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默写。
    漫步古诗苑,可以领略无限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这里有明月相伴、并不孤独的美好生活的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这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暮春生命的本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这里有边塞军营艰苦环境特有的夜景。
    漫步古诗苑,可以触摸古人的高尚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这是诗人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对家乡无尽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这是诗人对亲人思念又不愿意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答案】 ①. 深林人不知 ②. 明月来相照 ③.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④. 百般红紫斗芳菲 ⑤. 朔气传金柝 ⑥. 寒光照铁衣 ⑦.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⑧.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⑨.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⑩.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芳菲、朔、柝、凭”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chóu,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huī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璇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报chóu( ) 陀螺( ) huī( )章 敷( )衍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其正确写法是“______”。
    (3)这段文字出自______的小说《______》。
    (4)请结合整本书,谈谈在当今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仍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至少写出两种精神)。
    【答案】(1) ①. 酬 ②. 徽 ③. luó ④. fū
    (2) ①. 璇转 ②. 旋转
    (3) ①. 老舍(或舒庆春) ②. 《骆驼祥子》
    (4)(思想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报chóu——报酬:辛苦工作后所得到的物品或钱财。
    陀螺(luó):儿童玩具。
    huī章——徽章:戴在身上表示身分、职业的标志。
    敷衍(fū):表面上应付。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字形的能力。
    依据“像被人家抽着转陀螺”中的“璇转”可知,其中“璇”应为“旋”。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依据“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可知,语段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一书。《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能力。
    依据“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可以概括为:他具有淳朴善良、憨厚能干、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3. 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活动一:爱国诗词大家写
    请写出一句完整(上下句)爱国古诗词。
    (2)活动二:爱国英雄大家选
    请写出一位令你难忘的古今英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主要英雄事迹。
    (3)活动三:爱国事情大家做
    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校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天下家国”的宣传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投稿。(要求:内容明确,句式整齐,不超过25字)
    (4)同学们想邀请政治老师陈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校学生会拟写的一份邀请函,请你根据提示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陈老师:
    您好!我班拟定于4月23日下午5:00在教室开展以《传承爱国精神,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想邀请您参加,请您给我们上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届时,恳请您莅临到来并对我们加以指导。不胜感谢!
    2024年4月20日
    七年级×班班委会
    ①邀请函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有误,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示例:文天祥,南宋末年,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军队抵抗元军,在兵败被俘后,他拒绝了元军的劝降,以死明志,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
    (3)示例:天下家国心中系,爱国精神永传承
    (4) ①. 《传承爱国精神,共创美好未来》中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②. 可删去“恳请您莅临到来并对我们加以指导”句中的“到来” ③. 落款处的“2024年4月20日”和“七年级×班班委会”位置互换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爱国诗词的拟写。
    写出一句完整的(上下句)爱国古诗词即可。
    示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爱国古今英雄及英雄事迹的列举。
    写出你所了解的爱国古今英雄,并简要概括他们的英雄事迹即可。
