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六安市霍山中学高一年级3月调考语文试卷

    2024年六安市霍山中学高一年级3月调考语文试卷第1页
    2024年六安市霍山中学高一年级3月调考语文试卷第2页
    2024年六安市霍山中学高一年级3月调考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六安市霍山中学高一年级3月调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六安市霍山中学高一年级3月调考语文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在京成立,标志着网络文学学科建设迈出一大步。
    听到网络文学研究室成立,安徽大学教授周志雄为之一振。十几年前,他刚研究网络文学时,有人讥笑他“不务正业”。后来,随着网络文学不断壮大,人们也改变了看法。“现在很多人跟我说,你选择了一个好方向。”周志雄说。
    20多年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和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存在。有评论认为,网络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的第二次起航”,是“跨世纪的大转折”,是“中国文学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2253万,占网民整体的53.2%;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5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2527万,占手机网民的51.4%。
    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壮大,网络文学评论研究也得到切实重视,评论队伍继续壮大,研究阵地持续扩充。北京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等也将重点课题给予网络文学研究项目。
    网络作家齐橙也深有感触:“网络文学很早就进入了学术场,很多高校也成立了网络文学研究机构,但是网络文学研究整体偏弱,甚至在不少人眼里,网络文学研究仍然是另类,这显然跟网络文学的发展实际不匹配。它需要有一个权威的研究机构去带动和引领。”
    (摘编自刘江伟《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已成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存在》)
    材料二:
    网络文学以其虚拟性、互动性和跨界衍生能力,一直游走于文学内外。中国古典文论、西方文论等经典理论话语显然很难对网络文学进行令人满意的解读和评价。我拟从以下四个价值维度谈谈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
    “有趣”也即网络文学的阅读价值。这是网文基本的创作要求和基础价值。怎样才能算“有趣”?我想不外乎是在人物设置、情节编制、语言生动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愉悦和满足。用户点击、流量及互动评论是对一部网文作品是否“有趣”的最直接评价。
    “有戏”指的是网络文学的IP价值。IP价值指的是网文除在线阅读、有声作品和线下出版外,在影视动漫、游戏改编、周边开发等关联和衍生产业链上的价值潜力。这一价值是建立在网文的类型故事和故事的类型融合创新基础上的,依托大数据并最终依赖行业判断也就是产经价值评估。“有戏”的网文,在人物关系营造和剧情冲突设计上匠心独运。
    “有料”指的是网络文学的认识价值,是比“有戏”更高层级的价值。网络文学以超大规模和庞杂的内容,在历史讲述、现实反映、时代记录、社会关切、未来想象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料”不仅仅是指网络文学可以作为泛文娱产业的改编资料和再生产材料,更在于优秀网络文学可以有利于凝聚人心、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通过“出海”承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使命。
    “有道”指的是网文的艺术价值或审美价值,这是网文的最高价值,也就是经典价值。18世纪英国批评家萨缪尔·约翰逊说过:“莎士比亚的剧作,按照严格的意义和文学批评的范畴来说,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创作;它表现普通人性的真实状态,既有善,也有悉,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与莎士比亚剧作艺术高度比肩的,如《红楼梦》《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世界文学名著,具有超越“时代、种族、环境”的能量。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是类型文的标尺套不住的,作家写作的意义和价值也超越了类型文的范畴,这样的作品未必是商业成绩最好的,却是最有经典性指向的。
    (摘编自李安《看待网络文学的四个维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的第二次起航”,是“跨世纪的大转折”,是“中国文学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B. 网络文学研究在不少人眼里仍然是另类,这显然跟网络文学的发展实际不匹配。它需要有一个权威的研究机构去带动和引领。
