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原卷版).docx
    • 解析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解析版).docx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01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02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03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01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02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文件包含考点通关卷33生态系统的功能原卷版docx、考点通关卷33生态系统的功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
    (必备知识填空+优选试题精练)
    考点0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地 城
    知识填空
    考点必背 知识巩固 基础落实 建议用时:5分钟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54)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P55)
    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的关系: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4.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两个去向)=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四个去向)=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利用。(P55)
    5.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原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散失的热能无法被利用。
    ②逐级递减,原因: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一部分未利用。(P56)
    6.“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P56图示)
    7.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 大约为10%~20%。(P57)
    地 城
    试题精练
    考点巩固 题组突破 分值:50分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为某地生态系统中的几条食物链及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关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猫头鹰与食虫鸟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B.草原生物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
    C.图中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缺少分解者
    D.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兔,1/4来自食虫鸟,则猫头鹰增重10g,至少需要消耗草550g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详解】A、据图可知,猫头鹰可以捕食食虫鸟,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且两者均可以食草昆虫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
    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草原生物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示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缺少分解者,C正确;
    D、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兔,1/4来自食虫鸟,则1/4来自草食昆虫,猫头鹰增重10g,至少需要消耗草10×(1/2)×5×5+10×(1/4)×5×5×5+10×(1/4)×5×5=500g,D错误。
    故选D。
    2.下图为河流生态系统受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溶解氧减少,与A点相比,B点需氧型细菌和藻类的数量增多
    B.BC段中有机物分解形成的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C.CD段河流得到净化与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无关
    D.流经该河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一部分来自污水中的有机物
    【答案】C
    【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据图分析:(1)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
    (2)污水排放进入河流,在该河的AB段,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
    【详解】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与A点相比,B点需氧型细菌和藻类的数量增多,A正确;
    B、藻类大量繁殖需要大量的无机盐离子,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B正确;
    C、河流中的藻类的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水温也会影响河流中动植物的生命活动,C错误;
    D、流经该河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一部分来自污水中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C。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鱼的国家,一般认为池塘养鱼始于商代末年。《诗经·大雅·灵台》记载“王在灵沼,于物鱼跃”,这是关于池塘养鱼的最早记录。《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用密网捕捞鱼类,鱼鳖之类的水产品就会吃不完。体现了鱼类捕捞的策略。下列有关池塘渔业养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B.将不同鱼类进行混养,使其置于各自的生态位以充分利用资源
    C.池塘渔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来自池塘内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D.可以将渔业养殖和作物种植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C
    【分析】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在特殊的时间段出现(如某种食虫蝙蝠只在夜间活动),它们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有差别。可见,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使其置于各自的生态位以充分利用资源。
    【详解】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说明应适度保护幼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A正确;
    B、鱼类养殖时应尽量将生态位不同的鱼置于池塘中混合养殖,以降低鱼的种间竞争,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B正确;
    C、池塘渔业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输入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人类投放的饵料,C错误;
    D、将渔业养殖和作物种植相结合,如稻田养鱼,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C。
    4.某池塘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污染后,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鱼虾死亡。水中微生物分解死亡的藻类、鱼虾等,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产生毒素,水质持续恶化。人们通过种植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改善水质,使池塘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受污染后,池塘的水质持续恶化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
    C.香蒲等挺水植物与藻类争夺阳光和无机盐,可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
    D.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答案】A
    【分析】在池塘中种植大型挺水植如香蒲、芦苇物,能有效地控制藻类水华的大爆发,这是因为大型挺水植物遮盖水体,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同时大型挺水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抑制水藻的生长。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植物吸收利用。
    【详解】A、生活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池塘受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A错误;
    B、池塘受污染出现水华现象,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动物死亡,水质变差又导致鱼类进一步大量死亡、污染程度再加剧,水质进一步恶化,池塘的水质持续恶化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B正确;
    C、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遮盖水体,与藻类争夺阳光和无机盐,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C正确;
    D、错综复杂的食物链构成食物网,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D正确。
    故选A。
    5.“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下图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
    B.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0×105kJ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2%