    示例: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多次击败倭寇,保卫了国家的沿海地区。
    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率领军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拟写宣传标语,内容要具体、紧扣主题,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巧用修辞、妙达情意,也可以利用谐音、熟语等,使标语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本题围绕着“天下家国”的主题,句式整齐,语言简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心怀天下家国,共筑美好未来/家国在心中,未来共创造
    小问4详解】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书名号主要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此外,书名号还用于表示公告、声明、法律、决议、通知等作为一个完整的名称出现; 双引号的作用则包括引用、强调、否定、特殊含义、特定称谓。材料中“传承爱国精神,共创美好未来”并不是一本正式的书籍或书刊等的名称,而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使用双引号可以更准确地表示这是一个特定的、有具体含义的标题或名称。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恳请您莅临到来并对我们加以指导”句中,“莅临到来”语义重复,可删去“到来”。
    (3)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格式。
    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邀请函”三个字,或者是“活动名称+邀请函”,位置居中。称呼顶格写,“敬语+称呼”,如“尊敬的王老师”“尊敬的王校长”“敬爱的王女士”等。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背景、目的,然后注明活动时间、地点、名称等具体内容,然后写邀请语,如“特此邀请您参加”“期待您的光临”等。如果写“此致”“敬礼”要分两行,“此致”前面空两格,“敬礼”要项格写。最后是落款,位置靠右,上一行写邀请人或邀请单位,下一行写明具体的邀请时间。
    故该邀请函落款处,应将时间“2024年4月20日”与署名“七年级×班班委会”位置互换。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17分)
    母亲留给我的“遗产”
    (1)母亲留给我的“遗产”,是她在世时亲手装订的厚厚一叠报纸装订本和一本剪报。我一直把它整齐地摆放在家中书柜显眼的位置上,倍感珍惜。即使是过去了21年,我的脑海里依然萦绕着母亲的微笑。
    (2)母亲退休后也没闲着,除了帮我们带小孩外,我和妻子的一日三餐,母亲全给包了。整天忙里忙外,她总说不累,看到的总是脸上带着的微笑。
    (3)那年,我所在的地方停办多年的报纸复刊了,我被选调到报社工作。有时到母亲那吃饭时,我都会把当天出版的报纸带去看。久而久之,我也就把看过的报纸随手丢在母亲那儿。有一天,因为写稿子耽误了些时间,我去时饭菜已摆好在桌上,全家在等我,而母亲却静静地坐在一旁的凳上看报纸。母亲念过几年私塾,勉强能够读书看报。看到母亲对阅读报纸有兴趣,我立即有了给母亲订份报纸的念头。母亲同意了。
    (4)后来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地方广播电视台成立后,我就调到此单位负责编播,工作也就越来越忙,去母亲那吃饭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5)然而,多年以后的一天,母亲在对着镜子梳头的时候,我窥见她那满头的白发和爬上皱纹的脸庞,突然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老得是那样的快。我想多回去陪陪母亲,可总被工作上的一些琐事缠身,不仅如此,有些事情似乎又来得太突然。母亲70岁那年,我接到借调到省级电视台工作的通知。我本不想告诉母亲,可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要走的头天晚上,我把这事跟母亲讲了。母亲看着我一声不吭,我知道母亲是舍不得我离开。
    (6)“我会经常回来看你的!”我不由自主地去触碰母亲那筋筋巴巴的双手。
    (7)母亲笑了,挥挥手说:“去吧,到了省里好好工作,妈用不着牵挂。”母亲说完掀开床罩,低头从铺下面拉出一只红木箱,我一眼就认出这是母亲原来的衣服箱,虽说不装衣服了,母亲却一直珍藏着。母亲用一块湿巾,细细擦拭着,擦拭着……
    (8)“这个木箱子你带走吧!”母亲和气地说。
    (9)我惊诧地看着母亲说:“这木箱,我不需要,都过时啦!”
    (10)母亲没吭声。她打开箱盖,箱里装着的全是报纸装订本。我一本本拿出来,都是我原来带回来随手丢在母亲这里的地方报纸,母亲却把它们一份份装订成册。最后在箱底拿出来的是一本剪报,里面贴着的全是我被省级报刊采用过的新闻稿件。看着厚厚的一叠报纸装订本和那本剪报,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
    (11)母亲慈祥地扫了我一眼,微微一笑说:“你要到新单位去工作了,带着它,让他们看看这些都是你编辑过的报纸和发表过的文章。”
    (12)我知道,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可是母亲做这些事情我是知道的。
    (13)每天操持完家务活,母亲就着手装订报纸或看报了。母亲做装订本全靠手工操作,得费很大的劲。先用木锥子在厚厚的本子上戳眼,然后再一针一线扎牢,手指、手掌常常被针或木锥子划伤。母亲看报刊得靠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能在众多文章中找到我写的文章实属不易,剪报后粘贴在本子上更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撕坏剪纸,也很需要些时间。母亲做事时那么的专注,全然就像她在制作一件精致的工艺品,那样认真、仔细。
    (14)一连串的回忆涌进了我的脑海。我默立在母亲身旁,心中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说不清那是悲、是喜、是安慰,还是……泪,热辣辣地滚到了腮边。
    (15)我想说句什么,但喉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时未能开口。
    (16)看我不语,母亲以为我有些为难。她仔细地端详着我,神态安详,嘴角上挂着一抹微笑:“要是你不方便带走,我先给你保存着,等你回来再来取。”
    (17)那天晚上,当我在泪眼蒙眬中提起放着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的红木箱时,感到它是那么的沉甸甸。
    (18)母亲给了我一种事关人生的无限喜悦。这种喜悦自她植入以后,一直浸润于我的生命深处,直到今天。
    4. 文章围绕母亲留给我的“遗产”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 请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母亲做事时那么的专注,全然就像她在制作一件精致的工艺品,那样认真、仔细。
