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鄂西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卷共10页,24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与试题卷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支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可选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细胞进行观察
    B. 用淀粉酶、淀粉和蔗糖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进行检测
    C. 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有丝分裂时,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
    D. 卡尔文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中碳的转移路径
    【答案】B
    【解析】
    【分析】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中,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有没有被水解,不能检测对蔗糖的作用,因而不能用碘液检测,只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详解】A、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可选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因为带有叶肉的细胞中有叶绿体,且下表皮容易撕取,由于叶绿体有颜色,因而可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A正确﹔
    B、利用蔗糖和淀粉作底物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进行检测,因为无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蔗糖水解,充分反应后用碘液检测均不会产生相应的颜色变化,B错误;
    C、分生区细胞在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因此,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有丝分裂,该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便于获得单层细胞进行观察,C正确;
    D、卡尔文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 CO2 中碳的转移路径,其转移途径为 CO2→ C3→CH2O,D正确。
    故选B。
    2.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随细胞不断增殖,端粒逐渐缩短。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从而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端粒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B. 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抑制,在癌细胞中被重新激活
    C. 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能促进DNA合成,端粒不随细胞分裂而变短
    D. 端粒DNA序列缩短最终会引起内侧的DNA序列受损,导致细胞坏死
    【答案】D
    【解析】
    【分析】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序列。
    (1)结构特点:由简单串联重复的序列组成,富含G,长度可达十几到几千个碱基对;端粒DNA具有取向性;染色体末端与特定蛋白形成复合物。
    (2)功能: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决定细胞的寿命;在肿瘤增殖的维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详解】A、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
    B、一般的体细胞在体内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继续增殖,故端粒酶在一般的体细胞中活性被抑制,在癌细胞中被重新激活,B正确;
    C、恶性肿瘤细胞中可能存在较高活性的端粒酶,端粒酶能促进DNA合成,端粒不随细胞分裂而变短,C正确;
    D、根据“端粒学说”,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逐渐缩短,导致染色体内部的DNA序列受损,从而引起细胞的衰老,D错误。
    故选D。
    3. 口服药物进入小肠后常见的转运方式如下图所示。已知小肠上皮细胞间存在水溶性孔道,OATP 和P-gp 两种膜转运蛋白分别参与图中C 和D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药物中的亲水性小分子物质可能更容易通过细胞间途径被吸收
    B. OATP 和P-gp 两种膜转运蛋白发挥作用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当甲侧药物分子浓度低于乙侧并通过C 途径跨膜转运时,有可能需要ATP 供能
    D. 提高P-gp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物吸收障碍而造成的口服药效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
    【详解】A、据题可知,细胞间途径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间隙吸收药物的,且小肠上皮细胞间存在水溶性孔道,故药物中的亲水性小分子物质可能更容易通过细胞间途径被吸收,A正确;
    B、OATP 和P-gp 两种膜转运蛋白分别参与图中C 和D途径,OATP 和P-gp 两种膜转运蛋白发挥作用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当甲侧药物分子浓度低于乙侧,即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该过程有可能需要ATP 供能,C正确;
    D、P-gp可以把药物从上皮细胞中排出到肠腔,限制药物的吸收,从而造成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因此抑制P-gp的功能可缓解药物吸收障碍而造成的口服药效降低,D错误。
    故选D。
    4. 烟草和许多果树如苹果、梨等存在不亲和基因的作用机制。其中烟草相应作用机制为:基因型S1S2植株的花粉受到基因型S1S2植株的花柱抑阻,不能参加受精,基因型S1S3的花粉落在S1S2的柱头上时,S1的花粉受到抑阻,而S3的花粉不被抑阻,可以参加受精,生成S1S3和S2S3的合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复等位基因S1、S2、S3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父本S1S2与母本S2S3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1S2、S1S3
    C. 这种机制不利于植物生存,终将在进化中被淘汰
    D. 在苹果园中添种不同基因型的授粉苹果树,可提高结实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只有S1的花粉落在S1S2的柱头上时,S1的花粉受到抑制,而S2、S3的花粉不被抑制,故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时,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
    【详解】A、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3)控制的,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基因型S1S2的花粉落在S2S3的柱头上时,S2的花粉受到抑阻,而S1的花粉不被抑阻,可以参加受精,生成S1S2和S1S3的合子,B正确;
    C、不亲和性是稳定物种的重要机理之一,也有利于维持群体中个体的杂合性,因而对于物种的生存和进化有一定的意义,C错误;
    D、当花粉所含S基因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时,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故在苹果园中添种不同基因型的授粉苹果树,可提高结实率,D正确。
