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基础练---3.2 质量守恒定律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基础练---3.2 质量守恒定律,共8页。
1.(2023·营口)古人用硫黄涂在松木片顶端制得“发烛”。“发烛”燃烧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
A.CO B.H2O C.SO2 D.N2
2.(2023·黑龙江)煤油是油炼制产品中的一种。煤油中含有噻吩(用R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R+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CH4 B.C4H4S C.C4H8S D.C4H6S
3.(2023·宜昌)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5.(2022·河北模拟)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6.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容器中各相关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3·石家庄模拟)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单质
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
8.(2023·鄂州)密闭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8%
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1
D.该反应可以表示工业合成氨:N2+3H22NH3
9.(2022·甘孜州)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学习中,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验证】
(1)A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_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解释】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综合应用】
(4)24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 g。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可推测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X6CO2+6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素养作业】
10.(2023·遂宁)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
B.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D.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3
11.(2023·乐山)已知物质R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取一定质量的R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R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8.0 g
B.所取R质量的最小值为1.6 g
C.R可能是酒精(C2H5OH)
D.若R为CO和H2的混合物,则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2.(2023·潍坊)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一定属于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
13.(2023·吉林)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1,保持装置密闭。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2,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m2。
(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塑料纸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
(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CO、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2O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硫黄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推知该气体为SO2。
2.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包含在R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12个,反应后硫原子是1个,反应前应该是1个,包含在R中,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包含在R中,所以噻吩的化学式为C4H4S。
3.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A、B、C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只有D是化学变化。
4.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分子数目不一定改变,得具体分析,B错误。
5.B 【解析】A.红磷燃烧会有物质从玻璃管逸出,反应后质量减小,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天平平衡,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氯化钾和碳酸钠不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铁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气球变大,受空气浮力的影响,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A 【解析】由C+O2CO2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分子数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1∶1,反应过程中气体分子数不变,A正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气体质量不断增加,炭粉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B不正确;一定质量的炭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炭粉的质量会不断减少到0,C不正确;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D不正确。
7.D 【解析】丙在反应前占的质量分数m=1-70%-14%-10%=6%,乙在反应后占的质量分数n=1-42%-40%-10%=8%;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A错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甲物质和乙物质没有完全反应,B错误;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C错误;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比是(14%-8%)∶(40%-6%)=3∶17,因此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D正确。
8.C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a=100%-14%-6%-70%=10%;b=100%-40%-10%-42%=8%,A正确;图示丁反应前的质量分数也为10%,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正确;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0%-42%)∶(14%-8%)=14∶3,C错误;该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比为(70%-42%)∶(14%-8%)∶(40%-6%)=14∶3∶17,所以该反应可以表示工业合成氨:N2+3H22NH3,D正确。
9.(1)相等 Zn+CuSO4Cu+ZnSO4
(2)右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
(3)①②③
(4)大于
(5)碳、氢元素
(6)O2
【解析】(1)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没有物质逸出,故A实验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的仪器与药品的总质量相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为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故B实验中天平指针会向右偏转。
(3)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选①②③。
(4)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故24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24 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推测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6)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12、6,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12、1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6X分子中含有1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O2。
10.A 【解析】由图示可知,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A正确;甲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16×2)=6∶1∶16,则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错误;生成物中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C错误;图中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甲酸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D错误。
11.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后的二氧化碳和水一共为4.4 g+3.6 g=8 g,故反应前参加反应的R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也为8 g,A正确;反应后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12/44=1.2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 g×2/18=0.4 g,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故反应前R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分别为1.2 g和0.4 g,R质量的最小值为1.2 g+0.4 g=1.6 g,B正确;由B可知R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 g∶0.4 g=3∶1,而酒精(C2H5OH)中C、H元素质量比为(2×12)∶(6×1)=4∶1,C错误;由B可知R中的C、H原子个数比为1.2 g÷12∶0.4 g÷1=1∶4,若R为CO和H2的混合物,则CO和H2的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也为是1∶4,因一个H2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2=1∶2,D正确。
12.C 【解析】由图1可知,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由分子个数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3X+Y2Z。由图2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72 g-44 g=28 g,生成Z的质量为34 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34 g-28 g=6 g。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X+Y2Z可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Z一定是化合物,A正确;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6 g∶28 g=3∶14,B正确;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C错误;设Y、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n,由化学方程式可知,m2n=28g34g,则mn=2817,D正确。
13.(1)=
(2)产生气泡,气球膨胀,电子天平示数减小
(3)倾斜瓶子,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混合
(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总质量m1与反应后的总质量m2的大小关系是m1=m2。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气球膨胀,电子天平示数减小(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
(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塑料纸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倾斜瓶子,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混合,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
(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
70%
14%
m
10%
反应后
42%
n
40%
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基础练---4.2 化学与健康、材料,共6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 考点13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微观反应示意图,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图所示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