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通关卷32 生态系统的结构-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展开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通关卷32 生态系统的结构
(必备知识填空+优选试题精练)
地 城
知识填空
考点必背 知识巩固 基础落实 建议用时:5分钟
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P48)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P50)
3.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P50)
4.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不一定;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不一定;细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吗?不一定。
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P52)
6.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P79)
地 城
试题精练
考点巩固 题组突破 分值:50分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CO2释放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可知,a曲线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保持不变,说明该生物不能利用二氧化碳,为异养生物;b曲线横坐标下方的线段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说明该生物能利用二氧化碳。且利用二氧化碳的情况随时间发生变化,说明b代表的生物为光能自养生物;c曲线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保持不变且为负值,说明该生物能利用二氧化碳且利用二氧化碳的情况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说明c代表的生物是化能自养生物。
【详解】A、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
B、b、c代表的生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c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它们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生存,所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C、a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是光能自养型生物,c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此a可能是寄生细菌或腐生细菌,b可能是光合细菌,c可能是硝化细菌,C正确;
D、b曲线代表的生产者是光能自养生物,不能代表化能自养生物,D错误。
故选D。
2.白莲河水库是鄂东第一人工水库,水库集灌溉、养殖和发电等功能于一体,库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库中适量投放鱼苗,可以促进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白莲湖水库中所有动植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水生生态系统
C.为保证库区鱼类的持续高产,必需在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捕捞
D.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A、水库中的鱼作为消费者,具有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A正确;
B、白莲湖水库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水生生态系统,B错误;
C、为保证库区鱼类的持续高产,应在鱼种群数量达到K/2值后捕捞,C错误;
D、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
故选A。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光合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消费者D.消费者、分解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指的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分解者指的是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光合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属于生产者;蚯蚓为食腐动物,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中,蝉是第一营养级
C.细菌都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有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真菌和细菌。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两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
B、捕食链的起始是生产者,所以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中,蝉并不是第一营养级,B错误;
C、细菌并非都是分解者,如光合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生产者,C错误;
D、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D。
5.蜉蝣是一种原始的有翅昆虫,其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蜉蝣在生态系统中既可作为消费者取食植物,又可作为分解者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还可作为鱼类和其他捕食者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蜉蝣作为消费者时,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蜉蝣的捕食者可处于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
D.一定区域中以蜉蝣为食的鱼类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A、分析题意,蜉蝣在生态系统中可作为消费者取食植物,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B错误;
C、蜉蝣的捕食者可处于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即存在植物→蜉蝣→蜉蝣的捕食者,C正确;
D、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一定区域中以蜉蝣为食的鱼类包括多种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B。
6.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鳙鱼生活在中层,以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B.鳙鱼和浮游动物A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捕捞小型野杂鱼和适当施肥,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
D.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初生演替
【答案】D
【分析】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3)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详解】A、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则鳙鱼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会改变,若以浮游植物B为食,则处于第二营养级,若以浮游动物A为食,则处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
B、鳙鱼和浮游动物A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B正确;
C、捕捞小型野杂食鱼和适当的施肥,提高浮游植物的数量,可以为鳙鱼提供更多的食物,因此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C正确;
D、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D。
7.下列关于俗语或者生活现象的理解合理的是( )
A.“种地不上粪,一年白费劲”——粪便中的有机物能被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
B.“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中的无机盐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C.“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给土壤带来氮肥
D.“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松土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答案】D
【分析】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人粪尿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才能转变成无机物,其中某些物质(如氨等)在土壤溶液中以无机盐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以被植物的根吸收。
【详解】A、植物是生产者,不能从外界获取有机物,粪便中的有机物需要被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
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不同的无机盐功能不同,但是无机盐不提供能量,B错误;
C、根瘤菌能固氮,与大豆是共生关系,不是寄生关系,C错误;
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所以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从而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生物只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