    D.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分析】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该小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两条,①农作物→人,②农作物→鸡→人,农作物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10-21-58=31,(单位是104 kJ,以下皆同),其中农作物流向鸡的能量为鸡的同化量=8+10=18,则可计算农作物流向人的能量为31-18=13;鸡流向下一营养级即人的能量=8-2-3=3,因此,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3+3=16,单位为104 kJ,即1.6×105 kJ,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农作物)的同化量=110+70=180,农作物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10-21-58=31,由此可计算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1÷180×100%=17.2%,C正确;
    D、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人工生态农场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
    6.科研小组对某人工养殖鱼塘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轮叶黑藻和苦草为食,表中字母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 a)。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物量金字塔可直观地反映出该鱼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
    B.从轮叶黑藻和苦草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100%
    C.草鱼粪便中的能量d流入分解者被利用属于草鱼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
    D.一定时间内, e中的能量包含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答案】D
    【分析】能量传递效率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本营养级的同化量,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后者包括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若为最高营养级时,则不包含流向下一营养级。
    【详解】A、能量在营养级之间只能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直观地反映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而生物量金字塔可能出现倒金字塔的情况,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本营养级的同化量,由于表中无草鱼同化轮叶黑藻和苦草中的能量,不能计算从轮叶黑藻和苦草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草鱼粪便中的能量d流入分解者被利用属于草鱼上一营养级或饲料中的能量,C错误;
    D、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含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7.下图是某人工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字母表示同化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甲种鱼和乙种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
    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越多,甲种鱼和乙种鱼的数量就越多
    D.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能量去向都有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输入到每个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有:用于自身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其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
    B、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乙种鱼从甲种鱼处同化的能量为d,而甲种鱼同化的能量为b+c+e,则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B正确;
    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过多,可能导致水质变差,鱼类减少,C错误;
    D、最高营养级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8.近年来,保山部分地区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这种模式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 )
    A.日照充足
    B.土壤条件好
    C.物质分层分级利用
    D.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答案】C
    【分析】稻、鸭、鱼混合种养,是一种综合稻、鱼(萍)混合种养模式与稻、鸭混合种养模式优点发展起来的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本模式属于以水稻种植为基础的粮禽鱼水田立体温生产模式类型。其中水稻是模式的主体粮食作收光物,鸭、鱼是新增经济效益主要生产。该模式降在特定条件下,利用稻、鸭、鱼三种不同生物孔之间生长特性的时空差异,控制相互间的不利测影响,建立稻、鸭、鱼同田共生系统。通过鸭、鱼采食水生生物和虫类,排泄粪便,减少饲料投喂量和化肥农药施用量,同时鸭、鱼活动还可以活水、增加水和土壤含氧量,使水稻增产,实现水道生产的生态化,是发展绿色稻米生产和有机稻米生产,实现水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持续生产的好模式。
    【详解】稻一鱼一鸭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同时也实现了物质的分层分级利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流经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B.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答案】C
    【分析】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流经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同化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
    C.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
    D.为降低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乙丙丁三种能量分配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答案】D
    【分析】每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
    【详解】A、甲能量主要分配给后代,则后代的数量会增加,甲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正确;
    B、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向农田引入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营造高捕食的环境,促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进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
    C、乙能量大部分都用于竞争,则说明乙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激烈,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C正确;
    D、为降低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则分配给后代的能量应该较低,所以乙丙两种能量分配模式能起到相同的效果,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11.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残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1)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 不能 2488 6.3
    (3)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4)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或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之持续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遗体残骸、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1)海参由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常用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
    (2)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281+2826-3619=2488kJ/(m2•a)。由 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6.3%。
    (3)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4)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或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之持续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2.如图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其中A、B表示营养级[图中数值单位为J/(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该图相比,食物网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 有关。
    (2)B粪便中的能量 (填“属于”或“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属于图中 (填数值)中的能量。
    (3)A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J/(m2•a),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保留一位小数)。
    (4)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 (答出两点)。
    【答案】(1)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种类数目,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2) 不属于 1500
    (3) 消费者和分解者 2000 8.3%
    (4)A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分析】22、不同的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例如,在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1)与该图相比食物网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物种类数目及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2)B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被包含在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即图中1500中的能量。