    故选C。
    5. 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小组进行了图1所示实验,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再放4片含氨苄青霉素(Amp)的圆形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抑菌圈边缘的菌落,重复以上步骤,培养至第Ⅲ代,每代均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直径,结果如图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的抗性出现在接触氨苄青霉素后
    B. 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细菌抗药性越强
    C. 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
    D. 可通过提高抗生素浓度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思路为: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
    【详解】A、细菌的抗性出现在接触氨苄青霉素之前,A错误;
    B、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可以反映细菌的抗药性,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其抗药性越弱,B错误;
    C、抗生素的存在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使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C正确;
    D、提高抗生素浓度,会加强对细菌抗药性变异的选择作用,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D错误。
    故选C。
    6. 细菌利用黏肽合成细胞壁的反应需要黏肽转肽酶的催化,青霉素的结构和黏肽的末端结构类似,能与黏肽转肽酶的活性中心稳定结合,是主要在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在20世纪,我国青霉素的临床用量为20~40万单位/次;近年来,由于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目前青霉素的临床用量为160~320万单位/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霉素能与黏肽竞争酶活性位点,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其细胞壁缺损
    B. 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但有引发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C. 注入体液中的青霉素能消灭患者体内的多种病原体,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青霉素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经逐年诱导,敏感型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是肽聚糖,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但抗生素使用过多会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
    2、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详解】A、细菌利用黏肽合成细胞壁的反应需要黏肽转肽酶的催化,青霉素的结构和黏肽的末端结构类似,能与黏肽转肽酶的活性中心稳定结合,所以青霉素能与黏肽竞争酶活性位点,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其细胞壁的缺损,A正确;
    B、青霉素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不能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青霉素有引发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B错误;
    C、注入体液中的青霉素能消灭患者体内的多种病原体,该过程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也不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不是青霉素诱导的,青霉素能杀死无耐药性突变的细菌,有耐药性的细菌无法被杀死而将耐药性遗传给后代,导致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越来越多,D错误。
    故选A。
    7. 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发生细胞分化,使得血液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还能反馈性地抑制肝脏细胞中ESF的前体——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B. 红细胞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
    C. 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
    D. ESF刺激造血干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其中90%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
    C、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C正确;
    D、题意显示,促红细胞生长素(ESF)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发生细胞分化,使得血液红细胞数增加,据此可推测,ESF刺激造血干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进而促进红细胞的产生,D正确。
    故选B。
    8. 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HCO3-的同时也分泌H+,以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胃壁细胞分泌H+具有相似的机制。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调节机制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剪断迷走神经,脚步声不能引起胰液分泌,盐酸刺激小肠仍可促进胰液分泌
    B. 脑是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属于交感神经
    C. 从胰腺流出的静脉血pH值较高,从胃流出的静脉血pH值较低
    D. 胃酸增加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胰导管细胞中的HCO3-分泌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2、图中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①神经调节: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迷走神经中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中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盐酸刺激小肠中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②体液调节:盐酸→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经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饲养员的脚步声导致狗胰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剪断迷走神经,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胰液分泌;盐酸刺激小肠可以使小肠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至胰腺可以使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为体液调节,A正确;
