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下图为某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 ・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不同
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有3.27×106J/(cm2·a)流入植食动物
C.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D.枯枝中的碳最终以CO2的形式流入非生物环境
3.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大气中的碳主要是CO2,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D组成生物群落。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C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C.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土壤中某些难以分解的物质在A中的含量比在B中的要低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乙、丙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6.“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蛋、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蚕沙所含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C.塘泥中的有机物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实现“肥桑”
D.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于自然池塘
7.某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曝气可增加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植物浮床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D.植物浮床不能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
8.玉米和大豆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兼用型作物,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玉米和大豆间作是实现粮油安全、提高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大豆时常用根瘤菌拌种,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是原始合作
B.间作农田除虫时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K/2
C.合理间作能够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玉米和大豆间作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9.2021年,在中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绘制了美好蓝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即将灭绝的物种可以进行易地保护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合理的开发利用
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10.“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地方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金属等)、不可回收垃圾(果皮、残渣、骨头等)和有害垃圾(电池、化工品、化妆品等)三类,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对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需要考虑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
D.该措施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循环经济
11.下列关于自生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生是由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实现的
B.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C.一般若想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生能力要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D.只要布设好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自生功能就能得以维持
12.重庆忠州豆腐乳被业界称为“腐乳王”,因风味独特而盛销不衰,远销英国、加拿大、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腐乳的制作流程为“让豆腐块长出白色菌丝(前期发酵)→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曲霉
B.霉菌分泌的蛋白酶等物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C.加盐和卤汤腌制的目的仅仅是调味,并不能抑制瓶内杂菌的生长
D.豆腐块相当于固体培养基,腌制用的玻璃瓶常用紫外线进行灭菌
1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采用发酵酿制法制成的低度饮料酒。下图甲、乙为某同学设计的两种制作葡萄酒的装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甲中的X为澄清石灰水,则出现变混浊现象
B.酿制果酒时,选用甲装置比选用乙装置效果更好
C.在酿酒过程中若装置密封性不好,发酵液会变酸
D.该发酵过程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的范围
14.我国中科院海洋所的科研工作者首次发现能有效降解聚乙烯(分子式(C2H4)n)塑料的海洋真菌,有望解决塑料不能降解带来的生态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在富含聚乙烯的海洋环境中筛选所需的海洋真菌
B.用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对样品连续划线、逐步稀释,纯化海洋微生物
C.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以聚乙烯为唯一氮源
D.后期可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增强微生物的降解聚乙烯的能力
15.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青霉素会抑制细菌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B.该培养基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
C.该微生物的培养基适合新冠病毒的培养
D.该培养基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CH2O),添加纤维素
16.浆水是西北人熟知的夏季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它是用芹菜,卷心菜等蔬菜为原料发酵制成的,口感微酸,消暑解渴营养丰富。兰州大学近日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从浆水中分离出有益菌——发酵乳酸杆菌JL-3,发现浆水可通过降解动物体内的尿酸来控制尿酸的积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浆水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器皿和原料用开水烫干净,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 发酵乳酸杆菌JL-3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 浆水的食用消暑解渴和控制尿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浆水制作过程需要保持适宜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
二、读图填空题
17.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A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除甲图中所示以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____。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40%。则A增加10kg,至少需要B____________kg
(3)通过图乙可知,此时三个物种中,物种____________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18.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 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 ,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考虑,图中生物c属于____________,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2)图中b同化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
(3)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____________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人类必须减少煤、石油等的使用,从而控制____________(气体)的排放,避免____________加剧。
19.白云湖湿地生态系统为响应《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号召,实施“退耕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为白云湖湿地某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某时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浮游动物属于____________;若大量捕食小型鱼虾类,一段时间后对食鱼性鱼类的种群数量影响是____________。
(2)当地将湖泊产出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种蘑菇,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为维持生态平衡,提高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答一点)。
(3)该生态系统在退耕之前,违规喷施了农药六六六,研究发现,单位体积内小型鱼虾体内六六六积累量小于食鱼性鱼类的积累量,原因是____________。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白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价值。同时在修复湿地的过程中,应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考虑它们各自的生态位差异和种间关系,使之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20.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____________。
(2)过程③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产生的酒精可以与____________ (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3)过程④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____________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____________法(填“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4)在发酵装置示意图中,过程④需要将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____________。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除了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____________作进一步鉴定。
三、实验探究题
21.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还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成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以下是科研人员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培养基中除了添加________、________以外,应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
(2)对涂布器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接种前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______。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通常每种稀释液需涂布3个平板,取其平均值,若将最后一个试管中的菌液每次吸取0.1mL涂布培养后获得平均值是a,则1g土壤中含有此菌的菌株数是________。该方法统计获得的菌落数比实际的活菌数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若要对上述菌株进行进一步纯化,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_;接种时,在第一区域划线后须将该工具________后再划线。
(5)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________是产植酸酶最理想的菌株。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其①结构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即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
故选B。
2.答案:D
解析:植食动物只取食生产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处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流入植食动物的能量是其同化量,而3.27×106J/(cm2·a)是植食动物摄入的能量,其中有部分不能被同化,成了粪便,故由生产者流入植食动物的能量为3.27×106-1.31×106=1.96×106[J/(cm2·a)],B、C错误;枯枝中的有机物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其中的含碳物质以CO2的形式流入非生物环境,D正确。
3.答案:D
解析:A、图中C和大气中CO2发生双向交换,故C为生产者,所有生物(A、B、C)都有箭头指向D,所以D是分解者,A正确;
B、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B正确;
C、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部分CO2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正确;