    (3)A可以取食生产者,也可以从遗体残骸中获取能量,因此A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量,A的同化量为3500+2500=6000J/(m2•a),呼吸消耗的能量为4000J/(m2•a),因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等于2000J/(m2•a)。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B的同化量为250+250=500J/(m2•a),因此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00/6000≈8.3%。
    (4)由于A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很多的能量,而且A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因此B比A的能量少。
    考点0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地 城
    知识填空
    考点必背 知识巩固 基础落实 建议用时:10分钟
    1.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63)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循环的。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依赖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主要依赖呼吸作用(分解者通常称之为分解作用。),还可以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
    3.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P64)
    地 城
    试题精练
    考点巩固 题组突破 分值:50分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单选题
    1.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B.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该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D.相比于自驾,步行、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
    【答案】A
    【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无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A错误;
    B、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还有来自生物呼吸释放),这一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B正确;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C正确;
    D、步行、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D正确。
    故选A。
    2.生态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对于有毒物质来说,还存在有毒物质富集金字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总是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型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一定时间内,某些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可以大于第一营养级
    D.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形成有毒物质富集金字塔
    【答案】B
    【分析】生态金字塔主要包括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倒置,可能会出现倒置的是数量和生物量金字塔。
    【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总是呈正金字塔型,A正确;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可以属于不同食物链,B错误;
    C、某些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在某一季节会短暂出现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可以大于第一营养级的情况,C正确;
    D、有毒物质难以分解,不易排出,沿食物链不断富集形成有毒物质富集金字塔,D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B.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一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
    C.在生态系统中,使CO2通过④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D.生物群落中的碳都是通过①②③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
    【答案】C
    【分析】据图可知: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谢废弃物以及遗骸被分解者分解,最终归还无机环境。因此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详解】A、图示丙可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双向交换,表示生产者,并可进一步推知,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A错误;
    B、丙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通过乙取食进入乙体内,两者的代谢废弃物和遗骸通过甲的呼吸作用分解,可见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使CO2通过④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C正确;
    D、生物群落中的碳是通过①②③过程以及燃料的燃烧等进入无机环境中的,D错误。
    故选C。
    4.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子·梁惠王上》“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汜胜之书》“又种薤(韭)十根……居于瓜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提升对光能的利用率
    C.《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在这条食物链上,异鹊属于次级消费者
    D.《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发挥作用的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答案】C
    【分析】1、每个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都有其结构相应的功能,也与其它生命系统组成更高一级的生命系统,产生特定的功能。
    2、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详解】A、“数罟不入洿池”是指密孔的渔网(捕捉小鱼)不入池塘,尽量只捕获年龄大的鱼,其意义是为了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
    B、题干中把不同生长特点的植物套种的农业生产模式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的利用了阳光等环境资源,提高了作物产量,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B正确;
    C、《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描述的是螳螂以蝉为食,异鹊以螳螂为食的捕食关系,在这条食物链上,异鹊属于三级消费者,C错误;
    D、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D正确。
    故选C。
    5.热液生态系统是在地质活跃的深海区域,由于火山爆发产生的岩浆热源驱动,形成的以热液口为中心、四周渐低的温度梯度带。该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极端条件,常富含H2S、CH4、重金属等物质,其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硫氧化菌可以利用H2S氧化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B.硫氧化菌属于自养型生物
    C.该热液口多种生物可能因为生物富集导致重金属超标
    D.温度梯度带中不同的生物种群分布仅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分析】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的垂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动物的垂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和栖息地。而影响群路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
    【详解】A、硫氧化菌和甲烷氧化菌,它们可以利用氧化热液中的硫化氢和甲烷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A正确;
    B、硫氧化菌和甲烷氧化菌,它们可以利用氧化热液中的硫化氢和甲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说明这些细菌是自养型生物,B正确;
    C、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营养级越高,重金属的含量越多,热液口很多生物体内可能因为富集作用导致重金属超标,例如蟹,C正确;
    D、据分析可知,由于温度梯度带不同,生物种群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D。
    6.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1和图2中的A都是生产者,图3中的A是大气中的CO2库
    B.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含碳化合物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
    C.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图3中的碳在B、D、E、F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形:图1中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图3中E为生产者,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F、D、B为消费者。
    【详解】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双向的,根据箭头的指向,图1中A为生产者,图2中A为生产者,图3中A是大气中的CO2库,A正确;
    B、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往复,B错误;
    C、图1中的C是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
    D、图3中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C为分解者,F、D、B为消费者,碳在B、D、E、F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7.“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以减碳、低碳和零碳的方式实现,这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大国崛起过程中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生产者获得碳元素的方式只有光合作用