    B、图中脑作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中的一部分,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神经纤维属于交感神经,B错误;
    C、胰腺向组织液分泌H⁺,使内环境H⁺浓度上升,所以从胰腺流出的静脉血 pH值较低;胃上皮细胞向胃腔分泌H⁺,导致内环境中H⁺减少,从胃流出的静脉血 pH 值较高,C错误;
    D、胃中分泌 H⁺的细胞分泌H⁺的同时也分泌HCO3-,胃酸增加时,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胰导管细胞中的HCO3⁻分泌量增加,D错误。
    故选A。
    9. 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发育至幼虫后,少数幼虫以蜂王浆为食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发育成工蜂(生殖器官发育不全)。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特定结构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取食花粉和花蜜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蜂群中蜜蜂个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又能通力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雄蜂的体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它能产生正常的精子
    B. DNMT3蛋白也能使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添加甲基因而形成相应产物
    C. 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蜜蜂养殖业的发展,以提高养蜂人的收入
    D. 蜜蜂以跳舞的方式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详解】A、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其体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因为雌蜂是由正常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由此可判断雄蜂能产生正常的精子,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DNMT3蛋白能催化DNA的胞嘧啶添加甲基基团,不能催化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添加甲基基团,B错误;
    C、由题干可知,雌蜂中的工蜂由于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不具有繁殖能力,蜂王具有繁殖能力,敲除DNMT3基因后,取食花粉和花蜜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可以繁殖更多的蜜蜂,减少蜂王浆的消耗,生产更多的蜂蜜,以提高养蜂人的收入,C正确;
    D、蜜蜂跳舞属于典型的行为信息,D正确。
    故选B。
    10.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B. 图甲中的 和 分别表示被捕食者和捕食者的K 值
    C. 图乙中的 abcd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是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区
    D. 图乙中的 b时间段内 N 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1、据图甲可知,捕食者-猎物模型中,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会随之引起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因此横轴为被捕食者数量,纵轴为捕食者数量变化,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K值为P2;当被捕食者的数量上升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充足,其数量也会随之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增加后,对猎物的捕食量增加,所以猎物的数量会下降,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种群数量保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
    2、根据图乙判断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猎物的判定: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猎物(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猎物的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详解】A、据图甲可知,捕食者-猎物模型中,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会随之引起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因此图甲中纵坐标表示自变量(捕食者),横坐标表示因变量(被捕食者),A错误;
    B、图甲中的被捕食者数量在N2附近波动,捕食者的数量在P2附近波动,说明 N2和 P2分别表示被捕食者和捕食者的K 值,B正确;
    C、甲图中①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a;②区域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对应乙图中b,③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对于乙图中c;④区域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d,C正确;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图乙中的 b时间段内 N 种群(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正确。
    故选A。
    11.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一个中方格的菌体数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样时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上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大
    B. 统计时,要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蓝色菌体
    C. 显微计数时,应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否则会导致计数结果偏高
    D. 若计数的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与图示中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相同,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4.5×108个·mL-1
    【答案】D
    【解析】
    【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若取样时滴管从静置培养液上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小,A错误;
    B、只有死细胞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统计时应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无色活菌,B错误;
    C、显微计数时,先在计数室上方盖盖玻片,再沿凹槽边缘滴加样液,C错误;
    D、根据题干“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可知,实际稀释倍数为2×100=200倍。图中一个中格(16小格)中的活菌数为 9个,根据计算公式: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 ×400个小格×10000× 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9÷16×400×10000×2 ×100=4.5×108个 mL-1,D正确。
