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展开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二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做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一、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14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氧气B. 氮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 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 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B
2. 在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物质是
A. 泥土B. 食盐C. 花生油D. 大理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泥土难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C、花生油难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
A. B. NaCl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钾含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不含N、P、K元素,不属于化肥,不符合题意;
C、碳酸铵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D、磷酸钙含N、P、K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液氧B. 臭氧C. 水D. 过氧化氢
【答案】B
【解析】
【分析】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详解】A、氧气与液氧(液态的氧气)是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臭氧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与氧气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水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与氧气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与氧气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属于有机物的是
A. B. 二氧化碳C. 酒精D. 碳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详解】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C、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D、碳酸中含有碳酸根,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 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
A. 胆矾:B. 纯碱:
C. 烧碱:NaOHD. 生石灰: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uSO4⋅5H2O,故A正确;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 Na2CO3,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 NaOH,故C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aO,故D错误。
故选D。
7. 属于甲烷化学性质的是
A. 难溶于水B. 无色气体C. 熔点低D. 能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烷难溶于水、是无色气体、熔点低,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甲烷能燃烧,是在甲烷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8. 焰色反应为紫色的是
A. NaClB. C. KOH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钡中含有钡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黄绿色,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钾中含有钾元素,灼烧时通过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呈紫色,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钙中含有钙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砖红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 下列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硫在空气中:蓝紫色火焰B. 氢气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大量白烟D. 铁丝在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A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A。
10.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该图中含有一种原子,表示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该图中含有两种分子,表示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 有关电解水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B.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质量比约为
C. a中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气体能被点燃
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b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故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a管中收集的是氧气,b管中收集的是氢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即,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8:1,符合题意;
C、由A可知,a中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中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关于分子和原子等微粒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粒子间的间隔较大
C.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D. 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粒子间的间隔较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 与温室效应形成有关的物质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硫D.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不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会导致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可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符合题意。
故选D。
14.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OH
C. 如向n点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显无色
D.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一开始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故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详解】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p点溶液pH>7,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NaCl,符合题意;
C、n点pH=7,此时溶液显中性,如向n点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显无色,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17题均只有1~2正确选项
15. 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A. 氧气B. 氢气C. 二氧化碳D. 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质中的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化合物中的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详解】A、氧气中的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故A符合题意;
B、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不含氧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属于氧化物,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物质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石墨用于做电极B. 二氧化碳用作制冷剂
C. 用氧化钙做干燥剂D. 用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石墨用于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氧化钙做干燥剂,是利用了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1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混合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锌,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锌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C、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先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再滴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如果沉淀部分溶解,则说明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简答题(共30分。第18题7分,第19题7分,第20题6分,第21题10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18. 下表是和NaCl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20℃时取ng 和ng NaCl分别放入盛有50mL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甲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g/100g水。
(2)甲图中,a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选“KNO3”或“NaCl”),a、b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______b(选填“>”、“<”或“=”)。
