水热条件充足以及土壤状况对于农机类型影响较小,排除BCD。故选A。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南省推动农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区的土地撂荒现象,土地利用率提高,总生产量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D正确;农机的使用并没有提高农田单产,也没有增加农产品类型,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没有明显影响,排除ABC。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
云南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是鲜花种植的天赐宝地。滇中的斗南镇40年前并不种植鲜花,而是种植蔬菜。目前,该镇鲜花产量占全国3/4,并发展成为花卉集散、信息和衍生品中心。完成下面小题。
26. 滇中地区鲜花种植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 地形B. 气候C. 水源D. 土壤
27. 斗南镇从种植蔬菜到种植鲜花的转变,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政策B. 技术C. 劳动力D. 市场
28. 斗南镇发展成为花卉集散、信息和衍生品中心,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土壤②市场③交通④技术⑤气候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②③⑤
【答案】26. B 27. D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云南滇中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一定的地形起伏,不太适合种植业的发展,A错误;由材料“云南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是鲜花种植的天赐宝地”可知,云南滇中地区气候适合鲜花种植,B正确;南方(西南)地区的水源和土壤条件差异不大,因此水源和土壤不是滇中地区鲜花种植最优越的自然条件,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由材料“该镇鲜花产量占全国3/4,并发展成为花卉集散、信息和衍生品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花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使得斗南镇从种植蔬菜转变为种植鲜花,D正确;政策、技术对种植结构有一定影响,但由上述分析可知,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AB错误;蔬菜和花卉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差异很小,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斗南镇的土壤和气候与滇中地区的其他区域差异不大,且土壤和气候属于自然条件,不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①⑤错误;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种植、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使得斗南镇发展成为花卉集散、信息和衍生品中心,②③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某地的市场条件可以从该地区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农产品品质、交通运输条件、距离城市远近等方面进行分析。
浙江某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至2017年,该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该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开展生产。完成下面小题。
29. 影响该集团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充足的水源B. 丰富的原材料C. 广阔的市场D. 廉价的劳动力
30. 与国内建厂相比,该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 )
A. 降低生产成本B. 增加产品运费C. 提高产品质量D. 提升科技水平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有广阔的市场,C正确;美国等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D错误;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原材料不是吸引该集团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AB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越南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低,劳动力更廉价,土地租金更低,该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不会增加产品运费,A正确,B错误;越南技术落后,在越南建厂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科技水平,CD错误。故选A。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在信息技术发展、消费升级等多因素驱动下,中国零售业正迎来新的转变时机,形成“互联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方式。某品牌咖啡是采用此种新零售方式而迅速崛起的咖啡饮品品牌,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出2000多家门店。该品牌咖啡的主要消费场景以自提为主,其门店通常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在上海,该品牌咖啡门店偏向于写字楼密集区而非商场密集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地租 ②人流量 ③交通 ④消费人群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32. 与传统的咖啡零售店相比,该品牌咖啡店的销售方式优势是( )
①节约人力成本 ②高效了解用户消费习惯 ③提高产品质量 ④消费者的消费环境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31. B 32. 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服务业区位因素及综合思维能力。
【31题详解】
本题主要结合咖啡店的性质及服务对象进行分析。该品牌咖啡店偏向于写字楼密集区而非商场密集区,写字楼密集区是咖啡主要消费人群聚集区,并且咖啡店作为较为高端的服务业,付租能力较强。而商场密集区人流量则更大,交通也相对更加便利,①④是选址的主要因素,②③不是,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32题详解】
根据题意,该品牌的咖啡店形成“互联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方式,通过零售和线上销售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并且通过互联网高效了解用户消费习惯,①②正确。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方式并不会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对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没有影响,③④错误。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咖啡店的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写字楼里的消费人群以及地租。并且明确该品牌咖啡店新型的零售方式所具有的优势。
“地摊经济”是指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据滴滴出行的数据显示,全国“地摊经济”占比最高的10大城市中有4个位于珠三角地区,它们分别是佛山、深圳、东莞和广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珠三角“地摊经济”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总量大B. 工业发达,夜间作业时间长
C. 外来年轻人口数较多D. 流动人口较多
34. 深圳“地摊经济”红火于北京,试推断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深圳四季气候温暖B. 深圳沿海食材更丰富
C. 深圳毗邻香港D. 深圳交通更便捷
