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北京房山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北京房山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含答案第1页
    2024北京房山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含答案第2页
    2024北京房山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北京房山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北京房山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12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由神经元突触互相联结而成的神经元集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
    认知神经科学对大脑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可塑性既表现在基本结构的变化上,也表现在神经元水平上。在此,我们结合人类的学习来看这一问题。
    从大脑的基本结构层次来看,人类的学习依赖于脑的许多部位。人在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时,脑的不同功能区相互协调工作。例如:脑的边缘系统包括海马结构,在一些记忆形式的学习中起关键作用;持续、极度的压力会改变海马的功能,并缩小海马的尺寸,使大脑记忆经验的能力逐渐减弱;长期抑郁也对学习有消极影响,可能降低海马部位的活动,并阻碍记忆;但让被试者完成以专注性训练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可显著改变其大脑中的负性想法,降低前额叶的过度活动并提高海马的神经活动,从而重塑脑功能,发展大脑。
    从大脑的神经元水平来看,一切复杂的学习形式都是大量神经元网络状态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这一过程涉及大脑和身体中的复杂神经元网络的信息流。信息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以突触的方式进行,一个突触能从上千个其它神经元上接收信息,发生的100万亿突触间的联结使人的复杂认知成为可能。而人类的学习经验可以形成不同的突触连接,增加树突密度,增多树突分枝层次,改变树突棘的形状。人脑发展的关键在于神经元网络的复杂程度,而在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的环境刺激和意识经验对突触联结的建立会产生重要作用。
    大脑的可塑性使人类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可能,也使人类随着学习和发展,能不断从事愈来愈复杂的认识活动。
    (取材于姚满团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脑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中,有很多值得教育工作者们借鉴的研究成果,如人脑具有可塑性。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脑真的具有令人震惊的可塑性。脑的可塑性是指脑内的神经元在内外界环境刺激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连接,拥有了逐渐适应环境的能力。脑科学研究发现,在脑接收刺激后的48小时内,我们的脑皮层会逐渐加厚,脑的树突会显著增多,成熟的神经棘也会增多,并且细胞体也增大了,这些变化可以证明脑在受到环境刺激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脑自身结构的改变,与我们使用脑的方式息息相关。例如:当我们采用视觉、听觉结合的方式学习诗歌时,发生反应的脑区比单一的视觉或听觉参与时要多;当我们用吟诵的方式,并结合肢体的舞动学习诗歌时,则可以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等多个感官,多个感官协同运作,会使更多的脑区发生反应,神经元的连接也会更多。因此,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学习,脑的发展效果会更明显。
    脑的发育不只是由遗传这一单一因素简单地决定的,它更多地是在不断地受环境、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刺激、影响中塑造的。科学实验表明,不同学历的人脑中的神经元连接是不同的,高学历的人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比低学历的人脑中神经元的连接要更多更复杂。同时,也有研究指出,相同学历的人脑中的神经元的连接也是不同的,那些经常在挑战自我中学习的人通常比那些安于现状、亦步亦趋的人脑中神经元的连接要更多更复杂。
    脑的可塑性为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这个理论出发,研究学生为什么能够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
    (取材于韩苗苗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人类的大脑是人类学习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人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学习与经验又对人脑有着塑造作用。