B.细菌同化的能量来自于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
C.食物网中的青蛙只处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D.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
【答案】D
【分析】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详解】A、一种生物不一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如猪笼草捕食昆虫属于消费者,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A错误;
B、自养型细菌同化的能量来自光能或化学能,B错误;
C、一种生物在食物网的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所以食物网中的青蛙不止只处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C错误;
D、食草动物捕食生产者,处于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D正确。
故选D。
9.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 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以残余鲸尸为栖居环境,啃食尸体, 吃骨虫弗兰克普莱斯和吃骨虫罗宾普鲁姆斯是两种新发现的蠕虫,起初科学家只 观察到了雌虫,后来发现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后期厌氧细菌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化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并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鲸落中的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吃骨虫弗兰克普莱斯和吃骨虫罗宾普鲁姆斯的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一种寄生现象
C.厌氧细菌和硫化细菌直接或间接依赖骨头中的有机物生存,均属于异养型生物
D.硫化细菌、蠕虫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结合题意“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任何生态系统组成的群落中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
B、寄生是指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而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同一物种雌雄个体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寄生,B错误;
C、据题干信息“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可知,该生物可以自己合成有机物,故也属于生产者,C错误;
D、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所有生物的总称,硫化细菌、蠕虫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D。
10.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下图表示森林中的一个食物网,其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Ⅰ表示分解者,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B.除去D后的一段时间内,生产者的数量会增加
C.图中共含有6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4种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C
【分析】从图中分析A为生产者,其它个体为消费者,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A→B→I,A一C→D→I,A→C→I,A→G→H→I,A一E→D→I,A→E→F→I。
【详解】A、该食物网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图中的Ⅰ表示消费者,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A错误;
B、若除去D,I捕食的B、C、F和H增加,F、H减少,E、G增多,E、G消耗的生产者数量会有所增加,所以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的数量将减少,B错误;
C、从图中分析A为生产者,其它个体为消费者,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A→B→I,A一C→D→I,A→C→I,A→G→H→I,A一E→D→I,A→E→F→I,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D、F、I、H,C正确;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该食物网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因此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11.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1回答。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为 ,C为 。
(2)B主要是指 。
(3) 和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 、 (填字母)。
据图2回答。
(5)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6)鹰占有 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
(7)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 ,理由是 。
【答案】(1)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 D B
(4) D A
(5)8/八
(6) 4/四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7) 食虫昆虫 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分析】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图2中共有8条食物链。
【详解】(1)由图可知,D有三个箭头指出,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
(2)B是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生产者和B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4)生态系统中D生产者是最主要的成分,A消费者是最活跃的成分。
(5)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
(6)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四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即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食虫鸟)→蛇→鹰。
(7)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12.某研究小组最先在一玉米田堆放的有机肥中检测到放射性,施肥后在玉米体内检测到了放射性,随后在田间小动物玉米螟、狼蛛、蚂蚁(分解者)体内检测到放射性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放射性来自某一种元素,则可能是 (填“15N”或“32P”)。
(2)题中的一条食物链为 。图中甲代表的动物是 ,它属于第 营养级。
(3)丙代表的动物体内最迟出现放射性的原因是 。该放射性元素自身衰减需要漫长的时间,然而,曲线显示三种动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都很快降低,其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答案】(1)32P
(2) 玉米→玉米螟→狼蛛 狼蛛 三
(3) 丙是蚂蚁(分解者),其食用狼蛛、玉米螟的排泄物或尸体后体内才会出现放射性 含放射性的物质经代谢后被排出体外
【分析】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分解者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中无机物能被植物再利用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循环
【详解】(1)由于15N没有放射性,所以若放射性来自某一种元素,则可能是32P。
(2)根据题意可知题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玉米→玉米螟→狼蛛,图中甲代表的动物是狼蛛,乙代表的动物是玉米螟,丙代表的动物是蚂蚁(分解者),其中甲属于第三营养级。
(3)因为分解者体内的放射性来自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而且是排泄物或尸体被利用后才能在分解者体内出现放射性,故分解者体内出现放射性最晚。该放射性元素自身衰减需要漫长的时间,然而,曲线显示三种动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都很快降低,原因可能是动物体内的含放射性的物质经代谢后被排出体外。
考点通关卷27+体液调节-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这是一份考点通关卷27+体液调节-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文件包含考点通关卷27体液调节原卷版docx、考点通关卷27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通关卷24+生物的进化-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这是一份考点通关卷24+生物的进化-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文件包含考点通关卷24生物的进化原卷版docx、考点通关卷24生物的进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通关卷23+生物的变异-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这是一份考点通关卷23+生物的变异-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文件包含考点通关卷23生物的变异原卷版docx、考点通关卷23生物的变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