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北京丰台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丰台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04,答案要点,答案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 04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以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这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交易。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近三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明显改观,碳排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了2019~2020年和2021~2022年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 期的建设目标。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同时,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 期增长了近50%。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同时,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已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
(取材于董鑫的文章)
材料二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这是继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碳交易,交易的是什么?目前碳交易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碳配额,就是政府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那么富余的配额就可以卖掉,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相应的收入;反之,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那就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未清缴或未足额清缴碳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将面临处罚。
碳交易的另一种产品是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n Reductin)。对于重点排放单位之外的其他主体,政府鼓励大家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领域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审定核查后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节能减碳行动提供支持。减排项目业主通过出
售CCER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排放企业可以使用CCER履行碳减排义务;企业和机构可以购买CCER抵销碳排放,实现产品和重大活动碳中和,践行低碳承诺,履行社会责任。
(取材于孙杰的文章)
材料三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可以参与自愿减排交易。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通过购买CCER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比如一个人从北京到外地出差,无论是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等交通工具,都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形成碳足迹。那么,未来他就可以通过在市场购买CCER,抵销这部分碳排放,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出行是一项参与低碳减排的好方式。北京市依托碳市场,创新性打通了碳普 惠和碳交易。碳普惠平台收集的公众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经审定后,可在北京试点碳市场交易,用于重点 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或主动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截至2023年9月,共签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大部分已出售至重点碳排放单位用于碳排放履约,所得资金通过碳普惠平台回馈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 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市民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北京市发布MaaS(M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低碳出行碳减排项目评估方法。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推出了“MaaS出行 绿动全城”碳普惠活动。市民在平台APP注册个人信息,获得个人碳能量账户后,采用步行、骑行的方式出行时,开启导航收集碳能量,行程结束后用户可实时获得碳减排量。个人账户中获得的减排量可捐助植树、修桥等公益活动,也可在平台APP内兑换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视频会员等奖品。目前,该项活动仍在持续开展,截至2024年3月,参与的市民已超过440余万人,累计碳减排量68万余吨。
