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周测卷
- 高三地理周测卷1(大气、地貌、水)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地理周测卷3(大气、地貌)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地理周测卷4(人口城市、产业)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三地理周测卷2(大气、地貌、水)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地理周测卷2(大气、地貌、水)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测试内容:大气专题、地貌专题、水专题
一、选择题
(2022·江苏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地形格局C.植被覆盖D.洋流性质
2.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B.乙C.丙D.丁
3.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墨西哥湾
(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兰屿岛地处台湾省的东南部,岛上一派热带雨林风光,居住着2000多名达悟族同胞,他们仍然保留着传统和原始的生活习性,房屋建在挖掘的凹地里,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植株低矮、根系发达的甘薯。下图示意兰屿岛的位置及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兰屿岛降水最多的地方位于岛屿的中部,主要是因为( )
A.地形抬升B.距海较近C.暖流增湿D.对流显著
5.影响兰屿岛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河流C.气温D.降水
6.兰屿岛居民的房屋建在凹地,粮食作物植株低矮均是为了抵御( )
A.地面风力强劲B.水旱灾害频繁
C.土壤养分不足D.低温冷害多发
(2023·山西吕梁·校联考一模)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水平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四处岩层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8.①②接触带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特点是( )
A.①西侧岩层相对下沉B.①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C.②西侧岩层相对上升D.①②间岩层相对下沉
9.该地区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D.水平挤压
(2023上·河北邢台·高三校联考期中)距今12900年—11700年,巴塔哥尼亚高原冰川规模扩大。随着气候变暖,冰川对地貌的改造作用增强,逐渐发育狭长的湖泊和由冰川末端融水沉积形成的冰水沉积体。图示意现今巴塔哥尼亚高原局部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区域冰水沉积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 )
A.冰川规模B.地形分布C.大气环流D.基岩性质
11.推测目前冰水沉积体上( )
A.地势起伏大B.土壤发育好C.化石类型多D.植被种类少
(2023上·重庆渝中·高三统考期中)内格罗河由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海拔4700多米)的内乌肯河和利迈河在内乌肯附近汇合而成,最终注入大西洋。内乌肯河和利迈河一年内有2次汛期。内格罗河上游兴建有多个水坝,蓄水为库。读“内格罗河水系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内乌肯河和利迈河一年内汛期分别出现在南半球的( )
A.冬季和春季B.春季和夏季C.夏季和秋季D.冬季和夏季
13.上游水坝建设对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是( )
A.全年径流量增加B.河水水位变化增大
C.河流结冰期变短D.河水泥沙含量减小
14.水坝附近下游河段的流水作用表现为( )
A.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
C.径流量增加,沉积作用加强D.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增加
(2022年辽宁卷)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
15.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16.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二、综合题
17.(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4分)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6分)
18.(2023福建宁德博雅培文一模,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鲁菲吉河地处东非,流域面积177 420 km2,最大流量发生在3月至5月的湿季,最小流量发生在10月下旬和11月的干季。鲁菲吉河三角洲规模宏大,包括北三角洲和南三角洲,多分汊。1978年一场洪水之后,南三角洲和鲁菲吉河的联系被切断,南三角洲上的河道逐渐废弃,引发红树林扩张。近年来,鲁菲吉河流域兴建多座水电站,这遭到了部分环保人士的反对。下图示意鲁菲吉河流域及三角洲结构。
(1)分析鲁菲吉河三角洲规模宏大的形成条件。(6分)
(2)说明1978年洪水事件导致南三角洲河道逐渐废弃的过程。(6分)
(3)简述南三角洲河道废弃对红树林扩张的意义。(6分)
(4)请从保护河口环境的角度,说明限制流域水电开发规模的理由。(6分)
19.(2023 5·3原创|四海湖的“冰汤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2022年2月,吉林洮南市四海湖的湖面出现了一种十分罕见的冰雪奇观——“汤圆湖”。湖面下全是圆滚滚的白色雪球,直径在20到30厘米左右,密密麻麻排列其间,好似一锅煮熟的“汤圆”冰封在湖水之中(右图)。
材料二 2021年11月上旬,东北地区遭遇特大暴雪、大风天气,堪称百年一遇。降雪持续五天,积雪厚度可达1米。大团降雪落于湖面,其外层被表层湖水浸润并逐渐冻结,形成雪泥团聚体(雪、冰和水的混合物)。