    C. 网络文学以其虚拟性、互动性和跨界衍生能力,一直游走于文学内外。一些经典理论话语很难对其进行令人满意的解读和评价。
    D.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是类型文的标尺套不住的,其未必是商业成绩最好的,这样的作品却是最有经典性指向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几年前研究网络文学,安徽大学教授周志雄被人讥笑成“不务正业”。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壮大,人们才改变了看法。
    B. 网络文学发展壮大,已成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存在。部分高校纷纷成立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国家也对网络文学研究项目大力支持。
    C. “有趣”是网文基本的创作要求和基础价值,用户点击、流量及互动评论是评价网文作品是否“有趣”的三个标准。
    D. “有料”的优秀网络文学有利于凝聚人心,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通过“出海”承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使命。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正面论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盘龙》《仙逆》《斗破苍穹》等受海外读者欢迎的网络小说,展现出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等优秀的人生态度,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B. 《琅琊榜》中的男主角梅长苏以一介白衣之身,心怀赤子之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守国家民族大义的人格特点。
    C. 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
    D. 一些网络“爽文”以满足自我欲望和憧憬而进行的空想吸引了大量读者,使他们得到空前愉悦。
    4. 简述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助力我国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竹峰寺(节选)
    这次回乡,心里烦闷。一是刚换了工作,想回家休整休整。回来一看,家已经没有了。不仅如此,整个县城都在剧变,新来的领导看样子颇有雄心,要在这山区小县施展拳脚。
    老屋那一带成了工地,围着铁皮墙。工地边上,也蜃楼一般,起了两座售楼部,各亮着殷红的大字,左边是:盛世御景。对面是:加州阳光。我一阵恍惚,不知身在何世。如此迷糊了几天,忽然想起竹峰寺,想起慧灯师父。一联系,慧灯说你有空来住几天嘛,我二话不说,收拾了一个小包,和父母说了一声,就来了。
    峰以竹名,倒不是因为峰上多竹,而是说山峰的形状像一截上端被斜斜劈去的竹茬子。这比喻不知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倒也传神。春夏时山头隐没在一片浓绿中,不大看得出来,待到秋冬草木萧疏,露出苍然岩壁,这才显出一峰孤绝,宛若削成,确实像一截巨大的竹茬,直指云天。峰顶是一块倾斜的平面,竹峰寺就建在这块斜面上。最低处是山门,山门进来,照例是大雄宝殿、观音堂、法堂,渐次升高,最高处是北面的藏经楼。寺院不算大,前后高差却有十来米。我在公路上望见的,就是藏经楼的一角飞檐。
    住了几天,我渐渐对竹峰寺加深了了解。一方面是向慧灯师父请教,一方面,用手机查了些资料。
    竹峰寺始建于北宋,寺中传下来的刻有元丰字样的石臼、石槽可以证明。后来几经劫乱,屡废屡兴,规模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其时芍药环寺而种,通地绮罗,烂漫不可方物。花香炉香,融成一脉,满山浮动。竹峰寺的芍药就出了名,列入本县十景之中,当地缙绅名士,多有题咏。这些诗如今还能查到一些,大多无甚可观,有趣的是,几乎都提到了蛱蝶碑。因为竹峰寺此前是以这块碑出名的。如今知道它的人已经不多了。
    这碑上有个故事。故事大要在《覆船山房随笔》里有记载,有些细节则是听慧灯师父讲的。他是在解放前听他师父说的。
    说是明朝景泰年间,有个书生姓陈名永字元常的,寄住在竹峰寺中。陈元常“家贫,世崇佛,工书,少有才名”,功名不就,就成了写经生。几个月前,方丈托他写一部《法华经》,酬以银钱,还管吃住,一是爱他的字,二来也有怜才恤贫之意。陈元常来了数月,却不着急写,笔墨不动,每天就在寺中转悠。午饭后在庭院里走走,黄昏时在山崖边坐坐。望望天上的云,捡起一个松果,看看,又抛掉。日子久了,僧人间不免有议论,以为他吃白食。陈元常不着急。他在琢磨该怎么写。陈元常少孤,母亲信佛很诚,从小就拿佛经教他识字。他是在念“子曰诗云”前就先读过“如是我闻”的。《法华经》,他自幼能背,而且感情很深,一些句子,使他想起已经亡故的母亲。他要好好写这部经。该怎么写,他琢磨了很久,还是没动笔。