    B.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
    C.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CO₂浓度将保持不变
    D.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答案】D
    【分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详解】A、自然界中生产者获得碳元素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例如某些人工生态系统的CO2吸收量小于CO2排放量,依靠自身结构成分无法实现“碳中和”,B错误;
    C、“碳达峰”是指某个时间点,CO2的排放量达到历史峰值,然后经历平台期后,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而空气中CO2浓度受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双重影响,故无法判断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趋势,C错误;
    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故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D正确。
    故选D。
    8.多氯联苯(PCB)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强致畸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海域中部分水产动物肌肉组织中PCB含鼠,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数据表明PCB在生物体内存在富集现象
    B.PCB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碳循环过程相同
    C.根据结果推测,青石斑可能处于较低营养级
    D.此研究对人类食用水产品的种类有指导意义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多氯联苯(PCB)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难以降解,故PCB在生物体内存在富集现象,A正确;
    B、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而PCB通过迁移和转化从而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的变化形式来进行物质循环,故PCB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碳循环过程有差异,B错误;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青石斑的PCB是0.01,含量较低,由此推测,青石斑可能处于较低营养级,C正确;
    D、据表分析可知,不同水产动物的PCB含量有差异,故此研究对人类食用水产品的种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D正确。
    故选B。
    9.多氯联苯(PCB)是一种人工合成、难降解的致癌化合物。某地区近五年来一直受PCB污染,某科研小组从该地区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高效分解PCB的酵母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CB沿食物链流动时会逐级积累,导致发生生物富集现象
    B.与未污染区相比,该地区酵母菌种群的PCB分解酶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
    C.若培养时间不足,则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可能比实际值大
    D.为得到高效分解PCB的酵母菌,可逐步提高培养基中PCB的浓度
    【答案】C
    【分析】生物富集一般指生物浓缩。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
    【详解】A、PCB难降解,沿食物链流动时会逐级积累,导致发生生物富集现象,A正确;
    B、某地区近五年来一直受PCB污染,不含PCB分解酶基因或PCB分解酶活性低的酵母菌容易被淘汰,留下较多的是高效分解PCB的酵母菌,因此该地区酵母菌种群的PCB分解酶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B正确;
    C、平板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菌距离过近时可能会形成一个菌落,因此稀释涂布平板法所获得的数据比实际值一般要偏小,C错误;
    D、逐步提高培养基中PCB的浓度,淘汰分解PCB能力弱的酵母菌,得到高效分解PCB的酵母菌,D正确。
    故选C。
    10.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3~7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D
    【分析】图形分析:根据种间关系的数量曲线判断,c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
    【详解】A、根据题干可知,c是生产者,a和b都是消费者,且b的数量先于a的数量减少和增加,说明b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则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A正确;
    B、根据abc三个曲线可知,种群b在5到7年期间,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导致数量下降,B正确;
    C、b和a都是消费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群落是指这一个地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a、b、c三个种群不包含微生物,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11.图 1 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 、B、C 、D 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 序号代表相关过程。 图 2 是初级消费者的能量 流动情况, 字母代表能量值。 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为 2.3×109kJ,c中的能量为7×108kJ ,b 中的能量为 1.3×109kJ,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 2.4×108kJ ,据图回答相关 问题。

    (1)图 1 中A表示 ,D表示 。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①过程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 (填图中数字) 过程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若这种碳平衡被 (填图中数字) 过程打破,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流动特点 (答 出两点)。
    (4)图2中,c中的能量是 的同化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 的 能量,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5)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若丙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甲和乙各占一半,则当消耗甲GkJ时, 丙增加的能量至少是 kJ。
    【答案】(1) 生产者 分解者
    (2) ②③④⑤ ⑧
    (3)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4) 生产者 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 15%
    (5)G/55
    【分析】分析图1:A与大气中的CO2库具有双向箭头,所以A为生产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ABC的遗体都流向D,则D为分解者,BC为消费者。③④为呼吸作用,⑤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⑥⑦为捕食,⑧为化石燃料的燃烧。
    分析图2:a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为初级消费者粪便量,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f为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e为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详解】(1)A与大气中的CO2库具有双向箭头,所以A为生产者;ABC的遗体和排泄物都流向D,则D为分解者。
    (2)从图中的箭头可看出,释放碳的生理过程有②③④⑤;过程⑧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造成剧温室效应。
    (3)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和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之间,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4)c为初级消费者粪便量,而粪便中的能量为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所以c中的能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a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所以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为 2.3×109kJ,c中的能量为7×108kJ ,所以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2.3×109kJ-7×108kJ =1.6×109kJ,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 2.4×108kJ ,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4×108kJ/ 1.6×109kJ×100%=15%。
    (5)由于问丙增加的能量至少为多少,所以能量传递效率用10%算,设丙增加的能量至少是XkJ,可列出计算式X/2÷10%+X/2÷10%÷10%=G,X=G/5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12.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若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丁的数量变化是 。图2中丙对应图1中的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该生物与蛇的关系是 。
    (2)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往往是 (填“不变”或“可变”)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增加 鹰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捕食和种间竞争
    (2) 可变 生物有迁入和迁出(或生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有改变)