    6. 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7.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留给我的‘遗产’”的作用。
    【答案】4. ①“我”被选调到报社工作,母亲对“我”带回去的报纸有兴趣,“我”给母亲订报纸。②“我”被借调到省级电视台工作,离开的头天晚上,母亲把装着厚厚的一叠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的木箱给“我”。③“我”回忆起母亲做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的样子,热泪滚到了腮边。
    5. ①运用“专注”“认真”仔细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做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时全神贯注的状态,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比作“精致的工艺品”,写出了母亲对“我”所写文章的珍视,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意思对即可)
    6. ①勤劳能干,甘心付出:母亲退休后仍帮“我”带小孩、照顾“我”和妻子的一日三餐。②为孩子着想,细心体贴,关爱孩子:“我”要借调到省级电视台工作时,母亲让“我”不要牵挂;母亲手工装订了一叠报纸装订本和一本剪报,让“我”带到新单位。(意思对即可)
    7. ①指母亲在世时亲手装订的厚厚一叠报纸装订本和一本剪报,点明文章的行文线索。②奠定了文章深沉的哀思与怀念的感情基调。③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抒写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3)段“那年,我所在的地方停办多年的报纸复刊了,我被选调到报社工作。有时到母亲那吃饭时,我都会把当天出版的报纸带去看。”“有一天,因为写稿子耽误了些时间,我去时饭菜已摆好在桌上,全家在等我,而母亲却静静地坐在一旁的凳上看报纸”“看到母亲对阅读报纸有兴趣,我立即有了给母亲订份报纸的念头。母亲同意了”可以概括为:“我”被选调到报社工作,母亲对“我”带回去的报纸有兴趣,“我”给母亲订报纸。
    依据(4)段“后来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地方广播电视台成立后,我就调到此单位负责编播”,(7)段“母亲笑了,挥挥手说:‘去吧,到了省里好好工作,妈用不着牵挂。’母亲说完掀开床罩,低头从铺下面拉出一只红木箱,我一眼就认出这是母亲原来的衣服箱,虽说不装衣服了,母亲却一直珍藏着”,(10)段“母亲没吭声。她打开箱盖,箱里装着的全是报纸装订本。我一本本拿出来,都是我原来带回来随手丢在母亲这里的地方报纸,母亲却把它们一份份装订成册。最后在箱底拿出来的是一本剪报,里面贴着的全是我被省级报刊采用过的新闻稿件”可以概括为:“我”被借调到省级电视台工作,离开的头天晚上,母亲把装着厚厚的一叠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的木箱给“我”。
    依据(14)段“一连串的回忆涌进了我的脑海。我默立在母亲身旁,心中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说不清那是悲、是喜、是安慰,还是……泪,热辣辣地滚到了腮边”可以概括为:“我”回忆起母亲做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的样子,热泪滚到了腮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依据句中的“专注”“认真”和(13)段“母亲做装订本全靠手工操作,得费很大的劲。先用木锥子在厚厚的本子上戳眼,然后再一针一线扎牢,手指、手掌常常被针或木锥子划伤。母亲看报刊得靠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字,能在众多文章中找到我写的文章实属不易,剪报后粘贴在本子上更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撕坏剪纸,也很需要些时间”可知,作者运用这些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做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时专注和聚精会神的状态,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
    从修辞角度:依据“全然就像她在制作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客户自,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报纸装订成本和我写的文章比作“精致的工艺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装订报纸的真人和对“我”写的文章的珍视,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依据(2)段“母亲退休后也没闲着,除了帮我们带小孩外,我和妻子的一日三餐,母亲全给包了。整天忙里忙外,她总说不累,看到的总是脸上带着的微笑”可知,母亲退休后仍帮“我”带小孩、照顾“我”和妻子的一日三餐,这表现了母亲勤劳能干,甘心付出的精神;
    依据(4)段“后来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地方广播电视台成立后,我就调到此单位负责编播,工作也就越来越忙,去母亲那吃饭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7)段“母亲笑了,挥挥手说:‘去吧,到了省里好好工作,妈用不着牵挂’”可知,这表现了母亲为孩子着想的性格;
    依据(10)段“母亲没吭声。她打开箱盖,箱里装着的全是报纸装订本。我一本本拿出来,都是我原来带回来随手丢在母亲这里的地方报纸,母亲却把它们一份份装订成册。最后在箱底拿出来的是一本剪报,里面贴着的全是我被省级报刊采用过的新闻稿件”,(11)段“母亲慈祥地扫了我一眼,微微一笑说:‘你要到新单位去工作了,带着它,让他们看看这些都是你编辑过的报纸和发表过的文章’”可知,母亲平日里用手工装订了一叠报纸装订本和一本剪报,让“我”带到新单位。可见,这是一位细心体贴,关爱孩子成长的母亲。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
