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01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02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共8页。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我们粗略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作梳理,就会发现,尽管不同的诗歌类型具有不同的载事能力和叙事方式,但都与“事”有着不解之缘。感事、纪事、述事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之所以未将诗歌流于“记叙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诗体叙事的“审美化”。以事表情,化事为境,通过叙事丰富诗歌的情感表现和诗境空间是诗体叙事的美学导向。
    诗歌不仅有在场的“情”与“事”,还有不在场的“情”与“事”,两者共同影响着诗歌的美学意蕴;诗歌不仅有“记事”与“言情”的功能区分,更多的还是“以事表情、挟情叙事”的审美交融。为了更通透地认识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审美特质,我们需要把“诗歌叙事”放在一个在场与不在场共同营构的审美语境中,分析“情”与“事”相互交织,“抒”与“叙”分工合作的诗学内涵。根据诗歌文本中“事”与“情”的在场与否以及抒叙倾向,我们将诗歌分为感事诗、纪事诗、述事诗等。
    “感事诗”经常又被称为“抒情诗”,原因在于事在诗外,诗中或有情有事、或情大于事,甚至有时看不到事,诗中所抒之情、所叙之事皆是受到诗外之事的强烈刺激,要么直抒胸臆,要么寓情于景,要么事因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隐喻假借、寓言故事、景象碎片等都是经常出现在此类诗歌文本中的叙事方式。曹植的《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诗中看似散漫无章的景象碎片、人生感慨、寓言故事之所以能意脉贯通又情深境邃,不得不归于诗人身世经历的无形介入。曹丕继位掌权后,立即将曹植的“至交”杀害,曹植却因争立失败而无力相救。高树悲风、海水扬波承载的是满腔的悲愤怨恨,“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隐含着诗人痛苦的人生经历,“拔剑救雀”的故事分明就是诗人幻想出的利剑在手、救友于危难的感人画面。中国古典“感事诗”很少呈现出完整、清晰的故事脉络,其“语言次第”也经常会散漫无章,其人物形象也会时常被人为地物化变形,但这并不能影响诗歌含蓄蕴藉的审美意味。重要的一点就是诗外之事与诗内之情、之事的参互成文,让诗歌“因事起情,事为情用”,虚实贯通,深沉含蓄。
    “纪事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史”的意味,但并不等同于“史”。历史叙事力求直接、客观、简要,事外之情的介入势必会影响到历史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而“纪事诗”事在诗内,情在诗外,诗中事大于情,叙述者看似不露声色地“零度纪事”,实则是化情为事、以事表情。情节完整、事象鲜明、铺陈直录、不露声色是“纪事诗”常见的叙述方式。元稹的《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二):“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这首题为“遣怀”的悼亡诗,却没有一字直抒感怀之情。信中所描述的只不过是“读信”的事象,然而读来感人至深。诗人与亡妻生前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意营构成浓郁的情感语境,使得诗中所叙之事都饱蘸着诗人的思念之情。宋代文论家魏泰说:“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直抒胸臆往往容易使诗歌余味不足,寄情于事,以事表情,以鲜活的事象触人耳目,以潜隐的情感击人内心,往往会令诗歌韵味更加绵长。
    “述事诗”所叙之事可实可虚,所表之情可切身切己,也可切人切物,有着相对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中载事载情,有叙有抒,诗外亦有情有事,诗境开阔。与西方以时间顺序或因果逻辑来叙事的长篇史诗不同,中国古典“述事诗”大多是切取自身经历的一个事件片段,以“镜像式”的叙事方式将“一时、一事、一情、一景”合成一片,再以“蒙太奇式”的组接方式连缀成篇的中短诗篇。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古典诗歌注重对“此时此地、此事此人、此情此景”的在场性呈现,以及从在场通达不在场的蕴藉性生成。清代文学家翁方纲就提到:“所谓置身题上者,必先身入题中也;射者必入毂而后能心手相忘也。诗必能切己、切时、切事、一一具有实地,而后渐能几于化也。”翁氏所谓“实地”即“在场”,没有在场的切己、切时、切事的切身体验,诗中之事很难生情化境。
    除了上述“自传切片式”的述事诗之外,还有一种“故事型”的“述事诗”,诗歌多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对人物及事件做尽可能完整、详尽的叙述,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突出。诗中故事是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审美空间。叙述者尽可能地以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引人入胜,读者往往因鲜活的故事而意往神驰,作者、故事、读者因此神交在一个虚构的审美空间中,并可能不断向现实空间延伸,达致物我两忘、融会贯通的审美境界。
