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中学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
展开1.如图为2010年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西藏B.福建C.安徽D.江苏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B.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多,第三阶梯人口少
C.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少
D.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人口多,汉族集中地区人口少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D.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多
4.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④制造业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B.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C.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D.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6.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B.青少年C.青壮年D.中老年
7.“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D.带动服务业发展
读2016年末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年变化率情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8.2016年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 )
A.自然增长率黑龙江最高
B.人口只迁出,无迁入
C.人口净迁出率吉林最高
D.人口密度减小非常明显
9.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B.气候C.地形D.水资源
10.常住人口增长现状对东北地区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减缓就业压力B.经济加速增长
C.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人口老龄化加剧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表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
A.aB.bC.cD.d
12.为了在根源上减轻该地区的环境压力,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转移部分产业到其他地区
B.发展经济和科技
C.倡导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D.大力开发地区内可利用资源,提升人口容量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海南省吸引“候鸟老人”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婚姻家庭D.气候条件
14.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产业发展
C.环境承载力提高D.资源消耗降低
如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中国人口数暂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人口数
15.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
A.德国大于英国B.印度小于尼日利亚
C.美国大于法国D.中国小于巴基斯坦
16.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B.领土面积更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D.人口总数更少
17.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领土面积越大的国家人口容量一定越大
C.发展中国家没有人口老龄化危机
D.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口总量一定越大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该国人口约554万,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如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关于芬兰人口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芬兰北部山区无人居住
B.芬兰南部人口分布均匀
C.芬兰环境资源短板是水资源
D.芬兰南部地区经济比北部地区发达
19.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地形地势B.交通状况
C.气候条件D.植被覆盖度
20.关于芬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可能的情况是( )
A.芬兰会推广生态城市建设,减小城市环境压力
B.芬兰人口分布会倾向于均匀、分散发展
C.芬兰需要大力开发北部山地资源以提升人口容用
D.随着经济发展,芬兰90%人口分布北界会向北迁移
传统村落形态丰富、千变万化。图示意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村落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传统村落( )
A.沿山麓呈带状延展B.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
C.在平原地带横向展开D.沿公路松散分布
22.图示传统村落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建设难度最小
B.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
C.距离较近,方便旅游开发
D.地形封闭,确保村落安全
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地形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4.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
如图为利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城市新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制作该图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视频传输技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6.图中甲地最可能是( )
A.工业区B.商业区C.居住区D.生态区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27.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28.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
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如图为某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关于该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镇化进程最快
C.阶段Ⅲ,城镇化主要受工业化驱动
D.该国经济较发达
30.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下表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统计。回答下列小题。
31.据表可知( )
A.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重降低
B.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
C.2010年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
D.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后期
32.下列关于城镇化有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推动科技进步
C.扩大城乡发展差距
D.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东京都市圈由一都(东京都)三县(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经济发达,生活着全日本近1/3的人口。如图为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净迁移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推测1995年以前,一都三县的城市化状况( )
A.东京都出现郊区城市化
B.东京都出现再城市化
C.三县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三县城市化发展迅速
34.与前期相比,造成1995年以后东京都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交通条件改善B.产业结构升级
C.服务设施完善D.生活成本降低
2022年1月18日,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法案,确定该国首都将从爪哇岛迁往加里曼丹岛。爪哇岛面积仅占全国的6.6%,人口占全国约55%,GDP占到全国的58.98%,地下水开采严重。加里曼丹岛及中东部岛屿,面积占比超6成,GDP贡献率仅17%。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印度尼西亚决定迁都,除火山、地震等灾害因素外,还考虑了( )
①人口已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
②交通建设落后
③地面沉降严重
④城市问题突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6.印尼新首都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辐射范围比原首都大B.平衡全国经济发展
C.取代原首都经济地位D.形成世界级城市群
舟山群岛许多村落选址在三面环山的海湾,海湾南侧的房屋采取“背朝大海”的布局方式。渔村里的传统民居内设天井,天井的四个角落往往摆放四口大水缸。完成下面小题。
37.上述村落选址及房屋布局的特点,反映了该地( )
①村民多以捕鱼为生
②村民多从事种植业
③频受台风的威胁
④常受海啸的威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8.推测天井中大水缸的主要作用( )
A.收集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
B.调节温差,消暑纳凉
C.暂时养殖出海捕捞到的活鱼
D.蓄积山泉,消防灭火
如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9.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A.市区中心B.市区边缘C.河流两岸D.郊区
40.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B.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C.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D.西欧地质条件差
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0分)如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甲是 ,丙是 。
(2)限制城市空间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3)如果你的父母打算在①、②两处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与①处相比,试从地价、环境、生活等方面,分析②处住宅的利弊。
(4)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该市拟在A、B两地分别建设传统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请判断其选址的合理性并简述理由。
4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及东疆地区,塔甩木盆地南部最低。读新疆地区相关信息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是, 资源和 资源。
(2)导致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低的因素有哪些?