    故选D。
    12. 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过程,甲、乙为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 图2中②处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作电位,④处K+通道开放以恢复静息电位
    C. 若将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进行实验,图2中③处值将会变大
    D. 图2中⑤代表静息电位重新恢复,此时对应图1中K+浓度 M侧高于N侧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钾离子的外流是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也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过程。钠离子从神经细胞膜内运输到膜外,钾离子从膜外运输到膜内都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详解】A、K+从N侧运输到M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不消耗能量,所以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
    B、图2中②处K+通道开放以恢复静息电位,④处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
    C、若将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进行实验,导致细胞外液的Na+浓度过高,图2中③处值将会变大,C正确;
    D、图2中的⑤表示还未兴奋,且细胞具有保钾排钠的特点,一般情况下,N侧(细胞内)K+浓度都大于M侧(细胞外),D错误。
    故选C。
    13. 物质进入细胞的“载体假说”认为:载体R首先与待运输的膜外物质结合成复合体,然后此复合体转向膜内,将运输的物质释放到膜内,载体再恢复原状,继续与新的待转运物质结合,其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R结合M后,发生磷酸化,旋转变形转运物质
    B. 通过该方式运输不会使Mi和M在细胞内外的浓度趋于一致
    C.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可以通过该方式在细胞之间进行运输
    D. 可用该假说解释神经细胞通过Na+-K+泵运输K+
    【答案】C
    【解析】
    【分析】膜外物质MO与载体蛋白R结合后变形,形成载体复合体MR,MR旋转释放Mi为膜内物质,然后在变形恢复原状,此过程需要ATP水解,最后继续与新的待运输物质结合。
    【详解】A、R吸收能量发生磷酸化的过程,MR去磷酸化的过程释放能量,MR旋转变形后继续转运M,A正确;
    B、主动运输是细胞选择性地吸收所需要的物质的过程,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的生命活动的需要,不会使被转运物质在膜内外浓度趋于一致,B正确;
    C、生长激素不进入细胞,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相应生理变化 ,C错误;
    D、神经细胞通过Na+-K+泵可同时转运两种离子,且属于主动运输的过程,可用该假说解释神经细胞通过Na+-K+泵运输K+,D正确。
    故选C。
    14. 研究表明,一定剂量的神经递质 GABA能有效促进小鼠的食欲。为验证外源性的GABA信号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进而调节食欲,开展如下实验测定各组小鼠的摄食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假手术是指暴露小鼠腹腔后再缝合,待恢复后再与其他组同时处理。
    A. 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灌胃的试剂类型,因变量是食欲变化
    B. 甲、乙组均对照组,乙组中实验操作 I 应为切割迷走神经
    C. 外源性GABA 信号经肠道迷走神经传导后,在下丘脑产生食欲
    D. 推测丙组小鼠的摄食量比乙组高,丁组小鼠的摄食量比丙组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外源性的GABA信号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进而调节食欲,结合表格信息可知,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灌胃的试剂类型和迷走神经的有无,因变量是食欲变化,A错误;
    B、自变量是灌胃的试剂类型和迷走神经的有无,甲组是对照组,乙、丙、丁都是实验组,乙组中实验操作 I 应为假手术,B错误;
    C、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故食欲的产生在大脑皮层,C错误;
    D、GABA能有效促进小鼠的食欲,丙组小鼠灌喂GABA,乙组灌胃生理盐水,故丙组小鼠的摄食量比乙组高;与丙相比,丁切除迷走神经,而GABA信号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进而调节食欲,故丁组小鼠的摄食量比丙组低,D正确。
    故选D。
    15. 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病机理如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突触中不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 据图乙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体内X激素、Y激素的分泌量分别减少、增加
    C.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
    D. 由图乙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高,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可被胞吞后进入细胞并分解,未被胞吞的受体也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那么乙酰胆碱受体的数量会减少,功能丧失。
    2、分析乙图可以看出,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Graves氏病患者产生的抗体与受体结合后会发生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效应,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新陈代谢旺盛,体温会偏高。
    【详解】A、由图甲可以看出,左侧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后被胞吞并分解,右侧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但受体未被胞吞,从而无法与乙酰胆碱分子结合,导致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表现为重症肌无力。但图甲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不受影响,所以该突触中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
    B、据图乙分析可知,X激素为甲状腺激素,Y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体内X激素、Y激素的分泌量分别增加、减少,B错误;
    C、由题意可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C正确;
    D、Graves氏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在较高温度下维持稳定,D错误。
    故选C。
    16. 科研人员测定了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某野生型植物种子萌发率随ABA 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光敏色素蛋白有两种形式,即无活性的 Pr形式和有活性的 Pfr形式,两者相互转化机制如图2 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 在该植物种子萌发时ABA与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B.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信号能缓解一定浓度的A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光照条件下突变型不萌发种子的光敏色素蛋白为Pfr形式