    【分析】1、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3、题图分析:图1是某一时间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会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有毒物质的浓度越大,因此图2中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可表示图1中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详解】(1)图2中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可表示图1对应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若乙(鼠)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丁(草)的数量将增加;鹰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鹰既能捕食蛇,又能与蛇竞争捕食鼠,所以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2)食物链是以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因此当生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改变后,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能改变,同时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也会影响食物链。
    考点03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地 城
    知识填空
    考点必背 知识巩固 基础落实 建议用时:10分钟
    1.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P69)
    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P69)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还能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有:
    ①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海豚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的萌发;
    ②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花引蝶,动物释放信息素吸引异性;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狼靠兔的气味捕食。
    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P71)
    6.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生物防治。(P72)
    地 城
    试题精练
    考点巩固 题组突破 分值:50分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
    B.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只来自非生物环境
    C.生态系统中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某种鸟类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一现象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A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仅有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也有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空气、水以及其他介质均可以传播信息,还需要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信息受体,动物的眼、鼻、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光敏色素)等可以接收多样化的信息。
    【详解】A、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操作方便、比较安全,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既可以来自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B错误;
    C、生态系统中信息沿信道传递,C错误;
    D、某种鸟类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错误。
    故选A。
    2.《植物干旱胁迫响应机制》一书中介绍:植物在干旱胁迫,被砍切和侵害等压力情况下会发出超声波(如切断植株的茎干时,番茄会在每小时内发出25次超声波;榨干水分时,番茄会在每小时内发出35次超声波),可被3~5m距离内的飞蛾等听觉敏锐的动物感受到,飞蛾听到植物发出的超声波,会避免在该植物上产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植物在被砍切等压力情况下发出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B.同种植物面对不同的压力源时发出超声波的次数可能不同
    C.动物和人类都可以感受到植物发出的超声波
    D.以上材料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答案】C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植物发出的超声波能被飞蛾听到,故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在植物受到不同压力源如切断茎干、榨干水分时,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超声波的次数是不同的,B正确;
    C、植物发出的超声波,动物可以感受到,而人类不能感受到,但可以利用一定的仪器检测到,故有题干中“25次”“35次”等数据,C错误;
    D、飞蛾听到声响并做出反应是植物与飞蛾之间的信息传递,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3.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蚂蚁吃“蜜露”,蚜虫的同化量传递到蚂蚁
    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D.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
    (1)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A、蚂蚁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B错误;
    C、据题干信息,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蚜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蚜虫与蚂蚁间传递,C正确;
    D、 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杀死单子叶农作物周围的双子叶杂草,属化学信息的应用
    B.生态系统中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发出并且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叫物理信息。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行为信息。
    【详解】A、生长素类似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农作物周围的双子叶杂草,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
    C、利用光照、声音信号等物理信息来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C正确;
    D、生态系统中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答案】C
    【分析】1、群落演替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种群的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所以种群的最大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A错误;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B错误;
    C、种群不但是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C正确;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6.黑斑羚几乎被所有非洲大型食肉动物捕食。遇到捕食者时,群体中所有黑斑羚脚踝部位的跖骨腺均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这种气味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黑斑羚之间的相撞,又有利于警报解除后黑斑羚找到大部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大型食肉动物的存在可促进黑斑羚种群的发展
    B.影响黑斑羚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是捕食者的数量
    C.跖骨腺散发出的气味在调节种间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D.为了避免黑斑羚之间的相撞,黑斑羚的跖骨腺进化出散发气味的功能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 度、磁力等都是物理信息。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些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些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
    【详解】A、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故非洲大型食肉动物的存在可起到促进黑斑羚种群发展的作用,A正确;
    B、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影响黑斑羚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有捕食者的数量、食物数量、空间资源等因素,B错误;
    C、跖骨腺散发出的气味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黑斑羚之间的相撞,又有利于警报解除后黑斑羚找到大部队,可见影响的是种内关系,没有影响种间关系,C错误;
    D、黑斑羚脚踝部位的跖骨腺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这种生物进化避免了黑斑羚之间的相撞,D错误。
    故选A。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自然现象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是属于物理信息
    B.花香引蝶、老马识途和心猿意马属于化学信息
    C.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诱捕昆虫,空气是“信道”
    D.唐莒蒲在每天的日照长度大于12小时才能开花,其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信息受体”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A、“关关雎鸠”指关关鸣叫的水鸟,“关关”指的是鸟叫声,体现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A正确;
    B、花香引蝶中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老马识途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传递信息,B错误;
    C、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属于化学信息,空气是“信道”,C正确;
