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二中、四中、蒙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róng________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闵剧的音乐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四大类组成的:通俗平畅的“洋歌”,粗犷( )激越的“江湖调”,典雅wǎn________约的“逗腔”,清新活泼的“小调”,其中前三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弋( )阳腔、昆曲和徽调的影响,并保留着高腔的帮腔形式,后台帮腔叫作“掏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粗犷( ) 弋阳( )
róng________合 wǎn________约
(2)“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①合乎规范的;②不粗俗,高尚;③周代朝廷上的乐歌。语段中“典雅”的“雅”应选的义项是________。(填序号)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天来了,小树林里鸟语花香;冬天来了,一切都销声匿迹了,让人感到有些凄凉。
B. 亲情是世上最伟大的一种情,就算斗转星移、海枯石烂也不动摇。
C. 他登上山顶,感觉视野开阔,目空一切,心胸似乎也变得博大了。
D. 谁也无法相信,他经历过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千秋大计。
B.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
C. 电力是信息通信业的主要能源消耗,占行业能耗总量超过90%以上。
D. 新发现的三件恐龙化石中保存较好的两件分别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与新疆哈密巨龙。
4. 梳理下面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添加适当的关联词,将其组合成语言连贯、衔接紧密的一段话。(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可以对文字进行适当删改和调换)
①灯笼,又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②每年元宵节前后家家都会挂起灯笼。
③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④灯笼经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5. 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典常谈》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B. 《经典常谈》所作的是对影响我国传统文化至深至广的文化典籍的介绍,这些被列为“经”或经典的作品,千百年来,在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已具备了自身的学术体系。
C. 叙述中的随意模糊,是《经典常谈》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产生这样的效果,既源于作者写作方法上的特长;更重要的是源于作者对所述对象的深入透彻的了解。
D. 旁征博引是《经典常谈》在叙述上另一个特点。对经典的介绍,要让读者感到有兴趣,有新鲜感,需要增加叙述的说服力,就离不开让事实来说话。
6. 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某中学开展以“濒危动物,共同守护”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一:书写主题】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活动二:设计活动】班级将举行同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出谋划策,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补全下表。
(3)【活动三:获取信息】请你谈谈从下面这幅图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4)【活动四:我来介绍】班会最后,老师让大家介绍一种自己了解濒危物种。轮到你发言时,你会怎么说?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蒸花馍
王晓字
①窗外,冰天雪地,寒风凛冽,一朵朵雪花绽放如梅,盛开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屋内,香气氤氲蒸腾,母亲低头弯腰,伏身面板,手里的面团儿,就那么随意地揉一揉,捏一捏,面案上就多了一只奔跑的小动物,或者是一朵盛开的花儿。
②A雪一直下,映得玻璃窗明晃晃的,村庄静寂,柴扉半开,偶有鸡鸣犬吠之音相闻。B年的脚步近了,年味儿,如一只飞舞的蝴蝶,轻轻落在乡野人家的屋檐上。有心急的人家,早早把大红灯笼挂起来,门楣处贴上镏金的春联和福字,单单等着“年”这只小兽的到来。
③C母亲手巧,小小的一团面,在手里团一团,揉一揉,压一压,又或者是拿擀面杖擀一擀,拿剪刀剪一剪,手中的面团就会交身成小兔子、小面鱼,或者是小鸟、刺猬,再用绿豆、红豆、抑或黑豆轻轻按在面团上,那些小动物便有了灵动的双眸,或跑,或飞,或跳,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面板上。母亲也会做一些花朵,如秋菊、牡丹,把擀好的面片叠起来,用剪子和筷子那么一剪一压,一朵花便栩栩如生地盛开了。
④D烧火通常是父亲的事,灶膛里的火“噼噼啪啪”地响着,像唱歌一样好听,烧的是劈柴,有暖暖的草木香,火苗把父亲的脸映得通红。厨房里早已是烟气缭绕,白雾弥漫,母亲在灶上不停地忙碌着,手脚麻利,动作轻柔,把那些做好的花馍生坯装进锅里,她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把前额的头发都打湿了。
⑤不大一会儿,便有柴草香和面香逸出灶间,勾引得我们这些小馋虫一遍一遍往灶间跑,看花馍蒸好了没有。刚出锅的花馍散发着浓浓的麦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囫囵吞下,又噎又烫,生生把眼泪憋下来了。母亲笑问:“是好吃得哭了吗?”我难为情地低下头。
⑥腊月里,蒸花馍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事情,蒸一些自己吃,蒸一些祭祀祖先上供用,蒸一些招待亲朋好友。老家的女人,几乎个个都是蒸花馍的高手,上至七老八十的老奶奶,下至刚结婚的小媳妇,就连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也会被大人们安排打打下手,其实就是学点蒸花馍的手艺。
⑦北方人对面食情有独钟,谁家蒸花馍,新结婚的小媳妇会巴巴地跑去学几手,留着防身用,省得被人小瞧了。学会了,蒸些花馍给家里人吃,眉梢眼角都透着喜庆和骄傲。
⑧一块发酵好的面团,在女人们的手里,捏什么是什么,捏什么像什么。制作花馍有一套很完整的工具和技巧,像梳子、筷子、剪子什么,十八般武艺都是自己随心所欲地驾驭,搓、揉、剪、压、捏等,都是自己随心所欲地发挥和创造。拮据的日子,贫乏的物质,催生了人们的心智与灵感,做出来的花馍好吃好看,令人不忍心下咽。
⑨花馍是一种民间艺术和智慧,在汉民族传承了上千年,是一种面塑文化。每年腊月里,母亲也会蒸几锅花馍让我们姐弟几个解解馋。母亲最大的梦想就是天天都能吃上枣花馍,所以母亲蒸得最多的就是枣花馍,简单、松软、香甜、好吃。每每枣花馍出锅,热气腾腾中,除了麦香,还有一股甜香在灶间弥散开来,闻之欲醉,有暖暖的幸福感。