    这天暮春午后,花气熏人,陈元常又在寺中闲逛。照例看过了偏殿的壁画,听了会儿枝头的莺啭,摸了摸打呵欠的小和尚的头,他到一处石阶边坐下。对着庭院中融融春光,他看了很久,想了很久。直到一只翅上有碧蓝斑点的蝴蝶飞过他眼前。那个午后他想了什么呢?几百年前的少年心绪,没人知道。蝴蝶飞过。陈元常意态忽忽,迷了魂似的,就跟了那只蝴蝶走。那天天气晴暖,莺啼切切。蝴蝶飞进大雄宝殿,他也迈进去。午后殿中无人,香烟袅袅,佛也半眯着眼。陈元常见那蝴蝶在香烛垂幔间忽上忽下地飞,飞绕了几圈,竟翩翩然落在佛髻上。他大吃一惊,呆立当场,《覆船山房随笔》里写,陈元常“见彩蝶落于佛头,乃大悟,急索笔砚,闭门书经,三日而成。成,乃大病。诸僧视其所书,笔墨神妙,空灵蕴藉,似与佛理相合。尤以《药草喻》一品,神光涌动,超迈出尘。”蝴蝶轻盈地落在大佛头顶,是何等光景?难以想象。宗教的庄穆和生命的华美,于刹那间,相互契合,彼此辉映,想来是极其动人。陈元常被那个瞬间击中,找到了他的平衡点,得于心而应于手,于是奇迹在纸上飘然而至。这部经一直保存在寺中,其中的《药草喻品》后来被刻成碑,立于亭下,供人观赏。原本应叫法华碑,因此典故,多被称作蛱蝶碑。每年到寺中礼佛的文墨人不少,见了这碑,没有不惊奇赞叹的。晚明的福建晋江书法家张瑞图曾购得此碑拓本,评价说:“如春山在望,其势也雄,其神也媚。又如古池出莲,淳淡之间,时露瑰姿。端凝秀润,不失圆劲,真得永兴之宏规,北海之神髓,惜乎其人名之不显也!”据说弘一法师晚年在泉州,也见过友人所藏的拓本,说:“此字中有佛性,有母性,亦有诗性。”不知确否。如今是连拓本也失传了。至于陈元常其人,据《枯笔废砚斋笔记》记载,几年后他再次赴考,在山路中遇到土匪,死于非命。也有说他就在这寺里出了家的。
    到清末,寺庙为土匪所占,成了匪穴。民国时又重建,不过已经很凋敝了,寺中僧侣不过五六人。“破四旧”时,寺庙废弃,那块碑也就此失踪。慧灯师父说,竹峰寺重修,是改革开放后的事。
    我成天在寺中闲逛,想东想西,终于到了该回去的日子。慧灯送了我一本《金刚经》,说有空时看看。午风中林叶轻摇,群山如在梦寐中,杜鹃懒懒地叫。我恍恍惚惚,想到老屋和故乡,想到竹峰寺,一路走下山去,不知何时会回来。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我”回乡看似与“竹峰寺”没有直接联系,但“我”的老屋的消失,和小说后面“蛱蝶碑”的不知所踪,显呼应之效和惋惜之情。
    B. 文中描写竹峰寺“遍地绮罗”的芍药,对竹峰寺的鼎盛起了渲染的作用,写芍药又引出对下文的蛱蝶碑的描写。
    C. 陈元常“跟了那只蝴蝶走”,最终悟出了书法之道,作者在这里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又流露出人生虚无缥缈的消极情绪。
    D. “慧灯师父说,竹峰寺重修,是改革开放后的事”,表达出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的快慰之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三段描写竹峰寺,作者从不同角度,移步换景,点面结合,并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形象而灵动地展现了竹峰寺的整体风貌。
    B. 作者将陈元常书写《法华经》前的镇定从容与寺中僧人对他的误解形成对比,欲扬先抑,为后文他写经时的“笔墨神妙”铺垫蓄势。
    C. 小说倒数第三段,陈元常写经及“蛱蝶碑”广被赞誉的相关内容,描写细腻,想象丰富,语言清新典雅,文化底蕴丰厚,给人真切动人的审美愉悦。
    D. 作者交代了陈元常的结局,看似随意而写,却流露出对旧时有才之士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语言朴实无华,却有含蓄蕴藉之妙。
    8.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字中有佛性,有母性,亦有诗性”这句话的理解。
    9. “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父弘,为隋江都宫副监,大业末,为陈棱所杀。
    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①服。浸工文词,涉贯坟典。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宴私未尝不预。转起居郎。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时以雍州司士参军韦绚为殿中侍御史,或疑非迁。仪曰:“此野人语耳。御史供奉赤墀下,岂雍州判佐比乎?”时以为清言。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及贵显,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
    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籍其家。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始,忠为陈王时,仪为语议,与王伏胜同府。至是,许敬宗构仪与忠谋大逆,后志也。自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相次屠覆,公卿莫敢正议,独仪纳忠,祸又不旋踵。由是天下之政归于后,而帝拱手矣。
    子庭芝,历周王府属,亦被杀。庭芝女,中宗时为昭容,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庭芝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以礼改葬。
    赞曰: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③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味鸣辰④,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玻、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节选自《新唐书·上官仪传》)
    【注】①沙门:僧人。②中人:宦官。③嬖阴:受宠幸的女人。④牝咮(zhòu)鸣辰: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B. 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C. 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D. 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中,“擢”“迁”都指官职升迁,“授”指授予官职,“转”指调动官职。