    D. 推测Pfr形式光敏色素蛋白介导的生理反应包括降低种子对 ABA的敏感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赤霉素的作用:
    (1)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2)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
    (3)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详解】A、脱落酸(ABA)在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可以维持种子的休眠,而赤霉素(GA)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因此在植物种子萌发时ABA与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A正确;
    B、据实验结果图1可以推测,光照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其依据是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B正确;
    CD、结合实验结果,推测光照条件下突变体相对于野生型对ABA的作用更敏感,机理为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种子的光敏色素蛋白接受光信号转变为有活性的Pfr,Pfr降低了野生型种子对ABA的敏感性,而突变体中缺乏功能性光敏色素蛋白,所以不能感受光信号刺激,因而对ABA更为敏感,从而降低了种子萌发率,C错误、D正确。
    故选C。
    17. 某农户靠养殖黑山羊发家致富,黑山羊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 (K值-种群数量)/K值越小,种内竞争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C. 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点是增长型,在S4点是衰退型
    D. S5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K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和曲线的信息可知,存在K值的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S形增长曲线;K值是与横轴的相交点,接近200。当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K/2;当种群数量到K值时,增长速率几乎为零。
    【详解】A、存在K值,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曲线,在S形增长曲线中,K/2之前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即在K/2之前其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K/2之后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即在K/2之后,其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A错误;
    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种群增长速率在K/2最大,B错误;
    C、根据题干和曲线的信息可知,存在K值的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S形增长曲线,S2和S4都没有达到K值,出生率都大于死亡率,都是增长型,C错误;
    D、K值是环境可以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K值一种群数量)/K值=0,即与横轴的相交点,S5点最接近横轴,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K值,D正确。
    故选D。
    18. 如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为d种群中不同体长个体的食性占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和d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
    B. 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1.4cm的d种群个体,一定时间内a、b种群数量会增加
    C. 若d种群中所有个体体长均为6.5cm,则该种群同化量增加1kJ时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为10kJ
    D. 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a→d、a→c→d、b→d、b→c→d。图2中,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为100%的肉食性动物;体长2.8cm的d种群,为50%的肉食和50%的植食动物;体长4.2cm和6.5cm的d种群,为25%的肉食和75%的植食动物。
    【详解】A、c被d捕食,且二者有共同的食物,因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A正确;
    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1.4cm的d种群个体(100%肉食性),则这些个体只捕食c,不捕食a、b(生产者),故一定时间内a、b种群数量会增加,B正确;
    C、求至少需要消耗低营养级生物多少能量时,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进行计算,个体体长均为6.5cm的d种群同化量增加1kJ(25%来自c,75%来自a和b)时,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为1×25%÷20%÷20%+1×75%÷20%=10(kJ),C正确;
    D、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D错误。
    故选D。
    19. 交配迷向技术是指人为在茶园中放置性信息素味源,使得茶小卷叶蛾在求偶通讯中获得错误信号,进而延迟、减少或者阻止其顺利找到异性完成交配,从而减少下一代害虫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交配迷向技术属于化学防治技术
    B. 茶园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C. 交配迷向技术通过破坏茶小卷叶蛾种群的性别比例达到防治的目的
    D. 性信息素影响茶小卷叶蛾的交配说明种群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和行为信息(生物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
    【详解】A、性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交配迷向技术属于生物防治技术,A错误;
    B、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个体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B正确;
    C、交配迷向技术通过破坏茶小卷叶蛾种群的正常交配达到防治的目的,该过程中其性别比例不变,C错误;
    D、性信息素影响茶小卷叶蛾的交配,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错误。
    故选B。
    20. 下列生态实例与相关原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湿地生态工程清淤减污,易于生物生存—遵循自生的原理
    B.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背协调原理
    C. 生态建设既考虑生态又关注民生——遵循整体原理
    D 单一人工林易爆发虫害——违背了循环原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3、生态工程原理:自生原理、整体原理、协调原理、循环原理。
    【详解】A、湿地生态工程清淤减污,降低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氧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易于生物生存,遵循自生的原理,A正确;