⑩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又到了年根底下,又进入腊月时节,想起小时候,大雪天蒸花馍,屋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一家人,一村人,都欢天喜地忙碌着,心中不由得感慨,仿佛又看到年少时光,母亲为我们蒸花馍的情景。
(选自《人民周刊》)
7. 文章开篇描写窗外雪景,有什么作用?
8. 画线句A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表达效果?
9. 按要求品味下列句子。
(1)从修辞角度品味画线句B的表达效果。
(2)从句式角度分析画线句C的妙处。
(3)从描写角度,品析画线句D中人物描写的妙处。
10. 结合语境,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囫囵吞下”能否换成“细嚼慢咽”?为什么?
11.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9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体味是怎么来的
赵天
①家在农村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坠地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第一个看到的物体,无论这个物体是不是它们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
②人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原来,人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虽然视力和听力还未发育,却能闻到妈妈的气味。怀胎十月后,胎儿闻到的食物气味和母亲身上的气味会构成母亲在胎儿头脑中的整体印象,所以当宝宝们降临人间时,带着早已印刻在记忆中的气味印记,能够准确将自己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绝对不可能像小鸡、小鸭那样第一眼看到谁谁就是妈……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只让自己妈妈抱,别人一抱他们就哇哇大哭的原因。
③母亲的气味让婴儿觉得熟悉亲近,同样,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香”也常常吸引人们去亲近他们。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气味能激活人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靠近新生儿,大脑就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人们感到愉悦。这种气味也吸引着大人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但新生儿发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他们大约6周大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个人体味慢慢形成。
④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连长得非常相似的双胞胎也拥有独特的气味。
⑤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⑥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⑦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
⑧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亚洲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
⑨难道有汗液就有汗味吗?不是的。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是没有气味的。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汗水分泌多,所以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就会更大。
⑩目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一些规律,比如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有刺鼻的气味,而男人通常比女人带有更多棒状杆菌,因此他们的体味也较浓;相反,女人通常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葡萄球菌,因此体味比较清淡。
⑪这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在遗传基因和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我们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堪比指纹的气味。
(选自2021年第12期《奥秘》,有改动)
12. 试用自己的话给第1段中的“烙印现象”下一个定义。
13. 作者的说明对象是“人的体味”,为什么要从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谈起?
14. 根据上文,说说“人的体味”的形成过程。
15. 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的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愿意靠近新生儿,是因为新生儿的独特体味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愉悦。
B. 大约70%亚洲人因基因突变,汗腺分泌减少,体味较轻,另30%的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
C. 运动之后,人们的体味往往会加重,其根本原因是运动使得汗液分泌增多,从而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了更多的原料。
D. 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会发出刺鼻的气味,女人身上没有男人身上的棒状杆菌多,因此她们的体味比较清淡。
三、作文(50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体验,是什么人让你难以忘怀?又是什么事情带给你深刻的印象?
请以“最难忘的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环节一
普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
____________
环节三
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环节四
_____________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二中、四中、蒙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二中、四中、蒙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二中四中蒙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二中四中蒙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