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661696/0-17141818992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661696/0-17141818992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5661696/0-171418189933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填在答题卷中.)
1.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有关近代物理学发展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规律的研究,提出“能量子”概念,把物理学带入了量子世界
B.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枣糕”结构模型
C.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D. 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装置的建立,标志着人类首次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了核能的释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规律的研究,提出“能量子”概念,把物理学带入了量子世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装置的建立,标志着人类首次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了核能的释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如图所示,在原来不带电的枕形导体附近M处放置一个带正电的小球,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端电势比B端低B. A端电势不一定比D点低
C. B端电势比D点低D. 枕形导体内C点电场方向由A指向B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达到静电平衡后,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上的电势处处相等,所以可以得到,由于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B端终止,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B端和A端的电势比D点的低,故C正确,AB错误;
D.由于杆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C处的电场强度为0,故D错误;
故选C。
3. 2024年2月24日晚某市举办了元宵烟火晚会,为完成拍摄任务,摄影组采用了无人机全程拍摄,无人机在地面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起飞。经历匀加速、匀速及匀减速三个运动过程,后悬停在距离地面某一高度处。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运动阶段的位移大小
B. 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C. 悬停处距离地面的高度
D. 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之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则匀速运动阶段的位移大小为
m=50m
故A错误;
B.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则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3:2
故B正确;
C.悬停处距离地面的高度
m=100m
故C错误;
D.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
可知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B。
4. 如图所示,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某半球形玻璃砖的A点以入射角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面射出(不考虑多次反射)。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和,速度分别为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折射光线AB是红光B.
C. 光发生折射时波长不变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红光波长长,蓝光波长短,红光折射率小,蓝光折射率大,根据折射定律
入射角相同,蓝光的折射角小,所以折射光线AB是蓝光,故A错误;
B.根据
红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大,即
故B错误;
C.光发生折射时波速变化,频率不变,所以波长改变,故C错误;
D.光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为
由此可知,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相等,即
故D正确。
故选D。
5. 2023年7月10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如图所示,“樊锦诗星”绕日运行的椭圆轨道面与地球圆轨道面不共面,轨道半长轴为3.18天文单位(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远日点到太阳中心距离为4.86天文单位,若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樊锦诗星”绕太阳一圈大约需要3.18年
B. “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速度大小与地球的公转速度大小之比小于
C. “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D. “樊锦诗星”在远、近日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解得
故A错误;
B.对地球,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可得
“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速度
所以
故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所以
可知“樊锦诗星”在远日点的加速度与地球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故C错误;
D.轨道半长轴为3.18天文单位,远日点到太阳中心距离为4.86天文单位,则近日点到太阳中心距离为1.5天文单位,对于“樊锦诗星”在远日点和近日点附近很小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有
故D错误。
故选B。
6. 图示为某人设计的电吹风电路图,a、b、c、d为四个固定触点,可动的扇形金属触片P可同时接触两个触点.触片P处于不同位置时,电吹风可处于停机、吹热风和吹冷风三种工作状态。和分别是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该电吹风的各项参数如下表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触片P同时接触bc两个触点时电吹风吹冷风