(取材于骆倩雯、孙宏阳的文章)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它的启动和平稳运行,标志着我国建构完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B.自它启动至今近三年以来,强制碳市场领域工作成效明显。 C.在它的第二个履约周期,参与交易企业比前一周期增长近50%。 D.2023年底,它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早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B.碳配额和CCER,前者强制,后者自愿,二者形成的交易市场互补互通。 C.重点排放单位定期的实际碳排放量,不允许高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 D.各市场主体自愿参与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出售。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参与CCER交易的市场主体,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也可以是自然人。 B.普通市民乘坐交通工具产生的碳排放,应当通过购买CCER进行抵销。 C.普通市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目前多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 D.市民在MaaS碳普惠活动中获得的碳减排量,可捐助公益活动或兑换奖品。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截至2023年底,碳价整体呈平稳上涨态势,重点单位超额排碳成本变高。 B.CCER有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积极性。
C.CCER的市场交易可以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均可获得理想配额的碳排放权。
D.未来更多市民加入低碳出行,有助于推动碳减排工作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5.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推动碳减排方面,各方有哪些积极作为。(6分)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故律吕【1】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不用而民自安矣。
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2】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
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驰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取材于阮籍《乐论》)
注释:【1】律吕:中国古典音乐名词,分十二律,黄钟是其中一律。【2】五声:也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
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声音自当以善恶为 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皆无豫于内。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1】,以自显发。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 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
理也。故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心之与声,明为二物,殊途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2】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
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3】;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4】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
(取材于嵇康《声无哀乐论》)
注释:【1】和声:和谐的乐音。【2】太和:古代雅乐名称。【3】遁:放纵。【4】俎豆:泛指礼器。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九州一.其节一:整齐
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乖:错位
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发:激发
不相经.纬.经纬:交织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昔者圣人之.作乐也此物之.自然也
以.迎阴阳八风之声五行以.成
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人安其.生
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其体自若而.无变也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男女不易其所
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
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
移风易俗,于是百姓同乐
皆无豫于内
都与内心的感情没有关联
而醉者以喜怒为用
而醉酒的人把喜怒作为外在表现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阮籍认为,雅乐不烦扰百姓,五音也无韵味,却可使万物自得其乐。
嵇康以酒取譬,说明音乐并无悲欢,只是把人的情感引发出来而已。
阮籍文侧重谈音乐的教化作用,嵇康文侧重探讨音乐和情感的关系。
在音乐的本质方面,他们都认为音乐源于天地自然,具有自然属性。
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两篇文章的见解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0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
田园乐【1】王维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❹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注释:【1】《田园乐》共七首,这组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作。
以下对三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其三”前两句,描写诗人“采菱”“策杖”的日常活动。 B.“其六”前两句,描写辋川“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 C.“其七”前两句,描写诗人流连于山泉林木间的情状。 D.“其七”后两句,描写诗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的辛苦。
以下对三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其三”后两句,以典故中的人物来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志趣。 B.“其六”前两句,注重炼字,“红”“绿”“含”“带”等词语生动形象。 C.“其六”后两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D.三首诗都是六言绝句,对仗工整,多方面展现田园之乐。