(3)提升新疆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中学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共19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如图为2010年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西藏B.福建C.安徽D.江苏
【答案】D
【分析】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交通不便的地区少。
【解答】解:读图可知,选项省份中,江苏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
西藏、福建和安徽人口密度较小,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人口分布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B.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多,第三阶梯人口少
C.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少
D.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人口多,汉族集中地区人口少
【答案】A
【分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南部的人口密度较大。
【解答】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A正确;
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少,第三阶梯人口多,B错误;
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C错误;
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人口少,汉族集中地区人口多,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属于基础题,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D.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多
【答案】A
【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解答】解:世界人口分布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亚洲比欧洲多,中低纬度比高纬度要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于发达国家。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人口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的分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4.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④制造业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C
【分析】社会因素影响人口分布,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趋势也不一样,因此,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影响。
【解答】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③是欧洲,经济发达,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C对。
①是亚洲东部,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高,但属经济欠发达地区(除日本外),迁出人口比重大,A错。
②是亚洲南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逆城市化表现不明显,B错。
④是北美东部,属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发达,属于发达国家,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人类密集地区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B.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C.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D.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行、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社会经济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政治因素。
【解答】解:由材料“与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说明生活方式型移民注重的是环境质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6.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B.青少年C.青壮年D.中老年
【答案】D
【分析】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最可能是中老年人群体。
故选:D。
【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7.“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D.带动服务业发展
【答案】D
【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迁入地﹣﹣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2)迁出地﹣﹣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答】解:“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要求服务行业类型齐全,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D正确。
人口迁入会加重人地矛盾,破坏环境质量,A、B错误。
人口增加会提高住房价格,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掌握人口迁移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读2016年末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年变化率情况表,完成下面小题。
8.2016年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 )
A.自然增长率黑龙江最高
B.人口只迁出,无迁入
C.人口净迁出率吉林最高
D.人口密度减小非常明显
【答案】C
【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速=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增长率。
【解答】解:2016年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均为负值,吉林最高,为﹣0.05%,辽宁为﹣0.18%,黑龙江为﹣0.49%,A错误。
人口增速=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增长率,结合图表中数据,计算三省人口迁移增长率,人口迁移增长率均为负值,黑龙江为﹣2.71%,吉林为﹣7.35%,辽宁为﹣0.82%,东北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净迁出率吉林最高,B错误,C正确。
根据常住人口增速可知,本地区人口在减少,但变化率较低,人口密度减小不明显,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9.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B.气候C.地形D.水资源
【答案】A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解答】解:读2016年末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年变化率情况表,根据所学知识,东北地区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区,经济较为发达,但如今随着资源枯竭,工业发展水平衰退,就业机会减少,而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就业机会较多,引发东北人口向外迁出,因此东北人口迁移主要因素为经济,A正确。
气候、地形、水资源属于自然因素,都不是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0.常住人口增长现状对东北地区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减缓就业压力B.经济加速增长
C.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人口老龄化加剧
【答案】D
【分析】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主要在于本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当本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较多,反之则较少。机械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因素,其中,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经济因素。
