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提能训练全套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貌的观察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提能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提能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测2006—2016年期间,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是,对于黄土层来说,牛轭湖形成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998—2018年黄河口海进最明显的是( C )
A.2000年 B.2004年
C.2010年 D.2016年
2.推测2006—2016年期间( B )
A.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D.黄河沿岸生产用水减少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2010年黄河口侵蚀面积大于淤积面积,且差距最大,结合海进的概念可知,2010年黄河口海进最明显,C正确;2000年、2004年黄河口侵蚀小于淤积面积,为海退,A、B错误;2016年黄河口侵蚀大于淤积面积,但差距不是最大的,海进不是最明显的,D错误。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2006—2016年期间黄河口侵蚀面积大于淤积面积,说明泥沙淤积减少,而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含量增加,淤积面积可能大于侵蚀面积,A错误;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含量减少,侵蚀面积大于淤积面积,B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净流量增加,输沙量可能增加,淤积面积可能大于侵蚀面积,C错误;黄河沿岸生产用水对入海口泥沙含量影响较少,D错误。故选B。
三峡水利枢纽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发电。其运行后,水坝下游因水沙输移导致的河床粗化现象(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的过程)和水位调整等现象得到了持续关注。下图1为“长江局部水系示意图”,下图2示意“枝城站2004—2015年相同流量情况下河床水位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通过同流量-水位变化,可推断枝城附近河段( C )
A.洪水期,河床以侵蚀为主
B.枯水期,河床以沉积为主
C.枯水期,河床以侵蚀为主
D.洪水期和枯水期均以侵蚀为主
4.下列关于河床粗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粗化现象完成后,利于洪水期行洪,降低同流量-洪水期水位
B.粗化现象完成后,会抑制枯水期河道冲刷,抬升同流量-枯水期水位
C.粗化现象过程中,将导致图示时段长江干流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时间提前
D.河床粗化现象将会持续进行下去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2004年—2015年同—流量的枯水期水位波动下降,说明枯水期以侵蚀为主,河床泥沙减少,水位下降,2004年—2015年,同—流量的洪水期水位波动上升,说明汛期以泥沙堆积为主,河床被泥沙抬升,水位上升。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建水库后,清水下泄,水库下游河道产生冲刷,水流将河床上较细泥沙冲走,留下粒径较大泥沙,河流粗化现象对河床表面具有保护作用,以限制径流的冲刷发展,随着粒径的增大,对河床的保护作用将增强,会抑制枯水期河道冲刷,抬升同流量-枯水期水位,所以说粗化现象不会持续下去,B正确,D错误;粗化现象完成后,不会降低同流量-洪水期水位,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粗化现象是在枯水期进行的,枯水期洞庭湖水位本身高于河流水位,C错误。故选B。
因河流下切,老河床超出洪水水位,保留在岸坡上并形成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某河谷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是( A )
A.砾石层 B.古土壤层
C.红黏土 D.风化壳
6.对于黄土层来说( D )
A.形成时代越早,厚度越大
B.不同阶地上的黄土沉积物形成时代一致
C.形成时代与河流阶地无关
D.其底部年代可代表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
7.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高程差是( D )
A.甲乙之间 B.乙丁之间
C.甲丁之间 D.丙丁之间
[解析] 第5题,河流阶地是原来的河床,判断是否是河流阶地应从河床痕迹寻找标志,砾石层是原有河床上的流水沉积物,其存在表明阶地曾经是原有的河床,该阶地应是河流阶地。第6题,据图可知,黄土层是河流下切之后在古河岸上堆积形成的土层,因此其底部年代即代表该阶地最初形成的年代。第7题,要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是河床只受到河流的下蚀作用,没有受到其他作用的影响,图中甲乙之间和乙丙之间都有断层,因此它们之间的高差可能受到断层的影响,而丙丁之间没有断层,其高差仅代表河流下切的高度。
在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的地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导致河流发生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四阶段离牛轭湖形成时间最远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9.牛轭湖形成后( C )
①流速将变快 ②补给形式几乎不变 ③航运功能减弱 ④水产养殖作用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8题,牛轭湖形成过程:在平原地带,河流因为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难以保持一条直线流动,会产生弯曲(如图②④),其中图④更加弯曲。当河床弯曲越来越大时,这条河流的上下河段越来越接近,形成狭窄的河曲颈(如图③)。洪水时,河曲颈可能被冲开,河道裁弯取直。河床取直后,弯曲河床段因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渐与主河道分离而被废弃,成为遗留在原河流凹岸边一段弯曲积水的湖泊,从而形成了牛轭湖(如图①),所以图中四阶段离牛轭湖形成时间最远的是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9题,牛轭湖跟河流的联系少,作为湖泊,水产养殖作用增强,湖泊(废弃河道)航运功能减弱,③④正确。牛轭湖与河流联系少,流速减缓,湖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补给形式发生改变,①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长春检测)城市的土地利用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图为我国陕西北部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图中各土地利用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 )