    B. 起居郎,古代官职。唐贞观初于门下省设置起居郎,掌管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C. 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也借指朝廷。
    D. 厌胜,旧时中国民间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习俗,是一种以诅咒害人的巫术行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官仪博览群书,很有文学才能,唐太宗很欣赏他,常常将所写的文章给他看以征求意见。
    B. 上官仪提议唐高宗废掉专权的皇后,但高宗摇摆不定,使上官仪陷入困境,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C. 武后因为深恨上官仪,下旨让许敬宗构陷上官仪同梁王李忠谋反,乘机除掉了忠于高宗的上官仪。
    D. 中宗时,上官仪的孙女儿是宫中的昭容,朝廷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13.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服。
    (2)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14. 唐高宗最后被武后取代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花鸭①
    杜甫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所作《江头五咏》的最后一首,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四月,杜甫投奔肃宗,被授为左拾遗。后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身上没有泥渣,独自缓步于阶前却不争食,举止显得与众不同。
    B. 颔联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的羽毛根根独自竖立,毛色只有“黑”“白”二色,富有象征意义。
    C. 颈联中的“不觉”“休牵”二字,表现出了花鸭对众鸭的嫉妒、惊猜浑然不觉,也表现了作者对花鸭行为的规劝。
    D. 尾联是作者对花鸭的进一步劝说,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鸣叫了,情感含蓄而蕴藉。
    16. 有人评价这首诗,认为花鸭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写照,那么在诗中作者赋予了“花鸭”怎样的精神风貌?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比喻渴求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借“菊”的意象来抒发不同的感情,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__________,暗示词人的落寞惆怅,《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却表现了诗人的怡然自得。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解释不愿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拜师学习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吹过来,枝上的叶片便摇动,将阳光反射出光芒。沙漠中的草,有的是骆驼刺,有的是芨芨草, ① 。新疆的一位哈萨克族牧民曾对我说,沙漠里有一半的草没有名字。有一次我在库姆塔格沙漠中见过一株草,没有枝,叶子直接从根上长出来,在地上覆盖成一片,很是显眼。这么多年过去了,使我一直忘不了那株不知名字的草,而且因为稀少没有名字,也许它只生长于库姆塔格沙漠,但凡植物都是有名字的,唯一的原因是那样的植物太少,又被人忽略,以至被人们淡忘了。
    ( )。在万物中, 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类在多少年前就对草发出了赞颂。有史以来,这是人对草最高的赞颂。如果是大山里的草,想必生得并不艰难,而草长在沙漠那样的地方, ③ 。此处虽不会有野火焚烧,却有一种更长久的磨难。或许,有很多种子都落进了沙漠,只有少数的种子发芽,生长。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那株不知名字的草,而且因为稀少没有名字,它只生长于库姆塔格沙漠。
    B.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那株不知名字的草,也许它只生长于库姆塔格沙漠,而且因为稀少没有名字。
    C. 这么多年过去了,使我一直忘不了那株不知名字的草,也许它只生长于库姆塔格沙漠,而且因为稀少没有名字。
    D. 我一直忘不了那株不知名字的草,这么多年过去了,而且因为稀少没有名字,它只生长于库姆塔格沙漠。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很多并不常见的草,是沙漠中能看得见唯一的绿色
    B. 有很多常见的草,是沙漠中能看得见的唯一绿色
    C. 有很多并不常见的草,是沙漠中唯一能看得见的绿色
    D. 有很多常见的草,是沙漠中唯一能看得见的绿色
