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案
展开引导学生利用图文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想象、推理、判断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可以提供哪些资源条件或环境基础,进而从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的区域差异角度,引申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内容。通过分析养羊业和工矿业在澳大利亚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条件,让学生切实感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以及解释这些生物存在的原因。
2.结合地图和相关材料,认识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3.学会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重点难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澳大利亚的冶金工业城市的分布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搜集素材,配上图片,结合资料展示出来。
(二)工具
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自然地理环境
一、学习情境
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个美丽的国度,有许多特有的动植物与自然景观,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同学们是否了解澳大利亚有哪些珍稀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最具备澳大利亚代表性的可爱动物们吧!
二、预习检查
课前学生从人口、民族、城市聚落、经济、社会等角度出发收集相关的图片、影像、文字资料。
要求:1.介绍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鸸鹋、琴鸟等)。
2.介绍澳大利亚的特有植物(如金合欢、桉树等)。
3.介绍动物、植物的典型习性。
4.做出行预案,以旅游的形式,了解澳大利亚概况。
三、学习任务一
续表
四、学习任务二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澳大利亚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较早地与其他大陆分离,独自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环境过于单一,减缓了生物进化速度。另外,澳大利亚大陆远离其他大陆,没有高级食肉动物的干扰,可以使古老生物得以保存。澳大利亚的地形主要分为三大地形区,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七、布置作业
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一、学习情境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可见其养羊业的发达程度。探访其农牧业,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是怎样影响农牧业发展的。
二、学习任务一
续表
三、学习任务二
续表
四、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澳大利亚位置独特,古老生物众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气候适宜,缺乏大型食肉动物,牧羊业发达;矿产丰富,港口便利,矿业发达,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服务业所占比例高于农牧业与工矿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
六、布置作业
1. 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2.查找资料,分析影响澳大利亚主要冶金工业分布的有利条件。你还能找出哪些国家工业布局与其相似的例子。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导入
设问,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国徽要用动物作标志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独特)。
2.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
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物呢?他们有哪些独特的生活习性?
1.学生回答:袋鼠,鸸鹋。
2.(1)学生1: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主要有袋鼠、考拉、鸸鹋、琴鸟等;澳大利亚特有的植物主要有金合欢、桉树等。
学生2:我介绍袋鼠。作为澳大利亚国家的标识。袋鼠是食草动物 ,长着长脚的后腿强健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远可跳至13米,可以说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利用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迅速进入状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其生活习性。
3.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存在原因
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古老生物呢?
小结:古老生物丰富与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因此澳大利亚得名“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拓展:澳大利亚独自占据澳大利亚大陆,四周全部是海洋,拥有优越的条件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6 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独处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导致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单一,从而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学生3:我介绍考拉,即无尾熊、树袋熊,是澳洲特有的有袋类动物,性情温顺,体态憨厚。在19世纪初树袋熊遭到捕杀出口,数量由百万只锐减至一千多只,澳洲政府于是立法保护。
3.澳大利亚较早地与其他大陆分离,独自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环境过于单一,减缓了生物进化速度。另外,澳大利亚大陆远离其他大陆,没有高级食肉动物的干扰,使得古老生物得以保存。
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丰富多彩的古老生物,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位置对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
4.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
结合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组内互助,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
5.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8.39,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6.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
澳大利亚面积是760多万平方千米,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口在2 000万左右,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图。找出堪培拉、悉尼、墨尔本三大城市。关于这三大城市,我们都知道什么?
4.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
学生1:上台描出穿过澳大利亚的特殊纬线。(南回归线)
学生2:位于南半球,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
学生3:地处大洋洲,西临印度洋洋,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的国家。
5.学生交流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1)主要地形类型:以高原、平原为主。
(2)主要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大分水岭。
(3)地势特点: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中部平原广大。
6.展示澳大利亚城市:
学生1: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一个年轻的城市,人口40万左右。堪培拉原为牧羊地,1927年联邦政府从墨尔本迁此。堪培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分配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照的日子,因此旅游业甚盛。
学生2: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
学生3: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展示,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描述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导入:观看视频,带领大家观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介绍,让学生对澳大利亚农牧业有直观的了解。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羊?运用课本材料描述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所处的地位。
教师小结并过渡: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养羊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究其养羊业的秘密。
3.澳大利亚牧羊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利用教材图8.39地图和相关资料,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澳大利亚是如何利用本国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
1.学生回答: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发达。
2.学生运用课本材料描述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所处的地位。
学生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最多的国家。
学生2:澳大利亚是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学生3:由于养羊业发达,羊毛的品质高,羊毛制品世界闻名,羊肉食品可以出口,绵羊油可以做成化妆品。澳大利亚的羊的数量比人的数量还多。
3.学生探究澳大利亚是如何利用本国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
学生代表上台读图展示答案。
混合农业经营带
地形特点:东南部墨累河平原及沿海平原;西南部狭窄的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由于澳大利亚位于南回归线上,气温较高,适合一年四季露天放羊。由于降水条件和地形条件的限制,澳大利亚沿海平原地区降水较多,牧草质量好,放羊数量多。又可以兼顾发展种植业,所以被称为混合农业区。而内陆的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大部分地区降水少,为沙漠和戈壁的地表景观,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只在降水条件稍好的地势较为平缓地区进行粗放牧羊经营,放羊数量少。
3.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发展大规模的农牧业,其农牧业生产会有什么特点?
小结:澳大利亚是个发达国家,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多占比重较低,但是并不代表其农牧业不发达。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布局农牧业。并且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其羊肉、羊毛、小麦等农产品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气候特点:降水量在5~1 00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
粗放牧羊带
地形特点: 中部平原的南部大自流盆地中,西部高原的西南边缘。地势较为平缓。
气候特点:降水量在200~500毫米之间,气候温暖干燥。
4.学生1:种植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适合大规模机械种植,所以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学生2:养羊业的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从喂养,挤奶,繁殖,到剪毛等都是机械化操作,机械化程度高。
此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采用小组交流合作,通过分析地形和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导入:结合课本材料,读图了解: 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它的矿产资源储量有多大,都分布在什么地区?
3.澳大利亚主要冶金工业分布
(1)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工业城市、主要冶金工业部分、附近对应的矿产资源。
(2)总结工业城市分布的特点。
(3)影响澳大利亚主要冶金工业分布的有利条件。(从资源分布、人口和城市、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小结:澳大利亚的工矿业发达,矿产资源为本国冶金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4.图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城市美景,旅游胜地。
1.学生1:澳大利亚的矿产非常丰富,其特点是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
学生2:读图分析可知,澳大利亚铁矿、锰矿、金矿、铜矿等金属矿产丰富,还有煤、石油等能源矿藏,并且大部分矿产资源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学生3: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所以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1)学生1:悉尼,有色冶金工业和钢铁工业,附近分布有煤矿、铁矿、铅锌矿等。
学生2:珀斯,钢铁工业,附近有煤矿、铁矿、镍矿。
学生3:墨尔本,有色冶金业,附近分布有石油、煤矿、铁矿等。
(2)学生4:综合大家找到的城市,我们得出,澳大利亚的工业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3)①资源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便于就地开采冶炼。
②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沿海,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
③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海陆交通便利,便于运输。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工业城市的分布与当地的资源分布、人口和城市、交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服务业所占比例高于农牧业与工矿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
初中地理第四节 澳大利亚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a href="/dl/tb_c49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澳大利亚公开课教案设计</a>,共3页。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欧洲西部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dl/tb_c496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欧洲西部优质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dl/tb_c496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优质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重点,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