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与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你谈谈对这一特点的理解,并结合《田园乐》的具体诗句分析。(6 分)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共 8 分)
古⼈总是梦想像仙人一样长生和自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仙人的句子有“虎鼓瑟兮鸾回车, ”,苏轼《赤壁赋》中提到仙人的句子有“ ,抱明月而长终”。
对于战国时期六国如何避免为秦所灭的结局,古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 出假设,“,则足以拒秦”;又如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假设,“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月”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以月寄托怀人之思。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此时相望不相闻,”;又如苏轼《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
某位同学灯下读书,忽然听到窗外春雨声,禁不住联想到许多春雨润春花的诗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 10 分)
《红楼梦》开篇有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其中“作奇传”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整部小说写的是奇人、奇事、奇境、奇思、奇情、奇物、奇趣,甚至还有奇语”。
《红楼梦》中有很多“奇事”和“奇物”,请你各概括两件。(4 分)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奇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6-19 题。
枯荣随想
①我一直对身边那些四季碧绿的植物颇有微词。香樟、黄杨、女贞、月季,甚至家家户户一盆又一盆搬进又搬出的盆景,让人看不懂,读不透——该落叶时不落叶,该枯萎时不枯萎,它们是想对时间进行囚禁,还是想对空间进行霸占呢?院中的那棵桂花树就是如此,占据着院子东南角。院子本来就很小,特别是在冬天,那一隅因此从未在阳光下通透过,让人生出压抑、阴郁之感。那树真就是一个异.物.,虽然在冬天依然绿着,已然生气不足了,给人的感觉是永远地耷拉着,一副理不直气不壮的神态,既不合时宜,也不合常理。
②我常常对着它或者它们叹息:一棵从未落光叶子的植物,还是植物吗?
③一切都应归于自然,自然而然。而一切自然都是美好的,不得也不会有所偏废。一切自然的东西又总存在着弱点,因而这个弱点也同样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是因为有了这个弱点才产生出美好来。它让人对它产生出透明的意在言外的感觉,让世界意味深长地一目了然。
④那些田野里的草,那些房前屋后的树,每到春天便枝繁叶茂,每至夏秋便壮硕挂果,每挨冬日便敞 开心扉似的露出它纯真的本来面目,孤零零地接受一场又一场雨雪的敲打与拷问。每一个季节都是平等的,每一次季节的转换、交替都是一次弱点的呈现,是上一个季节向下一个季节交出的答卷,向世界进行的一 次心心相印的表达,特别是秋冬时节,旷野之上,被收割或凋零后呈现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与亲 和。每一片叶子的辞别,每一株小草的遁隐,都是删繁就简后一马平川、神清气爽的诗意美感。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的赞叹一定是因此而得来。
⑤春草青青,夏花灼灼,秋雨瑟瑟,冬雪茫茫。四季一致,春天便没有了来处,没有了来处自然就没有了归途。没了来处与归途,那世界何以堪?从枯到荣是一种攀登,一种淋漓尽致的绽放;从荣到枯是一 种收敛,一种功成身退的凯旋。长年枝繁叶茂,带来的必是负累与拥挤,一种锱.铢.必.较.、不知敬畏的为所欲为。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一切也都会水落石出。
⑥黄帝炎帝尧帝以至先民们找到了春夏秋冬,发现了日升日落,判别了月盈月亏,并因此锁定了农事。农事乃立国之本。农事的锁定实际是对一切生活秩序的锁定。即便是孔子著书立说,其名也谓之《春秋》。据传,上古时代,先有春秋之别,后有冬夏。春秋者,枯荣是也。阴阳六制又称:春为规,秋为矩,春秋
合乃规矩。孔子著的是规矩,时代、历史演进的是枯荣。
⑦枯荣的更替让人类繁衍至今,并受用至今,岁月因此隆重,人类因此能诗意地栖居。有了枯荣便有了世界,有了枯荣便有了一切。于花团锦簇中读出凛冽,人类才可能绵延不绝,永不停息。
⑧每个生命都如离弦之箭,“嗖”的一声射出,当速度到达极限时,就有了枯萎的意境──没有了速度的箭镞当然就是枯萎了的箭镞。他们前前后后纷纷下坠,没有一个折返,也没有一个停留在空中,他们落下,那么自然,那么从容,那么无拘无束地散开,然后归于平静。是结束,也孕育着新的飞行。每个生命的从枯到荣是生机,从荣到枯是收获。收获的果实瓜熟蒂落后必有一处痕迹,根深蒂固的痕迹必会跨越时空,横陈于世。就像那一座一座的村庄,代际的更迭中血脉留存,因此乡土中国的村庄仿佛一直走在我们的后面,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村庄则一直在前面等待着对我们进行核.实.,核实我们的身份,核实我们是哪一棵旧枝上长出来的新果实。
⑨我们是带着曾经的痕迹品尝一切的。人类大约百分之八的 DNA 是在远古时代感染致病、致死的逆转录病毒的残余。如今,这些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不产生感染性病毒,其中一些还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形成胎盘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名为合胞素的蛋白质,最初就是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而进入人类祖先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的。
⑩多么让人恐惧又多么让人兴奋的结果。
⑪我忽然就理解了历代很多画家为什么喜欢画残荷、残菊了,他们画的是枯萎,更是凋零处的缕缕生机,肃杀处的种种意犹未尽。
⑫日升日落面对的是大江东去、潮起潮落。一窗春风,一地翠茵,一帘秋雨,一江寒雪,这便是自然 世界的“顶配”,这是我们人类的必须。旷野之上,哪一丛蓬草不是栉风沐雨,哪一颗桃❹不是历夏经冬,哪一栋屋宇不在演绎悲欢离合的四季!而生命就在这轮回中生.生.不.息.。
⑬即便是四季碧绿的植物,也是如此。就如我家院中的那棵桂花树,其叶片寿命长达两三年或更久一 些,然后再静悄悄地,一片一片地,部分地老去脱落,部分地长出新叶,它们陆续更新,便看似终年常绿。所以,枯荣其实依然在悄悄继续。
