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展开(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2.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至余杭,它们分别是今天的()
A.北京、上海
B.北京、杭州
C.天津、扬州
D.洛阳、杭州
3.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4.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诚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A.重武轻文
B.轻徭薄赋
C.打击贵族
D.严刑苛法
5.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在下列唐朝诗人中,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生活,其诗被称作“诗史”的是()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7.中国有句俗语叫“南米北面”,指的是南北方人在主食上的不同选择。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契丹族一阿骨打一辽
B.女真族一阿保机一金
C.党项族一元昊一西夏
D.蒙古族一铁木真一元
9.“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主要是因为他()
A.建立了元朝
B.统一了蒙古
C.灭掉了南宋
D.灭掉了金朝
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金朝
D.元朝
11.隋统一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地区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这些措施()
A.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
C.旨在镇压当时的农民起义
D.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12.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唐朝经济持续发展
C.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
D.唐朝水路交通发达
13.据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但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
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
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14.有学者认为:“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人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
A.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B.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杜绝了藩镇割据的现象
D.改变了选官的标准
15.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同学们使用以下图片布置展板。适合这一展板的主题是()
A.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
B.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C.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D.唐朝积极的进取精神
16.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与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亚洲、欧洲与非洲的一些国家也积极地向唐朝访问、学习。这体现了()
A.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B.唐朝成为人类文明荟萃中心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17.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右图反映的是()
A.遣唐使来华路线图
B.玄奘西行路线图
C.鉴真东渡路线图
D.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图
18.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A.玄武门之变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9.观察右边的五代十国形势图,可以直接从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后周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C.多个政权在这一时期同时存在
D.南唐逐渐强大,消灭后周
20.北宋167年间科举所取文士合计60035名,平均每年360人。这一数值约为唐代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4倍,清代的3.4倍。而武举共取士868名,年均5人。造就宋代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分裂割据局面得以结束
B.实行重文轻武治国政策
C.科举考试制度十分完善
D.政府重视行政效率提升
21.熙宁五年,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在肥西县,纠正有地而无租税者100家,收取逃漏税款80万。仅上蔡一县,就查出隐田26930余顷,并征税数百万。由此推断,这一措施()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人
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C.减轻了人民劳役负担
D.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
22.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请将①、②处缺失的政权名称补充完整()
A.北宋 契丹
B.辽朝 北宋
C.北宋 党项
D.北宋 金朝
23.南宋《中兴礼书》记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举行郊祭,所用的一批陶瓷器交由“平江府烧变”。但“平江官窑”具体位置长期悬而未决,直至2023年3月,经专家论证,苏州元和塘古窑址群为其所在地,从而解开了这一难题。该考古发现()
A.可证明相关文献记载基本可信
B.表明宋高宗对北方故土的怀念
C.确证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D.说明苏州是南宋制瓷业的中心
24.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内容是()
A.耕作技术进步
B.灌溉工具改进
C.农业技术进步
D.国家统一发展
25.阅读如下表格,由此可以得出宋朝时期()
纺织业 棉纺织工具比较先进,棉纺织品种类多。
制瓷业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A.商业贸易繁荣
B.农业发展迅速
C.手工业兴盛
D.中外交往频繁
26.观察下面两幅图,北宋东京城与唐长安城明显的不同是()
A.坊市制度被打破
B.布局更加整齐
C.出现了草市
D.纸币开始流通
27.阅读下面“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丛非农业税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
A.市民生活多姿多彩
B.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C.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 经济中心向南转移
28.观察下面这组图可知,促使中国古代货币发生如下变化的经济因素是(
A.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B.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C.币制混乱不一,民间私人铸币风气盛行
D.国家实现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29.推动如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B.北方政局动荡不安
C.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30. 如图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小题,共40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
31.(12分)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幸,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4分)
(2)指出材料二中文物的史料类别。根据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6分)
(3)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2分)
32.(16分)宋代海外贸易探秘
(1)活动—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的发掘,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宝贵资料。右图所示船只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4分)
(2)活动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从《宋代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中能了解到宋代海外贸易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6分)
(3)活动三有人认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造就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请你依据以下材料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6分)
33.(12分)民族关系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城,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遵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请回答:
(1)请你给材料一中的图片配上解说词。(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作用。(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民族关系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2分)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pdf、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共6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1):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1),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