材料三 下图为四海湖雪泥球分布位置及形成动因示意。四海湖由通过闸门联通的东西两湖组成,地处洮儿河洪积扇前缘,地势低洼。
(1)描述四海湖雪泥球分布的位置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4分)
(2)判断四海湖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并说明理由。(6分)
(3)推测四海湖“雪泥球”的形成条件。(8分)
参考答案
【答案】1.B 2.D 3.B
【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中央大平原,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在低压中心西侧槽线上,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丙三附近均形成冷锋,ABC与题意不符;丁处位于低压中心东侧槽线附近,南面暖气团主动向北面冷气团推进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D正确。故答案选择D。
3.受高空引导气流的影响,在反气旋与锋面气旋活动频繁的中纬度地区,反气旋和锋面天气系统常表现为自西向东的移动趋势(由于大陆冬季冷高压的存在,反气旋常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因此造成3月25—30日降温的天气系统,由北美大陆北部向位于东南的大西洋移动。故选B。
【答案】4.A 5.B 6.A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兰屿岛地处台湾省的东南部”可知,本地区地处东亚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降水较多,兰屿岛降水最多的地方位于岛屿的中部,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兰屿岛面积较小,中部为山地,受地形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A正确;距海较近、暖流增湿、对流显著也会影响本地降水,但不是降水集中在岛屿中部的主要原因,排除BCD。故选A。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村落大多沿河流分布,取水方便,B正确;地形、气温和降水也是影响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CD。故选B。
6.根据材料信息“房屋建在挖掘的凹地里,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植株低矮、根系发达的甘薯”可知,本地区的生长习性与本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息息相关,由于本地四周都是海洋,阻挡作用较小,季风强劲,因此房屋建在凹地和低矮的植株都是为了防止本地区强劲的季风,A正确;本地区水旱灾害频繁主要在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不应将房屋建在凹地,排除B;土壤养分与房屋建在位置影响不大,排除C;本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少低温冷害现象,排除D。故选A。
【答案】7.D 8.D 9.A
【解析】7.读图结合材料可知,①②两处的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③处的接触关系为假整合,④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8.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分布特点可知,以二叠纪岩层P向两侧岩层依次变老,推测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核心部位同一岩层上部宽,下部窄。当发生断裂错位后,在地质剖面图中同一岩层在断裂线两侧就出现宽窄差异。由图中P层在①②断层中间部分较两侧岩层宽,则得出①②断层中间部分岩层相对下沉,两侧岩层相对上升,即①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东侧岩层相对下沉、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②西侧岩层相对下沉,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9.如图所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O—P岩层沉积作用,后经水平挤压形成向斜构造,继而岩浆活动侵入形成花岗岩,而后形成断层,最后经历了J—K岩层沉积作用,志留纪和奥陶纪的岩层被覆盖,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沉积作用,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答案】10.B 11.D
【分析】10.由材料可知,冰川规模主要影响冰水沉积体的范围大小,对形态影响不大,A错误;湖泊为冰川末端的冰碛湖。冰水沉积体位于湖泊上游,处于古冰川范围内,受冰川所处的山谷地形制约,冰水沉积体呈条带状分布,B正确;大气环流和基岩性质对冰水沉积体的形态几乎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项。
11.据材料可知,冰水沉积体为堆积地貌,地势较为平坦,A错误;该地气候寒冷,不利于土壤发育,B错误;地质时期该地为冰川边缘环境,生物较少,化石类型少,C错误;该地生存环境恶劣,只有地衣、苔藓能生长,植被种类少,D正确。故选D项。
【点睛】冰水沉积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营力,由砾石和砂粒组成的沉积物。其特征是:有一定的分选性和层理结构,这也是它与冰碛不同之处。而与河流冲积层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冰碛层有密切的接触关系。
【答案】12.A 13.D 14.B
【解析】12.利迈河与内乌肯河的源头位于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处,冬季受暖湿西风影响,降水多,雨水直接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冬汛期;春季,随气温回升,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积雪不断融化,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春汛期。内乌肯河和利迈河一年内汛期分别出现在南半球的冬季和春季,A正确。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秋季没有积雪、大气降水少,BCD错误。故选A。
