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双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 年)》。经过努力,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29200公顷,比21世纪初增加7 200 多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功能的是
A.防风固堤,减轻风力对海岸的影响 B.美化环境、净化水体,防治赤潮
C.提供鸟类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D.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场所
2.为提升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功能,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种植红树林,营造鸟类栖息滩涂 ②从南亚地区引进优良品种
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生态监测 ④迁出在红树林栖息的动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原油进口大国,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西北中——哈、东北中——俄、西南中—缅及海上四大原油进口通道。下图示意2019—2023 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及增长状况。读图,完成3—5题。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 地理 第1页(共6页)3.下列关于图示时期我国原油进口量和增长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口量先降低后增长
B.增长率持续增长
C.进口量在2021年达到最低值
D.两者均在2023 年达到最高值
4.我国的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高度依赖,目前我国石油安全受到的挑战有
①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
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
③交通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及时运达国内
④国内石油生产供应充足,供需矛盾逐渐减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我国都要确保石油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保障国内石油产量 ②加快海上油田开发 ③关闭高耗能工业 ④进口渠道多元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不仅是一个陆地强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陆海兼修的现代化强国。”耕海牧渔,逐梦深蓝,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海鲜被端上百姓餐桌。从鱼苗到成鱼,整个养殖过程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流程,配备自动化设备,全天24小时循环新鲜海水。2022年,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达4398 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倍和2.4倍,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据此完成6—8题。
6.“耕海牧渔”的海洋开发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
A.扩展了生存空间,增加国土面积 B.避免海洋污染,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C.扩大粮食来源渠道,保证粮食安全 D.扩大领海范围,保障海洋政治权益
7.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海鲜被端上百姓餐桌,主要得益于
A.海洋运输便利 B.深海养殖装备发展
C.航空运输发达 D.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8.深海养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其意义关联度最小的是
A.已经建成深海养殖强国 B.拓展我国海洋经济空间
C.缓解我国陆地环境压力 D.增加优质水产品的供应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且每年清除30%以上的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据此完成9—10题。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 地理 第2 页(共6页)9.中国发展“蓝碳”的不利条件有
A.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主张管辖海域 B.海水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
C.滨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呈退化趋势 D.海岸线长,滨海湿地广阔
10.关于发展“蓝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力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B.有效促进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
C.极大提高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D.有效减少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根据《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835.70km²,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0.08%,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太行山区,西部的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区,南部的桐柏山和大别山区,零星分布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黄河干流沿线、淮河干流沿线、豫北平原和黄淮平原。2023年11月,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此完成11—13题。
11.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开征求意见主要运用的手段是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阻碍河南城镇化进程
B.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C.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
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以促进工业化进程
13.河南省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措施有
①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
②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③大力发展传统经济和生态产业
④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动态监管和监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3 年9月,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关员在对一批超期滞港货物查验时发现,该批货物为旧衣物,共计23.41吨,衣物表面有明显褶皱、起球,且有大片污渍、口袋内纸巾残留等。经鉴定,该批货物属于“洋垃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下列有关材料中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会带来危害,可以洗净消毒后再销售
B.少量的旧衣物入境不会带来环境问题
C.可以促进贸易往来,减少进口成本
D.旧衣物的来源不明,存在安全隐患
2023—2024 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 地理 第3 页(共6页)15.下列国家最有可能替代中国成为此类“洋垃圾”接收国的是
A.韩国 B.日本 C.尼日利亚 D.新加坡
16.我国禁止“洋垃圾”跨境转移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严禁有害有毒物质超标严重的产品入境
②严格打击走私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的行为
③加强海关对入境固体废弃物的专项管理
④加强国际协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东北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和“压舱石”。东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很严重。过去,这片黑油油的土地上覆盖着七八十厘米甚至一米厚的黑土层,而现在许多地方的黑土层仅剩二三十厘米,有的地方黑土层已经流失殆尽。
材料二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尤其是近年国际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全球粮食价格大涨,所以中国更要保证粮食和种子安全,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对中国来说,到目前为止最受制于他国的粮食资源就是大豆。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还能作为工业原料,豆粕饲用需求是拉动大豆进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一直都保持着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的地位,进口量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粮食及大豆进口统计图。
(1)针对东北黑土流失的问题,举例说出可以采取的有效保护措施。(4分)
(2)分析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的主要原因。(4分)
(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请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023——2024 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 地理 第4页(共6页)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水域,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下图)即将投产。该项目风、光、渔相融合,既实现了海洋空间集约利用,又是深远海漂浮式风机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的创新实践,既能产生绿色能源,也是一座“蓝色粮仓”。漂浮式平台形状为正三角形,立柱间边长70米,平台总高24米、设计吃水14米,总重量达4900吨,养殖区域容积约1万立方米。
(1)说出“国能共享号”项目的优点。(4分)
(2)推测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6分)
(3)“国能共享号”平台为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简述其大力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是赣江、东江、韩江三江发源地,属南岭山地森林重点生态功能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寻乌稀土开发生产为国家建设和创汇作出重大贡献,但也让昔日的绿水青山变成了“南方沙漠”。寻乌县政府不断探索,提出的“生态+光伏”“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等生态产品价值路径,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修复的典范。
材料二 下图为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2023—2024 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 地理 第5页(共6页)
(1)说出寻乌县由昔日的绿水青山变成“南方沙漠”的表现。(4分)
(2)分别分析“生态+光伏”“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生态产品价值路径对寻乌县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被动式节能屋(下图)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可回收的节能环保材料,采用先进节能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并通过新风系统的高效热(冷)回收装置将室内废气中的热(冷)量回收利用,从而显著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需求,是集高舒适性、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我国被动式节能屋示范项目秦皇岛的“在水一方”,每年可节约标煤54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423吨、节约采暖费195 万元。
(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被动式节能屋降低能耗的原理。(6分)
(2)结合自然环境差异,分别说出我国东北地区和海南建设被动式节能屋需要注意的问题。(4分)
(3)简述被动式节能屋在我国的推广意义。(6分)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评试卷 高二 地理 第6页(共6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诗中描述的岩石按成因属于,有关该类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新西兰多地震是因为其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