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 第一章 构建高考写作基本素养 序列训练3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 第一章 构建高考写作基本素养 序列训练3 含解析,共11页。
2.把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策略。
3.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模式。
(2016·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技巧
1.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2015年全国Ⅰ卷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文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两段就集中地展示了命题者设置的任务要求,仔细分析应有如下的任务:
①“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
②“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这就加强了考生论述观点的针对性,要求就事说理,不能脱离所选的一方而任意写作。同时要求写成一封信,以信的形式来展开论述。信的格式无疑就会成为判分的依据之一。
③“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
④“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2.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
2015年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表达的有这么几层意思:①陈父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②小陈迫于无奈,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③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并将这起举报放在官方微博上;④小陈之行为、警方的做法,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⑤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涉及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这五方。从材料看,老陈、小陈、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实,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是这些核心事实产生的影响。因此分析材料要紧抓这三件核心事实。
首先我们来分析老陈的行为。老陈不顾家人多次劝告,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命题者对老陈之行为明显是持批评态度,老陈这是把生命当儿戏,是极不正确的。这种行为要批判。再看小陈“迫于无奈,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自己的父亲”,从举报的原因、目的来看,小陈是正确的。但在举报方式上是否有更好的呢?值得考生思考。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值得称赞;但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于舆论的漩涡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辨别是非,为后面的写作找到方向。
3.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2015年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中就应围绕老陈、小陈、警方这三个核心角度或重要角度来写作;当然,在核心角度这一前提下,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比如从老陈角度来写,可以着力围绕其错误做法来展开论证。如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等来展开,劝其注意生命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等。又如从小陈角度来写,一方面要突出其举报的意义、围绕其积极意义来写作,把这些作为文章之第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其举报方式值得商榷,以及举报自己父亲与中国传统伦理不一致,并提出自己应对这一情况的做法。还可以从警方的角度,抓住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等精神,值得称赞;并指出警方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于舆论的漩涡之中的事实,探讨警方执法是否可以人性化些。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
4.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过去的材料作文中,材料总是起引出观点的作用,引出观点后,用途不多。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2015年全国Ⅰ卷“给××写信”而言,在写作时就应紧紧围绕一方材料来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要结合材料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分析事件背后的情、理、法等核心价值观。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写作中类比不当,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这里所谓的类比事理,就是同材料中相关方行为在本质上有同一性。
一、片段训练
(2016·全国Ⅲ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确定作文立意,并写出作文的开头。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立意示例:①创新,是成功的永久驱动力;②无规矩不成方圆;③穷则变,变则通;④懂得分享,赢得成功。
题目和开头示例:
转换思维,笑迎阳光
一样山水别样情怀,转换思维看问题,便可笑迎美好明天。—— 题记
小羽眼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而使得产业逐渐衰败,她选择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并拟定了地方标准,把市场做规范。在创业的道路上遭遇坎坷,小羽没有退缩放弃,而是愈战愈勇,她没有独享专利,而是公之于众,与人共享;她没有任市场混乱而是勇担规范市场的责任。小羽懂得只有转换思维看难题,才能坦荡地笑迎阳光,于是她得以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二、整篇训练
(2016·安徽芜湖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高校实行无偿献血换综合评价2个学分的政策,引起诸多 讨论。
大一学生李超感到新奇:“既奉献了爱心,又收获了学分,一举两得,我想参加;不过,万一身体不适宜献血怎么办?”
而大三学生王东则质疑:“无偿献血是一种自发的爱心活动,不应附加条件,如果献血能获得学分,那就不是无偿了。”
校方回应:并非强制要求献血,这项举措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综合评价的2个学分还可以通过参加支教、普法宣传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来 获取。
对此,你怎么看?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立意】
【写作提纲】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对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核心词是“爱心”,关联词是“学分”“报酬”,审题时从材料切入,可以确定两个切入点:①爱心也需要肯定;②肯定爱心行为是一种尊重。然后考虑行文结构:①从材料切入提出论点;②是什么;③为什么;④怎么办;⑤驳论(其实是辩证看待);⑥重申论点。论述可分4个层次:个人、单位、宣传机构、政府。最后连缀成文即可。
参考立意:①爱心需要肯定;②让善行更纯洁;③一举兼得,何乐而不为?