    学习与环境经验对脑的结构与功能区会产生影响。语言、运动、乐器演奏等技能的习得以及环境中输入的触觉、味觉、听觉、视觉、感觉运动的经验都会使脑神经系统产生生物性变化。学习经验不仅可以形成不同的突触连接,增加树突密度,增多树突分枝层次,改变树突棘的形状,而且还可以增大脑的功能区。可见,注重习得与获取环境经验的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塑造大脑,发展大脑。
    特定的学习与经验影响大脑特定的区域。例如:空间学习主要改变海马区的结构,而运动技能的习得主要影响小脑的结构;第二语言学习增加了左侧下顶叶的灰质密度,音乐演奏技能则能够增加中央前回、左侧颞横回、右上顶叶皮层灰质的体积。这些研究提示我们,开展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的学习活动,可以改善大脑特定区域的功能,促进脑的发展。
    不同类型的学习与经验是以不同的方式改变大脑的结构的。同样是脑的活动,但是学习与练习会对脑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增加突触的密度,而练习增加的则是血管的密度,这表明突触和血管是由不同的生理机制和不同的行为事件所驱动的。我们可以在兼顾不同类型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中全面地改变大脑的结构,发展大脑。
    总之,学习与脑可塑性的研究表明,学习与大脑之间是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取材于周加仙、董奇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成不变的系统。
    B.海马尺寸的缩小,会对大脑记忆能力产生影响。
    C.大脑神经元网络的状态始终处在各种变化之中。
    D.神经元网络的复杂程度之于人脑发展至关重要。
    2.根据材料二,下面所列的我们在学习中可能接触到的学习方式中,可使更多脑区发生反应的一项是(3分)
    A.在数学课上,认真地、专心地抄写老师板书中的公式定理。
    B.在早读中,用心里默念、拼读的方法来学习识记英语单词。
    C.在化学课上,心无旁骛地观看老师做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
    D.边听讲解,边看示范,边挥臂体会地向体育老师学掷铅球。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学习依靠大脑的同时也塑造着大脑。
    B.技能的习得和运动的经验都可以塑造大脑。
    C.人类大脑特定的区域影响特定的学习活动。
    D.学习和练习都能够对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对“脑的可塑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脑的可塑性是人类的学习和发展的前提。
    B.脑的可塑性是在环境刺激下才能形成的。
    C.脑的可塑性可助力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
    D.脑的可塑性使通过经验塑造脑成为可能。
    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们可以选用哪几类学习活动来发展大脑。(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之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是以伊尹负鼎,居于有莘之野,修道德于草庐之下,躬执农夫之作,意怀帝王之道,身在衡门之里,志图八极之表,故释负鼎之志,为天子之佐,克夏立商,诛逆征暴,除天下之患,辟残贼之类,然后海内治,百姓宁。伊尹其人,修之于内,著之于外;行之于小,显之于大。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之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礼以行之,逊以出之。盖力学而诵诗、书,凡人所能为也;若欲移江、河,动太山,故人力所不能也。
    如调心在己,背恶向善,不贪于财,不苟于利,分财取寡,服事取劳,此天下易知之道,易行之事也,岂有难哉?若造父【1】之御马,羿之用弩,则所谓难也。
    设道者易见晓,所以通凡人之心,而达不能之行。道者,人之所行也。夫大道履之而行,则无不能,故谓之道。故孔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言颜渊道施于世而莫之用。由人不能怀仁行义,分别纤微,忖度天地,乃苦身劳形,入深山,求神仙,弃二亲,捐骨肉,绝五谷,废诗、书,背天地之宝,求不死之道,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
    若汤、武之君,伊、吕之臣,顺阴阳而运动,上瞻天文,下察人心,以寡服众,以弱制强,革车三百,甲卒三千,征敌破众,讨逆乱之君,绝烦浊之原,齐天地,致鬼神,
    河出图,洛出书【2】,因是之道,寄之天地之间,岂非古之所谓得道者哉?
    夫播布革,乱毛发,登高山,食木实,视之无优游之容,听之无仁义之辞,忽忽若狂痴,推之不往,引之不来,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邻,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而非怀道者也。故杀身以避难则非计也,怀道而避世则不忠也。
    是以君子居乱世,则合道德,采微善,绝纤恶,修父子之礼,以及君臣之序,乃天地之信道,圣人之所不失也。
    (取材于陆贾《新语·慎微第六》)