    由此可见,无论是感事诗、纪事诗,还是述事诗,我们很难以诗中情与事的比重多寡来分析其属于“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无论在场的是怎样的事,情感总是诗歌叙事的审美导向,无论在场的是怎样的情,其背后总会有让人动情的事,情不虚情、以事表情、挟情叙事、情事交融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叙事的不二法门。
    (摘编自张晶李晓彩《以事表情化事为境——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化叙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看,几乎所有的诗歌类型都含有或隐或显的叙事成分。
    B.以事表情、化事为境的审美化叙事,是中国古典诗歌区别于记叙文的重要因素。
    C.感事诗抒情委婉,蕴藉深沉;隐喻假借、寓言故事、景象碎片都是感事诗常用叙事方式。
    D.纪事诗与述事诗的内容都以叙事为主,前者所叙之事为实,后者所叙之事则可实可虚。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感事诗,了解诗人所处时代、所经历的事,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明晓诗歌的妙处。
    B.直抒胸臆会使诗歌直白、余味不足,只有作者不露声色地进行“零度纪事”,才能使诗歌韵味绵长。
    C.纪事诗不同于历史,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叙事的繁简不同,情感的介入与否不同。
    D.中国古典述事诗重视在场性切身体验,这决定了其采用的叙事方式迥异于西方史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作与诗歌类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氓》——纪事诗B.《离骚》——感事诗
    C.《春江花月夜》——述事诗D.《孔雀东南飞》——纪事诗
    4.文章是怎样做到把不同的诗歌叙事类型介绍得深入浅出的?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夫之曾批评杜甫的《石壕吏》诗味寡淡,“于史有余,于诗不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京雨燕以及行者——对理想作家的比喻
    李敬泽
    一代一代的北京人都曾抬头看见天上那些鸟——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鸟类。①它有一个诨号,叫“无脚鸟”,它的四趾只适合抓住高处的树枝或梁木,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它日复一日不停歇地飞,它在飞翔中睡觉,
    在飞翔中捕食,在飞翔中俯冲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溅起的水滴。
    如果让我用一种鸟来形容来比喻我理想中的作家,那就是北京雨燕。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他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界认定为他的根性和天命。他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让大地把他拘禁在此时此地、此心此身。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飞行家,就是齐天大圣、行者悟空。《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在玉真观歇脚,第二天启程上灵山,金顶大仙要给他们指路,悟空嘴快,说:“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大仙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当从本路行。”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大疑惑,既然目的就是取经,孙悟空一个筋斗飞过去,把经书拎回来交给师父不就得了吗?看到第九十八回,作者才作出了回答,②飞在天上、走“云路”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人之为人的问题是,他必须走“本路”,他无法直接抵达终极,人总是要死的,但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人是在向死而去的一天一天里,在“本路”、在地上的路获得他活着的意义。所以,“云路”上取的经不是真经,在大地上用双脚一步一步走过去,在人世的苦、人生的难中走过去,这才算得了真经。
    孙悟空,这伟大的行者,他的本性是飞,他也终于学会了落地,学会了在地上一步一步走,走过万里长路而成佛。现在,我心里马上就有了一个像行者那样的作家,他就是杜甫。
    年轻时的杜甫是凤凰,心高万仞,壮志凌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时杜甫二十四岁,壮游山东、河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遥望泰山,他的目光随飞鸟而上,他的心凌绝顶而小天下。
    这样的速度和激情,这样的一往无前、万里横行的豪气,不是杜甫了,是李白了。杜甫在天宝三载遇到了李白,那一年李白四十四,杜甫三十三。第二年,他们同游齐赵,杜甫写下了《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写的是李白,也是自己。