(取材于金国泉的同名散文)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那树真就是一个异.物.异物:珍奇的事物 B.一种锱.铢.必.较.、不知敬畏的为所欲为锱铢必较: 过分计较 C.等待着对我们进行核.实.核实:检验查证 D.而生命就在这轮回中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延续不终止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本文以作者对四季碧绿植物的不满开篇,引出后文对“枯荣”的思考。 B.作者认为自然的都是美好的,即便是弱点,有时弱点也能产生出美好。 C.第④段末引用诗句,是为了表现花朵枯萎时的美感及其香味的持久性。 D.结尾处照应开头,前后呼应,强调了“枯荣”作为自然规律的必然性。
作者认为“枯荣的更替是自然界的顶配,是人类的必须”。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
分)
第⑤段的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具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本具体赏析。(6 分)
从枯到荣是一种攀登,一种淋漓尽致的绽放;从荣到枯是一种收敛,一种功成身退的凯旋。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算力是处理和传输数据的关键能力,拥有更强大的算力意味着在数字化竞争中更.具.优.势.。②在人工智能领域,神经网络和大模型竞争对算力需求持续攀升,算力已成为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③
【A】在区块链领域,算力是链上数据安全可信的重要保障;【B】在大数据领域,算力是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保障。④同时,算力也正在推动科学研究由计算模拟和数字仿真的传统范式,转向聚焦大数据相关性分析的新范式,在提高科研创新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科研的风险和不确定性。⑤至关重要的是,推动数字经济转 型、智 能 社 会 发展和 前 沿科技创新需要坚实的算力产业。⑥当前,算力也是国家安全和战略决策的重要保障,全球算力竞争渐趋白热化,必须持续提升我国算力的国际竞争力。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句中短语“更具优势”使用正确。 B.②句中的横线处可填“如果”一词。 C.③句中【A】【B】两句可以互换。 D.④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没有语病。
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⑤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改为以“坚实的算力产业”开头的句子。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学校今年的科技节设立了以“我们正青春”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项目。
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其中,请你围绕比赛主题,写一则活动宣传稿。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作为高三学生,是否参加这项短视频创作比赛,同学们存在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言之有理,理由充分。
请你以“青春正好,科技有我”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有感染力。
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组合拳”指多项举措配合起来一起使用的策略。在提升自我、迎接挑战、应对局势等各种情境
中,经常需要打出“组合拳”。
请以“论组合拳”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句诗,或勾起回忆,或鼓舞前行,或引发畅想……人生中一定有这样一句诗让你念念不忘。
请以该句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参考答案
1.(3 分)A2.(3 分)B3.(3 分)B4.(3 分)C
5.(6 分)答案要点:
①政府机制方面
完善制度:运行并完善全国碳市场体系(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1 分)。激励引导:创新性打通碳普惠和碳交易,打造好碳普惠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碳减排工作(1 分)。
②市场主体方面
履行义务:重点排放单位等市场主体严格按碳配额规定履行碳减排义务和社会责任(1 分)。技术开发: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1 分)。
③公民个人方面
积极参与: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到低碳出行等碳减排活动中,获得碳减排量(1 分)。良性互动:通过碳普惠平台与重点碳排放单位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1 分)。
【评分参考】6 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各两个得分点,每个得分点 1 分。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6.(3 分)A7.(3 分)C8.(3 分)B9.(3 分)A
10.(6 分)答案要点:
相同点:他们都认为礼乐应相互配合,方能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2 分)。
不同点:
阮籍认为:音乐可以开启百姓的情怀,平和人民的内心世界(2 分),统一百姓的意志,使人们各安其位(2 分),各安其生,自然向善,改变风俗(2 分),从而实现教化目的。
嵇康认为:音乐可以抑制人的情感放纵,引导人的欲望(2 分),从而使人民“从善日迁”,达到教化目的。
【评分参考】6 分。相同点 2 分;不同点 4 分,其中阮籍、嵇康各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0 分。
11.(3 分)D12.(3 分)C
13.(6 分)答案示例:
“诗中有画”,指诗人善于以画法入诗(1 分),描写景物细致入微,绘形绘色,能使读者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1 分)。如《田园乐(其六)》,色彩鲜明、描写细致,构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1 分)。选取 “桃红”“柳绿”春天常见的景物,突出春天特点(1 分);运用“红”“绿”两个颜色词,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1 分);细致描绘“含宿雨”“带朝烟”,展现如画美景(1 分)。
【评分参考】6 分。“诗中有画”理解,2 分;结合诗句分析,4 分。
14.(8 分)
仙之人兮列如麻挟飞仙以遨游