    注释:【1】造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2】洛出书: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有灵龟自洛水出,背上有排列的图形,这就是洛书。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残贼之类辟:铲除
    B.捐.骨肉捐:抛弃
    C.绝烦浊之原原:原因
    D.绝纤恶绝:杜绝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天子之佐B.羿之用弩
    凡人所能为也所以通凡人之心
    C.设道者易见晓D.言颜渊道施于世而莫之用
    道者,人之所行也君倾而不扶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诛逆征暴
    谴责叛逆的人,征伐暴躁的人
    B.乃苦身劳形
    于是使身体劳苦,形体劳累
    C.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
    这不是用来通达世事、防止谬误的做法
    D.怀道而避世则不忠也
    怀有大道却隐遁于世事之外就不能算是忠诚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尹的事例证明了欲成大事要先修养美德,欲留盛名要先从小事做起。
    B.作者认为贪图财物、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等是普通人感觉容易做的事。
    C.作者认为像汤这样的明君和伊尹这样的贤臣因顺道而行,可谓得道者。
    D.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让我们明白了要慎微谨行之理。
    10.根据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提到的“怀道”之人和“避世”之人各有怎样的不同表现。(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共12分)
    甘州·寄李筠房【1】
    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注释:【1】李筠房,南宋词人张炎的朋友,两人一度曾时常相聚,后李筠房因避乱世隐遁山中,二人天各一方。
    11.以下对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涓涓”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望故人而不得相见的黯淡心情。
    B.“无避”两句抒写了词人难以排遣的悲秋之感和溢满天涯的怀友之愁。
    C.“一自”三句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
    D.“再相逢”句写出了词人悲叹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慨。
    12.“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两句手法巧妙。下列词句,与这两句所用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B.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C.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辛弃疾《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
    D.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吴文英《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13.本词蕴含着词人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词作中所蕴含的丰富感情。(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8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共8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①____,____②____”两句直接写音乐,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激发读者对音乐的想象。
    (2)古诗文中,常有描写作者登高所见各种画面、各种景象的佳句,例如: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③____,____④____”描绘了一幅由山、天、江、月等景物所构成的阔大悠远的画面;再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日上,____⑤____,____⑥____”从颜色、光彩、动感等角度写出了太阳初升时的壮观景象。
    (3)本次考试,你写的作文文字简练、文辞含蓄,老师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____⑦____,____⑧____”两句高度地评价了你的这篇作文。