【解答】解:结合上题分析,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增长现状呈负增长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出,迁出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对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人口老龄化加剧,D对。
对减缓就业压力影响较小,A错。
本地区大量人口流出,经济发展水平衰退,B错。劳
动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C错。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表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获“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解答】解: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12.为了在根源上减轻该地区的环境压力,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转移部分产业到其他地区
B.发展经济和科技
C.倡导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D.大力开发地区内可利用资源,提升人口容量
【答案】B
【分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提前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发展经济和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从根源上减轻环境压力,故B正确。
转移部分产业到其他地区会导致该区域失业人口增加,不能从根源上减轻该地区的环境压力,故A错误。
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对本地区环境压力会有所增加,故C错误。
大力开发地区内可利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问题,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减轻区域环境压力的措施,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海南省吸引“候鸟老人”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婚姻家庭D.气候条件
【答案】D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解答】解:候鸟老人主要是为了享受优美的环境,舒适的气候而迁移,因而,海南省吸引“候鸟老人”的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4.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产业发展
C.环境承载力提高D.资源消耗降低
【答案】B
【分析】读材料可知,“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人口迁移会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对于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来说,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对于迁入地来说,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答】解: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资源消耗上升;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与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相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要求学生读材料、析图分析解决问题。
如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中国人口数暂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人口数
15.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
A.德国大于英国B.印度小于尼日利亚
C.美国大于法国D.中国小于巴基斯坦
【答案】C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就全世界而言,人口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答】解: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德国人口是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德国小于英国,A错;印度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量大于尼日利亚,B错;美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比法国高,人口增长数量大于法国,C对;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大于巴基斯坦,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数量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6.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B.领土面积更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D.人口总数更少
【答案】B
【分析】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总数除以单位面积。
【解答】解:由图可知,中国人口总数比印度多,但人口密度较印度反而较小,可推知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土面积较印度广;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都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7.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领土面积越大的国家人口容量一定越大
C.发展中国家没有人口老龄化危机
D.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口总量一定越大
【答案】A
【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
【解答】解: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都在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以下,这说明经济发展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A正确。
人口容量与区域内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和国土面积没有必然联系,B错误。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现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加严重,C错误。
图中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人口总量远小于印度和中国,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越大,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人口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该国人口约554万,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如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关于芬兰人口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芬兰北部山区无人居住
B.芬兰南部人口分布均匀
C.芬兰环境资源短板是水资源
D.芬兰南部地区经济比北部地区发达
【答案】D
【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人口分布不均衡,但北部山区不属于无人区,只是人口密度较小,AB错误。
芬兰地区水资源较为充足,C错误。
根据芬兰人口分布主要集中于南部可知,南部经济比北部地区较为发达,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9.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地形地势B.交通状况
C.气候条件D.植被覆盖度
【答案】D
【分析】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
【解答】解:芬兰纬度高,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该国南部以平原为主,适合耕种,北部以丘陵为主,因此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同时,地形影响交通线的分布,也影响了人口分布,这些都是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ABC错;
全国森林覆盖率普遍较高并未体现南北差异,因此植被覆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20.关于芬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可能的情况是( )
A.芬兰会推广生态城市建设,减小城市环境压力
B.芬兰人口分布会倾向于均匀、分散发展
C.芬兰需要大力开发北部山地资源以提升人口容用
D.随着经济发展,芬兰90%人口分布北界会向北迁移
【答案】A