    D、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唐菖蒲在每天的日照长度大于12小时才能开花,此时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信息受体”,在接受到光照刺激后,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调控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过程,表现出生物学效应,D正确。
    故选B。
    8.研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从而抵御害虫。而这棵柳树释放的乙烯通过风媒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使得在这棵柳树周围70m范围的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增加,且越靠近被虫害的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越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柳树释放的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
    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柳树具备上述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协同进化的结果
    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A、柳树释放的乙烯通过风媒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
    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柳树与害虫关系,柳树与害虫是不同的物种,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由题可知,柳树具备题述的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利用一种生物释放的物质防治另一种生物,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
    9.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②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③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分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详解】①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①错误;
    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②正确;
    ③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③正确;
    ④由图可知,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④正确。
    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C均错误,D正确。
    供选D。
    10.研究小组调查了某地农田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以上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田鼠占有两个营养级
    B.水稻属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石,占有的能量最多
    C.信息沿着食物链按水稻、蝗虫、田鼠、蛇的顺序传递
    D.大量捕杀田鼠可能导致蝗虫泛滥,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
    【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A、据表分析,田鼠以蝗虫和水稻为食,其处干第二、第三营养级,故田鼠占有两个营养级,A正确;
    B、水稻属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即为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石,占有的能量最多,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沿食物链进行双向传递,田鼠既可以获取蛇和蝗虫传递的信息,也会向对方传递信息,非生物环境中的信息也能直接传递给生物,C错误;
    D、大量捕杀田鼠可能导致蝗虫泛滥,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变得简单,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
    11.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对果树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园中,害虫A和B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该种间关系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2)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类型为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 ,导致 降低,从而减轻B对果树的危害。
    (3)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果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填生物成分)。
    【答案】(1) 种间竞争 相同的资源和空间
    (2) 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3) 果树→A→C 果树等生产者
    【分析】群落的种间关系中有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种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详解】(1)种间竞争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的现象,如害虫A、B均以果树为食,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
    (2)性引诱剂Y是人工合成的,类似于害虫分泌的性引诱剂,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B属于生物防治,其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为化学信息;Y可以诱杀害虫B的雄性个体,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进而降低B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危害。
    (3)由题意可知,害虫A是果园害虫,故与果树之间为捕食关系,又因为鸟C与害虫之间是捕食关系,故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为果树→害虫A→鸟C;其中果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包括果树等。
    12.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臭草,为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原产于中美洲。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紫茎泽兰对中国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系统构成很大破坏,造成巨大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入侵草地后会快速繁殖和变化。第一年其株高可达30cm,第二年可达1m以上,第三年在草地的覆盖度可达85%~95%。在这三年中,其种群数量变化呈 ,原因是 。
    (2)紫茎泽兰入侵草地的三年内,牧草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原植被遭破坏。其中一个原因是紫茎泽兰可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渗入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紫茎泽兰逐渐成为草地的优势种,其判断的依据是 。
    (3)本地物种对紫茎泽兰进行替代控制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紫茎泽兰的方法。 为了筛选目标替代植物,科研人员选择本地物种南酸枣(落叶乔木)、假地豆(小灌木)和狗尾草(禾本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图为紫茎泽兰单种和混种时的株高、生物量的研究结果。

    ①替代植物控制的实质就是利用本地物种与紫茎泽兰的 。
    ②紫茎泽兰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用它染出的布料有驱除蚊虫的功效,这是利用生态系统的 功能,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治。
    ③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好选择假地豆作为替代植物,理由是
    ④为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是否会影响狗尾草的生长,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答案】(1) “J”形增长 紫茎泽兰入侵后,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2)紫茎泽兰在群落中不仅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大
    (3) 种间竞争 信息传递 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紫茎泽兰株高和地上生物量最少 测定狗尾草在单种、与紫茎泽兰混种时的株高和生物量
    【分析】1、“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详解】(1)由于紫茎泽兰入侵草地后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故其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2)分析题意可知,紫茎泽兰可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渗入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故在群落中,紫茎泽兰不仅数量多,而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占据优势,故紫茎泽兰逐渐成为草地的优势种。
    (3)①替代植物控制的实质就是利用本地物种与紫茎泽兰的种间竞争关系,即在食物、资源等方面的竞争。
    ②紫茎泽兰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用它染出的布料有驱除蚊虫的功效,这是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治。
    ③分析图可知,紫茎泽兰与假地豆混种,紫茎泽兰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少,故最好选择假地豆作为替代植物。
    ④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是否会影响狗尾草的生长,则实验的自变量是紫茎泽兰的有无,因变量是狗尾草的生长情况(株高和生物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狗尾草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A、B,其中A组种植紫茎泽兰,B组不种植,相同条件下进行栽培相同时间后,测定狗尾巴草的株高和生物量。
    考点0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地 城
    知识填空