    (三)根据要求,完成15题。(共10分)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这些诗词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了人物的身世命运,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1)《桃花行》(节选):“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这些诗句隐含着小说中诗作者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联系原著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2)《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桃花社”起社后,众人以“柳絮”为题作词,抒写个人情志。《临江仙·柳絮》一词中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两句隐含了小说中词作者怎样的追求?请联系原著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那一片红薯地
    久居异乡,常常想家,想那童年时乡下的家。一想家,夜里就做梦,一做梦就会出现那一片绿叶弥漫的青青的红薯地。于是,那种感情复杂的乡愁油然而生。
    我的童年,那个物质还很匮乏的时代,红薯控制了我的家乡,因红薯的产量高,能填饱肚子,遍地都种红薯。红薯挤走了几乎所有的庄稼,原本种麦子的地也改种春红薯,也有一些地,麦子收了还种红薯,叫麦茬红薯,这种麦茬红薯含淀粉少,不能晒成干,就藏在土窖里,过冬吃。那时候,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红薯。实际上,红薯的含糖量太高不适宜做主食,但它却是我们唯一的主食。那时候的人只知道填饱肚子,通常早上吃红薯面的窝头,中午吃红薯面红薯叶汤面条,晚上吃煮红薯玉米汤。说实话,
    红薯的味道并不差,煮熟了的红薯如果偶尔吃一顿,香甜可口,美极了。冬天在城里也经常看到卖烤红薯的,远远地就能闻到它香甜的气味,若能有几毛钱买一块吃,那定会高兴地蹦起来。
    但可怕的是天天吃、顿顿吃,又没有其它佐菜。红薯吃多了,胃里发烧,吐酸水,俗称“烧心”,我也烧过很多次的心,胃里火烧火燎的,燥杂翻腾,又酸又辣又苦的东西往上冒,很不是滋味。红薯面做成的馒头又黑又硬,像秤砣,味酸,吃进肚里像石头,沉甸甸的。红薯面擀成的面条,叫作“蝌蚪面”,口感很差,因为面里含蛋白质少,容易断,只有一寸长的样子,像蚯蚓一样。
    我最怕夏天,翻红薯秧总是在夏天里最热的那几天,因为红薯的生命力很强,最热天翻红薯秧是让翻开的红薯秧不会再扎根,不再与红薯的块根争营养。城里人坐在电风扇下面,喝着冷饮还喊热。我们在毒辣辣的太阳下,拼命地拉那互相纠结的红薯秧,头上的太阳像烈火,潮湿的地面像蒸笼,单薄幼小的我只有八九岁,就在铺天盖地的红薯地里挥汗如雨,那份艰难蒸煮使我恨透了红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倒霉的红薯地。
    但是,夏天里没有新鲜的红薯似乎生活更加艰难,早上的红薯粥变成了红薯干粥,没有了红薯的甜,多了红薯的酸苦,而且常常有一层小白虫漂在粥的上面。晚上的红薯汤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野草、树叶,说是可以消暑,实在难以下咽。最多的是扁竹叶,最可怕的是蒲公英,特苦,加上天气酷热,孩子们都吃不下那一成不变的粗饭,说是“苦夏”。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所以又盼望秋天,秋天就有新鲜的红薯了。
    秋天是一年里最关键的时刻,一年的口粮都靠这时的收成,青青的红薯叶子连根割掉,紫红的红薯一嘟噜一嘟噜从地里刨出来,很快满地里堆满小山似的红薯,挖出来的红薯要转移到干爽的地里削成片晒成干。搬运是从红薯地搬到刚播种好的麦子地,全靠肩挑手提,我也尽可能帮忙,提一篮子红薯,走不了几步,臂弯压出深深的紫印,有时也把红薯装在布袋里背在背上,幼小的背弯成一棵豆芽菜,那种负重的艰辛早已尝过。
    在干爽的空地里,母亲用特殊的刀子把一堆堆的红薯哗啦啦切成一堆薄片,奶奶像撒网那样把红薯片撒开,我专门把叠在一起的分开,保证每一片都不会重叠或相压。红薯片要在晴朗的太阳下晒三天才干。最揪心的事情是,这三天里,如果下雨,切开后的红薯淋到雨,几天内就会全部霉烂,一年的收成就全完了。这时候,当家的人是夜不能寐的,全家人处于战备状态,夜里常被叫醒去地里抢拾红薯干。若正常晒干,一大片地白花花硬邦邦的,像一地白银,一家人一边聊着天一边收获,大筐子、小篮子,拾满了,就倒进粗粗的麻袋里。一家人欢声笑语倒进床前的大囤里。我的床前就是一个装红薯干的大囤子,每天伴着,有一股甜丝丝的苦味,饿时也会咬上几口。夜里,也会有老鼠过来偷吃。
    每隔十天半月,奶奶都要去十几里路外的县城把红薯打成面,去时是用粗麻袋装着的红薯干,回来时是用细棉布口袋装着的红薯干面。我一个人在家害怕,就跟着奶奶一起去,常常是天不亮就去了,踏着月色回来。冬天的夜里,西北风呼呼地刮,冷风透过棉袄,直透肌骨,最可怜的是手和脸,没处躲藏,空旷的土路上,一轮寒月如水如霜,常常会有夜行的狐狸出现。我问奶奶狐狸吃什么,奶奶说:“狐狸吃鸡。”我很羡慕,就问奶奶:“那人吃什么?”“人吃红薯。”奶奶回答。我觉得自己吃红薯的命运看来似乎难以动摇,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和伤感。
    其实,红薯也有美好的时候。奶奶疼我,每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奶奶就烤一个热腾腾的红薯送到我的被窝里。做完饭后,总埋一个红薯在草木灰里,午饭前,我玩饿了,就扒开灶下的草灰,一定有一只焙烤得喷香的红薯卧在里面。太阳好的时候,奶奶挑一些个子小的红薯,放在房顶上晒,晒到皮皱发软的时候,取下来放在蒸笼里蒸熟,又香又甜,赛过现在的冰激凌。过年时,母亲选最大最甜的红心的红薯,扒了皮放在高压的大锅里,加上麦芽煮成黏稠的糖稀,爆一大篓的米花,放上糖稀和炒熟的花生米,平铺在案板上,切成方方块块,或用竹筒压成浑圆的形状,做成米花糖,吃起来又香又甜。
    很多年过去了,红薯的酸苦已渐渐远去,红薯的香甜却越来越清晰;现在我的家乡,红薯早已经远离了餐桌,红薯的味道也只剩下了甜美。但那一片青青的红薯地,在我的梦里永远地茂密着,散发着香甜的味道。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薯挤走了几乎所有的庄稼挤走:红薯用身体推开了其它庄稼
    B.拼命地拉那互相纠结的红薯秧纠结:缠绕在一起