【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解答】解:根据世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芬兰未来会推广生态城市建设,减少城市环境压力,A正确。
由于受地势,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芬兰人口分布仍然较为集中,B错误。
对于北部山区进行适度开发,不适合大力开发,C错误。
随着经济发展,芬兰90%人口分布北界不一定向北移动,北部气温较低,不适合大量人口分布,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传统村落形态丰富、千变万化。图示意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村落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传统村落( )
A.沿山麓呈带状延展B.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
C.在平原地带横向展开D.沿公路松散分布
【答案】A
【分析】聚落的空间形态受地形、河流、交通等条件的共同影响,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大多会形成团块状的聚落;在地形相对狭窄的地区,大多会形成条带状的聚落;临近河流与道路的聚落,多为沿河流与道路延伸的条带状的聚落。
【解答】据图可知,聚落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呈带状分布,该处为山麓地带,故A正确。
传统村落没有沿河谷分布,故B错。
并不是在平原地带横向展开,附近有公路但分布并不松散,故C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聚落分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2.图示传统村落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建设难度最小
B.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
C.距离较近,方便旅游开发
D.地形封闭,确保村落安全
【答案】B
【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
【解答】解:传统村落选址在山麓地带建设难度比在平原地区大,故A错。
山区平地少,建在山麓地带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故B正确。
和旅游、村落安全关系不大,故C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聚落分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地形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分析】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一般地,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价越高。
【解答】解: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所以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昂贵,交通通达度越高,越方便人们出行和经济联系,地价越贵,①③对。
土地租金指获取土地出让权的收益资金,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个人或企业可以有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决定权,但土地利用方式本身与土地租金无关,②错。
地形条件属于自然因素,与土地租金关系不大,④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因素,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24.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
【答案】B
【分析】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解答】解:据图可知,在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大,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居住条件差等原因,该区域需将层次偏低的产业转移出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舒缓人口压力,①②正确;
图中信息无法显示北部地区人口和资源状况,③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如图为利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城市新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制作该图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视频传输技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处理地理图形数据;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技术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遥感技术,即RS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大面积、大范围地理事物;数字地球技术主要是将所有地球事物数字化,使其方便、快捷的用于互联网等信息媒介,便于人们查询相关信息。
【解答】解:根手机定位信号的获取需要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②对。
对获取的手机定位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形成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③对。
遥感技术无法获取定位信息,①错。
视频传输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且此处并不会用到视频传输技术,④错。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6.图中甲地最可能是( )
A.工业区B.商业区C.居住区D.生态区
【答案】C
【分析】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解答】解:读图可知,甲地白天人口密度小,夜间人口密度大,最可能为居住区(白天办公,夜间人们回住宅区休息),故C正确。
商业区和工业区不是最可能的功能分区,因为这两个分区白天和晚上人口密度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故B错误。
该区域人口密度昼夜差异悬殊,且有轨道交通经过,不可能为生态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知识,注意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27.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答案】D
【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解答】解:由材料“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受政策支持的影响巨大;由材料“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人才集中关系密切,故D正确。
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市场和地价关系较小,故A错误。
由材料“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可知,该区域原来的环境条件较差,故B错误。
东伦敦科技城多发展高新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形成与原料充足关系较小,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理解即可。
28.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
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答案】A
【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解答】解:该区域由重工业区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主要是受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故A正确。
科技城的形成与资本涌入关系较小,故B错误。
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使居住功能降低,故C错误。
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后,主要以“欧洲科技硅谷功能为主,与商贸服务功能提升关系较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理解即可。
如图为某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关于该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镇化进程最快
C.阶段Ⅲ,城镇化主要受工业化驱动
D.该国经济较发达
【答案】D
【分析】根据右图可知,在阶段Ⅲ,城市化仍在快速增长,但工业化水平在下降,已降至26%,说明此时是该国工业发展的后期,属于发达国家。
【解答】解:图中该国家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量不同步增长趋势,该国家城市化进程一直在上升,但是阶段Ⅲ工业化进程速度下降了,A 错误。
从图中可看出 阶段I该国城镇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慢,B错误。
阶段III,该国工业占GDP的比例逐渐下降,促进城镇化的因素应是第三产业,C错误。