35. 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地摊经济”,有助于( )
①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提高设施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
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 ④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阻止流向郊区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答案】33. C 34. D 35. C
【解析】
【33题详解】
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较多、外来年轻人口数较多都是珠三角地区夜间出行数量多的原因,但是构成夜间生活方式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还是年轻的人口。工业的夜间作业时间长不符合法律法规且对地摊经济无关系。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4题详解】
深圳夜间出行人数多于北京,因为深圳纬度较低,四季气候温暖,增加了夜间出行舒适度,A可能;构成夜间生活的所有要素中,还包括饮食文化这一个重要的部分,南方沿海地区食材更丰富,B可能;根据材料,夜间生活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深圳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必定受港澳等发达地区的影响,C可能。北京是我国首都,深圳经济发达,两地交通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交通都很便捷,D不可能。本题要求选择不可能选项,故选:D。
【35题详解】
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地摊经济”,增加了灵活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①正确;“地摊经济”会占有城市部分特定地段,可能造成交通拥堵,②错误;“地摊经济”繁荣了城市的商业经济,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③正确;人口流向郊区是逆城市化现象,“地摊经济”无法阻止城市人口流向郊区,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C。
福厦高铁是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其中位于莆田与泉州境内的湄洲湾跨海大桥是福厦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湄洲湾跨海大桥全长14.7千米,其中海域施工长度10.8千米。如图为福厦高铁线路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推测影响福厦高铁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地势B. 人口分布C. 用地成本D. 施工难度
37. 湄洲湾跨海大桥在建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劳动力缺乏②材料供给困难③强风天气频发④海水侵蚀较强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38. 修建福厦高铁的主要影响是( )
A. 吸引人口迁居至沿线地区B. 扩大沿线地区的对外贸易
C. 缓解沿线城市内部交通压力D. 促进沿线地区间协同发展
【答案】36. B 37. C 38. D
【解析】
【36题详解】
该高铁沿线地区地势相对低平,所以地形地势对于该高铁线路的布局影响较小,A错误;据图可知,福厦高铁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高铁沿线地区人口较密集,当前我国高铁主要用于运输旅客,因此人口分布是影响该高铁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B正确;用地成本对高铁线路的布局影响较小,C错误;当前我国修建高铁的技术水平较高,且沿线施工条件并不恶劣,因此施工难度对高铁线路的布局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37题详解】
福建沿海地区人口较密集,劳动力供给充足,①错误;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我国大桥修建水平较高,且湄洲湾跨海大桥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因此材料供给不是该跨海大桥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②错误;湄洲湾跨海大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桥所在海域受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大风天气频发、海水侵蚀较强,因此大桥在建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风天气与海水的影响,③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②错误,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8题详解】
修建高铁并不会为沿线地区带来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因此并不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居至沿线地区,A错误;当前福厦高铁主要用于客运,其对沿线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较小,B错误;高铁能够促进区域间的人口流动,对沿线城市内部交通的影响较小,C错误;修建高铁能够促进不同区域的人口流动,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D正确。故选D。
【点睛】交通运输建设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促进商品农业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交通条件改善后,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主要交通线(枢纽)对工业布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燃料、产品运输,减少运输成本,扩大了原料、燃料来源范围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利于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交通条件改善后,可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兴起,扬州曾一度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地方。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公路、铁路、海运等交通方式的发展,加之航道淤塞,大运河交通地位下降,扬州发展速度减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历史上扬州兴起得益于( )
A. 内河航运发展B. 行政中心变迁C. 矿产资源开发D. 陆路交通发展
40. 与河运相比,公路运输( )
A. 单位能耗低B. 机动灵活C. 运费较低D. 运量较大
【答案】39. A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兴起,扬州曾一度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地方”,说明历史上扬州兴起得益于内河航运发展,故选A。
【40题详解】
与河运相比,公路运输机动灵活性更强,B正确;单位耗能低、运费较低、运量较大,属于内河运输的优点。故选B。
二、综合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41.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a和b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c和d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将图中相应的数码填入下表。
【答案】(1) ①. 亚洲东部 ②. 亚洲南部 ③. 欧洲西部 ④. 北美洲东部 ⑤.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历史悠久 ⑥. 工业化起步早,经济水平高
(2) ①. ④ ②. ① ③. ③ ④. ②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为背景,设置2小题,涉及人口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已学可知,图中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中低纬度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a亚洲的东部和b亚洲的南部,有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养育众多人口,因此人口稠密;c欧洲西部和d北美洲的东部是因为工业化起步早,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小问2详解】