    C.就在铺天盖地.的红薯地里挥汗如雨铺天盖地:形容到处都是
    D.当家的人是夜不能寐的夜不能寐:为防止红薯干淋雨而夜里不睡觉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形象地写出了天天吃红薯的各种感受。
    B.文中提到吃不下的苦蒲公英,是为衬托用新鲜红薯做的有甜味的汤。
    C.第七段运用拟声词和比喻手法等,生动地写出了收获红薯的喜与苦。
    D.作者跟着奶奶在打红薯面回来的路上被冷风吹打,感到无奈和伤感。
    18.第一段中写到“那种感情复杂的乡愁油然而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感情复杂的“乡愁”有哪些。(6分)
    19.“红薯”是本文的“文眼”。请通读全文,分析“红薯”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京、津、冀三地发改委共同编制并印发了《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谋划了近三年京津冀区域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改革举措。②绿色低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三地之间将从供给和消费两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③在供给端,统筹三地资源禀赋,深化推进区域绿色能源统筹开发,提升区域绿电供应等规模。④消费端则聚焦新能源消纳,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⑤《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三地将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构建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三个画线短语的顺序不能调换。
    B.②句中的画线句有语病。
    C.③句中“深化”不可以改为“深入”。
    D.④句中画线的两个小句结构相同。
    (2)⑤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1)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之于人的生命、生活至关重要,高质量的睡眠可以使人预防多种疾病,还可以使人拥有充沛的精力。不重视睡眠,不能给睡眠以足够的时间,不能科学地提高睡眠质量都会受害无穷。请你为世界睡眠日写一则宣传语并对之做简要阐释。要求:有宣传性,有导向性,语言简洁、有力。
    (2)有一首题目为《热爱生命》的诗,其中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几句。请你为这几句诗写一个短评。要求:有评价,有分析,条理清楚。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的,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回。请你以“时间”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1)底气有“信心或勇气”之意,积蓄底气需要广泛地学习,积极地实践,不断地磨练……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生逢盛世,前途无量;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蓄自己的底气;底气越足,我们就越能够有成就、有建树、有贡献、有发展……
    请以“蓄底气”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一个人,心向天地,是缘于宽广的胸怀;心向未来,是基于美好的憧憬;心向大众,是出于无私的责任……心有所向,就会向心而行,不畏征程的遥远,不计行程的漫长,不避过程的艰辛……沿着心的方向一路前行中,总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请以“向心而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C(选项中的说法在材料一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2.(3分)D(可据材料二第三段文字内容推断。)
    3.(3分)C(材料三中说的是:“特定的学习与经验影响大脑特定的区域。”此选项的错误是把“影响者”和“被影响者”弄颠倒了,属于主客颠倒。)
    4.(3分)B(脑的可塑性是脑自身就带有的特性,它的存在不需要外在条件;环境刺激是使脑得以塑造的条件,不是脑具有可塑性的条件。)
    5.【答案要点】①以专注性训练为目的的学习活动。②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学习活动。③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的学习活动(或:兼顾不同类型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④挑战自我的学习活动。⑤注重习得与获取环境经验的学习活动。⑥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的学习活动。
    【评阅建议】6分。共6个要点,答出这6个要点之外的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每答对1个要点得1分;答对的要点如果超过6个,本题最高也只能得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3分)C(原:源头)