A.地形 B.河流
C.土壤 D.气候
11.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在第二、三级阶地上,主要考虑的是( D )
A.减少耕地占用 B.城市取水方便
C.避免城市内涝 D.受洪灾影响小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地形较平坦,林地坡度大,梯田分布在缓坡上,说明各土地利用方式受地形影响较大。故选A。第11题,第一、二、三级阶地地形都较平坦,都可作为耕地使用,A错误;第一级阶地更靠近河流,比第三级阶地取水方便,B错误;阶地地势低且地形平坦,都容易发生城市内涝,C错误;第二、三级阶地离河较远且地势较高,受洪灾影响小,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四纪(240万年—1万年前)至今,涪江(源头雪宝顶海拔5 588米)冲出龙门山脉后于武都盆地内形成Q1-Q4四个不同地质时期典型冲积扇(下图)。受青藏高原抬升和山前断层水平错动影响,冲积扇在盆地内呈东北—西南方向排布,其中Q3时期冲积扇已完全埋藏于Q4时期冲积扇之下。
(1)指出图中甲河段的河流流向,并说明该河段河谷的发育过程。
_河流流向:自东北流向西南。发育过程:岩层受力断裂错动,形成断层;断裂带(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沟谷;河流改道,沿沟谷流淌,沟谷加宽加深,形成河谷。__
(2)推测Q4时期形成的冲积扇将Q3时期形成的冲积扇完全掩埋需具备的自然地理条件。
_Q4时期地壳活动减弱,断层基本停止变动,河道基本保持不变;气候暖湿,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充足,携带大量泥沙于山前沉积。__
[解析] 第(1)题,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的位置,冲积扇在甲河段的西南侧,可判断河流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甲河段在断层线附近,据此可以推测该河段河谷的发育过程如下:首先受板块碰撞挤压影响,岩层断裂错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作用,形成沟谷;图中存在古河道,所以存在河流改道,河流改道后沿沟谷流淌,沟谷加宽加深,形成如今的河谷。第(2)题,据材料可知,受青藏高原抬升和山前断层水平错动影响,四个冲积扇在盆地内呈东北一西南方向排布,所以在地壳运动强烈的情况下,冲积扇排布会错开,而Q3冲积扇已完全埋藏于Q4冲积扇之下,由此推测Q4时期地壳活动减弱,断层基本停止变动,河道基本保持不变;气候暖湿,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充足,携带大量泥沙于山前沉积,将Q3冲积扇完全埋藏。
13.(2024·大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流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对地貌发育以及人类迁徙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溯源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干流石泉一安康段成为汉江支流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水系。
(1)指出第一次河流袭夺对古汉江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
_对古汉江水文特征的影响:使古汉江的流量增大,河水的搬运能力增强,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加强;对古汉江水系特征的影响:使古汉江的流域面积增大,流程变长,支流增多,落差增大。__
(2)第二次河流袭夺后,南支流上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过程。
_该段是古汉江干流的一部分,长期受流速平稳的流水侵蚀形成宽浅的河谷,第二次袭夺后水量增大,短时间内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V形峡谷。__
(3)分析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该地区古人类生存和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_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水源更加充足,更有利于河谷地区发展农业;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洪水更加迅猛,古人类面临的洪水风险增大;为趋利避害,聚落可能向高处(阶地)迁移。__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第一次河流袭夺后,汉江水系向分水岭以西拓展,汉中盆地内部的河流并入汉江,成为汉江上游的一部分,因此河流汇入的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流程延长、流域面积增大,支流增多等。第(2)题,注意河谷形成的先后顺序。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故先形成了宽浅河谷。河流长久侵蚀形成宽浅河谷;发生第二次袭夺后河流水量增大,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嵌套的V形峡谷。第(3)题,汉江袭夺对古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要紧密结合汉江袭夺后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变化。关键在于流量加大带来的利弊和古人类的适应策略。有利方面:袭夺之后,水源更加充足,有利于河谷地区发展农业;不利方面: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流速加快,面临的洪水风险增大,聚落可能向高处(阶地)迁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提能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气压带风带提能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5讲气候与自然景观提能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区域,图示季节,该地气候类型为,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及成因分别是,推测广州所在物候区类型是,图中甲、乙两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