    B、太湖中水体富营养化一些藻类疯长,破坏了当地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违反了协调原理,B正确;
    C、生态建设既考虑生态又关注民生,遵循了整体原理,C正确;
    D、单一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低,易爆发虫害,是因为未遵循自生原理,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21. 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
    (1)中国“神舟”十号飞船搭载的“大红袍1号”和“正山小种1号”等茶种顺利移交给武夷山茶叶育种基地的科研人员,进入了基地的培育与筛种阶段。这是利用太空条件使相关茶种发生了________(填变异类型),进而选育出品优或量高的新品种。但实际培育过程中,会出现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中也发现了极少数品质好、产量高的个体,这说明了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3)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体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答案】 ①. 基因突变 ②. 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来说是有害的 ③. 不定向的 ④. DNA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换 ⑤. CAU ⑥. 发生了基因突变 ⑦. ① ⑧. ② ⑨. 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解析】
    【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据图分析,图甲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图乙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的结果;图丙①②都发生了染色体判断的交换,前者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后者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大红袍1号”和“正山小种1号”等茶种是利用了太空条件,使其发生了基因突变,为诱变育种;在诱变育种过程中,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也发现了极少数品质好、产量高的个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即DNA在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所替换;题图中异常的转录模板链上的三个碱基是CAT,所以转录后对应的密码子是GUA,则反密码子是CAU。
    (3)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不能进行联会,所以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因此,该细胞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
    (4)从题图丙中可以看出,①属于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所以属于基因重组;②属于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及其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三者并判断图甲、乙、丙发生的变异的类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2.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______或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相似。
    (2)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本实验______(能/不能)证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
    (3)若利用本实验数据进一步测定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作用的最适浓度,请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配制浓度在______范围内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5组;
    第二步:选取______的芹菜幼苗,随机均分为5组,并用以上浓度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分别处理;
    第三步:将以上5组芹菜幼苗在___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______。
    通过实验结果比较,确定油菜素内酯水溶液作用的最适浓度。
    【答案】22 ①. 生长素 ②. 赤霉素
    23. ①. 探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②. 不能 ③. 表格中各种浓度下平均株高都比对照组高,说明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不能说明油菜内酯对芹菜生长有两重性。
    24. ①. 第一步:0.20-0.40mg/L ②. 第二步:长度相等、叶片数量大体相等、生长状况相同 ③. 第三步:相同且适宜 ④. 第四步:测量并计算每组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题干表格中各种浓度下平均株高都比对照组要高,说明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不能说明有两重性。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浓度0.1~0.5之间浓度出现了株高增加又降低的现象,最适浓度应该在0.2~0.4之间。
    【小问1详解】
    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或赤霉素的作用相似。
    【小问2详解】
    据表格可知,本实验自变量为油菜素内酯浓度,因变量为平均株高,因此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自变量)对芹菜幼苗生长(因变量)的影响。表格中各种浓度下平均株高都比对照组要高,说明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有两重性。
    【小问3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在浓度0.3时植物生长快,为了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需要在0.2与0.4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进行实验。
    第一步:配制浓度在0.20-0.40mg/L 范围内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5 组;
    第二步:选取长度相等、叶片数量大体相等、生长状况相同的芹菜幼苗,随机均分为 5 组,并用以上浓度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分别处理;
    第三步:将以上 5 组芹菜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测量并计算每组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通过实验结果比较,确定油菜素内酯水溶液作用的最适浓度。
    23. 在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自然形成的高山常绿杜鹃植物群 落,且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种鸟类在树冠、林间灌木和地面的不同高度上取食和筑巢。下图为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中不同鸟类的分布情况。
    (1)不同鸟类的觅食生境不同,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所调查鸟类的觅食生境都相对稳定,说明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 稳定的 _______,其意义是 ________ ,产生的原因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的结果。