该国城镇化水平在1970年已达到74%并且起步早,可能是发达国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30.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答案】D
【分析】从图中分析该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曲线图,得到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阶段Ⅲ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劳动力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的认图、读图能力,从中得到有用的地理信息
下表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统计。回答下列小题。
31.据表可知( )
A.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重降低
B.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
C.2010年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
D.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后期
【答案】C
【分析】人口数量需要结合经济发展、城市化率、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解答】解:图中没有总人口数,农村人口所占比重降低,农村人口不一定减少,A错误。
图中没有给出逐年数据,无法判断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况且1982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是曲折的,B错误。
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9.68%,接近50%。说明2010年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C正确。
我国城镇化发展还处在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后期70%以上的水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城市化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32.下列关于城镇化有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推动科技进步
C.扩大城乡发展差距
D.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答案】C
【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
【解答】解:城镇化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产生的有利影响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等,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扩大城乡发展差距,会加剧社会矛盾的产生,不属于有利影响,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东京都市圈由一都(东京都)三县(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经济发达,生活着全日本近1/3的人口。如图为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净迁移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推测1995年以前,一都三县的城市化状况( )
A.东京都出现郊区城市化
B.东京都出现再城市化
C.三县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三县城市化发展迅速
【答案】D
【分析】结合所学,城市化状况可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解:1995年之前,东京都经济发达但人口大量外迁,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B错误。
三县经济快速发展且人口大量迁入,说明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化发展迅速,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结合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34.与前期相比,造成1995年以后东京都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交通条件改善B.产业结构升级
C.服务设施完善D.生活成本降低
【答案】B
【分析】结合所学,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水源、地形等)、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经济等)和政治因素。
【解答】解:1995年之后,东京都出现再城市化现象,最主要原因为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B正确。
交通和服务设施完善并非引起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A、C错误。
东京都生活成本高,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人口迁移的原因,结合日本的环境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2022年1月18日,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法案,确定该国首都将从爪哇岛迁往加里曼丹岛。爪哇岛面积仅占全国的6.6%,人口占全国约55%,GDP占到全国的58.98%,地下水开采严重。加里曼丹岛及中东部岛屿,面积占比超6成,GDP贡献率仅17%。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印度尼西亚决定迁都,除火山、地震等灾害因素外,还考虑了( )
①人口已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
②交通建设落后
③地面沉降严重
④城市问题突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如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印度尼西亚决定迁都除火山地震等因素之外,还考虑了爪哇岛地区地势低平,地面沉降速度较快;人口占全国约55%,人口数量较多,城市问题突出,③④正确。
目前来讲,人口尚未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雅加达作为首都交通建设较为完善,①②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人口迁移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36.印尼新首都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辐射范围比原首都大B.平衡全国经济发展
C.取代原首都经济地位D.形成世界级城市群
【答案】B
【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解答】解:新首都的建成主要是分散大城市职能,平衡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建设,B正确。
新首都刚开始的影响力不如原首都,辐射带动范围不如原首都,A错误。
原来的爪哇岛相对发达,城市众多,原来首都的经济地位一时难以撼动,继续为该国的经济中心,C错误。
新首都地区暂时比较落后,很难形成世界级的城市群,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城市区位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舟山群岛许多村落选址在三面环山的海湾,海湾南侧的房屋采取“背朝大海”的布局方式。渔村里的传统民居内设天井,天井的四个角落往往摆放四口大水缸。完成下面小题。
37.上述村落选址及房屋布局的特点,反映了该地( )
①村民多以捕鱼为生
②村民多从事种植业
③频受台风的威胁
④常受海啸的威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分析】村落选址及房屋布局的区位条件从地形地势、水源、交通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村落选址为天然避风良港,村民多以捕鱼为生,选址于此便于船舶的停泊,①正确,②错误。
舟山群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易受台风侵袭,房屋背朝大海能够减少台风的威胁,③正确。
该地海啸灾害较少,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区域发展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38.推测天井中大水缸的主要作用( )
A.收集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
B.调节温差,消暑纳凉
C.暂时养殖出海捕捞到的活鱼
D.蓄积山泉,消防灭火
【答案】A
【分析】天井中大水缸的主要作用需要结合水源、气候和地形进行分析。
【解答】解:岛屿面积较小,不利于水分的贮存,水资源短缺,大水缸能够收集雨水,提供水源,缓解水资源短缺,A正确。
水缸调节气温的能力较差,B错误。
海鱼出海之后易死亡,难以养殖,C错误。
舟山群岛山泉较少,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区域发展的知识,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如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9.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A.市区中心B.市区边缘C.河流两岸D.郊区