B. 小风扇的内阻是60Ω
C.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3:11
D. 吹热风时,小风扇消耗的功率与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之比为3:2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当电吹风送出来的是冷风时,电路中只有电动机工作,触片P应与触点b、c接触,故A正确;
B.冷风时输入功率为60W,正常工作时小风扇输出功率为52W,说明小风扇内阻消耗的功率为8W,则有
所以
故B错误;
C.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故C错误;
D.吹热风电热丝的热功率为
所以吹热风时,小风扇消耗的功率与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故D错误。
故选A。
7. 如图所示,厢式汽车停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条长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拴在相距为L的a、b两点,让轻绳穿过质量为m的光滑环,将光滑圆环悬挂起来,此时轻绳拉力为。此后将汽车停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此时轻绳的拉力为。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汽车水平面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可得
在斜面上受力分析如图
设a到球的距离为,则b到球的距离为,设边长为的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根据几何关系及正弦定理,有
解得
根据受力分析,可得
所以有
故选D。
8. 某小球质量为M,现让它在空气中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与速率的关系满足(k为定值),当下落时间为t时,小球开始匀速下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在t时间内下降的高度h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当小球匀速下落时,有
下落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可得
联立可得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撑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一个驱动力,这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如左图所示。该共振筛的共振曲线如右图所示。已知增大电压,可使偏心轮转速提高;增加弹簧的劲度系数,可减小筛子的固有周期。现在,在某电压下偏心轮的转速是。为使共振筛的振幅增大,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A. 降低输入电压B. 增加输入电压C. 更换劲度系数更大的弹簧D. 更换劲度系数更小的弹簧
【答案】AC
【解析】
【详解】如图可知,筛子的固有频率为
现在某电压下偏心轮的转速是,频率为
固有频率小于驱动力的频率。
AB.为使共振筛振幅增大,可以减小驱动力的频率,则偏心轮的转速应减小,应减低输入电压,A正确,B错误;
CD.为使共振筛的振幅增大,可以使固有频率增大,则固有周期减小,即增加弹簧的劲度系数,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0. 某工厂为了检验正方形线圈的合格率,将线圈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所在空间中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边界与平行且与线圈速度方向成,磁感应强度为B。如图所示,线圈与传送带一起以恒定速度v向右运动,线圈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线圈恰好不打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线圈质量为m,匝数为N,边长为L,总电阻为R,且磁场宽度大于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电流方向为
B. 在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圈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始终沿所在直线方向,且最大值为
C. 线圈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截面的电荷量为
D. 在不改变传送带速度的情况下,相同质量、材料、边长但匝数为的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也恰好不打滑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故A正确;
B.在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受到沿方向的安培力作用,由于线圈匀速运动,所以线圈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线圈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始终沿方向,最大值为
又有
,
解得
故B正确;
C.线圈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截面的电荷量为
解得
故C错误;
D.线圈质量不变,材料不变,边长不变,匝数变成2倍,则导线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根据
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又因为安培力的最大值为
可知,匝数变成2倍,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最大值不变,而最大静摩擦力为
不变,所以在不改变传送带速度的情况下,相同质量、材料、边长但匝数为的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也恰好不打滑,故D正确。
故选ABD。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1.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小物同学用体积为A的纯油酸配置成体积为B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取体积为C的油酸酒精溶液,再把它一滴一滴地全部滴入烧杯,滴数为N。
(1)此后实验操作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
A. 描绘油膜轮廓B. 取油酸酒精溶液C. 撒粉D. 滴油酸酒精溶液
(2)把1滴该溶液滴入浅盘里,稳定后测得油酸膜面积为S,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为____________(用以上字母表示);
(3)小物同学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A. 计算油膜面积时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全部按满格计数