D、D为分解者,A、B、C构成的食物链为C→B→A,某些难以分解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富集,因此土壤中某些难以分解的物质在A中的含量可能比在B中的要高,D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A正确;
B、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正确;
C、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正确;
D、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来讲,物质循环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而能量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
6.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蚕沙所含能量没有被蚕同化,不属于蚕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
C、桑树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塘泥中的有机物,需借助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桑树才能吸收,C错误;
D、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高,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增加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正确;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正确;
C、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减少水体富营养化,C正确;
D、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的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植物生长,一定程度上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根瘤菌能固氮,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豆科植物可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是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
B、K/2时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恢复最快,因此间作农田除虫时害虫的种群密度不能控制在K/2,应控制在低于K/2的低密度时期,B错误;
C、保持水土属于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玉米和大豆株高不同,二者间作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对光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对即将灭绝的物种可以进行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A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合理的开发利用,而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C正确;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正确。
10.答案:A
解析:A、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对垃圾分类处理中,可回收垃圾可以作为有效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正确; C、许多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利用它们的分解作用处理垃圾,由于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的物质种类不完全相同,所以需要考虑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C正确; D、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垃圾处理,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循环经济,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该整体可以自我维持,这种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A正确;因为生态系统的自生依赖生物组分的自组织、自我调节等,因此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B、C正确;要维持系统自生,除了要合理布设好系统的生物成分,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D错误。
12.答案:B
解析:A、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
B、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C、加盐腌制和加卤汤的目的是抑制瓶内杂菌生长的同时又能调制腐乳的风味,C错误;
D、豆腐块相当于固体培养基,能为微生物发酵提供营养条件等,在密封腌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用灼烧法进行灭菌,以防止瓶口被污染,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30℃,D错误。
14.答案:C
解析:A、在自然界中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应在富含聚乙烯的海洋环境中筛选所需的海洋真菌,A正确;
B、用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对样品连续划线、逐步稀释,纯化海洋微生物,B正确;
C、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以聚乙烯为唯一碳源,C错误;
D、后期可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增强微生物的降解聚乙烯的能力,D正确。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该培养基不含琼脂,属于液体培养基,A错误; B、该培养基中加入了青霉素,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 B正确; C、病毒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生存,而培养基是没有生命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病毒在上面不能生存,C错误; D、纤维素分解菌能利用纤维素(碳源),且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故该培养基无法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添加纤维素才可进行培养,D错误。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A、浆水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器皿和原料用开水烫干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乳酸杆菌JL-3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布在细胞的拟核中,B错误;
C、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故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的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
D、果酒、果醋、泡菜和腐乳制作过程中菌种生活的温度条件不同,因此浆水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发酵菌种的最适温度范围内,D正确。
故选B。
17.答案:(1)种间竞争和捕食;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信息传递
(2)170
(3)2
解析:(1)图甲的食物网中A和C有共同的食物B,且A还可以C为食,因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甲图表示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发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此其中没有包含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这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进而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40%。则A增加10kg,其中有4kg直接来自于B,有6kg来自于C,所以至少需要B的量为:4÷20%+6÷20%÷20%=170kg。
(3)图乙中物种2的种群数量远高于环境容纳量,因而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为激烈。
18.答案:(1)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
(3)呼吸(和分解);(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二氧化碳(或CO2);温室效应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d与非生物环境存在双向箭头,为生产者,a、b均为消费者,abd均有箭头指向c,c为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b为图示中最高营养级,不被其它生物捕食,因此其同化的能量最终去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
(3)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固定,而返回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4)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二氧化碳增多将导致温室效应。
19.答案:(1)消费者和分解者;食鱼性鱼类的食物减少,导致其数量减少
(2)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
(3)六六六在生物体内难以降解,会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具有生物富集作用);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或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间接;自生
解析:(1)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也可利用有机碎屑,故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若大量捕食小型鱼虾类,则一段时间内食鱼性鱼类的食物减少,导致其数量减少。
(2)当地将湖泊产出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种蘑菇,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越高,故
(3)六六六在生物体内难以降解,会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具有生物富集作用),故单位体积内小型鱼虾体内六六六积累量小于食鱼性鱼类的积累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是: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或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的价值,白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在修复湿地的过程中,应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考虑它们各自的生态位差异和种间关系,使之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自生(通过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原理。
20.答案:(1)杂菌的污染
(2)酵母菌;酸性重铬酸钾
(3)醋酸菌;平板划线
(4)开启;pH
解析:(1)过程①如果先切块,则内部组织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应先清洗后切块,以减少杂菌污染。
(2)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鉴定,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平板划线把它们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4)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过程④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开启。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除了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液前后的pH值进一步鉴定。
21.答案:(1)植酸钙;琼脂
(2)引燃涂布器上的残余酒精并完全燃烧
(3)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a×106;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4)接种环;灼烧、冷却
(5)E
解析:(1)科研人员要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酶的菌株,所以培养基要添加植酸钙,按照图示,选用培养基应为固体培养基,应该加入琼脂。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水蒸气的高压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3)由于土壤中细菌数量庞大,必须要对土样进行充分稀释,再将菌液涂布到制备好的选择培养基上,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将lg土壤放进99mL的无菌水,再经过3次10倍的稀释,最后取0.1mL进行涂布,则培养基上的活菌数已经经过106倍稀释,1g土壤中含有此菌的菌株数是a×106。该方法统计获得的菌落数比实际的活菌数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4)若要对上述菌株进行进一步纯化,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接种时,在第一区域划线后,为了避免被接种环上的菌影响,需要将接种环灼烧、冷却后再划线。
(5)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在五种菌株中,E的透明区域最大,说明产植酸酶最多,是产植酸酶最理想的菌株。
成分
NaNO3
K2HPO4
KCl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简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简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pptx、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docx、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