    考点必背 知识巩固 基础落实 建议用时:10分钟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P73)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74)
    3.人们把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P74~75)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P75)
    5.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P75)
    6.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P75)
    7.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P76)
    8.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P78“探究·实践”)
    地 城
    试题精练
    考点巩固 题组突破 分值:50分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一个自然发展的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又能恢复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人为因素介入
    B.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C.S3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值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差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形: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低。
    【详解】AD、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又能恢复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曲线偏离正常值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A、D错误;
    B、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表明生态系统在遭到干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所用的时间越长,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B正确;
    C、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错误。
    故选B。
    2.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生长缓慢的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B.输入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太阳能,不能被生物循环利用
    C.如果北极冻原生态系统遭受铅污染,则地衣中铅的浓度最高
    D.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B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2、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
    【详解】A、北极冻原生态系统虽然动植物种类稀少,但其中的生物群落也存在垂直结构,A错误;
    B、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不能被生物循环利用,B正确;
    C、如果北极冻原生态系统遭受铅污染,铅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和浓缩,在营养级高的生物体内浓度高,C错误;
    D、北极冻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而且环境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D错误。
    故选B。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
    B.该图只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
    D.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A、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A错误;
    B、分析题图,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C错误;
    D、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量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D正确。
    故选D。
    4.下图为某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
    B.②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都是细胞呼吸,但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存在差异
    C.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a和b
    D.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是因为由a、b、c、d构成的食物关系较为复杂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杂食性动物,d表示植食性动物,e表示无机环境。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详解】A、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理过程①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
    B、②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都是细胞呼吸,但有些生物是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有些生物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存在差异,B正确;
    C、能够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a生产者和b分解者,C正确;
    D、b表示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和食物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食物网中必不可少的两类生物
    B.一般食物网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竞争和捕食关系是食物网中常见的种间关系
    D.营养级越多的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就越多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类生物是构成食物网所必不可少的,A正确;
    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可体现食物网的复杂程度,B正确;
    C、捕食是食物网中必有的种间关系,另外可能会存在竞争这种种间关系,C正确;
    D、一条很长的食物链上也可以存在多个营养级,D错误。
    故选D。
    6.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可划分为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以及杂食线虫4个营养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B.植物寄生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线虫在土壤不同深度的分布与其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相关
    【答案】B
    【分析】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详解】A、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群落,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A正确;
    B、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植物寄生线虫只是部分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并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有利于形成更加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
    D、线虫在土壤不同深度的分布,是因为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温度、含氧量、提供的食物不同,因此线虫在土壤不同深度的分布与其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相关,D正确。
    故选B。
    7.“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的鱼粪可为水稻提供肥料,活动过程能够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粪中的能量流入水稻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养殖模式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稻田养鱼”模式增大了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稻田中杂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因鱼类的摄食而减小
    【答案】A
    【分析】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生物的根本措施。
    【详解】A、水稻不能利用鱼粪中的能量,水稻利用的是光能,A错误;
    B、该养殖模式提高了物种的丰富度,进而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
    C、“稻田养鱼”模式中,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鱼粪中的能量,故增大了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
    D、环境容纳量受天敌等外界环境的影响,鱼类摄食会使杂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D正确。
    故选A。
    8.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得稻田中害虫与拟水狼蛛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分析】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详解】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
    B、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但信息传递不一定,B错误;
    C、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
    D、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得稻田中害虫与拟水狼蛛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9.如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②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x值和y值之间呈正相关③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④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⑤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A.②⑤⑥B.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④⑥