由已学可知,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如图中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①;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如位于青藏高原的②;寒冷的极地,如图中位于北极圈附近的③;原始的热带雨林,如图中位于巴西亚马孙平原的④。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交通不便,开发较晚,因此人口稀疏。
42. 读广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广元茶农都是自产自销,规模小,未能形成规模,茶农收益率____;当地茶叶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____,附加值低;广元黄茶仅面向省内销售,市场____,因此早期广元茶农收入低。
(2)2015年,广元市出台政策振兴黄茶产业,在乡镇大力布局茶叶加工厂,便于快速将采摘的茶叶进行____,保证茶叶原料的新鲜度;集中加工,统一制茶标准,打造黄茶____;对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增加产品类型,提高产品____;同时____就业机会,吸纳农民工返乡,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3)近年来,广元黄茶在上海建立基地合作单位进行推销,并在上海茶博会参展,集中面向全国乃至国际客户宣传,降低产品推荐____;通过茶博会,更精准获取潜在目标客户资源,共享____,获得了其他知名度更高的茶叶品牌的外溢客源;提高产品____,扩大黄茶市场影响力。
【答案】(1) ①. 低##不高 ②. 短 ③. 小
(2) ①. 加工 ②. 品牌##品质 ③. 附加值 ④. 增加
(3) ①. 成本##费用 ②. 客源 ③. 知名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四川广元地图信息为材料,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自产自销,规模小”可知,茶农收益较低,由于加工程度低导致产业链短;此外,由材料“仅面向省内销售”可知,当时市场小。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在乡镇大力布局茶叶加工厂”可以看出,为了保证茶叶原料新鲜度,会快速将采摘的茶叶进行加工,进一步打造本地黄茶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此项举措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最终促进乡村振兴。
【小问3详解】
合作推销、集中宣传等都是为了降低推荐成本;由材料“更精准获取潜在目标客户资源”可知,此举措能够共享客源,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43.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特征是:地形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____高__________低(方位),地面起伏小。
(2)A到B的坡度为5%,由坡度推断这里__________(能/不能)发展种植业。
(3)当地政府拟在D到李庄修建一条公路,现有①②两条设计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哪一条?__________,原因是山区道路沿__________修建,坡度__________,且连接居民点多。
(4)要观察李庄的全貌,C与E中最合适的地点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丘陵 ②. 平原 ③. 西北##WN ④. 东南##ES (2)能
(3) ①. ① ②. 等高线 ③. 和缓
(4) ①. E ②. E点看李庄为凹形坡,视线无阻挡;C点看李庄有山脊阻挡视线不可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地形特征、坡度、选线及通视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分布、地势起伏状况等方面描述。读图,根据指向标可知,西北部等高线密集,等高距为50米,海拔500米以下,为丘陵;东南部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起伏小。
【小问2详解】
坡度的表示方式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读图,图中A到B的坡度为5%(1/20),用度数法表示则大约为3°,坡度小于15°,不易水土流失,因此该地可以发展种植业。
【小问3详解】
读图,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①线符合山区选线的基本原则。①线在山区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和缓,连接居民点多,施工难度小。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E点海拔高,距李庄近,两地之间为凹形坡,故可看到李庄;C点与李庄之间有一组向低处弯曲的等高线,为山脊,有山脊阻挡看不到。
44. 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
(1)图中____曲线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___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2)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____产业向____、____产业转移,城市____不断扩大。
(3)B类国家城市化特点是起步____、水平____。
(4)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____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____现象。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第一 ②. 第二 ③. 三 ④. 用地规模
(3) ①. 晚 ②. 低
(4) ①. 下降 ②. )逆城市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及城市化标志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图中A曲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表示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B曲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小问2详解】
由已学可知,城市化的本质是二、三产业在城市集聚,故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小问3详解】
由已学可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B类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晚,多在二战结束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后,才致力于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城市化具有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增长速度快的特点。
【小问4详解】
读图结合已学可知,A曲线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已经进入到城市化后期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是因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逆城市化现象,
数码
人口稀少的原因
数码
人口稀少的原因
__________
湿热的热带雨林
__________
热带沙漠地区
__________
寒带、亚寒带地区
__________
青藏高原地区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地理选科)(无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地理选科)(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产业比重较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地理试卷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