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健康地生活——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小题集训
展开
这是一份(13)健康地生活——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小题集训,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河南蜱虫叮人致死事件,卫生部初步认定是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无形体病,蜱虫叮咬是无形体病流行的( )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病原体
2.下列预防猴痘的措施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B.穿防护装备照顾患者
C.避免食用或接触野生动物
D.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3.甲型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经消化道和气溶胶传播B.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C.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D.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4.为了预防流感,给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流感疫苗和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5.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机体健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完成特异性免疫需要免疫细胞参与
C.非特异性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获得的
D.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6.接种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女性恶性肿瘤——宫颈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血液中的白细胞对HPV不起作用
C.从免疫的角度分析,HPV疫苗是抗体
D.HPV疫苗在人体内能引起特异性免疫
7.“注意安全,健康生活”应是每一个青少年生命成长的信条。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扑灭电器火灾首先要切断电源B.发现流感不可自行购买处方药
C.一次性少量吸食毒品危害不大D.未满16周岁不可以骑电动车
8.小明患流感,他的做法不符合安全用药原则的是( )
A.按照医嘱服用药物B.自己买抗生素治疗
C.用药前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D.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就医
9.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多吃精细食物,补水以喝奶为主
B.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C.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D.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0.“三手烟”指吸烟后残留在衣物、家具和窗帘等表面的有害物质。下列关于“三手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有害成分有焦油和尼古丁B.残留时间长,容易被忽视
C.人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D.人在阳台吸烟没有“三手烟”危害
二、判断题
11.勤洗手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
12.从免疫角度看,注射的乙肝疫苗是抗原,获得的是特异性免疫。( )
13.煤气中毒是由于人吸入的一氧化碳造成的。( )
14.处方药指的是必须凭借职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
15.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咖啡因、尼古丁都是毒品。( )
三、填空题
16.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17.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春季里,班级中的多位同学患上流感后,卫生老师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对教室消毒。
(1)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_________],它们的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组成。
(2)卫生老师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对教室消毒。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_]。
(3)尽管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具有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健康地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是健康的关键。请回答:
(1)有心绞痛的病人应随时携带_____________。
A.板蓝根B.黄连素C.云南白药D.硝酸甘油
(2)为保证人们安全、有效地用药,___________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3)若某人因外伤引起骨骼肌发炎,则血液中的___________会穿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吞噬侵入的病菌。
19.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健康有关的问题:
(1)健康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状态。
(2)偶尔有点小伤小病时,我们可以自己判断病情并服用一些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包装盒上必须有的标记是[__________]。
(3)当有人溺水,救上岸时,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在等待急救车的同时,应该为他做心肺复苏。先做30次[__________],再做2次[__________],交替反复进行。若患者出现[__________]、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证明抢救有效。
(4)发现有人发生意外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且从伤口处喷射出来,这属于[__________]血管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__________]”紧急呼救,同时应该用指压止血法或加压包扎止血法在伤口的[__________]端压迫止血。
20.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呼吸系统受到不良刺激,抑制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__________的运动,使__________不能及时排出,降低了呼吸道的__________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蜱虫叮咬是无形体病流行的传播途径。
2.答案:D
解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选项中“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穿防护装备照顾患者”、“避免食用或接触野生动物”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选:D。
3.答案:D
解析:甲型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4.答案:A
解析:注射的流感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5.答案:C
解析:A.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特异性免疫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完成特异性免疫需要免疫细胞参与。故B不符合题意;C.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可以通过预防接种获得,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符合题意;D.特异性免疫具有抗原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人乳头瘤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
B.白细胞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对HPV起作用,只是最终不能彻底消灭HPV,B错误。
C.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C错误。
D.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HPV疫苗在人体内能引起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A.家用电器失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采取灭火措施,A正确。
B.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B正确。
C.吸食毒品伤害我们的身体,损坏我们的心灵,有损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可尝试,C错误。
D.法律规定未满16周岁不让骑电动车,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不同的疾病,要选用不同的药物,才能针对性的起到治疗作用。故应按照医嘱对症用药,A正确。B.抗生素对细菌等引起的传染病性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小明患流感,流感是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作用,B错误。C.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C正确。D.若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诊治,避免延误诊治时间,D正确。故选B。
9.答案:A
解析:健康饮食倡导全面平衡地摄入营养,精细食物和粗粮都要摄入,喝奶不能完全代替饮用水,A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人在阳台吸烟,吸烟产生的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衣物、阳台的家具和窗帘等处,也会对人造成危害,D错误。
11.答案:×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预防疾病的传播,勤洗手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不是控制传染源,故题干说法错误。
12.答案:√
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产生的抗体只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题干叙述正确。
13.答案:正确
解析:煤气是煤和其它含碳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种不稳定的混合性气体,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甲烷、乙烯、丁烯、氮、碳酸、硫化氢等.其中以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对人体的毒性最大,所以煤气中毒实际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当人处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方就会发生中毒,一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同时通过肺的通气进入肺,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氧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4.答案:√
解析: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Rx,故题干观点正确。
15.答案:×
解析:由分析可知,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都属于毒品,咖啡因、尼古丁不是毒品,故题干叙述错误。
16.答案:传染源
解析: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故答案为:传染源
17.答案:(1)流感病毒;细胞;遗传物质
(2)切断传播途径
(3)皮肤;黏膜
解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一旦离开活体会变成结晶体。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卫生老师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对教室消毒。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尽管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具有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是皮肤和黏膜。
18.答案:(1)D
(2)处方
(3)白细胞
解析:(1)硝酸甘油的功能与主治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有心绞痛的病人应随时携带硝酸甘油。
(2)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3)若某人因外伤引起骨骼肌发炎,则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发炎部位,吞噬侵入的病菌。
19.答案:(1)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面
(2)OTC
(3)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自主呼吸
(4)动脉;120;近
解析:(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2)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所以偶尔有点小伤小病时,我们可以自己判断病情并服用一些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包装盒上必须有的标记是OTC。
(3)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判断抢救有效的依据是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4)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若发现有人发生意外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且从伤口处喷射出来,这属于动脉血管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20.答案:纤毛;痰液;清洁净化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烟焦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这些物质会使吸烟者的呼吸系统受到不良刺激,抑制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降低呼吸道的清洁净化作用,因此,长期吸烟者或被动吸烟者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偏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1)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二)——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小题集训,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生物与环境——2024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集训,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健康地生活-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文件包含专题13健康地生活-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docx、专题13健康地生活-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