    李白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北京雨燕。他毕生不落地,他是“无脚鸟”、他是“谪仙人”,他只活在他自己那空阔无边的尺度里。他的伟大,让杜甫、让后来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格,就在于他真是不累,真是不牵挂,真是在飞,他在人世、在红尘中如此一意孤行、如此飞扬跋扈放浪轻狂。李白走的一直是“云路”,他一生都在飞。③杜甫一生都深情地遥望着怀想着李白,他那么爱李白,放不下李白,他爱的其实是他心中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青春勃发飞在“云路”上的自己。
    但一定有一个时刻,生命里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国诗歌和中国精神的一个关键时刻,杜甫忽然想明白了,他不是李白,他做不成李白,他注定要在这泥泞的人间踽踽独行,他的路就是人的“本路”,历经横逆、失败、劳苦,艰辛地为一餐饭、一瓢饮而奔忙,为夜雨中的一把春韭、为人和人的一点温情而感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卑微到了泥土里。但也就是在泥土与泥泞中,在漫漫长路上,他才看得见“三吏”、看得见“三别”,在生命和生活的根部、底部,在寒冷、逼仄中,他的心贴向别人的心,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朋友、路上那些陌生的受苦的人们。他成了负重前行的行者,背负起人世的沉重,成了诗歌中的圣人。哪里有什么“飞扬跋扈”,而是一步一步、步步惊心,战栗着喘息着,流淌汗水和泪水,从极度劳顿的身体中提炼出来句子。那是一个行者一个登山者的顿挫喘息,那就是生命之累之艰难苦恨。
    杜甫之伟大就在于,他竟能把一切提炼为精悍的韵律、提炼为诗。他是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行者,他是第一个走过并且写出“本路”的诗人,第一个直接面对累和喘息的诗人,第一个在累和喘息中为生命唱出意义的诗人。
    李白是纯粹的雨燕,他的持久魅力也正在这份常人没法模仿、不可企及的纯粹。而杜甫曾经是雨燕,后来落了地,他竟在地上长出了脚,一步一步走过去,这何其难啊,李白和王维那样绝顶的心智都做不到。杜甫身体里的那只雨燕真的飞走了吗?没有,还在,他翱翔于天之高、地之阔、江河万古,然后,他缓缓地落下,落到此时此刻、此人此心。④杜甫也是雨燕,在绝对的重中依然能轻,在石头缝里望见了明月,他是悲、他是欢,他是穷途末路、他是通达安泰,他能收能放能屈能伸能快能慢,由此,他才能把艰难苦累淬炼成诗。
    当这么谈论杜甫时,我重新想到了曹雪芹。曹雪芹,我说他是雨燕,但他其实同时也是行者。这个人作为作家的横绝古今,正在于他既飞在“云路”上、又走在“本路”上,他的路既是“本路”又是“云路”。《红楼梦》没有写完,实在是一大恨事,我甚至大逆不道地怀疑,《红楼梦》写不完,其实是真的写不下去了,“云路”和“本路”越走越合不到一起,雪芹之死是把自己活活难死。
    当我这么谈论杜甫和曹雪芹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苏东坡,还有其他人留给你们去想吧,记起你们见过的雨燕、你们遭遇的行者。这些伟大的灵魂,在往昔的日子、现在的日子里一直陪伴着我们,他们是我们的理想。作家天上地下的路,他们替我们走过,他们将一直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雨燕”“行者”比喻他心目中的理想作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李白、杜甫等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B.文章以读者耳熟能详的行者悟空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对作家某种写作态度的思考。
    C.作者认为曹雪芹横绝古今,是因为他既走“云路”又走“本路”,这也是《红楼梦》没有写完的主要原因。
    D.文章多用整句、短句,使文章语言生动灵活、富有表现力;多处引用诗歌,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处,“无脚鸟”“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等写出了北京雨燕的特点,为下文写作者心中的作家张本。
    B.第②处,在此可以看出作者否定作家走“云路”,肯定走“本路”,认为走“本路”才有意义。
    C.第③处,杜甫对李白的遥望怀想,其实是在怀念当年那个青春勃发、壮志凌云的自己。
    D.第④处,作者认为杜甫既是“行者”,心中也有“雨燕”,这也是杜甫能把苦难淬炼成诗的原因。
    8.文中的“雨燕”和“行者”各有怎样的特点和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9.作者说“当我这么谈论杜甫和曹雪芹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苏东坡”,可见在作者心里,苏轼既是“行者”也是“雨燕”。请结合文本以及苏轼的人生经历或文学创作进行分析,说一说你对“行者”苏轼和“雨燕”苏轼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后主名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文献太子卒,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建隆二年,遂立为太子。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后主天资纯孝,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毁,杖而后起。