    依据(1)段“母亲留给我的‘遗产’,是她在世时亲手装订的厚厚一叠报纸装订本和一本剪报”,(10)段“母亲没吭声。她打开箱盖,箱里装着的全是报纸装订本。我一本本拿出来,都是我原来带回来随手丢在母亲这里的地方报纸,母亲却把它们一份份装订成册。最后在箱底拿出来的是一本剪报,里面贴着的全是我被省级报刊采用过的新闻稿件”,(17)段“那天晚上,当我在泪眼蒙眬中提起放着报纸装订本和剪报本的红木箱时,感到它是那么的沉甸甸”可知,题目“母亲留给我的‘遗产’”是指母亲在世时亲手装订的厚厚一叠报纸装订本和一本剪报,点明文章的行文线索。依据上述语段内容可知,题目中的”遗产“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沉的哀思与怀念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依据(2)段“母亲退休后也没闲着,除了帮我们带小孩外,我和妻子的一日三餐,母亲全给包了。整天忙里忙外,她总说不累,看到的总是脸上带着的微笑”,(7)段“母亲笑了,挥挥手说:“去吧,到了省里好好工作,妈用不着牵挂”,(10)段“母亲没吭声。她打开箱盖,箱里装着的全是报纸装订本。我一本本拿出来,都是我原来带回来随手丢在母亲这里的地方报纸,母亲却把它们一份份装订成册。最后在箱底拿出来的是一本剪报,里面贴着的全是我被省级报刊采用过的新闻稿件。看着厚厚的一叠报纸装订本和那本剪报,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11)段“母亲慈祥地扫了我一眼,微微一笑说:‘你要到新单位去工作了,带着它,让他们看看这些都是你编辑过的报纸和发表过的文章’”,(13)段“每天操持完家务活,母亲就着手装订报纸或看报了。母亲做装订本全靠手工操作,得费很大的劲……能在众多文章中找到我写的文章实属不易,剪报后粘贴在本子上更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撕坏剪纸,也很需要些时间。母亲做事时那么的专注,全然就像她在制作一件精致的工艺品,那样认真、仔细”可知,通过这些日常琐事,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二)(18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3)但当涉猎 涉猎( )
    (4)见往事耳 往事( )
    (5)及鲁肃过寻阳 及( )
    9.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0. 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两处)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 阅读选文,用文中原句回答以下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重要性,面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______”,只要吕蒙用(2)“______”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以“______”指出读书的收获,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12. 阅读全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8. ①. 当涂:当道、掌权。 ②. 辞:推辞。 ③. 涉猎:粗略地阅读。 ④. 往事:历史。 ⑤. 及:到,等到。
    9.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
    10.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 ①. 治经为博士 ②. 涉猎 ③. 现身说法
    12. (1)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3)不能总拿老眼光来看待人或事,要善于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4)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只要用功学习,谁都能有所收获。(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道、掌权。
    (2)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辞。
    (3)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
    (4)句意:了解历史罢了。往事:历史。
    (5)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2)句重点词语: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即:就。更:另,另外。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1)句意: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孤”是主语,“常读书”是谓语,它们之间应该有一个停顿。而“自以为”和“大有所益”分别是两个独立的短语,前者表示自我判断,后者表示判断的结果,所以它们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正确划分为: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句意: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了。
    肃”是主语,代表鲁肃,应断开;“而”是一个连词,它连接了“结友”和“别”两个动作,表明这两个动作是相继发生的,应断开。
    正确划分为: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知孙权并不期待吕蒙为博士;
    根据“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其目的是用涉猎的方法读书来了解历史;
    根据“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孙权是用自身的例子,现身说法来指出读书的收获。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启悟能力。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吕蒙“辞以军中多务”,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由此我们可得出启示: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鲁肃与吕蒙论议的过程可以看出: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鲁肃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鲁肃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由此可得出启示: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只要发奋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只要肯刻苦努力,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学官吗?我只是让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你知晓事情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了。
    三、作文(30分)
    13. 生活中,是什么一直陪伴着你左右?是老师、父母、伙伴,还是你喜欢的一种东西,或是一种品质或习惯?