    20. 在以上文段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接过这一碗“粉汤羊血泡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的辣椒,绿的葱蒜、白的豆腐,( );其次是冲鼻子的麻香气味,深吸一口,鼻翼( ),顿觉通透入脑;还没吃闻着就这么香,吃起来肯定更好!不错,拿起筷子,轻轻搅动,让调料味分布均匀。之后一定先喝口煎活的热汤,热得烫嘴,麻得唇颤,滚热与麻香不由分说( )。接下来细细咂摸,哦,咸!万味咸为先,有了这一口浓咸,给其他的滋味打了底、开了头,不然一切的滋味都无从谈起。再细细( ),哦,这一口汤里又有多少滋味啊!各种知道的不知道的中药味的调料搅和在一起,让你只感觉到“综合”而难一一分辨,但这“综合”是“中和”,那般和谐,任谁也不突出,任谁也未曾缺席,它们按着各自的“个性”,在巧妙的数量搭配下,团结紧密、俨然一体。
    2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色彩斑斓 翕动 接踵而至 品味
    B. 色彩斑驳 翕动 纷至沓来 品位
    C. 色彩斑斓 颤动 纷至沓来 品味
    D. 色彩斑驳 颤动 接踵而至 品位
    22. 上述文字描述生动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天来了,万物勃发,万类生长。2022年2月4日,是壬寅虎年的正月初四,立春日。
    请发挥你的想象,设想进入这一天,并以“春天的阳光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自然的春天,人生的春天,乃至社会的春天,但要符合这一时令节点,有真情实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一)
    1. A
    2. C
    3. C
    4. ①首先提出“网络文学难以用经典理论话语解读和评价”这一论点;②段内采用总分结构,论证网络文学作品需要“有趣”“有戏”“有料”“有道”;③段落间采用层进式结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论述了网络文学作品不仅要拥有“有趣”“有戏”的价值,更要有“有料”“有道”的高层级价值。
    5. ①成立权威的网络文学研究机构,将网络文学研究纳入权威研究体系;②加大网络文学研究的基金投入和重点课题研究投入;③构建完善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④完善产经价值评估,引导网络文学进行文艺创新,促进其健康蓬勃发展;⑤引导网络文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二)
    6. C
    7. D
    8. 陈元常的字是为写经所用,而其本人也熟读佛经,所以其中体现着佛性;而在陈元常琢磨如何写经时,想到了已经亡故的母亲虔诚信佛,字中体现着他对母亲的怀念,所以其中体现出了母性;陈元常是在看到蝴蝶落在佛头上才突然感悟到佛经怎样写,这种福至心灵的灵感,犹如作诗时突然到来的灵感,所以称其具有诗性。
    9. ①“我”是小说的观察者和叙述者,小说以“我”的口吻和从“我”的视角来进行叙述;②“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正是通过“我”将过去与现实、现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将分散的情节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
    (一)
    10. D
    11. B
    12. C
    13. (1)当时上官仪还年幼,被身边侍候的人隐藏起来,得以免遭不幸,假冒僧徒潜伏。(2)皇后独断专行,恣意行事,朝野上下已失人望,应当废黜她以顺应人心。
    14. (1)在内被宠爱的女子牵制。(2)在外被谗言胁迫。(3)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是顾命大臣,有一天竟然被惩罚斥责,高宗却不反省。
    (二)
    B
    16. 花鸭独步阶前,举止与众不同,表现其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羽毛黑白分明,象征着花鸭“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表现出花鸭超然的精神。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
    (三)
    17、①. 青青子衿 ②. 悠悠我心 ③. 满地黄花堆积 ④. 采菊东篱下 ⑤. 位卑则足羞 ⑥. 官盛则近谀
    三、
    (一)
    18 B
    19. C
    20. ①有的是没有名字的草②草是生生不息的③生得艰难可想而知
    (二)
    21. A
    22. (1)用词准确,色彩词、动词运用恰到好处,把美食的色香味表现得淋漓尽致;(2)多用短句,节奏鲜明,读来有与作者忍不住往下品尝般的畅快感;(3)口语较多,富有生活气息,更反映美食的烟火气;(4)运用修辞手法,更生动地展现出滋味的丰富和谐。

    相关试卷

    2024保定高一上学期选科调考第二次联考(期中)试题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保定高一上学期选科调考第二次联考(期中)试题语文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考语文试题详解版docx、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考语文试题试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一10月联考(选科调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一10月联考(选科调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