【答案】A
【分析】城市中心往往是大部分交通干线的会合处,公交线路交叉最多,交通便捷度最好,可带来大量消费人口,具备市级商业中心的条件,无论从中心地等级还是所出售的商品等级或服务等级都是全市最高的,服务范围遍及全市。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机构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豪华旅馆和饭店、娱乐和文化设施等。由此可看出,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最繁忙之地。
【解答】解:城市中心由于经济活动活跃,用地紧张,往往出现摩天大楼来争取空间发展,而摩天大楼为现代化的产物,因此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位于市区中心的商业中心,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和纽约帝国大厦等美国摩天大楼图片为背景,考查了摩天大楼的位置,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40.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B.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C.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D.西欧地质条件差
【答案】B
【分析】发展历史不同导致城市景观差异: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和教堂;统治权力不同导致城市格局不同: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
【解答】解: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B对,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不同地区城市发展特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世界不同区域城市发展特点及原因,并能广泛涉猎课外地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0分)如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甲是 工业区 ,丙是 商业区 。
(2)限制城市空间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 。
(3)如果你的父母打算在①、②两处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与①处相比,试从地价、环境、生活等方面,分析②处住宅的利弊。
(4)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该市拟在A、B两地分别建设传统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请判断其选址的合理性并简述理由。
【答案】(1)工业区;商业区
(2)地形
(3)利:地价较便宜,环境优美,靠近文教区;弊:离市中心和商业区较远,生活不方便。
(4)
【分析】(1)商业区占地最小,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捷;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两侧分布。
(2)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3)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4)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
【解答】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甲位于城市郊区,且交通较为便利,应为工业区;丙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面积小,应为商业区。
(2)读图可知,限制该城市向南发展的因素是地形,南部有山地。
(3)读图可知,②处与①处相比,②处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环境优美,但远离商业区,生活不如①处便利。
(4)读图,结合图示信息,传统工业区园布局不合理,地处河流上游,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市环境影响大;高新技术园布局合理,位于文教区旁边,人才较多。
故答案为:
(1)工业区;商业区
(2)地形
(3)利:地价较便宜,环境优美,靠近文教区;弊:离市中心和商业区较远,生活不方便。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4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及东疆地区,塔甩木盆地南部最低。读新疆地区相关信息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是, 水 资源和 耕地 资源。
(2)导致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低的因素有哪些?
(3)提升新疆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水;耕地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且四周都有山脉阻隔,降水少,水资源少;地表以沙漠为主,可用耕地资源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慢;可开发的矿产资源有限。
(3)防治土地荒漠化;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
【分析】(1)环境承载力的短板应从区域资源数量最少的限制性因素方面分析。
(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自然资源等。
(3)提升新疆全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措施应从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据所学可知,新疆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同时地表以沙漠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前的绿洲地带,面积较小;所以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限制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
(2)塔里木盆地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且四周都有山脉阻隔,封闭性强,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地表以沙漠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前的绿洲地带,可用耕地资源少;塔里木盆地南部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慢;可开发的矿产资源有限。
(3)耕地资源是限制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因此要保护耕地,防治土地荒漠化;该地水资源缺乏,而工农业和人口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所以应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
故答案为:
(1)水;耕地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且四周都有山脉阻隔,降水少,水资源少;地表以沙漠为主,可用耕地资源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慢;可开发的矿产资源有限。
(3)防治土地荒漠化;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
【点评】本题以新疆地区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4/6 6:31:25;用户:初中数学;邮箱:szjmjy@xyh.cm;学号:29841565
人口年变化率
省份
常住人口增速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黑龙江
﹣3.2%
6.12%
6.61%
吉林
﹣7.4%
5.55%
5.60%
辽宁
﹣1.0%
6.60%
6.78%
某地区2019年环境
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人口普查年份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2020
城镇人口比重(10%)
13.26
18.30
20.91
26.44
36.22
49.68
63.89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是/否)
判断理由
A传统工业区
B高新技术园
人口年变化率
省份
常住人口增速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黑龙江
﹣3.2%
6.12%
6.61%
吉林
﹣7.4%
5.55%
5.60%
辽宁
﹣1.0%
6.60%
6.78%
某地区2019年环境
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人口普查年份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2020
城镇人口比重(10%)
13.26
18.30
20.91
26.44
36.22
49.68
63.89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是/否)
判断理由
A传统工业区
不合理
处于河流上游,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区域造成污染
B高新技术园
合理
位于文教区旁边,人才较多,环境优美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0页。