使六国各爱其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愿逐月华流照君明月夜,短松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评分参考】共 8 分。每空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5. (共 10 分)
(1)(4 分)答案要点:
“奇事”: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还泪神瑛侍者),甄士隐梦识天机,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马道婆巫蛊害人等。
“奇物”:风月宝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薛宝钗的冷香丸等。
【评分参考】4 分。“奇事”2 分,“奇物”2 分。
(2)(6 分)答案要点:
①宝玉的降生奇异。宝玉衔玉而生,是奇石幻化为人来到世家大族贾府。
②宝玉的情缘奇异。宝玉的前世为神瑛侍者,黛玉的前世为绛珠仙草,两人的情感缘于前世的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还泪神瑛侍者)。
③宝玉思想(性格)奇特。他离经叛道、愤世嫉俗,他反对“男尊女卑”观念,被荣国府寄以厚望,
却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
④宝玉行为奇特。他放诞不羁,他两次“摔玉”和独自看望被撵出大观园的晴雯等举动,表明他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行为独立不羁。
⑤宝玉命运奇异。宝玉历经红尘后又变回石头,回到青埂峰下,命运的结局奇异。
【评分参考】6 分。每点扣“奇”的内涵特点,结合情节或相关内容简析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6.(3 分)A17.(3 分)C
18.(6 分)答案示例:
对于自然来说,四季各有特点且依序更迭,枯荣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1 分),季节更迭符合自然规律(1 分)。对于人类而言,由四季而立农事,立农事而定秩序,枯荣合而规矩生(1 分);枯荣的更替让人类繁衍至今(1 分);代际更迭中延续的血脉传承使我们能够确定自己的故乡(1 分);人类因感染病毒生病死亡,代际更迭中,远古的基因可促使后续生命的形成(1 分)。
【评分参考】6 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19.(6 分)答案示例:
①该句善用动词(1 分),表情达意准确生动(1 分)。如“攀登”“绽放”“凯旋”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生命从枯到荣的灿烂,从荣到枯的光荣(1 分)。
②运用比喻(1 分),将荣枯的双向过程具体化、形象化(1 分)。将从枯到荣的过程比喻为攀登、绽放的过程,展现出此过程体现的生命力;将从荣到枯的过程比喻成凯旋,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1 分)。
③运用整句(1 分),以整齐的语言形式展现生命荣枯的过程(1 分),语势贯通,一气呵成(1 分)。
【评分参考】6 分。三个要点,每点 3 分;每个要点,特点 1 分,分析 2 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6 分。
20.(6 分)
(1)(3 分)B
(2)(3 分)参考答案:坚实的算力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智能社会发展和前沿科技创新的需要。
【评分参考】3 分。“内容”2 分,“句式”1 分。
21.(10 分)
一类卷(8—10 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7 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4 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
【文言文译文】
音乐,是天地之本体,万物之本性。音乐合乎本体、顺应本性,就和谐,背离本体、丧失本性,则不协调。从前圣人作乐,就是用来顺应天地之本体,成就万物之本性。所以确定天地八方之音,来应和阴阳八风之声,协调黄钟作为中和之律的作用,开启百姓及万物的情怀。因此,律吕协调则阴阳和谐,声音适宜则万物各从其类,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君臣互不冒犯,四海呈现出一派祥和的风貌,九州演奏的都是统一的节奏。天地契合于自身的道德,则万物应运而生,不使用刑罚与奖赏,百姓却会自然地过上安定的生活。
乾坤的关系平易简单,所以雅乐并不复杂;道德的本质和顺淡然,所以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级恬淡自然。雅乐的节奏不复杂,天地阴阳就会相合;音乐的音级恬淡自然,那么万物就会自得其乐。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恶从善,完成教化,其实风俗的改变与音乐的道理是相同的,这都是自然的道理,也是音乐的始源。
先王制乐,是希望安定天下万物的情态,统一天下百姓的意志。刑罚和教化一体,乐和礼内外互补。刑罚松弛则教化不能独自发挥作用,礼教废弃则乐就失去了根基。人有尊卑之分、上下之别,这就是礼的体现;人们安于自身的生活、没有过分哀伤的情感,这就是乐的功能。礼逾越其应有的规制,尊卑就会错位;乐失去其自身的秩序,亲疏就会混乱。礼规定人们的外在行为,乐平和人们的内心世界;礼治外,乐
化内,礼乐端直,因而天下太平。
天地合乎它的道德,万物就崇尚生长;寒来暑往,五行就形成了。所以外现为五色,发出为五声。声音的产生,那就好像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气味,它好和不好,即使遭遇到浑浊混乱,它的本体也还保持原有的样子,不会有什么变化,怎么会因为别人的爱憎、哀喜而改变性质呢?声音本来就是以好和不好为属性,跟哀乐没有关系;哀乐本来就是感情受到激发以后而产生,与声音无关。色彩有美丑,声音有好坏,这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都与内心的感情没有关联。至于哀乐本来是因为和某些事情相遇,而预先郁结在心中,只是经由和谐的乐声而自己显现出来;和谐的乐声感动人心,也如同美酒激发感情一样。酒以甘苦为属性,而醉酒的人以喜怒作为外在表现。人们见到悲欢之情被音乐激发出来,就说音乐有哀乐,这就好像看见喜怒之情被酒激发,就说酒中有喜有怒一样。所以声音有天然的和谐,却和人的感情无关。内心情感和音乐明显是两回事,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和轨迹,是不相交织的,怎么能把太和之乐和人的悲欢之情混淆在一起,给音乐强加以哀乐的虚名呢?
人们所讲的改变风俗这种情况,一定紧承在社会衰败之后。古人知道情感不可放纵,所以抑制它泛滥;知道欲望不能断绝,便有意引导它走上应有的轨道。所以制定了可以奉行的礼节,创制了可以引导感情的 音乐。音乐和礼仪并存,一举一动互相配合,融为一体,人们一天天地改掉缺点,走向善良,然后教化就 成功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北京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北京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