范文示例:
爱心需要肯定
某高校无偿献血换学分的政策引来众多议论。在我看来,这一政策无可非议,因为爱心需要肯定。
高校对无偿献血的学生给予2个学分,这与无偿献血者的直系亲属可以免费用血一样,都是对这种爱心行为的肯定。生活中,我们对拾金不昧者道一声“谢谢”,给见义勇为者一份补助,也都是对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爱心行为的肯定。
为什么要对爱心行为进行肯定呢?首先,爱心行为是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得到肯定。其次,肯定爱心行为,是对爱心人士的尊重,是对社会道德准则的尊重。再次,肯定爱心行为,是使爱心行动能长久开展的保障。
有人认为,给爱心行为进行精神鼓励可以,给予物质奖励会使“无偿”变成有偿,是对爱心的亵渎。其实,这是一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们站在道德制高点对爱心进行绑架。试想,无偿献血可以救人性命,这与2个学分相比,孰轻孰重?而一个人见义勇为往往是无意识的行为,而且要冒很大的风险,这与他们可能得到的物质补偿相比,岂是一个等量级的?认为物质奖励会使爱心行为变“有偿”的观点会刺伤爱心,是对爱心最大的不尊重。
那么,该如何对爱心进行肯定呢?高校的做法无疑是个典范。生活中,我们面对爱心行为要不吝赞美,哪怕是一句“做得好”“谢谢你”,哪怕是一个赞美的眼神,都能使爱心人士内心感到温暖,都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献爱心的行动,都能让这个社会越来越有温度。企事业单位可以制定奖励爱心行为的政策,比如张贴表扬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甚至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方面予以倾斜。这能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凝聚力。社会宣传机构要加大对爱心行为的宣传力度。上周,《海峡都市报》对献血救治漳州新生儿的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公众在了解这一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时,不禁要对献血的厦泉爱心人士和为取血车保驾护航的泉漳交警点赞。这是对爱心行为的充分肯定。而政府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政策层面肯定和弘扬爱心行为。
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充分肯定爱心行为,我们的社会必将充满正能量。
花气袭人知昼暖
甘肃一考生
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黄的麦穗,看累累的硕果,看白了青山的雪,眼知窗外美。
欲知路远,就出发吧,走悠长的夕照小巷,走古朴的木桥,脚知漫道长。
欲知文学,来人间吧,看爱恨贪嗔,看嬉笑怒骂,看王公贵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大。
以清晨壮丽恢宏的半边云霞起兴,以赶路人脚下不停生长的风为修辞,以公交站牌前偶遇的笑脸为标点,以温馨午餐氤氲的香气为内容,以一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的背影为结局,以摇尾跑来的小狗为句号,洋洋洒洒一篇以“语文”为题的文章已挥笔写就。生活就是语文,那叫“幸福里”的招牌,“爱护自然”的温馨提示,充满希冀的电话号码,无一不是语文的化身。
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人说他是写自己,在富贵家庭里养尊处优,一场冰冷的大雨浇灭了所有骄傲,他在破败小屋里衣衫褴褛,在萧瑟风中饥寒交迫,在浊酒昏灯下增删批阅,他所经历的,就是最好的素材,他用他的脚印,缀满了大观园所有人的悲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点滴汇聚,终成语文壮阔的海洋。向来喜欢语文,所以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也许是母亲一句温暖的关怀,也许是路人一句友好的提醒,也许是演讲者或激昂或抒情的言语,也许是相声演员幽默生动的段子,也许只是几个字,都可以触动灵感的源泉,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章。
我们是尘世中蹒跚而行的赶路人,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语文便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我们将生平中见过的或纤弱或雍容的花别在语文的衣襟上,我们将生活中听到的或低吟或高啸的言语缀在语文的耳后,我们将生活中嗅到的或馨香或馥郁的气息扑洒在语文的发梢上,这样,被生活悉心装扮过的语文便亭亭而立。
语文教我们品味生活,生活教我们学习语文。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以后的执笔写字,到后来笔下开花,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生活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更多的魅力和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如同喝一坛甘醇的老酒,越饮越醉人,在香气的熏陶下,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品佳酿。
曾有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提高语文素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于生活实践的沃土,语文之花才能盛放。
题目来自文学名著,引人入胜。
开篇没有直接提出论点,而是通过一组排比句,将生活与文学(也就是语文)自然而然联系了起来。
本段用身边的事例揭示生活和语文的紧密关系。
本段用曹雪芹的事例论证生活是写作的素材。
本段引用陆游的诗句论证“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章”。
本段引用三毛的话,论证生活和语文的关系——语文是生活的升华。
本段论述语文的意义,始终伴随人的成长。
本段照应材料,论证语文立足于生活。
【主编点评】
这是高考阅卷组公认的考场标杆佳作。本文以中心突出、论证严谨、颇具文采而被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1.主题鲜明,形散神聚。这篇议论性散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开篇没有直接提出论点,而是通过一组排比句,将生活与文学(也就是语文)自然而然联系了起来,再通过层层论证,将语文与生活关系揭示得清清楚楚,文末还在强调语文必须根植于生活。
2.论据充分,论证缜密。文中用曹雪芹的事例论证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引用陆游的诗句论证“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章”,用身边的事例揭示语文和生活的辩证关系,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3.手法多样,文采飞扬。文中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 第一章 构建高考写作基本素养 序列训练2 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明确编列作文写作提纲的意义,学习编列作文写作提纲,思路结构,各层大意,表达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 第一章 构建高考写作基本素养 序列训练1 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由果溯因法,寓意揭示法,多向发散法,舍次求主法,求同存异法,互补完善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 第四章 微点升格训练序列训练14 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强化修辞意识,追求动人效果,富于思辨色彩,写出个性风采,运用诗词名句彰显文采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