    7.(3分)D(A项,动词,作为,成为;动词,做。B项,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相当于“的”。C项,代词,可译为“……的人”;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D项,连词,表转折。)
    8.(3分)A(应为“讨伐叛逆的人,征伐残暴的人”。)
    9.(3分)B(应是“‘不贪图财物、不追名逐利、不拈轻怕重等’是‘天下易知之道,易行之事’”,选项中的“普通人感觉容易做的事”之说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10.【答案要点】“怀道”之人:①在内修炼自己的德行。②在外展现礼义仁德。③注重做好细微之事。④竭力辅佐君王、安定天下。 “避世”之人:①在内没有仁义之心。②在外不能显现仁德,行为疯癫、精神恍惚。③不能慎微而行,不能从小事做起。④远离世事,隐居深山,无尺寸之功。
    【评阅建议】6分。从“‘怀道’之人”和“‘避世’之人”的角度分别看,各有4个要点,每个角度答出3个要点即可,答出上述要点之外的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在符合前面的要求的前提下,每答对1个要点得1分;每个角度答对的要点如果超过3个,该角度的作答最高也只能得3分,全题最高只能得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3分)C(“一自”三句,词人是在写自己与李筠房分手之后,尽在赋诗饮酒的生活中消磨日子,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年华。)
    12.(3分)A(题中所引词句用了虚写的手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句中的“料”字推断出来。另外,该词句还使用了典故,只是本题在设题时没有将之作为考查点。)
    13.【答案要点】①看到几近被遮掩的芙蓉(荷花)而生的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登高望远,因触目的孤雁、残月及落枫而生的悲秋之情。③与友人分别后在赋诗饮酒中苦度年华的孤寂之情(或:与友人分别后在赋诗饮酒中虚度年华的悔恨之情)。④对友人归隐的肯定与勉励(或:羡慕)之情。⑤对与友人“剪灯一笑”的欢聚生活的怀恋之情。⑥想未来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友人再聚的茫然之情(或:想未来难以与友人再聚的失落之情,再或:对与友人再度相聚的期盼之情)。⑦以赠梅花传达的词人与友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之情。
    【评阅建议】6分。共7个要点,答出6个要点即可,答出这7个要点之外的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每答对1个要点得1分;答对的要点如果超过6个,本题最高也只能得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4.【答案】(1)①昆山玉碎凤凰叫 ②芙蓉泣露香兰笑 (2)③落木千山天远大 ④澄江一道月分明 ⑤正赤如丹 ⑥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⑦其文约 ⑧其辞微
    【评阅建议】8分。每填对一空得1分,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不可得分。
    15.(1)【答案示例及赋分建议】小说中诗作者林黛玉的性格:这些悲叹的诗句,让我们联想到原著中如下情节,初秋夜,黛玉看到窗外雨打竹摇,想到自己与宝玉的姻缘难测,写下了哀怨的《秋窗风雨夕》,这隐含着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或:这些自怜的诗句,与原著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沼陷沟渠”暗合,隐含着黛玉以死与命运抗争、不甘受辱被污的“孤标傲世”的刚烈性格)。(2分)“花自媚”与原著中黛玉蔑视功名富贵、不与世俗合污的行止相吻合,隐含着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2分) 命运:诗句中的“泪干春尽花憔悴”隐含着黛玉夭亡(或:爱情无果而终)的命运,据原著,黛玉本是三生石旁的绛珠仙草,她来到尘世是为还泪的,泪干是其夭亡的预言(或:泪干是她与宝玉爱情无果而终的预言)。(2分)
    【评阅建议】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答案示例及赋分建议】小说中词作者薛宝钗有想凭借外力登上自己向往的权势顶峰(或:借助外力成就自己、实现自身价值)(1分)和过上富贵的上层社会生活(或:做一个大家族的主母施展自己的管理才能)的追求,(1分)这些可以从她想通过选秀进宫得到证明,(1分)还可以从她想借所谓的“金玉良缘”之说煞费苦心地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得到证明。(1分)
    【评阅建议】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3分)A(“挤走”的本义是“互相推、拥,用身体推开了其它的人或物”;但作者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拟人义,指当年家乡人不种其它庄稼,只种红薯。)
    17.(3分)D(作者感到无奈和伤感,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吃红薯的命运看来似乎难以动摇”。)
    18.【答案要点】①对有着绿叶弥漫的青青的红薯地的家乡的眷恋。②对能填饱肚子的红薯的回忆。③对吃红薯的各种感受(或:滋味)的回味。④对翻红薯秧、收红薯、晒红薯干等艰辛且有意味(或:艰苦而充实)的劳动生活的追忆。⑤对在贫苦生活中盼望秋天、盼望新鲜红薯的那种希望与憧憬的追念。⑥对奶奶、母亲等有着淳朴亲情的家人及一家人在一起苦中有乐的生活的怀恋。