13.上游水坝建设会拦水拦沙,导致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减小,D正确。上游水坝建设对全年径流量影响极小,A错误。上游水坝建设会调节下游河流水量,下游河水水位变化减小,B错误。河流结冰期受气温影响,上游水坝建设对水温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4.上游水坝建设会增加水坝和下游河段的水位落差,导致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B正确,D错误。上游水坝建设只是改变水量的时间分布,径流量没变化,AC错误。故选B。
【点睛】 内格罗河存在冬春两个汛期,汛期流量大,且上游地区流速较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下游地区流速较慢,流水侧蚀作用强。内格罗河水系对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的下切和侧蚀作用明显,形成纵深的河谷,加大地势起伏,平坦的高原面变得破碎不完整。
【答案】15.D 16.B
【解析】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利用效率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要使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也就是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较小,而蒸散发量较大。我国7月的热带季雨林,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大,故A错误;7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夏季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量较大,因此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故C错误;12月的热带季雨林,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小,且由于气候干旱,蒸散发量较大,因此比值较小,而12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12月属于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已经掉落,没有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分利用率最低,故D正确。答案选择D。
16.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属于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其高山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量,使其水分增加,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合成有机质总量增加,故C错误;高山草甸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说明气温降低,而气温降低,将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合成的有机质总量减少,故AD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会减少蒸发量和蒸腾量,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故B正确。答案选择B。
【点睛】高寒草甸是祁连山区的优势植被类型,不但是当地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科学的放牧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草地的生产力、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够促进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
17【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4
(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6
【详解】(2)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18.答案 (1)各支流上游落差大,侵蚀能力强,大量泥沙向三角洲输送;降水集中,河流易泛滥,丰水期挟带泥沙多,在更大范围内沉积泥沙;岛屿成为屏障,削弱了海浪的侵蚀。
(2)洪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南三角洲沉积,入海通道淤塞;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鲁菲吉河干流更倾向于向北三角洲流动;南三角洲残余河道水量少,在蒸发作用下水量入不敷出;泥沙和生物残骸的堆积使得河道变浅,逐渐萎缩,导致南三角洲河道逐渐废弃。
(3)淡水径流减少,海水入侵范围扩大,地下水含盐度提高,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扩张;不再有洪水泛滥对红树林造成破坏,红树林生存环境趋于稳定。
(4)泥沙被拦截在库区,三角洲面积减小;径流更加稳定,北三角洲的部分汊道萎缩;海水侵蚀加强,海岸线后退,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19.答案 (1)位置特点:西湖东南部、闸门附近的凹岸区。(2分)影响因素:冬季风(西北风)。(2分)
(2)咸水湖。(2分)理由:四海湖地势低洼,接受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湖水流动性差;(2分)主要以蒸发形式支出水分,盐分富集,形成咸水湖。(2分)
(3)特大暴雪与大风(西北风)天气;(2分)与风向近乎一致的水流;(2分)湖水水温较低;(2分)水深较浅、湖水波动较强的湖区。(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三地理周测卷4(人口城市、产业)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地理周测卷3(大气、地貌)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2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