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66份)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阶段性整合提升训练题八逻辑与思维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阶段性整合提升训练题八逻辑与思维,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维的基本形态,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知识整合〕
1.思维的基本形态
2.科学思维的特征
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5.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6.复合判断的类型与真假
7.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8.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的比较
9.分析和综合的比较
10.认识发展的历程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2)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3)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图示如下
1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关系
〔题型突破8 推理类主观题〕
【题型解读】
【题型示例】
(2022·山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A市居民甲无视其居住小区的管理规约,经常在小区的楼间空地上组织活动播放音乐,导致周围许多住户无法正常作息。
【过程】
邻居乙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经专业测量,甲所播音乐音量昼间略低于60分贝、夜间略低于50分贝。
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针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甲和乙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题流程】
【题型演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高三(1)班学生利用假期在学校周边社区开展了“调研民法典普及情况,助力城市文明建设”的活动。在走访一家中介公司时,工作人员正在为近期发生的“跳单”事件而烦恼:买方易某、卖方谢某以及中介公司三方共同签订了中介合同,约定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后应分别向中介方交纳1.5%的服务费。而易某通过房产中介了解房源情况和房主谢某的有关信息后,绕开房产中介,私下和谢某达成交易并过户。
同学们针对该情况,认真查阅资料,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五条 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务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机会或者媒介服务,绕开中介人直接订立合同的,应当向中介人支付报酬。
易某的行为是否合法?请你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简述推理过程。
[答案] ①《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五条规定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所断定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反之,后件假,前件一定假。该推理的前件同时为联言判断,当且仅当每一个联言支为真时,该判断为真。②根据案情,易某与中介公司签订了合同,并且利用该中介公司提供的服务了解房源情况和房主谢某的有关信息,却私下和谢某达成交易并过户,由此可见,该联言判断为真,即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为真,所以,后件一定为真。③易某的行为构成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并根据合同约定,支付约定报酬。
[解析] 本题要求简述易某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推理过程。《民法典》的相关法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联言判断。易某与中介公司签订了合同,通过房产中介了解房源情况和房主谢某的有关信息后,绕开房产中介,私下和谢某达成交易并过户→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真,后件一定真,易某违约。基本
形态
抽象
思维
抽象思维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形成
形象
思维
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
追求认识
的客观性
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结果具有
预见性
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结果具有
可检验性
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逻辑要求
逻辑错误
同一律
“A是A”: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矛盾律
“A不是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排中律
“A或者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两不可”
外延关系
类别
图示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判断类型
结构式
主项(S)
谓项(P)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S是P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所有S不是P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有的S是P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有的S不是P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这个S是P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这个S不是P
周延
周延
项目
类别
常用联结项
真
假
联言判断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
选言
判断
相容选
言判断
“或者……或者……”
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不相容选
“要么……要么……”
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
“如果……那么……”等
其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必要条件
“只有……才……”等
充要条件
“……当且仅当……”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
别
前提
某类的全部对象
某类的部分对象
结论范围
未超出前提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结论与前提
的联系
必然的
或然的
联系
二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特点
适用范围
求同法
异中求同
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求异法
同中求异
在科学实验中常被采用
求同求异
并用法
既求同
也求异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共变法
求量的变化
在很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适合于量的变化的场合
剩余法
从余果
求余因
常被应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分析
综合
含义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具体
方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等
结构综合、功能综合等
作用
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地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客观对象
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区
别
思维
方向
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特征
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思路具有归一性,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技法
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
功能综合方法、归纳推理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等
联系
①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依赖。一方面聚合思维必须以发散思维取得的成果为前提,另一方面,没有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多种答案就无意义,无价值可言
②二者是反复交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的过程
题型特点
此类试题多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情境中的推理结论。该类试题多结合《法律与生活》模块,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
设问方式
设问往往以“判断其推理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对推理进行评析”“简述其推理过程”等方式呈现
解题技巧
明确情境涉及的推理类型
结合情境,分析推理前提与结论的关系
综合情境与知识,得出结论
相关资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根据《A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A市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依据),甲所居住的小区属于2类区,执行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乙认为:①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甲认为:②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第一步:
审设问,
定方向
限定情境: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的争论
设问类型:推理类
限定知识:逻辑与思维
第二步:
析材料,
调知识
信息点①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对接教材: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信息点②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对接教材: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第三步:
组答案,
用术语
乙的结论错误。“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是“受到警告处罚”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推理的前提虚假,因此结论错误。
甲的结论正确。甲所播音乐音量低于噪声限值,未违反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推理的前提真实;甲正确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因此结论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共2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共2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二课时推理,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