B. 痱子粉末太薄使油酸边界不清,导致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
C. 未等痱子粉完全散开,就在玻璃片上描绘了油膜轮廓
D. 用注射器测得1mL溶液有N滴时数成了滴
【答案】(1)CBDA
(2) (3)CD
【解析】
【小问1详解】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先把痱子粉均匀撒到水面上,再用注射器取一定的溶液,然后滴到水中,再盖上玻璃盖,用笔在玻璃上描出油酸的轮廓,把坐标纸铺在玻璃上,故顺序为CBDA。
【小问2详解】
体积为C的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所以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小问3详解】
A.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由上式可知d的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
B.痱子粉末太薄使油酸边界不清,导致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d测量值偏小,故B错误;
C.未等痱子粉完全散开,就在玻璃片上描绘了油膜轮廓,导致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小,d的测量值偏大,故C正确;
D.求每滴的体积时,溶液有N滴时数成了(N-1)滴,则体积偏大,d的测量值偏大,故D正确。
故选CD。
12. 小理同学利用实验室器材改装了一个双量程电流表,并利用此改装的电流表设计了一个多倍率的欧姆表。
(1)如甲图所示,双量程电流表的量程分别是和,当使用0、1两个端点时,量程为____________;
(2)某同学使用此双量程电流表组装完成了简易双倍率欧姆表(“”和“”),电路图如乙图所示。
①A端应与____________(填“红”或“黑”)色表笔相连接;
②电源电动势,换挡开关与2相连,此欧姆表内阻为____________,此时应为____________倍率。
③为了验证改装的欧姆表的测量精度,按规范操作在红黑表笔间接标准电阻时,指针指示位置如丙图所示,造成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A. 电池使用时间较长致电动势偏小
B. 改装电流表时接入的电阻1偏小
C. 表头真实内阻偏小
【答案】(1)0~100mA
(2) ①. 红 ②. 150 ③. ×10 ④.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当表笔接通2时,表头的量程一定,因两电阻串联,则通过这两个电阻的最大电流较小,而当表笔接通1时,电流计与R2串联,虽电流计的量程一定,但R1的电压增大,则通过R1的最大电流较大,因此当表笔接通1时电流表的量程为100mA;
【小问2详解】
①[1]根据图乙电路可知,电流从表笔B出来,从表笔A进去,根据“红进黑出”可知左侧表笔是红表笔,即表笔A是红表笔。
②[2][3] 换挡开关与2相连,此欧姆表满偏电流为10mA,则有
此时应为×10倍率。
③[4] A.当电动势变小, 总电流变小,则流过表头的电流变小,指针跟准确位置相比偏左了,欧姆表的示数变大了,故A正确;
B.改装电流表时接入的电阻1偏小时,改装后总电阻减小,即中值电阻标的值变小,故B正确;
C.表头真实内阻偏小,欧姆调零后对欧姆表总电阻没有影响,中值电阻不变,测120欧时指针在中央刻度右侧,故C错误。
故选AB。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2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初始温度为,压强,体积为。经等容变化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若经等压变化,则需要放出的热量才能使温度降低到。求:
(1)等压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
(2)初始状态下气体的体积。
【答案】(1)200J;(2)
【解析】
【详解】(1)等容过程中,气体做功为零,即
等压过程,内能减小400J,放出600J热量,则
(2)根据等压变化可得
联立解得
14. 如图所示,a、b、c均为质量为m的物块,其中b、c通过轻弹簧连接并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物块从距离b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与b碰撞后黏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为g,则:
(1)求a、b碰撞后瞬间a、b整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2)若a物块从距离b高为h0处由静止释放,弹簧恰好能恢复原长,求初始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结果用含h0的式子表示);
(3)若a物块从距离b高为hx处由静止释放,c恰好能离开地面,求hx为多少?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a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解得
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
所以
碰撞后瞬间,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加速度大小为
(2)若a物块从距离b高为h0处由静止释放,则有
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
弹簧恰好能恢复原长,根据能量守恒可得
联立可得
(3)若a物块从距离b高为hx处由静止释放,且c恰好能离开地面,则
联立可得
15. 如图所示,A、B两平行板间存在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和。在A、B板右边存在以和为边界,宽度为d,方向竖着向下,大小也为的匀强电场,电场右边空间存在无限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方向如图。现有两个不同的带电粒子a和b,其比荷分别为k和,先后从A、B板的左侧沿中线垂直电场方向射入,两粒子都沿A、B中线运动后进入偏转电场,最后从进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1)求粒子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大小;
(2)a粒子从边界进出右边磁场两点间的距离为,粒子从边界进出右边磁场两点间的距离为,求与之比;
(3)若两粒子从边界上同一点射出磁场,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带电粒子在A、B板间能沿直线运动,则有
解得
(2)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粒子射出电场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
解得
粒子从边界进出右边磁场两点间的距离为
由于带电粒子a和b,其比荷分别为k和,所以有
(3)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有
解得
所以带电粒子a和b在电场中偏转距离分别为
两粒子能从边界上同一点射出磁场,根据几何关系可判断出两粒子带异种电荷,且
如图
解得
热风时输入功率
460W
冷风时输入功率
60W
小风扇额定电压
60V
正常工作时小风扇输出功率
52W
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