    【评阅建议】6分。共6个要点,答出这6个要点之外的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每答对1个要点得1分;答对的要点如果超过6个,本题最高也只能得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9.【答案要点】①突出中心的作用。“红薯”是作者童年家乡的象征,有负载着作者思乡之愁的作用(或:“红薯”是作者赞美的对象,有传达着它磨炼了作者及家乡人坚强意志的作用)。(或:传达情感的作用。“红薯”是作者思乡之情的载体,有象征着作者的乡愁的作用。)②结构上的作用。“红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把文中写到的作者童年时有关红薯的一系列活动与心理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的作用。③意象上的作用。“红薯”作为生动鲜明的实物意象,有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并激发读者阅读想象的作用。
    【评阅建议】6分。共3个要点,答出这3个要点之外的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每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答对的要点如果超过3个,本题最高也只能得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1)(3分)C(③句中“深化”应改为“深入”。)
    (2)【参考答案】三地将统筹能源安全供应,推动(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评阅建议】3分。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作出正确的修改即可得分。
    21.答案从略。
    【评阅建议】10分。在阅卷组长带领下,以试评为基础研磨评阅细则。
    22.答案从略。
    【评阅建议】50分。在阅卷组长带领下,以试评为基础研磨评阅细则。
    附:文言文译文(仅供参考)
    能够建大功业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在家中(内室)修炼好德行;能够使显赫之名传留于世世代代的人,一定要先从细小的事做起。因此,伊尹背着鼎锅,(以奴隶的身份)居住在有莘国的郊野,在茅屋之中修炼自己的德行,亲自参与农夫的劳作活动,却心怀帝王社稷之道,身体居住在简陋的住所,志向抱负却在八方极远的天地间,所以放下背鼎锅劳作的心思(说明:“负鼎之志”亦为成语,有“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志向”之意;这里的翻译,是结合前文“伊尹负鼎,居于有莘之野”这一内容并依据本句中“释”字的解释而做出的具体语境下的翻译),作为天子的辅弼之臣,攻破夏朝,建立商朝,讨伐叛逆的人,征伐残暴的人,消除了天下的祸患,铲除了凶残暴虐之人,这之后,海内安定,百姓安宁。伊尹这个人,先在内心修炼德行,然后在外部显现美德;先从小事做起,然后在大事上表现出其才能。
    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般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但颜回却不改变他乐在其中之心。他以礼制来行事,以逊让来待人。大概努力学习,诵读诗、书,是一般人都能做的事;如果要移动江、河,撼动太山,本来就是人力所不能做到的。就像是自己调整心境,背弃恶行趋向善行,不贪图财物,不苟且地获取利益,分财物时尽量拿少的,做事时尽量挑重的,这是天下人容易明白的道理,容易做到的事情,哪里有什么难的呢?如果让一个一般人像造父那样驾车、像后羿那样射箭,那才是所谓的难以做到的事。
    设立道德规则的人应该使它易于理解,这是为了使它能和一般人的心灵相通,使无能之人的行为也能达到它的要求。道德规则,是人们行为的依据。那些大道理,人们只要依照它去行事,就没有行不通的,所以称它道。因此,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说的是颜渊想将道在世间推广,却不被用。因为人们不能心怀仁德,践行仁义,发现纤毫之间的规律,推测天地之间的道理,于是使身体劳苦,形体劳累,隐居深山,向神仙求助,舍弃双亲,抛弃子女,禁食五谷,荒废诗、书,背离了天地的宝物,去追求长生不死之道(或:身负天地的宝物,求取长生不老之道),这不是用来通达世事、防止谬误的做法。
    像汤、武那样的君主,伊、吕那样的臣子,顺应阴阳的规律运行,向上观察天文现象,向下体察民心向背,用少数兵力制服众多的敌人,用弱小的实力制服强大的对手,出动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征讨敌国,打败敌众,讨伐乖戾失常的昏君,断绝杂乱污浊的源头,与天地同德,感动鬼神,黄河出现龙马背图的祥瑞,洛水出现神龟负书的吉兆,他们沿此道而行,留存在天地间,难道不是古代所谓的得道的人吗?
    现在有人抛弃布皮,蓬头散发,登上高山,采食野果,看他面容没有闲适的样子,听他说话没有仁义的言辞,失意得像疯癫一样(或:精神失常好像疯了一样),推他他不去,拉他他不来,当世之人不能蒙受他的成就,后代之人不能看到他的才智,君主有危难却不扶助,国家有危险却不扶持,冷清孤单没有邻居,失落空虛孤独落寞,这种人可以说是逃避世事,而不是心怀大道的人。因此,用舍去性命来逃避灾难的做法并不是什么计策,怀有大道却隐遁于世事之外就不能算是忠诚。
    因此,君子身居乱世,就要符合道德规则,采集微小的善念,杜绝细小的恶行,遵守父子之间的礼节,以及君臣之间的秩序,这才是天地之间信守的大道,圣人所坚守的原则。

    相关试卷

    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