嗣位之初,属保大【注】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帮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躅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宪司章疏有绳纠过讦,皆寝不下。论决死刑,多从末减。常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亲录系囚,多所原释。中书侍郎韩熙载奏,狱讼有司之事,囚圈非车驾所宜临幸,请罚钱三百万以资国用。虽不听,亦不怒也。殂问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然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又置澄心堂于内苑,引能文士居其间,中旨由之而出,中书密院乃同散地。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皇甫继勋诛死之后,夜出万人,斫营招讨使但署牒遣兵,竟不知何往。盖皆澄心堂直承宣命也。长围既合,内外隔绝,城中之人惶怖无死所,后主方幸净居室听讲《楞严圆觉经》。群臣皆知国亡在旦夕,而张洎犹谓北师已老,将自遁去。后主益甘其言,晏然自安。命户部员外郎伍乔于围城中放进士孙确等三十人及第。其所施为,大抵类此,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
    (选自《南唐书》,有删改)
    材料二:
    徐铉居江南以名臣自负其来也欲以口舌驰说存其国。铉朝于廷,仰而言曰:“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曰:“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铉无以对而退。呜呼,大哉,何其言之简也!盖王者之兴,天下必归于一统。其可来者来之,不可者伐之;僭伪假窃,期于扫荡一平而后已。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注】保大:南唐元宗李璟年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徐铉A居江南B以名臣C自负D其E来也F欲以口舌G驰说H存其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主,最早出自《三国志》,其作者陈寿称刘禅为后主,后来人们将与刘禅有相似经历的,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
    B.少,形容时间短,与《促织》中“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中“少”的意思相同。
    C.毕,完成,完结,与成语“群贤毕至”中“毕”的意思不同。
    D.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与《孔雀东南飞》中“府吏见丁宁”中“见”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煜仁慈善良,宽厚爱人。宪司进呈奏疏中如果出现错误,李煜便夜不能寐,对死刑的量刑裁决,也坚持一律从轻论罪。
    B.李煜受到百姓爱戴,但他信奉佛教,下朝后常到寺庙拜佛,因此荒废很多政务。京城被围困之际,他还在净居室听讲经。
    C.大举用兵之际,李煜更换将帅的决策没有大臣知道,甚至斫营招讨使也不知具体的军事部署,可见澄心堂“直承宣命”的弊端。
    D.国家危在旦夕,百姓惶恐,臣子忧心,张洎却说宋朝军队已经衰疲,将会自行撤离,后主欣然采信了他的话,平静如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毁,杖而后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狱讼有司之事,囚圈非车驾所宜临幸。(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煜成为亡国之君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请结合两则材料概述其客观因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双井茶送子瞻①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②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③,落硙④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注释】①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黄庭坚在京任职,迁著作郎,家乡的亲人给他捎来了一些双井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在宋代是翰林院的别称。苏轼当时任翰林院学士。③云腴:即指茶叶。高山云雾生长的茶叶肥美鲜嫩,称云腴。④落硙(wèi):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硙,亦作“碾”,小石磨,研制茶叶的碾具。⑤五湖:太湖的别名。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从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落笔,翰林院宝书如林,森然罗列,一派清雅景象,很有气派,先声夺人。
    B.“挥毫”一句中的“泻”字,把那种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刻画得极为传神。
    C.颈联写诗人认为将家乡的茶叶进行精心研磨后,细洁的叶片连雪花也比不上它。