    (3)芦花黄雀与大山雀都捕食飞虫,它们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 ,对两个种群分布的影响是 ______
    (4)调查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在一次调查中,第一次捕获N1只并 全部标记,第二次捕获 N₂只,其中有M 只被标记。若大山雀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__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的垂直分层为不同为鸟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 ①. 生态位 ②.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③. 协同进化
    (3) ①. 种间竞争 ②. 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 甚至错开
    (4) ①. 偏高 ②. 大山雀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 M 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偏高
    【解析】
    【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群落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小问1详解】
    植物的垂直分层为不同为鸟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故不同鸟类的觅食生境不同,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
    【小问2详解】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图中所调查鸟类的觅食生境都相对稳定,说明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 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产生的原因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小问3详解】
    芦花黄雀与大山雀都捕食飞虫,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故它们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种间竞争;由于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 甚至错开。
    【小问4详解】
    统计的种群数量=(N1×N2)/M,由于大山雀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 M 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偏高,故统计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高。
    24. 科研人员根据新疆盐碱地的特质,调配出适合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进行海产品的养殖,这些水产品称为“新鲜”。用“人工海水”进行水产养殖容易出现 N、P等无机盐含量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人工海水”生态系统中,马尾藻和萱藻是鱼的主要饵料,裸甲藻可产生甲藻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图1为水体营养化水平对藻类的影响,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能量。

    (1)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水体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如果在第一次捕捞时发现捕捞上来的个别鱼死亡,对种群密度估值的影响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如果在捕捞的同时对该种鱼的种群特征进行调查,则鱼网网眼的大小对________影响较大。
    (2)据图1分析,裸甲藻和马尾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当水体的营养化水平处于________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图2中,c表示________。若梭子蟹从饲料中同化的能量为 m,则从生产者到梭子蟹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裸甲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引入海菖蒲等海生挺水植物并定期收割,既能有效抑制裸甲藻的繁殖,又能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其原理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偏小 ②. 年龄组成(或年龄结构)
    (2) ①. 竞争 ②. 中营养化
    (3) ①. 组成成分和食物链(网) ②. 梭子蟹的同化量 ③. [(c-m)/a]×100%
    (4)海菖蒲等海生挺水植物在与裸甲藻中占优势,抑制了裸甲藻的繁殖,同时还能从水体中吸收N、P等化学元素,达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解析】
    【分析】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小问1详解】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水体中某种鱼种群密度时,如果在第一次捕捞时发现捕捞上来的个别鱼死亡,使得初次标记数减小,导致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小;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保护鱼苗,把老年个体捕捞后,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变成增长型,对种群的年龄结构影响较大;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以看出,裸甲藻和马尾藻之间在数量上呈现相互抑制现象,结果是使马尾藻的数量减少,裸甲藻的数量增加,说明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同时可以看出,当水体富营养化处于中营养化时,裸甲藻的数量少,产生的毒素少,对水生生物毒害小,萱藻和马尾藻是鱼的主要饵料,在中营养化时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可以看出当水体的营养化水平处于中营养化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图2 中c是梭子蟹摄入量减去流向k后的部分,因此是梭子蟹的同化量;若梭子蟹从饲料中同化的能量为 m,来自生产者的同化量是(c-m),因此从生产者到若梭子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m)/a]×100%;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引入海菖蒲等海生挺水植物并定期收割,既能有效抑制裸甲藻的繁殖,又能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其原理是海菖蒲等海生挺水植物在与裸甲藻中占优势,抑制了裸甲藻的繁殖,同时还能从水体中吸收N、P等化学元素,达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组别
    实验操作 Ⅰ
    实验操作 Ⅱ

    /
    灌胃生理盐水

    ?
    灌胃生理盐水

    假手术
    灌胃适量GABA

    切割迷走神经
    灌胃适量GABA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
    0
    0.1
    0.2
    0.3
    0.4
    0.5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相关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湖北省宜荆荆随恩高二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湖北省宜荆荆随恩高二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