    【答案】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是因为它有自我调节能力。
    2、题图分析:图示外界干扰作用于生态系统后,在自我调节能力的作用下,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能力。y值反映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x值反映生态系统被破坏外,恢复原样的能力。
    【详解】ABCD、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保持不变, ①错误; y值反映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x值反映生态系统恢复力的高低。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越大,说明受到干扰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用的时间就越长,②正确;在遭到干扰时, x 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关。当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越强,则y值越小。当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更难恢复原样,则x值越大,③错误;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④错误;y值反映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其抵抗外界干扰能力与y值成反相关。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b>a,⑤正确;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y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⑥正确。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保护地球环境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B.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依然能保持清澈体现了其恢复力稳定性
    C.适当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北极冻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详解】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A错误;
    B、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依然能保持清澈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北极冻原中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11.红树林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热带,亚热带海岸淹水常绿热带雨林,是一类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海岸卫士”的称酱、广东省台山镇海两红树林湿地位于珠三角的重要滨海区域,是目前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1)红树林摄取碳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另一部分 。
    (2)湿地公园是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在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下表为用遥感技术测得的保护区内的部分植物类型及其所占面积比例,以及相应树种的生长速度、树种类型。
    ①相比于传统的样方法,用遥感技术不间断拍摄进行调查的优点是 。
    ②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引种时要注意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写出两点 。
    ③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合上述表格,请你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提出合理的建议: 。
    【答案】(1) 光合作用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2)直接和间接
    (3) 可以动态监控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特殊地形取样调查、减少人为干扰使数据更准确 引进物种植株的高度、在当地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是否形成敌害等因素 适当控制引进树种的规模,扩大种植本地物种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1)红树林摄取碳元素的主要方式是光合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湿地公园是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湿地公园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①用遥感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干扰,不间断拍摄进行调查可以动态监控种群数量的变化,总的来说这种方法有利于对特殊地形取样调查,使数据更准确。
    ②植物的生态位主要考虑该植物在该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所以引进物种需要考虑植株的高度、在当地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是否形成敌害等因素。
    ③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下图1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I、Ⅱ、Ⅲ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的能量转化值(单位:106kJ/m2)。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1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1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 、 。
    (2)若图1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10000m2,则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 ×106kJ。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 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4)写出图2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
    【答案】(1) Ⅱ→a 分解者→a
    (2) 1176000 10.03
    (3)负
    (4)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一般情况下,动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主要是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图2:该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丙为分解者。
    【详解】(1)生态系统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包括本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体内以及被分解者分解一部分。图1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II→a、分解者→a。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3.0 + 11.8 + 42.5+60.3)×10000=117.6×10000= 1.17 6x10 6(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117.6×100%=10.03%。
    (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自身的相对稳定。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根据图1中乙中四种生物的能量可判断:A为第二营养级,B和C都处于第三营养级,D位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 。
    项目
    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0
    21
    58

    8
    10
    2
    3
    轮叶黑藻和苦草同化的能量
    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
    草鱼粪便中的能量
    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a
    b
    c
    d
    e
    水产动物
    叫姑鱼
    中华海鲶
    斑鰶
    青石斑
    火枪乌贼
    肌肉组织中PCB平均含量(μg/kg)
    0.12
    0.15
    0.18
    0.01
    0.08
    捕食者
    被捕食者
    田鼠
    稻螟
    蝗虫
    水稻

    +
    _
    _
    _
    田鼠
    _
    _
    +
    +
    稻螟
    _
    _
    _
    +
    蝗虫
    _
    _
    _
    +
    植物种群
    无瓣海桑.
    秋茄
    卤蕨
    老鼠筋
    其他
    所占面积比例%
    82.01
    5.01
    3.82
    3.31
    S.85
    生长速度




    树种类型
    引进物种
    本土物种
    本土物种
    本土物种
    相关试卷

    考点通关卷27+体液调节-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这是一份考点通关卷27+体液调节-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文件包含考点通关卷27体液调节原卷版docx、考点通关卷27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通关卷24+生物的进化-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这是一份考点通关卷24+生物的进化-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文件包含考点通关卷24生物的进化原卷版docx、考点通关卷24生物的进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通关卷23+生物的变异-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这是一份考点通关卷23+生物的变异-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文件包含考点通关卷23生物的变异原卷版docx、考点通关卷23生物的变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考点通关卷3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