    D.此诗写赠茶给苏轼,以表达作者对苏轼的关爱,全诗诗意畅达,不堆砌典故,不生造奇词拗句。
    16.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朱安群评价这首诗说“一提东坡,二说黄州,都是诗的关键处,结尾只轻轻一点,就味深意长。”请结合作品对此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追崇先贤,是古代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体现了对诸葛亮忠贞不渝、鞠躬尽瘁品格的仰慕之情。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阿房宫的建筑时,不说长桥如龙,复道如虹,而说“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用惊讶疑惑的语气表达了对那些建筑物的观感,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
    (3)小刚漫步江边,看着滔滔江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杜甫《登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时空对举,从时空两个角度来体味诗人当时的感受。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春和夏似乎着意在色彩上铺陈,堆红叠绿,难免流于形式的浅。秋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听觉的,那些声音,或清越或铿锵,从色彩深处突兀出来,有破静为动之妙,凸显的是内核之美。
    (①)倚灯夜读时,常有唧唧虫声自院墙根下穿庭入户而来,惯来人们形容它的叫声是“唧唧,唧唧”,其实不是这样断句的。它的每一个句子里恐怕有十来个“唧”字,不紧不缓地连成一气,最后一个“唧”字尾音悠长,像两个省略号后面还接了一个破折号。(②)那虫声清亮,从墙根下传来,浸染着秋的夜气的潮凉和湿润,仿佛一粒粒的露珠,滚落在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③)却原来,这蛐蛐儿是这样一路婉转轻吟着自己长长短短的句子,于幕后走向台前,去抚摸烟火尘民的听觉。蛐蛐的叫声是小美,细碎、悠扬、轻柔,像风过桂花落,覆盖一秋的夜枕。(④)万物的形色和声貌上,从来都附着生命个体的灵魂温度。秋天,总归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盈、华美、沉甸甸,穿过浮华的视觉盛宴,且去听听秋声吧。
    18.“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这几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体现了汉语用词灵活、重视形象的特点。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布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
    随着全民减糖的兴起,代糖食品成为新时代的宠儿。顾名思义,代糖就是替代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发挥甜味作用、赋予食物甜味的东西。而阿斯巴甜是目前市面上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人工代糖,常用于制作无糖饮料、酸奶等, ① ,如不产生龋齿、不影响血糖、热量低、甜度高等。它的化学名称为N—Ʊ—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甲酯,由研究人员在合成促胃液分泌激素时偶然发现,甜度约是普通蔗糖的200倍。。
    IARC是作为世界权威的癌症研究机构,主要依靠人类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报告、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机制研究等,致癌证据强度被分为4类。其中1类 ② ,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含酒精饮料等;2A类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如红肉;2B类对人类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学证据;3类为尚无法分类。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意味着其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需进一步研究。此外,致癌物质的致癌风险还同人体实际摄入或接触该有害物质量的多少相关。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一新闻致使很多人对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品产生了担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回应,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所以 ③ 。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上面的材料对当代青少年有所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

    陕西省西安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