    请以“与______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与阅读相伴的日子
    抚书扉,启书页,淡淡墨香盈满怀秀。指尖掠过每一个文字,行行灵动优美的语句,在指下细细流过,流进了心田,流进了一个个与阅读相伴的日子。
    孩提时,钟爱于《西游记》中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曲折故事,陶醉于《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酣畅淋漓,思索于《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与周公瑾的赤壁之战,孜孜探索吴蜀联军得胜而归的秘密。每每有了新的发现,我便手舞足蹈,兴奋不已。阅读在那时的我稚嫩的眼光中,是无穷无尽的奇妙故事,是一个很好的玩伴。
    在那些与阅读相伴的日子里,我从不孤单。
    后来,我怀着小心翼翼的好奇,敲开了古诗文的大门,我立刻被这华丽城堡内的流光溢彩所吸引,“沉醉不知归路”了。我惊叹于《滕王阁序》的浑然天成,《岳阳楼记》的雄奇壮美,明白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懂得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轻捧诗卷,我似乎看到了那个把酒问月的李太白,登楼问鸿的李义山,提携玉龙的李长吉。
    面对着茫茫白雪,手握诗集,临窗远眺,我真想高歌一曲“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吟哦一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读婉约之诗文,好像是在啼听《琵琶语》,一弹一挑,都是乌啼惹了旧梦,雨落惊了纱帘;读豪放之诗文,恰似是在听一曲《十面埋伏》,变幻多姿,激越潇洒,气势磅礴,大有九天揽月之势,令我心旌摇动,不能自已。随着诗文的起承转合,我竟“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了。阅读,在那时痴迷诗词的我的心中,是一幅幅风景画,是浓浓的诗意,是让我魂牵梦萦的优美意境。
    那些与阅读相伴的日子,让我从此不怕挫折,像诗中所传达的那样,锲而不舍,直挂云帆,拥抱希望。
    现在,我正在阅读各类世界名著,而这次感动我的是人间真情。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中,我感受到的是至真至纯的浓浓亲情,在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我看到的是固若金汤的友情,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我品悟到的是始至不渝的爱情……阅读,与你在一起,我品尝到了一桌桌情深意浓的盛筵,体味到了人生百味。
    时间的齿轮轻轻碾合,碾细了一个个词句,碾香了一个个故事,也将这悠长书韵,碾进了一个个与阅读相伴的日子。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审题可知,题目中的空白处填写的应是与自己相伴的某个对象。体悟生活,世间百态,皆是美好。阳光下,金黄的向日葵灿烂开放;土地里,落花生积蓄力量默默生长;晨光中,同学们扬起求知的脸庞……生活中许多与我们相伴的人、事、景、物都在展现着自己最美的姿态,成为美好的存在。我们与自然相伴学会了欣赏,与亲情相伴懂得了理解,与书籍相伴领悟了生活……我们在与一切美好事物相伴的日子里更是学会了成长与感悟。写作本文,应立足生活,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真实感悟。
    第二,选材构思:文体明确要求是记叙文,所以作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与亲情相伴,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与关切;与友情相伴,我们感受到了真诚与快乐;与自信相伴,我们勇敢面对风雨;与乐观相伴,在灰色的日子我们依然快乐……题目中的“日子”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所以可选取多个事件或多个场面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与某某相伴的日子,表达出自己对于某某的某种感情或从中获得的某种感悟。

    相关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