(3)乙图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4)甲图中,b烧杯溶液中溶质质量的最大值是______g。
(5)除去某固体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在一定量的水中加热溶解、______过滤。
【答案】(1)85.5
(2) ①. KNO3 ②. < (3)a、b
(4)18##18.0 (5)降温结晶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可知,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100g水;
【小问2详解】
20℃时,取ngKNO3和ngNaCl分别放入盛有50mL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a中溶质部分溶解,b中溶质完全溶解,20℃时,溶解度:硝酸钾小于氯化钠,故甲图中,a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KNO3;
a、b烧杯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a<b,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
【小问3详解】
由(2)的分析可知,a中溶质是硝酸钾,b中溶质是氯化钠,甲图中,b中溶质,即氯化钠完全溶解,升温到50℃时如图乙所示,a、b中溶质均完全溶解,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则乙图中b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50℃时,溶解度:硝酸钾>氯化钠,则a中的硝酸钾溶液也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乙图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b;
【小问4详解】
水的密度约为1g/mL,50mL水的质量约为50g,由(2)的分析可知,甲图中,b中溶质是氯化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0g氯化钠,则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0g氯化钠,则甲图中,b烧杯溶液中溶质质量的最大值是18.0g;
【小问5详解】
由表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除去某固体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在一定量的水中加热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19. 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酸钙的分解反应。(无水起干燥作用)
(1)装置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装置B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4)反应中,装置D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体现了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是______。
(5)图中装置E是防止倒吸的安全瓶。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______之间添加另一个安全瓶。
(6)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
(2)
(3)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碳
(4) ①. 有红色固体生成 ②. 还原性 (5)B、C
(6)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A中碳酸镁加热分解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装置B玻璃管中: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3详解】
装置C中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装置D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生成;该反应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小问5详解】
B处停止加热后,C处液体容易倒吸入B使装置炸裂,所以应该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
【小问6详解】
由于尾气中可能含有没有反应完全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故F中气球的作用是: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20. 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如需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一瓶二氧化碳,最好选择______,(填序号)作为发生装置。
(2)若选择AD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导管口气泡没有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
(3)1ml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1ml氧气中约含有______个氧分子。
【答案】(1)C (2) ①. ②. bd
(3) ①. 16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如需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一瓶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需要控制反应速率,故发生装置可选C,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小问2详解】
若选择AD组合来制取并收集氧气,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不会导致氧气不纯,不符合题意;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集气瓶中空气没有排尽,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c、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不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不符合题意;
d、导管口气泡没有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符合题意。
故选bd;
【小问3详解】
1ml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解:设1ml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x=16g
答:1ml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g;
1ml氧气中含有氧分子的个数为:。
21.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同时留下白色固体。
Ⅰ.探究受热分解生成气体成分。
查阅资料:,受热分解生成和。
产物验证:将受热分解生成气体通入如下实验装置。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结论: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是和。
Ⅱ.探究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NaOH
猜想三:.与NaOH
实验方案一:
称量一定质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取样剩余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2)步骤①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步骤②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
(3)综上所述:固体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方案二:
实验装置:
Ⅰ.称量8.4g的于玻璃管中
Ⅱ.打开氮气气囊开关,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后,记录装置B、C的质量;
Ⅲ.点燃A处酒精灯,直至装置B、C的质量不变,再次记录装置B、C的质量并熄灭A处酒精灯;
Ⅳ.等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关闭氮气气囊的开关。
数据记录:
实验分析:
(4)实验步骤Ⅱ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请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剩余固体为何只有碳酸钠______。
【答案】(1) ①. 无水硫酸铜变蓝 ②. ③. 吸收二氧化碳
(2) ①. 溶液变红 ②.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③.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红色褪去
(3)
(4) ①. 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影响实验 ②. 由实验数据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82.6g-80.4g)+(111.4g-110.5g)=3.1g。设:生成碳酸钠质量为。经过计算得知,生成的碳酸钠质量刚好为5.3g,所以剩余固体只有碳酸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晶体,五水硫酸铜晶体是蓝色晶体,所以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化学方程式为,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故填:无水硫酸铜变蓝;;吸收二氧化碳。
【小问2详解】
猜想一正确说明NaHCO3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溶液红色褪去。故填:溶液变红;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红色褪去。
【小问3详解】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4详解】
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影响实验实验步骤Ⅱ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故填: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影响实验。
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剩余固体为何只有碳酸钠?详见答案。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气体中是否混有HCl气体
混合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的Zn、过滤
C.
鉴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加入碳酸钠溶液
D.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钠
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加足量稀盐酸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100g水
KNO3
31.6
45.8
638
85.5
110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样品固体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
______
猜想一正确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_
_______
装置A中固体质量
装置B总质量
装置C总质量
反应前
8.4g
110.5g
80.4g
反应后
5.3g
111.4g
82.6g
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